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钦—杭成矿带(南段)粤西塘蓬——长山地化地物综合异常及其找矿远景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虞鹏鹏
周永章
+3 位作者
陈宣谕
梁锦
李红中
高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6-376,共11页
为寻找塘蓬—长山地区矿产资源,采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5万高精度磁场测量方法提取其中找矿信息。结果圈定出YC1、YC2、YC3三个综合异常区域,并明显地圈出Au、Ag、Pb、Zn中低温元素组成的异常区和Cu、Bi、W、Sn高温元素组合组成...
为寻找塘蓬—长山地区矿产资源,采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5万高精度磁场测量方法提取其中找矿信息。结果圈定出YC1、YC2、YC3三个综合异常区域,并明显地圈出Au、Ag、Pb、Zn中低温元素组成的异常区和Cu、Bi、W、Sn高温元素组合组成的异常区,异常范围大、强度高,展布受断裂带控制明显。1∶5万高精度磁场总体呈北东走向展布,分为北部正值背景区(强度一般为0~100nT)和南部低缓负值背景区(强度一般为-110^-50nT)。研究区内沿石英脉两侧有以绢云母化、黄铁矿化为主的围岩蚀变现象。本文认为区内热液型铅锌钨锡多金属矿床、石英脉型金(银)矿床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
高精度磁测
地球化学异常
钦—杭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缝合带两侧二叠纪以来的叠加褶皱变形:对同碰撞和碰撞后变形的启示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欲清
张长厚
+4 位作者
侯丽玉
张逸鹏
黄滢竹
陈汉林
常利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80,共17页
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断裂两侧二叠纪地层中发育有一系列叠加褶皱,它们与侏罗纪地层内部褶皱及断裂变形记录了该区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事件。研究这些变形对探索华北北部及邻区所经历的从古亚洲构造域到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动力学...
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断裂两侧二叠纪地层中发育有一系列叠加褶皱,它们与侏罗纪地层内部褶皱及断裂变形记录了该区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事件。研究这些变形对探索华北北部及邻区所经历的从古亚洲构造域到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二叠纪、侏罗纪地层变形的详细地质填图及叠加褶皱构造样式与区域演化序列的研究,揭示出:二叠纪地层褶皱形迹具S型展布特征,总体走向NEE,轴面倾向NW;中生代地层褶皱走向NE,轴面倾向SE,伴生逆冲断层多向SE倾斜并且上盘向NW逆冲。研究厘定区内经历三期构造变形:(D1)二叠纪末—中三叠世NNW-SSE向区域性挤压,二叠纪地层形成NEE向褶皱;(D2)晚三叠世区域性剪切作用将先期形成的NEE向褶皱改造成平面弧形褶皱,表现为Simón(2004)划分的Type2a与Type1d型叠加褶皱样式;(D3)晚侏罗世NW-SE向挤压导致中侏罗世地层中倒向NW的褶皱构造,并使得二叠纪地层褶皱更加紧闭。研究认为这三期变形可能分别代表:(1)古亚洲洋闭合和伴生的碰撞造山作用;(2)介于西拉木伦右行走滑断裂与蒙古东南部东戈壁左行走滑断裂之间块体的NEE向挤出构造;(3)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西拉木伦缝合带
二叠纪
侏罗纪
碰撞造山
叠加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钦—杭成矿带(南段)粤西塘蓬——长山地化地物综合异常及其找矿远景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虞鹏鹏
周永章
陈宣谕
梁锦
李红中
高乐
机构
广东省
地质
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地球
环境与
地球
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
科学
院广州
地球
化学研究所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6-376,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资[2010]矿评01-15-33)
文摘
为寻找塘蓬—长山地区矿产资源,采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5万高精度磁场测量方法提取其中找矿信息。结果圈定出YC1、YC2、YC3三个综合异常区域,并明显地圈出Au、Ag、Pb、Zn中低温元素组成的异常区和Cu、Bi、W、Sn高温元素组合组成的异常区,异常范围大、强度高,展布受断裂带控制明显。1∶5万高精度磁场总体呈北东走向展布,分为北部正值背景区(强度一般为0~100nT)和南部低缓负值背景区(强度一般为-110^-50nT)。研究区内沿石英脉两侧有以绢云母化、黄铁矿化为主的围岩蚀变现象。本文认为区内热液型铅锌钨锡多金属矿床、石英脉型金(银)矿床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
高精度磁测
地球化学异常
钦—杭成矿带
Keywords
stream sediment survey
high precision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geochemical anomaly
Qin-Hang metallogenic belt
分类号
P618.2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63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缝合带两侧二叠纪以来的叠加褶皱变形:对同碰撞和碰撞后变形的启示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欲清
张长厚
侯丽玉
张逸鹏
黄滢竹
陈汉林
常利忠
机构
中国
地质
大学
(北京)
地球
科学与
资源
学院
浙江
大学
地球
科学
学院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广东省
地球
动力作用
与地质
灾害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内蒙古
地质
矿产勘查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80,共17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12073
121201004000150013)
文摘
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断裂两侧二叠纪地层中发育有一系列叠加褶皱,它们与侏罗纪地层内部褶皱及断裂变形记录了该区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事件。研究这些变形对探索华北北部及邻区所经历的从古亚洲构造域到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二叠纪、侏罗纪地层变形的详细地质填图及叠加褶皱构造样式与区域演化序列的研究,揭示出:二叠纪地层褶皱形迹具S型展布特征,总体走向NEE,轴面倾向NW;中生代地层褶皱走向NE,轴面倾向SE,伴生逆冲断层多向SE倾斜并且上盘向NW逆冲。研究厘定区内经历三期构造变形:(D1)二叠纪末—中三叠世NNW-SSE向区域性挤压,二叠纪地层形成NEE向褶皱;(D2)晚三叠世区域性剪切作用将先期形成的NEE向褶皱改造成平面弧形褶皱,表现为Simón(2004)划分的Type2a与Type1d型叠加褶皱样式;(D3)晚侏罗世NW-SE向挤压导致中侏罗世地层中倒向NW的褶皱构造,并使得二叠纪地层褶皱更加紧闭。研究认为这三期变形可能分别代表:(1)古亚洲洋闭合和伴生的碰撞造山作用;(2)介于西拉木伦右行走滑断裂与蒙古东南部东戈壁左行走滑断裂之间块体的NEE向挤出构造;(3)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
关键词
内蒙古
西拉木伦缝合带
二叠纪
侏罗纪
碰撞造山
叠加褶皱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Xar Moron suture
Permian
Jurassic
collisional orogeny
superimposed folds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钦—杭成矿带(南段)粤西塘蓬——长山地化地物综合异常及其找矿远景分析
虞鹏鹏
周永章
陈宣谕
梁锦
李红中
高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缝合带两侧二叠纪以来的叠加褶皱变形:对同碰撞和碰撞后变形的启示
张欲清
张长厚
侯丽玉
张逸鹏
黄滢竹
陈汉林
常利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