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街景图片的城市相对贫困空间识别与评估--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袁媛 沈睿熙 +2 位作者 李珊 吴庆瑜 陈曦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4,共9页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相对贫困问题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城市内部相对贫困人群集聚的空间,是城市高质量更新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地区。如何有效识别此类空间?传统的社会经济统计、人口普查数据更新周期长,城市多源数据种类和...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相对贫困问题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城市内部相对贫困人群集聚的空间,是城市高质量更新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地区。如何有效识别此类空间?传统的社会经济统计、人口普查数据更新周期长,城市多源数据种类和覆盖范围有限,且它们与城市建成环境特征关联度不大,不能为人居环境高质量更新提供研判基础。街道图像数据更新周期短且覆盖尺度小,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出街道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和建成环境特征。本研究以广州市中心城区79个街道813个居委会为案例,尝试辅助利用多源大数据,基于结果导向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海量街景图片进行深度学习,构建居委会尺度下的相对贫困空间识别与预测模型,实证表明该方法具备较好的可行性。本研究有助于高质量城市更新地块甄别,有针对性地制定精细化更新空间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街景图片 卷积神经网络 识别与评估 广州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度综合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国俊 周春山 许学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09-1417,共9页
从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使用度、效用度3个维度构建了省域尺度金融排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对广东省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市际单元的金融排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Arc 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对广东省市际金融... 从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使用度、效用度3个维度构建了省域尺度金融排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对广东省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市际单元的金融排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Arc 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对广东省市际金融排斥度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广东省金融排斥度的市际差异大且相对稳定,珠三角的金融排斥度远远低于外围区;2市际金融排斥度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珠三角与外围区的金融排斥度空间差异显著,且演变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态势;3广东省金融排斥度区域差异格局演化受金融供给主体的战略选择、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政府经济行为的诱导、社会文化与制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排斥 综合评价 空间格局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地方城市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与发展类型 被引量:7
3
作者 丁俊 刘云刚 王开泳 《热带地理》 2015年第1期51-60,共10页
近年来的中国城镇化由于强调少数核心城市的发展而使得众多地方城市边缘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地方城市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发展问题也成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慎重思考的议题。在此背景下,以广东省为例,对地方城市进行界定... 近年来的中国城镇化由于强调少数核心城市的发展而使得众多地方城市边缘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地方城市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发展问题也成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慎重思考的议题。在此背景下,以广东省为例,对地方城市进行界定,并利用熵权法和聚类分析对其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和分类,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城市的发展可能性及其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广东省共有15个地方城市,其中,中山市的城镇化水平最高,茂名最低,各地方城市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水平差异。根据城镇化水平的不同可将广东省地方城市分为5类,每类地方城市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在新型城镇化政策理念下,这些地方城市有了新的发展机会,可望通过因地制宜、挖掘自身内涵与优势而走向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如中山应综合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梅州要挖掘城市内涵、凸显城市特色;河源应该走生态型、绿色化的发展道路;而茂名应致力于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城市 城镇化水平 发展类型 新型城镇化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居环境与地域文化建构——历史传承视角下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锋 麻玉坤 +1 位作者 黄少侃 王少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9-2380,共12页
