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宁岫岩河磨玉和老玉(闪石玉)中石墨包体的拉曼光谱及其应用
被引量:
12
1
作者
丘志力
江启云
+2 位作者
罗涵
秦社彩
李榴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85-2988,共4页
辽宁岫岩是中国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来源,辽宁岫岩的闪石玉可分为河磨玉(籽料)和老玉(山流水和山料)两种。文章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对两种玉料中发现的石墨包体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玉料中石墨包体拉曼光谱的特征明显不...
辽宁岫岩是中国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来源,辽宁岫岩的闪石玉可分为河磨玉(籽料)和老玉(山流水和山料)两种。文章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对两种玉料中发现的石墨包体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玉料中石墨包体拉曼光谱的特征明显不同,反映了两类闪石玉形成条件上存在的差异,它们是不同成矿期次或者是不同成矿部位的产物。显然,拉曼光谱技术可以成为无损鉴定玉料产地来源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石墨包体
闪石玉
产地来源
辽宁岫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翡翠玉文化形成探释
被引量:
12
2
作者
丘志力
吴沫
+1 位作者
孟增璐
王学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长达8千多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中,和田玉(软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翡翠(硬玉)以后起之秀的姿态逐渐分享了和田玉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章讨论了导致翡翠玉文化在我国清代...
在长达8千多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中,和田玉(软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翡翠(硬玉)以后起之秀的姿态逐渐分享了和田玉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章讨论了导致翡翠玉文化在我国清代中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满族民俗的影响,皇室权力结构改变及宫廷文化的推动;西方文化传入导致的价值观念转变;清代商业经济发展等要素是导致翡翠玉文化能在较短时间内得以与和田玉文化并驾齐驱的主要原因。翡翠玉文化的崛起和市场上翡翠玉石的供应之间在时间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翡翠玉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市场需求而不是供应驱动的。清代开始的翡翠玉文化的核心是“商玉”文化,它和之前和田玉的“礼玉”文化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硬玉)
和田玉(软玉)
玉文化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
被引量:
6
3
作者
罗涵
李琳娜
+5 位作者
丘志力
李银德
陈灿强
龚盛玮
崔亚平
麦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73,共13页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玉料
加工工艺
西汉
南越王墓
楚王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岫岩河磨玉和老玉(闪石玉)中石墨包体的拉曼光谱及其应用
被引量:
12
1
作者
丘志力
江启云
罗涵
秦社彩
李榴芬
机构
中山大学
地球
科学
系
宝玉
石
研究
鉴定
(
评估
)
中心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85-298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302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1027501000015)资助
文摘
辽宁岫岩是中国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来源,辽宁岫岩的闪石玉可分为河磨玉(籽料)和老玉(山流水和山料)两种。文章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对两种玉料中发现的石墨包体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玉料中石墨包体拉曼光谱的特征明显不同,反映了两类闪石玉形成条件上存在的差异,它们是不同成矿期次或者是不同成矿部位的产物。显然,拉曼光谱技术可以成为无损鉴定玉料产地来源的重要辅助手段。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石墨包体
闪石玉
产地来源
辽宁岫岩
Keywords
Laser Raman spectrum
Graphite enclave
Nephrite jade
Occurrence of jade
Xiuyan of Liaoning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P578.955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翡翠玉文化形成探释
被引量:
12
2
作者
丘志力
吴沫
孟增璐
王学琳
机构
中山大学
地球
科学
系
宝玉
石
研究
鉴定
(
评估
)
中心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金
广东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广东商周时期出土玉器的标型特征及产地来源研究>(0623107)
文摘
在长达8千多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中,和田玉(软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翡翠(硬玉)以后起之秀的姿态逐渐分享了和田玉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章讨论了导致翡翠玉文化在我国清代中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满族民俗的影响,皇室权力结构改变及宫廷文化的推动;西方文化传入导致的价值观念转变;清代商业经济发展等要素是导致翡翠玉文化能在较短时间内得以与和田玉文化并驾齐驱的主要原因。翡翠玉文化的崛起和市场上翡翠玉石的供应之间在时间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翡翠玉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市场需求而不是供应驱动的。清代开始的翡翠玉文化的核心是“商玉”文化,它和之前和田玉的“礼玉”文化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翡翠(硬玉)
和田玉(软玉)
玉文化
清代.
Keywords
jadeite(Feicui)
nephrite(Hetian jade)
jade culture
the Qing dynasty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11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
被引量:
6
3
作者
罗涵
李琳娜
丘志力
李银德
陈灿强
龚盛玮
崔亚平
麦志强
机构
中山大学
地球
科学
系
宝玉
石
研究
鉴定
(
评估
)
中心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徐州市博物馆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73,共13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27501000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3021)联合资助
文摘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关键词
玉衣
玉料
加工工艺
西汉
南越王墓
楚王墓
Keywords
Jade suits
Jade material
Technology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Nanyue king mausoleum
The Chu king mausoleum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宁岫岩河磨玉和老玉(闪石玉)中石墨包体的拉曼光谱及其应用
丘志力
江启云
罗涵
秦社彩
李榴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清代翡翠玉文化形成探释
丘志力
吴沫
孟增璐
王学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
罗涵
李琳娜
丘志力
李银德
陈灿强
龚盛玮
崔亚平
麦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