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三角关系抑或阵营化:国际体系演化逻辑及其前景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兴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85,111,共20页
纵观国际体系演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多重三角关系和阵营化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演化逻辑和路径。阵营化造成了集团对抗,或者引发大战,或者陷入冷战;多重三角关系基于议题而形成灵活外交,保持了国际体系的动态平衡。互通-互动是推动国际体... 纵观国际体系演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多重三角关系和阵营化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演化逻辑和路径。阵营化造成了集团对抗,或者引发大战,或者陷入冷战;多重三角关系基于议题而形成灵活外交,保持了国际体系的动态平衡。互通-互动是推动国际体系演化的动力,交通、通信等功能型互通-互动扩大了国际体系的规模,最终形成了具有全球广度的国际体系。在功能型互通-互动的推动下,国际体系的广度延伸、密度增强,到19世纪中后期,多元区域性国际体系朝着“全球性”的单一国际体系迈进;而以价值型互通-互动为主导的国际体系朝着阵营化演变,阵营化国际体系的对抗强化了体系阵营内部的凝聚力和等级性。经济社会的发展冲击着阵营化国际体系,多元权力中心的历史性回归为多重三角关系的重构奠定了基础,是未来国际体系的前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互动 三角关系 阵营化 国际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英国视域中的路易十四——兼论18世纪英法关系
2
作者 徐桑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长期统治,深刻改变了近代欧洲局势,也影响了英法两国之间的关系走向。在“后路易十四时代”,英国人依据各类信息,塑造了他们心目中的路易十四及法国。在18世纪英国的军政实况与民族意识中,法国一直在“真实的敌人”...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长期统治,深刻改变了近代欧洲局势,也影响了英法两国之间的关系走向。在“后路易十四时代”,英国人依据各类信息,塑造了他们心目中的路易十四及法国。在18世纪英国的军政实况与民族意识中,法国一直在“真实的敌人”与“假想的敌人”之间更替,而路易十四则成为了“敌人”形象的精粹,故在民谣等本土文化中,他的形象大抵以负面为主。在社会文化与文艺创作的层面,路易十四的轶事屡见诸于报刊,有一些也展现了他身上较为“正面”的特质。从历史研究和功过评价的角度看,法国著述的译介使得路易十四被置于学术语境中讨论,学者们褒贬不一,对他的评价存在争议。由此,路易十四所代表的法国及其文化也令英国人警惕,他们担心,法国文化的传播会使得英式民族精神衰退。总之,对于英国而言,路易十四既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敌人,又是一个令他们长期警觉的文化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十四 形象塑造与变迁 正史与轶事 英法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秩序演化、地缘框架与中美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兴杰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5,I0002,共19页
世界政治经济权力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是21世纪国际格局的重大趋势,中美关系重构与亚太秩序重塑关乎未来国际秩序样貌。从长时段和全球史视角来看,亚太秩序19世纪中期开始形成,自摆脱欧洲殖民主义“覆盖”之后,在环太平洋地区国... 世界政治经济权力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是21世纪国际格局的重大趋势,中美关系重构与亚太秩序重塑关乎未来国际秩序样貌。从长时段和全球史视角来看,亚太秩序19世纪中期开始形成,自摆脱欧洲殖民主义“覆盖”之后,在环太平洋地区国家主导下不断演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的多场战争塑造了亚太秩序的结构,从多极到不稳定两极,再到单极,亚太秩序具有了鲜明的自主性,亦成为全球国际秩序的重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分离与碰撞贯穿于亚太秩序演变之中,20世纪美日在亚太地区两次形成两极格局,双方的竞斗与博弈塑造了亚太秩序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框架。中国的崛起与复兴是亚太地缘政治经济空间的大事件,也是与亚太秩序的复杂协同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秩序 国际体系 自主性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圣罗马帝国与超越“欧洲中心论”的国际关系史编纂
4
作者 孙兴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这个国家过去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现在还是这样称呼,但它既不是神圣的,也不是罗马的,更不是什么帝国”。((2))以上是启蒙时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这一表述未必是伏尔泰的本意,他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曾承认,“德意... “这个国家过去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现在还是这样称呼,但它既不是神圣的,也不是罗马的,更不是什么帝国”。((2))以上是启蒙时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这一表述未必是伏尔泰的本意,他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曾承认,“德意志帝国是法国最强大的邻邦”。((3))但上一表述流传甚广而成为“共识”,从而遮蔽了神圣罗马帝国在中欧以及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和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中心论 德意志帝国 法国思想家 国际关系史 神圣罗马帝国 伏尔泰 启蒙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但分层的国际秩序的根源及其演化
5
作者 孙兴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5,共19页