城市滨水空间对于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特色、促进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营造地域文化意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定性阅读等方法,借助定量分析和定性感知的文献分析体系系统梳理了相... 城市滨水空间对于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特色、促进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营造地域文化意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定性阅读等方法,借助定量分析和定性感知的文献分析体系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总结了历史传承视角下滨水空间研究的阶段特征、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热点,厘清了历史传承视角下的滨水空间研究脉络。总体而言,滨水空间历史传承研究可以划分为开发建设、改造更新和历史传承3个阶段;滨水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复兴、滨水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滨水公共空间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成为当前国内滨水空间历史传承研究的热点内容。现有研究存在研究区域失衡、实证研究不足、“宜人”和“宜文”的分离化严重等问题,未来研究应重视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学科综合性、人居环境和地域文化和谐统一的重要性等内容,深入地丰富研究方法,完善研究体系,为中国滨水空间的历史传承和保护研究提供方向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传承 滨水空间 人居环境 地域文化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相对贫困空间识别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5
作者 袁媛 吴庆瑜 +2 位作者 李珊 陈曦 梁旭初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手机信令数据记录了城市个体的社会经济属性信息,在城市贫困空间识别中可以更精准地定位相对贫困群体。以广州市为例,尝试结合手机信令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了个体手机使用指标与经济水平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再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 手机信令数据记录了城市个体的社会经济属性信息,在城市贫困空间识别中可以更精准地定位相对贫困群体。以广州市为例,尝试结合手机信令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了个体手机使用指标与经济水平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再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城市内部相对贫困空间。研究发现,个体层面上“手机通讯费用”“APP使用偏好”与其经济水平具有关联性;空间层面上呈“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规律,中心城区内相对贫困空间集中于老城区、城中村和旧工业区。对比传统人口普查数据识别结果,发现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相对贫困识别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研究丰富了城市相对贫困空间识别的方法体系,对有针对性推进贫困治理工作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手机信令数据 多元线性回归 贫困识别 贫困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地理要素变化过程的数据增量更新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国玮 张新长 齐立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135,141,共6页
为解决空间矢量数据更新前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识别困难的问题,在基于要素更新的基础上,引入了变化过程库,提出了一种顾及要素变化过程的更新方法,对由更新引起的要素变化信息进行识别并存储,设计了变化信息库的数据结构并对要素变化... 为解决空间矢量数据更新前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识别困难的问题,在基于要素更新的基础上,引入了变化过程库,提出了一种顾及要素变化过程的更新方法,对由更新引起的要素变化信息进行识别并存储,设计了变化信息库的数据结构并对要素变化信息的应用作了说明,并以某市地形图数据在数据更新系统中做了试验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更新方法更利于历史数据的回朔及地物生命周期的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过程 增量更新 缓冲区 历史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商贸主义”下的城市新社会空间生产--对广州非裔经济区的实证 被引量:42
7
作者 李志刚 杜枫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31,共7页
文章采用第一手调研资料、通过长期实地调研,揭示"跨国商贸主义"下广州非洲人族裔经济区的生产机制。实证表明,跨国非裔商人的商业迁移链经由非洲到欧洲、北美、中亚、东南亚而后转入中国;随着广州小北、三元里等地非洲人族... 文章采用第一手调研资料、通过长期实地调研,揭示"跨国商贸主义"下广州非洲人族裔经济区的生产机制。实证表明,跨国非裔商人的商业迁移链经由非洲到欧洲、北美、中亚、东南亚而后转入中国;随着广州小北、三元里等地非洲人族裔经济区的成熟发展,其生产链逐步成型,主要包括非裔坐贾和非裔行商两大群体;广州非洲人族裔经济区已具有成型的社会网络结构,分为3个圈层:核心层为非裔商人圈、第二层为非裔社团组织圈、第三层为非裔商人与本地中国居民所组成的外圈层。"跨国商贸主义"下新社会空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深度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地方城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商贸主义 广州 非洲人族裔经济区 社会空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博 马林兵 +1 位作者 韦佳艺 梁满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93,共9页
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节点,建立区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广东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选取14项经济指标,定量评价了广东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东省交通优势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 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节点,建立区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广东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选取14项经济指标,定量评价了广东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东省交通优势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广东省分为5个协调类型区,并对各种类型区进行分析和提出发展对策.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广东省的交通优势度和区域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叶昌东 周春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5,共6页
