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全球肝移植研究年度盘点——技术突破、精准管理与未来挑战
1
作者 蒋勇 冯啸 +1 位作者 刘炜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近年来肝移植领域在供者扩展、技术创新及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机械灌注技术通过动态修复与评估供肝质量,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边缘供肝利用率。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优化与常温灌注技术结合,进一步缓解供者短缺问题,但其... 近年来肝移植领域在供者扩展、技术创新及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机械灌注技术通过动态修复与评估供肝质量,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边缘供肝利用率。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优化与常温灌注技术结合,进一步缓解供者短缺问题,但其推广仍受技术门槛的限制。异种移植在基因修饰猪肝脏领域取得临床前突破,但伦理与免疫屏障问题亟待解决。肝癌肝移植领域聚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辅助治疗及复发预测模型的开发,推动精准治疗。对于围手术期管理,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人工肝支持及血管并发症防控策略的优化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针对儿童、高龄及合并多重疾病受者的个性化治疗为特殊人群的肝移植治疗提供新思路。未来,肝移植研究应聚焦多学科交叉、个体化治疗和新兴技术的融合,推动全球肝移植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肝来源 机械灌注 劈离式肝移植 异种移植 肝癌肝移植 围手术期管理 并发症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肝移植基础研究年度盘点
2
作者 陈德盛 叶林森 +1 位作者 刘炜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9,共12页
肝移植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肝移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供者来源、供肝保存技术、移植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以及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等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随着新技术的发... 肝移植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肝移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供者来源、供肝保存技术、移植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以及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等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国肝移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科研团队积极响应时代需求,持续推动肝移植基础研究的创新与突破。本文综述2024年度肝移植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评析中国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这些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肝移植研究融入国际学术体系,推动中国肝移植研究与全球前沿的接轨,还能帮助研究人员和临床外科医师全面了解中国肝移植基础的研究现状,为未来基础研究提供明确方向,从而推动中国肝移植事业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者来源 劈离式肝移植 肝再生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细胞癌 胆道并发症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免疫功能测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吕海金 易慧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现代器官移植发展迅速,随着移植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发现及有效综合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受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然而,移植后免疫相关的并发症仍是移植领域的难题。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免疫抑制剂剂量和血药浓度监测... 现代器官移植发展迅速,随着移植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发现及有效综合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受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然而,移植后免疫相关的并发症仍是移植领域的难题。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免疫抑制剂剂量和血药浓度监测来调整免疫治疗方案。但是并非所有免疫治疗剂都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而且个体免疫系统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会导致血药浓度甚至药代动力学指标无法真实反映患者免疫状态水平,进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1]。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可观察到,使用完全相同免疫抑制方案的患者出现排斥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却不一致,因此测定受者的免疫功能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免疫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microRNA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汪国营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外科技术和免疫抑制治疗的发展已经显著改善器官移植患者术后的近期生存率。然而,仍有诸多因素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如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原发病复发、感染、急性与慢性排斥反应、新发恶性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等,而这些影响移植物和... 外科技术和免疫抑制治疗的发展已经显著改善器官移植患者术后的近期生存率。然而,仍有诸多因素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如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原发病复发、感染、急性与慢性排斥反应、新发恶性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等,而这些影响移植物和患者长期存活的不利因素都直接或间接与免疫抑制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微小核糖核酸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体外诱导及其在器官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覃伟 杨扬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器官移植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终末期疾病、挽救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器官移植的主要术后并发症,影响受者长期存活。虽然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些药物长期应用会使受者处于免... 器官移植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终末期疾病、挽救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器官移植的主要术后并发症,影响受者长期存活。虽然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些药物长期应用会使受者处于免疫低下状态,进而发生感染、肿瘤及其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体外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中国临床操作指南
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 +8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 华南劈离式肝移植联盟 傅斌生 冯啸 刘剑戎 任杰 王劲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疗效确切。劈离式肝移植能有效扩大儿童供肝来源,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具有特殊临床特点和规律,建立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技术操作规范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供者和供肝评估、供受体匹...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疗效确切。劈离式肝移植能有效扩大儿童供肝来源,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具有特殊临床特点和规律,建立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技术操作规范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供者和供肝评估、供受体匹配、供肝管道的分割与重建方面形成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临床操作指南,旨在规范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的技术流程,优化手术细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我国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离式肝移植 儿童 肝移植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陆敏强 蔡常洁 +7 位作者 华学锋 杨扬 许赤 李华 易述红 易慧敏 汪根树 陈规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3-705,共3页