国际秩序加速演化,地缘政治冲突、产业变迁、治理失衡、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国际秩序的“突变”、国际秩序的“分层”结构以及不平衡发展,削弱了“大合流”的动能,“分流”的势头呈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塑造了“单一... 国际秩序加速演化,地缘政治冲突、产业变迁、治理失衡、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国际秩序的“突变”、国际秩序的“分层”结构以及不平衡发展,削弱了“大合流”的动能,“分流”的势头呈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塑造了“单一”的全球体系,“单一”并不意味着均质和同一,反而,差异性造成了多样性,多元主体互动规定了边界,塑造了身份,构成了国际秩序演进的核心动力和逻辑。国际秩序的变迁越来越超出了国家的范畴而有了更大的时空含义,只有扩大国际秩序的时空框架体系,探究人类社会秩序的演进逻辑,国际秩序的研究才能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的狭隘视角,以多元鲜活的人类历史经验作为一面镜子,透视当下剧烈变迁的国际秩序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 分层 分流 人类秩序 长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在香港青年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中的作用--北京香港两地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实证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庞琴 蒋帆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7-158,共12页
采用"中央—边缘"的视角,通过比较北京和香港两地青年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差异,探讨影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感的特殊因素。与媒体所渲染小部分香港青年"反内地客"的情况不同,香港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普遍较高。尽管... 采用"中央—边缘"的视角,通过比较北京和香港两地青年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差异,探讨影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感的特殊因素。与媒体所渲染小部分香港青年"反内地客"的情况不同,香港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普遍较高。尽管他们在国家共同体认同和民族文化认同两方面要稍低于北京青年大学生,但两方面的差异水平并不均衡,在国家共同体认同方面的差异明显小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这种不均衡现象与"他者"对香港学生的国家共同体认同提升效应更强有关,这一点通过建立"他者"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以证实。这种更强的"他者效应"应该与学生的"利我比较"心理有关。这说明加强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应该充分利用"他者"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感 香港青年 中央—边缘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系压力、利基平台与亚太“中等强国”的战略分化——基于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毕颖达 滕如雨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45,172,共23页
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亚太区域“中等强国”的战略选择备受关注。本文从体系压力和利基平台出发,提出了“中等强国”战略选择的解释框架。在宽松的体系环境中,所有“中等强国”都偏好康德式战略,追求战略自主和多边外交,进而... 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亚太区域“中等强国”的战略选择备受关注。本文从体系压力和利基平台出发,提出了“中等强国”战略选择的解释框架。在宽松的体系环境中,所有“中等强国”都偏好康德式战略,追求战略自主和多边外交,进而提升国际影响,护持“中等强国”的身份。随着体系压力增大,利基平台开始发挥作用。存在稳固利基平台的“中等强国”能够继续维持康德式战略,而缺乏稳固利基平台的国家被迫要回归洛克式战略。此外,体系的复合依赖程度同样影响“中等强国”的战略行为,体系环境的复合依赖程度升高会导致国家的战略纯度降低。通过追踪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和澳大利亚两个典型“中等强国”在不同体系阶段的战略选择,可以对上述机制进行验证。从体系压力和利基平台出发探究“中等强国”战略形成、分化和转变的动因,有助于评估该类国家的外交动向,并服务于相应外交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压力 利基平台 利基外交 中等强国 战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岛屿国家联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逆向领导力”成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骏 宋昱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9-809,共11页
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难题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协调各个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与国际、国内目标之间的矛盾。学界关于国际气候谈判领导力问题的研究通常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出发,大多聚焦在守成国集团或新兴大国,比较强调大国以及... 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难题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协调各个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与国际、国内目标之间的矛盾。学界关于国际气候谈判领导力问题的研究通常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出发,大多聚焦在守成国集团或新兴大国,比较强调大国以及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在主导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的作用,而较少关注小国集团通过制度设计、知识塑造、话语建构来强化领导力的内在逻辑。小岛屿国家联盟(AOSIS)在同欧盟、伞形集团、基础四国、七十七国集团(G77)和中国各主要国家集团的互动博弈中,竭力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的多边谈判机制,通过外交斡旋、联盟强化等方式推进对自身有利的议程,同时不断扩大小岛屿国家基于历史修正和道德关怀的道义话语权,充分发挥小国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和知识塑造方面的优势,实现小国联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独特的“逆向领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岛屿国家联盟(AOSIS) 气候谈判 全球治理 小国逆向领导力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媒体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的提问特征与话语策略分析