以2008年全国5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在形状指数、空间紧凑度和空间破碎度方面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趋向带状特征,形状率和圆形率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 以2008年全国5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在形状指数、空间紧凑度和空间破碎度方面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趋向带状特征,形状率和圆形率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城市;2)空间紧凑度下降,面积-周长紧凑度和面积-轴线紧凑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部地区的城市;3)空间破碎度趋于增强,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西南和东南部地区的城市;4)影响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城市规模的扩大、新型城市空间要素的出现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多中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中国特大城市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社区文化建构的社区认同感培育研究——以厦门市典型社区规划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媛 张志君 刘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新型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文化基本单元。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参与"、"互动"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采... 在新型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文化基本单元。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参与"、"互动"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不同学科对比研究法和社区居民深度访谈法,以厦门市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两类典型社区为例,探讨社区认同感培育策略。本地人口社区核心在于提升公共设施与空间的需求供给,通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构筑互动平台。外来人口社区因人群异质性与流动性特征,核心在于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均等化设施服务,构筑社企共建互动平台,积极发挥企业在组织活动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温暖的社区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文化 社区认同感 本地人口社区 外来人口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想象:主客之镜像与建构 被引量:30
11
作者 林耿 潘恺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地理想象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文化地理命题,关涉不同认识论和不同学术流派的主张。通过梳理和分析人地关系中的感知与想象、想象共同体与他者的型塑、话语与权力的建构、地理世界的再现和意义化等研究的源流和观点,可以发现,地理... 地理想象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文化地理命题,关涉不同认识论和不同学术流派的主张。通过梳理和分析人地关系中的感知与想象、想象共同体与他者的型塑、话语与权力的建构、地理世界的再现和意义化等研究的源流和观点,可以发现,地理想象作为观看世界的一种方式,虽然路径和景象有别,但始终建构于在主客体的镜像观照之中。在主客体之间映射地理想象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和他者的生产,未来的研究应突破主客二元化的叙述范式,重构理解世界的新视角,重塑地理想象的研究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想象 认同 他者 话语 再现/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尺度效应的城市化水平指标修正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丰龙 刘云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3-408,共6页
城市化率在表征城市化水平时受到历时性因素和空间性差异的局限和扭曲;前者表现在城市化率难以衡量城市化发展后期阶段的差异和国内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政策对城市化率的系统性冲击,后者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异下的个体效应和规模影响下的尺度... 城市化率在表征城市化水平时受到历时性因素和空间性差异的局限和扭曲;前者表现在城市化率难以衡量城市化发展后期阶段的差异和国内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政策对城市化率的系统性冲击,后者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异下的个体效应和规模影响下的尺度效应。针对尺度效应,本文运用反演方法和地图方法,论证了城市化率在表征城市化水平时所受到尺度的两种影响;进而从规模修正和首位度修正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新的城市化指数PNUP。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数对于表达实际城市化水平及其空间差异的效果较好,能够解释和部分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理论争论,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率 个体效应 尺度效应 修正 城市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域化视角下的珠三角乡村城市化再思考——以广州市旧水坑村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云刚 仵明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34-1842,共9页
从领域视角看,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自下而上的乡村城市化过程即是乡村地域的重新领域化与再/去领域化过程。以广州市旧水坑村为案例,运用实地调查、访谈的方法,对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社会、市场和行政力量等领域化主体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 从领域视角看,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自下而上的乡村城市化过程即是乡村地域的重新领域化与再/去领域化过程。以广州市旧水坑村为案例,运用实地调查、访谈的方法,对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社会、市场和行政力量等领域化主体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村民代表的社会力量是乡村领域化的设计者,而行政力量、市场力量试图通过在其中构建独立领域以增强话语权。叠置的领域和差异悬殊的空间资源支配能力致使资源争夺加剧及非均衡的空间-权力结构形成,并导致村庄发展管治的混乱。因此,需要尽快构建多元主体有机组合的领域单元及均衡的领域政治体系,以实现乡村地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城市化 自下而上 领域化 广州旧水坑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素红 杨文越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8,共7页