目的:研究肝移植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将患者分为肝癌组和非肝癌组,采用WHOQOL-BREF表对65例患者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非肝癌组在生理领域、... 目的:研究肝移植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将患者分为肝癌组和非肝癌组,采用WHOQOL-BREF表对65例患者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非肝癌组在生理领域、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肝移植术后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癌组在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上,术后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生存质量 WHOQOL-BREF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顾世杰 陈云浩 +2 位作者 赵辉 刘炜 易述红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0-194,2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门静脉移植干细胞组)、D组(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组),每组10只,B、C、D组采用Pr...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门静脉移植干细胞组)、D组(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组),每组10只,B、C、D组采用Pringle法建立HIRI模型,其中B组不予进行干细胞移植,C组和D组分别经门静脉、尾静脉移植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标记的HU-MSCs 106个。分别于术前、移植后第1、3、5日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移植后第5日处死各组大鼠,肝脏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及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U-MSCs在各组大鼠肝脏分布情况。结果干细胞移植后C、D组ALT水平较B组降低,且C组ALT水平低于D组(均为P<0.05);C、D组炎症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B组,且与D组相比,C组下降更显著(均为P<0.05)。肝组织HE染色提示B组肝脏损伤最严重,C组肝脏损伤轻于D组。肝组织TUNEL染色结果显示,C、D组的凋亡指数(AI)低于B组,且C组较D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移植后C组与D组均可见CM-DiL标记的HU-MSCs,且C组的HU-MSCs数量高于D组(P<0.05)。结论移植HU-MSCs能减轻HIRI,且门静脉移植效果优于尾静脉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凋亡 丙氨酸转氨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 门静脉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热点和思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规划 姜楠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肝移植是治疗各类型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得益于过去30年间免疫抑制剂应用的进展,肝移植患者获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然而,近年来临床证据表明,包括肾功能损伤、代谢综合征和原发病复发在内的免疫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成为影响肝移植... 肝移植是治疗各类型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得益于过去30年间免疫抑制剂应用的进展,肝移植患者获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然而,近年来临床证据表明,包括肾功能损伤、代谢综合征和原发病复发在内的免疫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成为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被认为是器官移植术后最理想的免疫状态,能够有效减少甚至摆脱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肝脏是体内特殊的免疫赦免器官,免疫耐受研究在肝移植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剂 排斥反应 不良反应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调节性T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妊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海 汪根树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0-51,55,共3页
1958年报道了首例器官移植术后妊娠。1978年,Waleott等报道世界上首例肝移植术后妊娠。由于终末期肝病女性患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在肝脏的灭活,因此,停经或月经紊乱等症状极为常见,影响其正常妊娠。从理论上讲... 1958年报道了首例器官移植术后妊娠。1978年,Waleott等报道世界上首例肝移植术后妊娠。由于终末期肝病女性患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在肝脏的灭活,因此,停经或月经紊乱等症状极为常见,影响其正常妊娠。从理论上讲,育龄女性患者接受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妊娠 雌激素 孕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晖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约为7%~3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ischemic—typebiliarylesion,ITBL)是指肝移植后供肝的胆道树出现非吻...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约为7%~3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ischemic—typebiliarylesion,ITBL)是指肝移植后供肝的胆道树出现非吻合口性的狭窄和扩张,肝内胆道树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性胆管损伤 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肝动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撤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扬 张英才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20-324,共5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患者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已分别达到85%和70%[1-2].在实体器官移植中肝脏属于免疫特惠器官,但为了预防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移植患者术后仍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不仅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移...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患者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已分别达到85%和70%[1-2].在实体器官移植中肝脏属于免疫特惠器官,但为了预防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移植患者术后仍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不仅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血清肌酐升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引起肾功能损害、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性感染和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因此,如何在逐渐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基础上,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是临床肝移植术后免疫调节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抑制剂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啸 姜楠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40-242,246,共4页