9
作者 杨黎泽 穆璨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5,111,共10页
[研究目的]外国媒体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向外交部发言人提问是了解中国对外政策和中国外交信息最主要和便捷的窗口。对外国媒体提问的特征、策略和影响的系统分析为全面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的疑虑和关切,准确掌握国际涉华舆论,... [研究目的]外国媒体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向外交部发言人提问是了解中国对外政策和中国外交信息最主要和便捷的窗口。对外国媒体提问的特征、策略和影响的系统分析为全面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的疑虑和关切,准确掌握国际涉华舆论,高效应对和破解话语陷阱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应对之策。[研究方法]对2020-2023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国媒体提问进行文本分析,梳理总结其提问类型、特征和话语策略,并就其影响展开讨论。[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外国媒体在中国内政、经济与技术、军事与安全、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关系等涉及中国外交的核心利益和敏感议题上表现出显著的对抗性、问责性和武断性,并频频运用否定性表述、“污名化”标签和多角度追问等多种话语策略,具有明显的误导性,充斥着的话语“陷阱”,不仅会对其报道倾向产生消极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双方沟通互动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媒体 国际舆论 中国外交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外交部发言人 话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印太战略”涉缅甸布局及其影响
10
作者 张添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6,I0002,共19页
美国拜登政府继承奥巴马政府后期的对缅甸政策,继续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对缅施压,继续推动特朗普首任政府推出的“印太战略”,将缅甸拉入“印太战略”布局之中。尽管缅甸本身并非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核心,但因其战略地位重要,具有... 美国拜登政府继承奥巴马政府后期的对缅甸政策,继续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对缅施压,继续推动特朗普首任政府推出的“印太战略”,将缅甸拉入“印太战略”布局之中。尽管缅甸本身并非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核心,但因其战略地位重要,具有成为美国“战略锚点”的潜在特性,拜登政府遂以缅甸作为工具锚点,锚定以中俄为竞争对手的重点目标,以东盟为抓手的领导力路径,以及以盟伴为依托的阶段性调整方向。未来,尽管缅甸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难有更大提升,战略捆绑难以深化,锚点进路不足,美国对缅政策的工具性也不会有太大改变,但其双方关系仍将持续影响中国周边安全与中国—东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印太战略” 战略锚点 战略布局 缅甸局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流行音乐看美国大选:极化年代的“狗哨政治”
11
作者 李优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55,160,共21页
作为大众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为窥探一国宏观社会与政治变迁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随着社会贫富分化深度发展,美国政治极化在大众艺术层面亦有所反映。作为政治精英沟通底层民众的“桥梁”,流行音乐成为民主、共和两党操弄“... 作为大众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为窥探一国宏观社会与政治变迁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随着社会贫富分化深度发展,美国政治极化在大众艺术层面亦有所反映。作为政治精英沟通底层民众的“桥梁”,流行音乐成为民主、共和两党操弄“狗哨政治”、团结选民基本盘的重要工具,反映出美国社会中“政治”与“娱乐”之间愈发模糊的界限。202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政治极化、流行音乐与“狗哨政治”高度重合:总统候选人利用竞选歌曲中的“狗哨”塑造特定人设,并在情感与意识形态层面对选民基本盘施加影响,攻击对立阵营;流行歌手在音乐创作中嵌入“狗哨”,为流行音乐的旋律和歌词赋予象征符号与政治意义,通过表达支持或反对某一总统候选人,扩大其文化和政治影响力。选民群体借助流行音乐中的“狗哨”,在“政治正确”文化环境下获得群体归属感,污名化对立阵营。探讨政治极化、流行音乐与“狗哨政治”三者之间关系,不仅有利于拓展音乐政治学的研究议题,也有助于加深对美国选举政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选 音乐政治学 政治极化 流行音乐 “狗哨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政治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转向:以菲律宾和缅甸为例
12
作者 张添 梁倩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9,共15页
冷战结束后伴随东盟扩员及自主性加强,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趋于均衡、总体中立的外交政策,但菲律宾和缅甸仍然在政权交替时出现了较为突然的外交转向,如2011年缅登盛上台后的“亲美疏华”,以及2022年菲小马科斯上台后改变杜特尔特时期对华... 冷战结束后伴随东盟扩员及自主性加强,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趋于均衡、总体中立的外交政策,但菲律宾和缅甸仍然在政权交替时出现了较为突然的外交转向,如2011年缅登盛上台后的“亲美疏华”,以及2022年菲小马科斯上台后改变杜特尔特时期对华友好的政策并在南海问题上立场转硬。实际上,不同代群的政治领袖上台与其前一代领袖的权力与社会认知关系,及其形成的代际政治差异,对新政权的外交转向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缅甸“奈温—丹瑞”和“丹瑞—登盛”、菲律宾“埃斯特拉达—阿罗约”和“杜特尔特—小马科斯”四组跨代际政权的外交政策比较分析得知,在代际权力诉求、代际认知、代际耦合度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下,“承替型”和“解耦型”代际政治更容易产生震荡或激烈的外交转向,“反哺型”和“规训型”代际政治下外交转向则相对均衡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政治 外交转向 菲律宾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的中柬关系:对外援助关系下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世伦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92-102,共11页
