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中心体系构建推动大城市边缘区空间融合——以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新市区中心体系规划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媛 杨廉 +1 位作者 马晓亚 袁奇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1,共7页
大城市边缘区在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地域空间、社会空间、公共设施空间、职住空间分割等问题。基于此,为达到融合边缘区的各类地域和社会空间的目的,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新市区中心体系规划通过完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中心体系,选择多核的空间模... 大城市边缘区在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地域空间、社会空间、公共设施空间、职住空间分割等问题。基于此,为达到融合边缘区的各类地域和社会空间的目的,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新市区中心体系规划通过完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中心体系,选择多核的空间模式,选择区位中心型,明确对内、对外的职能关系等多种规划手段,有效促进边缘区各类地域的空间融合,完善各类功能区的有效配套,以期为大城市边缘区的产业升级、空间融合和功能提升提供有益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体系 大城市边缘区 空间融合 东山新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陶伟 戴光全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4-96,共3页
城市生活已进入休闲经济时代,城市游憩空间与游憩要素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城市游憩系统的规划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城市真正成为关怀人的场所和家园。作为与城市旅游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并列而有所交叉的一项子规划... 城市生活已进入休闲经济时代,城市游憩空间与游憩要素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城市游憩系统的规划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城市真正成为关怀人的场所和家园。作为与城市旅游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并列而有所交叉的一项子规划和专项规划,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不仅包括休闲空间和休闲要素等物质性内容的规划设计,还包括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和游憩管理等非物质内容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游憩功能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景观、文化与城市绿色空间的融合 江门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娴慧 王绍增 《风景园林》 2005年第4期39-42,共4页
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五邑地区,是五邑著名的侨乡。江、河环绕城市,北部为山地,具有山环水抱的山水城市优势。江门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保护和完善现有山水格局的前提下,塑造具有完善生态系统结构,特色景观构架和体现侨乡文化风貌... 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五邑地区,是五邑著名的侨乡。江、河环绕城市,北部为山地,具有山环水抱的山水城市优势。江门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保护和完善现有山水格局的前提下,塑造具有完善生态系统结构,特色景观构架和体现侨乡文化风貌的城市绿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景观 侨乡文化 城市绿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 被引量:78
4
作者 田银生 谷凯 陶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6,共6页
城市形态高度概括和表达了城市的物质形式及其人文内涵。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并进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所必需的理论工作。吸取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先进理论,结合我国的学术传统和实际情况,创新发展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并尝试... 城市形态高度概括和表达了城市的物质形式及其人文内涵。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并进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所必需的理论工作。吸取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先进理论,结合我国的学术传统和实际情况,创新发展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并尝试运用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国城市地理学家的城市形态学理论和意大利的建筑类型学理论是很好的学习对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中国城市的各类"城市形态单元"和"建筑类型过程"的观察确定方法。相关的城市形态研究结果可直接服务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历史保护 形态单元 建筑类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笔谈 被引量:48
5
作者 黄贤金 张晓玲 +17 位作者 于涛方 耿慧志 曾鹏 于涛 罗小龙 李翅 殷洁 申世广 楚建群 王波 金晓斌 陈逸 朱道林 卞正富 杨俊 宋戈 郭杰 吴宇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7-114,共8页
1引言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这将对规划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产生... 1引言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这将对规划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20年7月10日南京大学召开高校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座谈会,邀请中国具有工、理、农、林、管办学特色的规划院校专业负责人共聚一堂,按照“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的要求,研讨传统规划教育在国土空间规划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建立多学科交融的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的行动路径等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城乡规划 多规合一 传统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学科 专业负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背景下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村庄发展规划分析——以珠三角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志刚 杜枫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3,共5页
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攻坚战再从农村发力,"土地流转"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珠三角土地流转为村庄发展规划新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土地流转新带来的多元复杂的利益格局和空间机制,给珠三角农村的发展在经济、社会... 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攻坚战再从农村发力,"土地流转"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珠三角土地流转为村庄发展规划新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土地流转新带来的多元复杂的利益格局和空间机制,给珠三角农村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层面带来了利益,也带来了问题。在村庄规划中,应大量借鉴社区规划的诸多经验,从社区角度入手,从微观视角切入,以价值理性为基础,推动一个长时段的规划进程,在复杂的局面下推动空间的渐进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快速城市化 村庄发展规划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的旅游功能区控制性规划研究——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入口接待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媛 王玉 张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3-58,共6页