本文以广州为例,探究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广州跨江大桥80年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分别总结了不同时期跨江大桥建设对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其次,归纳了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认为经济发展... 本文以广州为例,探究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广州跨江大桥80年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分别总结了不同时期跨江大桥建设对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其次,归纳了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认为经济发展是跨江大桥建设以及推动城市空间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政府和市场是影响机制中的两种不同力量。政府通过跨江大桥的建设实现城市规划的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轴线、节点等空间要素的形成;市场则在跨江大桥建设改变了交通可达性与空间区位关系的条件下,推动了资本空间与地租空间的重构,并进一步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大桥 城市空间 广州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区域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多元复合模型构建——以珠三角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任向宁 董玉祥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6-556,共11页
区域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的精确测算,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但其影响因素多,空间变异性强,现有插值测算方法精度偏低。从提高测算精度出发,基于地理探测器技术,改进传统的协同克里格插值方法,构建多元复合模型进行区域土壤耕层有... 区域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的精确测算,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但其影响因素多,空间变异性强,现有插值测算方法精度偏低。从提高测算精度出发,基于地理探测器技术,改进传统的协同克里格插值方法,构建多元复合模型进行区域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的测算,并以珠三角核心区为例进行实际验证。结果表明:1)珠三角核心区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与地形、水文、土壤和农田利用方式等有关,不同因素的贡献力存在较大差异,各因素贡献力(q统计量)在0.076~0.201之间,其中土壤理化性状与农田利用方式的贡献力大于地形、水文,区别不同因素的贡献力进行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的精确测算应是客观要求。2)依照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基于不同因素贡献力构建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多元复合模型,插值测算精度明显提升,在珠三角核心区普通克里格、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和BP神经网络克里格的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插值结果精度较多元复合模型下降16.62%、23.86%和37.33%。由结果发现,多元复合模型突破了现有算法中辅助因素数量的局限,有效抑制了区域SOCC测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耦合噪声,降低了测算结果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耕层 有机碳含量 地理探测器 多元复合模型 插值噪声 珠三角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城市社区租金评估及空间格局制图——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轶伦 陈逸敏 +2 位作者 刘颖 王景丽 张晖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8-195,共8页
准确刻画精细化尺度下的城市房租空间格局,对于研究城市居住行为、提高城市规划合理性十分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房租数据作为可靠数据源的城市房租空间格局制图方法。以深圳市作为研究区,通过广泛采集开放平台中用户发布的租... 准确刻画精细化尺度下的城市房租空间格局,对于研究城市居住行为、提高城市规划合理性十分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房租数据作为可靠数据源的城市房租空间格局制图方法。以深圳市作为研究区,通过广泛采集开放平台中用户发布的租房信息,绘制社区行政区尺度的房租空间分布图。房租空间制图涉及到对于没有样本数据区域平均房租的评估,因此,选取一系列与房租相关的房产属性、房屋区位及配套设施的评价指标,采用前馈神经网络技术构建评估模型。以2015年深圳市的住宅租赁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以及与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绘制社区尺度下城市房租的空间分布,模型预测结果的误差(%RMSE)为13.87%。所使用的互联网房租数据、POIs数据及前馈神经网络的建模工具均是开源的,而且所提出的方法论具有普适性,能够应用于其他研究区的房租空间格局制图,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租金 互联网开放数据 安居客 前馈神经网络 POIs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道——邻里”视角下建成环境对城市绿道使用的影响——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战强 黄存忠 +1 位作者 柳林 刘宣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7-253,共7页