21世纪以来,中柬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经贸关系发展迅猛,而2013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出台后双边关系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本文以三位(投资FDI+贸易Trade+援助Aid)一体(外交)的中柬关系为主轴,讨论中柬关系在"... 21世纪以来,中柬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经贸关系发展迅猛,而2013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出台后双边关系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本文以三位(投资FDI+贸易Trade+援助Aid)一体(外交)的中柬关系为主轴,讨论中柬关系在"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前、后的范式转换,考察如果中国能适当地规避、降低其中的相关政策与道德风险,中柬关系可能将逐步从"恩庇-侍从"的援助国-受援国的交往模式,逐步转变为互利共赢、相互依存的"发展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埔寨 海上丝绸之路 对外援助 中柬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难民的整合认同:越南归难侨多重身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相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8-164,共7页
越南归难侨作为国际难民的整合认同,受国家政策变迁、社会经济转型与群体地位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实践、调整与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归难侨群体的多重身份认同相互支撑、高度胶着、深度粘合、共生共演,呈现系统结构性与整体功能性... 越南归难侨作为国际难民的整合认同,受国家政策变迁、社会经济转型与群体地位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实践、调整与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归难侨群体的多重身份认同相互支撑、高度胶着、深度粘合、共生共演,呈现系统结构性与整体功能性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归难侨自身的能动性及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这既是侨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学术共同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认同 多重身份认同 越南归难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辽与内陆亚洲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志江 杨立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71,共9页
辽朝与内陆亚洲的关系,为海外学术界长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是,中国学术界却关注较少,成果也较为薄弱。在辽时期,辽与内陆亚洲诸国高昌回鹘,于阗,东、西喀喇汗国以及伽色尼王朝等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均有不同的变化,通过对辽与内亚诸... 辽朝与内陆亚洲的关系,为海外学术界长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是,中国学术界却关注较少,成果也较为薄弱。在辽时期,辽与内陆亚洲诸国高昌回鹘,于阗,东、西喀喇汗国以及伽色尼王朝等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均有不同的变化,通过对辽与内亚诸国政治制度规范和宗教文化价值观认同等方面的比较,可以明确由于辽与高昌回鹘等内亚诸国权力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辽与高昌回鹘、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等存在佛教和伊斯兰教等文明形态的认同差异,导致辽与高昌回鹘以及于阗等建立了以朝贡关系为基础的宗藩关系形态;而辽与东、西喀喇汗国不仅所处文化圈不同,且国家利益上也时常相互对抗,辽显然无法吞并喀喇汗国,故也无力将喀喇汗国纳入以辽为中心的内亚宗藩体系。而遥远的伽色尼王朝,虽与辽有着短暂的直接书信往来,但是由于距离过于遥远,且存在宗教文明认同的差异,并无国家间直接的利益关联,因而,辽试图将伽色尼王朝纳入其内亚宗藩体系的努力亦未成功。最后,亦就辽朝对内陆亚洲的经贸往来关系以及辽朝对东部欧亚大陆区域丝绸之路的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内陆亚洲 宗藩关系 国际秩序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化与互动协同理论视阈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模式创新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晓凤 王艳婷 +10 位作者 欧阳吟靖 王心达 赵金利 钟海波 彭雯昕 赖浩 蔡榛 陈佳为 郭智慧 邹华春 李骏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0,105,共6页