旅游功能区(接待区)隶属于大城市边缘的大中型旅游(风景)区。研究得出了旅游功能区(接待区)控制性规划的重点内容(包括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和与管理体系的对接),探讨了其多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广州市帽峰山... 旅游功能区(接待区)隶属于大城市边缘的大中型旅游(风景)区。研究得出了旅游功能区(接待区)控制性规划的重点内容(包括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和与管理体系的对接),探讨了其多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入口接待区控制性规划,从遵从上位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立足点出发,利用重点要素"空间叠合分析法"细分接待区的开发与保护区;再与周边旅游(风景)区(白云山、南湖)做比较分析,预测客源市场、旅游容量和服务设施类型;制定各类各级区划与政策指引,以期更好地实施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划 旅游容量 旅游服务设施 政策区划与指引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哥华城市规划编制的模式、机制与启示
8
作者 曹大为 YAN ZENG 李志刚 《规划师》 2008年第12期123-127,共5页
温哥华的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被称为"自由裁量规划系统"。这一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融合了英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英式城市规划管理注重自由裁量权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而美式规划管理则依靠详细的法定分区图则,在决策过程中... 温哥华的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被称为"自由裁量规划系统"。这一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融合了英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英式城市规划管理注重自由裁量权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而美式规划管理则依靠详细的法定分区图则,在决策过程中更偏重对清晰原则的依赖。而在温哥华,看似矛盾的两个系统共同存在,并实现了完美结合。在这一管理系统中,城市规划可分为政策研究、官方发展规划和分区图则3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修编 自由裁量规划系统 温哥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分布的公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9
作者 江海燕 周春山 高军波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7,共6页
关于如何界定、计量、描述、分析公平问题一直是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20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公共服务公平性的研究经历了1970年代以前的地域均等、1970-1990年代的空间公平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以来的社会公平三个主要阶段。通过梳理西方... 关于如何界定、计量、描述、分析公平问题一直是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20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公共服务公平性的研究经历了1970年代以前的地域均等、1970-1990年代的空间公平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以来的社会公平三个主要阶段。通过梳理西方城市公共服务公平性研究的理论、方法及趋势,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相关研究,对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公平规划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城市公共服务 空间分布 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城市居住混居的理论、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43
10
作者 李志刚 薛德升 魏立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4,共7页
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贫富差距带来日益明显的居住空间分化,社会群体空间分异居问题成为当前政府、社会和城市居民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居住分化问题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而欧美国家近年已经开始倡导采取住房混合战略以实现混居格局... 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贫富差距带来日益明显的居住空间分化,社会群体空间分异居问题成为当前政府、社会和城市居民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居住分化问题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而欧美国家近年已经开始倡导采取住房混合战略以实现混居格局。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分析了欧美国家城市近年来的居住分化与混居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分化 欧美 分化 混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55
11
作者 王爱民 刘加林 尹向东 《热带地理》 2005年第1期19-22,27,共5页
利用连续的动态资料,对深圳土地供给稀缺性、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土地利用弹性系数、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支撑了经济总量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与土地... 利用连续的动态资料,对深圳土地供给稀缺性、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土地利用弹性系数、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支撑了经济总量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与土地供给呈现一致波动性,并表现出滞后性;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隐性贡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供给 经济增长 土地利用弹性系数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服务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以广州市公园为例 被引量:36
12
作者 周春山 江海燕 高军波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4-89,共6页
我国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需求分化、结构失衡等问题,进而与社会群体相互作用形成公共服务的社会空间分异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弄清影响分异的因素和形成机制对公共服务的公平构建和效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公... 我国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需求分化、结构失衡等问题,进而与社会群体相互作用形成公共服务的社会空间分异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弄清影响分异的因素和形成机制对公共服务的公平构建和效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公园服务的社会空间分异特征为基础,选取公园服务水平和人口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相重叠的双高型(高SES、高服务区)和双低型(低SES、低服务区)街道,从城市发展历程、公园建设及服务特征、人口构成特征等方面总结形成公园服务水平两极分化的机制,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惯性与累积、城市选择性更新与滤出、城市扩张中的城乡二元分化、居民消费需求与能力的分化等四类。基于各类公共服务的共性和个性,有必要进一步对教育、医疗、公交等其他公共设施进行相关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 社会空间分异 形成机制 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边界地带跨政区协调体系构建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爱民 马学广 陈树荣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61,共6页
中国的区域发展面临跨政区整合及其协调机制重构的挑战,区域发展的冲突和矛盾在"行政边界地带—地方政府—跨政区协调"这一主题下交织和渗透,并在行政边界地带被聚焦和放大,行政边界地带成为跨政区矛盾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 中国的区域发展面临跨政区整合及其协调机制重构的挑战,区域发展的冲突和矛盾在"行政边界地带—地方政府—跨政区协调"这一主题下交织和渗透,并在行政边界地带被聚焦和放大,行政边界地带成为跨政区矛盾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该文聚焦于国内外行政边界地带跨政区协调的研究成果,构建了行政边界地带跨政区协调体系。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当地居民和民间组织构成跨政区协调的利益相关者,通过技术途径、组织途径和社会途径等方式,通过冲突、边界共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多边经济合作与竞争、边界生态环境治理等议题展开边界协调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边界地带 跨政区协调 区域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贫困地理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26
14
作者 袁媛 许学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7-463,共7页
