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艳艳 吴大放 +2 位作者 董玉祥 陈梅英 王朝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2,F0002,共6页
以2008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地形图为基础数据,通过建立DEM、高程分级、坡度分级及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珠海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不同高程与坡度分级区域土地... 以2008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地形图为基础数据,通过建立DEM、高程分级、坡度分级及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珠海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不同高程与坡度分级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组合不同;各土地类型的面积在低海拔、低坡度段占绝对优势,随着高程和坡度的上升,土地利用类型减少,多样性降低。在高程<40 m、坡度<2°的区域,水域为主导土地利用方式,而在高程>40 m、坡度>2°的区域,林地成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海拔40~100 m、坡度2°~15°区域土地利用破碎度指数最高,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地段主要集中在海拔低、坡度平缓的区域,自然因子在高坡度区域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海拔高度 数字高程模型 坡度 珠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数量、质量与空间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45
2
作者 吴大放 刘艳艳 +2 位作者 董玉祥 陈梅英 王朝晖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的相关检索文献作为研究数据源,运用EXCEL软件和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1994年以来该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并根据研究内容需要进行人为筛选分类,分析研究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和空间变化的进展情况。结果表明:...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的相关检索文献作为研究数据源,运用EXCEL软件和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1994年以来该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并根据研究内容需要进行人为筛选分类,分析研究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和空间变化的进展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耕地变化研究经历了早期调查、动态监测以及土地利用和耕地变化综合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目前研究还存在综合性与系统性不够、缺少定量指标和综合模型、研究尺度不全面、专业化研究不够和服务目标不全面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认为从多尺度构建具有空间、动态性的综合模型是今后耕地变化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数量变化 质量变化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叶长盛 董玉祥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3-608,621,共7页
以珠江三角洲1990、2000和2006年的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珠三角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及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06年,珠三角... 以珠江三角洲1990、2000和2006年的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珠三角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及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06年,珠三角耕地和林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快速增长,其它地类有所增加;研究区发生变化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9.38%,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来自耕地、林地和水域;由于水域生态价值系数相对较高,水域的增加抵消了由耕地、林地减少造成的生态服务总价值的下降,使得区域生态服务总价值略有减少;珠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0年874.38亿元减至2006年的846.47亿元,变化率为3.19%;研究区内单位生态服务价值差异明显且逐渐扩大;单位生态服务价值与建设用地、林地、耕地所占比重明显相关,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林地和耕地减少是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结构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26
4
作者 叶长盛 董玉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5,F0004,共7页
该文以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在分析1990、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维数模型计算出珠江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对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 该文以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在分析1990、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维数模型计算出珠江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对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分形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面积快速扩张,耕地、林地面积迅速减少,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稳定性不断增强,水域空间结构最复杂,未利用土地最简单,水田、城镇用地、未利用土地的空间结构趋向复杂,其余地类的空间结构趋向简单。各市(区、县)分形特征差异明显,分形变化各不相同。分形特征主要受图斑自身几何性质的影响,人口因素影响在减弱,三大产业中以第一产业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形 区域差异 机制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大放 刘艳艳 +2 位作者 董玉祥 刘海珍 倪少春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2-476,482,共6页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90、1995、2000和2006年共4期Landsat TM卫星遥感数据,分析珠海市耕地数量和空间变化特征,并探讨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珠海市耕地面积在3个研究时段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增加―急剧减少&q...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90、1995、2000和2006年共4期Landsat TM卫星遥感数据,分析珠海市耕地数量和空间变化特征,并探讨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珠海市耕地面积在3个研究时段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增加―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2000―2006年耕地的动态度最大,而1995―2000年耕地的动态度相对较小;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是水域和林地,减少的去向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中耕地转变成水域和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农业结构调整是珠海市耕地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同时政策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时空特征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珠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