近年来,针对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治理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理论层面的剖析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安全化与互动协同理论的视角探析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协同治理存在的困境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破局路径。通过“安全化... 近年来,针对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治理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理论层面的剖析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安全化与互动协同理论的视角探析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协同治理存在的困境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破局路径。通过“安全化”治理实施基本框架,分析目前大湾区存在五方面问题,并基于该地区特殊性提出“互动合作观念-多元参与施动-机制规范保障”的创新治理模式。对加快完善地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解决区域性疫情防控复杂情势、增强区域治理绩效,探索“一国两制”下多地一体化协作发展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安全化 互动协同理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概念的形成与合法性问题:基于分类框架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优 张宇权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9,共12页
大国竞争加速推动了新兴区域概念的崛起与传播,准确把握区域概念的形成及合法性问题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现实要求。本文通过梳理、比较多种学科领域对区域概念的理解,建构出以物质主义和理念主义本体论特征“强”“弱”为变量... 大国竞争加速推动了新兴区域概念的崛起与传播,准确把握区域概念的形成及合法性问题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现实要求。本文通过梳理、比较多种学科领域对区域概念的理解,建构出以物质主义和理念主义本体论特征“强”“弱”为变量的分类框架,区分出自然-建构型、建构型、自然型和抽象概念型四种类型的区域概念,而不同类型的区域概念也在现实维度表现出显著合法性差异。通过比较“东南欧”与“东南亚”这两个区域概念,进一步揭示反思区域概念对区域国别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在把握区域概念时须深入考察其本体论特征,从而避免陷入西方主导设置的“概念陷阱”,这将有利于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概念 比较区域研究 东南欧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军事国家兴起与大国兴衰逻辑的变奏
18
作者 孙兴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任何国际关系理论都建立在国家理论基础之上,国际体系的变更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现代国际体系与现代国家之间是相互建构的,而现代国家是比较晚近才出现的国家形态,学术界往往以“主权国家”“民族国家”等术语来指代现代国家。然而,从... 任何国际关系理论都建立在国家理论基础之上,国际体系的变更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现代国际体系与现代国家之间是相互建构的,而现代国家是比较晚近才出现的国家形态,学术界往往以“主权国家”“民族国家”等术语来指代现代国家。然而,从国家形态演变及兴衰逻辑来看,主权国家和民族国家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现代国家的产生及其演变逻辑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国家 国家兴衰 国际关系理论 形态演变 演变逻辑 大国兴衰 相互建构 现代国际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互通体系与东北全面振兴的时空框架
19
作者 孙兴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6-74,共9页
东北全面振兴内嵌于中国与世界关系互动的进程之中,东北融入互联互通体系之中并且成为重要战略节点是东北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东北全面振兴的目标、角色、路径和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东北全面振... 东北全面振兴内嵌于中国与世界关系互动的进程之中,东北融入互联互通体系之中并且成为重要战略节点是东北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东北全面振兴的目标、角色、路径和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东北全面振兴既要对接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要融入对外开放体系之中,在双循环互动体系中确立东北地区“战略发展”的角色,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空框架之下探寻东北发展的时空体系和内在逻辑。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要以人民为中心,在国家区域发展体系中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全球以及地区地缘政治经济秩序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获得和确认发展与安全的新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互通 东北全面振兴 安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及其亚太“二轨外交”实践研究
20
作者 刘奕玮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目的/意义]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是加拿大最具影响力的专注于加拿大和亚太地区关系的国际事务类智库之一,并且在亚太“二轨外交”实践上表现非常活跃。深化对此类加拿大智库的理解,有助于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方... [目的/意义]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是加拿大最具影响力的专注于加拿大和亚太地区关系的国际事务类智库之一,并且在亚太“二轨外交”实践上表现非常活跃。深化对此类加拿大智库的理解,有助于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网站调研法,对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的基本运作情况及其亚太“二轨外交”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结论]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的亚太“二轨外交”活动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在组织和参与“二轨外交”会议论坛、与区域性组织合作、智库间往来、派遣商业代表团、维持和亚太国家政府的沟通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对中国的国际事务类智库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 智库 “二轨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