基于"绿道—邻里"视角,采集了广州典型城市绿道上的市民使用人数与类型等属性,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绿道周边建成环境(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混合度)与绿道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道周边建成环境作为绿道使用的潜在... 基于"绿道—邻里"视角,采集了广州典型城市绿道上的市民使用人数与类型等属性,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绿道周边建成环境(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混合度)与绿道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道周边建成环境作为绿道使用的潜在来源地和目的地,影响着城市绿道使用效果,步行和骑行可达范围内的居住区人口密度和绿道周边土地利用混合度均可作为绿道使用强度的解释因子,两者的增加均会带来绿道使用强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周边居民区收入水平、年龄和时间等变量对城市绿道使用也会造成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道建设提供直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使用 邻里 建成环境 可达性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度背景与经济活动交互效应的广东省PM2.5污染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永源 朱晟君 王少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7,共14页
为探讨社会经济活动与制度背景的交互效应对PM2.5污染的影响,文章选取经济转型的前沿阵地--广东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遥感影像获取的PM2.5质量浓度数据,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和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刻画了广东省1998-2015年PM2.5质量浓度的... 为探讨社会经济活动与制度背景的交互效应对PM2.5污染的影响,文章选取经济转型的前沿阵地--广东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遥感影像获取的PM2.5质量浓度数据,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和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刻画了广东省1998-2015年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不同制度背景下社会经济活动对PM2.5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地级市PM2.5质量浓度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过程,PM2.5质量浓度形成"以珠江口为核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呈现"以佛山、广州和东莞为核心,先扩散、后集中"的空间演变特征。空间马尔科夫链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演变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性。若与PM2.5质量浓度高的区域为邻,则该区域PM2.5质量浓度增大的概率将会变大;而与PM2.5质量浓度低的区域为邻,该区域的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则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和制度背景的交互项表明:高市场化水平能够削弱工业生产对PM2.5的正效应。分权化过程促进了工业生产对PM2.5污染的正效应;同时,显著降低了污染密集型工业生产的排放。全球化进程通过引进清洁技术促进技术进步从而降低PM2.5的污染。此外,环境规制通过降低工业生产排放和倒逼技术进步达到降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污染 空间计量模型 制度背景 经济活动 空间溢出效应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6种主流规划类期刊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牛通 刘颖 +1 位作者 潘泽强 袁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8,共8页
国外的城市规划类学术期刊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等内容一直是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重要借鉴来源。文章从期刊简介、JCR分区及影响因子、发文量、文章来源国家/地区分布、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内容分类等方面切入,利用Cite Space软件... 国外的城市规划类学术期刊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等内容一直是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重要借鉴来源。文章从期刊简介、JCR分区及影响因子、发文量、文章来源国家/地区分布、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内容分类等方面切入,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具有代表性的6本规划类期刊在2010~2017年所刊发的3 434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各类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与热点话题等。同时,文章系统梳理了"城市生态与气候变化""城市形态与城市复兴""地方发展与社区规划""公众参与与地方治理""城市设计与公共空间""建成环境与卫生健康""城市文化与创意产业"7类研究内容,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时间序列图谱 将高频主题 国外城市规划 学术期刊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及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的地理探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钰莹 董玉祥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7-346,共10页
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气温、降水、植被及土壤类型指标,从空间分层异质性的角度对南岭山地的地域分界性进行定量探测识别。结果表明:1)南岭山地具有显著的地域分界性,q值最高达到0.99,岭南与岭北2个子区域的层内方差之和(SSW)远小于... 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气温、降水、植被及土壤类型指标,从空间分层异质性的角度对南岭山地的地域分界性进行定量探测识别。结果表明:1)南岭山地具有显著的地域分界性,q值最高达到0.99,岭南与岭北2个子区域的层内方差之和(SSW)远小于全区总方差(SST),南岭山地两侧区域空间分异性显著。2)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具体主要体现在气温方面,其中最冷月均温、最低多年平均日最低温、日均温≥10℃积温、日均温≥10℃天数、年均温5项指标对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贡献度最大;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及降水指标对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的贡献度不及气温指标,且贡献度依次减小。3)南岭山地地域分界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气温方面于春、秋、冬季显著,而夏季明显减弱;在降水方面季节波动明显,且于夏、秋2季显著,并在11月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山地 地域分界性 地理探测器 空间分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