研究辨析了综合贫困(Multiple Deprivation)与贫困概念、总结综合贫困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评述国外地理学对综合贫困空间的研究内容。再利用广州市最低保障数据和五普数据构建综合贫困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总结贫困主因子,并求... 研究辨析了综合贫困(Multiple Deprivation)与贫困概念、总结综合贫困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评述国外地理学对综合贫困空间的研究内容。再利用广州市最低保障数据和五普数据构建综合贫困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总结贫困主因子,并求得各街道综合贫困得分。发现广州市内城区和外围局部地区存在综合贫困累积型分布的状况,呈现"圈层+局部放射"的综合贫困空间总体形态,内外城贫困特征有一定差异,是历史、政策和市场等多种力量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对拓展中国转型期贫困地理研究视角和指标体系有一定的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与综合贫困 综合贫困空间特征 形成机制 转型时期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城市”极化与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李志刚 吴缚龙 高向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4-311,共8页
采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对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的当前趋势进行探讨,结合中国崛起的历史性、地域性,针对上海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问题,对全球化下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发展的趋向进行分析,发现上海目前的社会经济结... 采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对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的当前趋势进行探讨,结合中国崛起的历史性、地域性,针对上海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问题,对全球化下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发展的趋向进行分析,发现上海目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尚未出现社会空间极化。通过对社会空间因子空间分布的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程度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 全球城市 极化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区域一体化对产业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郇 殷江滨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6,共6页
区域一体化是全球化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趋势。改革开放后,区域一体化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的以城市为主体,以城市群为主要形式的区域一体化更是不断上升为国... 区域一体化是全球化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趋势。改革开放后,区域一体化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的以城市为主体,以城市群为主要形式的区域一体化更是不断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通过对国外区域一体化对参与方的产业带来的影响进行综述,集中探讨区域一体化下的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空间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以期为中国区域一体化的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贸易 竞争 产业 经济增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地区多目标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探析——以深圳为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爱民 尹向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基于适度人口评价的多目标体系构建,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深圳的经济适度人口、资源适度人口、生态适度人口和空间适度人口进行评估。研究表明:不同的目标约束和要素解析下有不同的动态适度人口,由于各影响因素和目标体系之间存在关联互补作... 基于适度人口评价的多目标体系构建,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深圳的经济适度人口、资源适度人口、生态适度人口和空间适度人口进行评估。研究表明:不同的目标约束和要素解析下有不同的动态适度人口,由于各影响因素和目标体系之间存在关联互补作用,在协同作用下可能突破单要素的限制而使适度人口规模水平整体抬升,因此,不能简单地以限制性原理将短边因素的适度人口作为城市适度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人口 多目标体系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基于“焦作现象”的解读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陶伟 邓路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焦作作为一个成功转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发展过程——"焦作现象"不仅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研究...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焦作作为一个成功转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发展过程——"焦作现象"不仅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学术术语。作为时下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典范,由"焦作现象"而生的"焦作模式"是否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焦作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吗?通过对"焦作现象"的解读,剖析了"焦作模式"的实质,指出应该注意资源型城市转型在必为过程中更需科学而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市转型 焦作现象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市化地区非城市建设用地导向——深圳案例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爱民 刘加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314-317,共4页
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已经从乡村地域转变成高度城市化地域,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性质与功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决定了必须确定新的非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原则、导向和空间布局结构,并对传统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政策和策略做出重大调整。
关键词 非城市建设用地 用地组织 用地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城市保障房社区的社会融合研究——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32
20
作者 陈宏胜 李志刚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39,共7页
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广州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状况作了分析与测度,并对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研究表明,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度偏低(51.99),其融合的四个维度中"情感适应"最高(68.42),其次为"环境融合"(5... 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广州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状况作了分析与测度,并对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研究表明,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度偏低(51.99),其融合的四个维度中"情感适应"最高(68.42),其次为"环境融合"(53.19)和"邻里交往"(50.33),最低为"社区互动"(40.70),保障房社区的社会融合呈现"内卷化"趋势。在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上,户籍制度和工作对"邻里交往"影响显著,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社区互动"、"情感适应"影响显著,而"环境融合"则受户籍和居住时间的影响。文章提出,大规模建设城市保障房的背景下,应更多地关注社区发展,防止保障房社区沦为城市的"贫困孤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社区 社会融合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