终末期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病,已进人应用其他内外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难以避免死亡的阶段。原发性肝癌(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肝脏肿瘤,其预后差,同样可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是目前公认治疗... 终末期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病,已进人应用其他内外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难以避免死亡的阶段。原发性肝癌(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肝脏肿瘤,其预后差,同样可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是目前公认治疗包括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活体 肿瘤复发 炎症 再生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邢文婷 陈琪尔 +1 位作者 谭坚玲 汪根树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11期2835-2838,共4页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受者的焦虑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00例肝移植受者按时间段分为3组,第1组为术后1个月~6个月,第2组为术后6个月至1年,第3组为术后1年~3年,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3组肝移植受者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受者的焦虑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00例肝移植受者按时间段分为3组,第1组为术后1个月~6个月,第2组为术后6个月至1年,第3组为术后1年~3年,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3组肝移植受者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用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移植受者SAS总分和不同时间段SAS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组SAS得分与第2组、第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肝移植受者SAS得分的因素为术后并发症、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影响第1组肝移植受者SAS得分的因素为术后并发症;影响第2组肝移植受者SAS得分的因素为术后并发症、性别和ALT;影响第3组肝移植受者SAS得分的因素为术后并发症和甲胎蛋白浓度。[结论]肝移植受者焦虑水平高于一般人群,肝移植受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术后并发症、性别、ALT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受者 焦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涛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6-278,282,共4页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首要原因。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相比,AMR临床症状重、救治困难、预后差,越来越受到移植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AMR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从抗体生成、免疫激...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首要原因。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相比,AMR临床症状重、救治困难、预后差,越来越受到移植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AMR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从抗体生成、免疫激活、移植肾功能障碍等方面简要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体特异性抗体 C4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凯宁 杨卿 +7 位作者 姚嘉 唐晖 傅斌生 冯啸 吕海金 易慧敏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的门静脉血流监测,术后按肝素钠桥接华法林的方案进行抗凝治疗。经增强CT或门静脉造影确诊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后,予切开取栓、全身抗凝、介入下取栓、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等处理。结果88例受者中共10例患儿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其中4例门静脉狭窄,确诊时间分别为术后1 d、2个月、8个月、11个月,6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确诊时间分别为术中、术后2 d、术后3 d(2例)、术后6 d、术后11个月。1例门静脉狭窄者和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者于围手术期死亡,门静脉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2%(2/88)。其余8例患者中,1例行全身抗凝治疗、2例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4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均长期随访,未再出现门静脉相关症状,复查门静脉血流参数正常。结论规范化的术中及术后门静脉血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门静脉并发症,及时采取术中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后介入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段可有效治疗门静脉并发症,减少门静脉并发症导致的移植物丢失和受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 门静脉并发症 门静脉狭窄 门静脉血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预防兔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桥 宋伟峰 +3 位作者 易述红 张琪 刘剑戎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3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移植在防治兔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1)A组(假手术组),仅切开腹腔,不予任何特殊处理,...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移植在防治兔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1)A组(假手术组),仅切开腹腔,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术后分层关腹;(2)B组(实验模型组),建立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模型;(3)C组(hUC-MSC移植组),术前12h经耳缘静脉注射hUC-MSC(2×106/kg)5ml,然后按B组实验操作建立肝内缺血性胆道病变模型。术后定时监测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术后4周开腹行胆道造影。处死动物后,取第一肝门处汇管区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多个时间点各项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为P<0.05),但C组的生化指标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均为P<0.05),下降趋势明显。术后4周胆道造影、病理学检查结果示,B组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破坏严重,C组的胆管上皮细胞破坏较B组明显减轻,管壁结构完整。结论术前hUC-MSC移植能够有效减轻缺血性胆道病变的程度,预防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胆道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中国器官移植大会纪要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嘉 姜楠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7-59,共3页
2013年中国器官移植大会于11月1~3日上午在浙江杭州隆重召开,共有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工程院、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成员以及国内外170余所器官移植医院主要负责人及器官移植专家等400余人参会.... 2013年中国器官移植大会于11月1~3日上午在浙江杭州隆重召开,共有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工程院、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成员以及国内外170余所器官移植医院主要负责人及器官移植专家等40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的议题涉及肝移植、肾移植、心肺移植、胰腺移植、小肠移植及联合移植,器官捐献,移植重症监护及管理、移植基础研究等,是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器官移植学术及经验交流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肝移植 肾移植 心肺移植 联合移植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维莫司在器官移植与抗肿瘤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寿华 李华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35-239,共5页
依维莫司(everolimus)又称40—O-(2.羟乙基)-雷帕霉素,是一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由瑞士诺华公司最先研制开发,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肾移植和心脏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
关键词 依维莫司 肿瘤 器官移植 雷帕霉素结合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PGDH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临床预后关系研究
20
作者 李海波 汪国营 +4 位作者 曾凯宁 张剑文 唐晖 刘炜 杨扬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7-252,281,共7页
目的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癌肝移植术的94例受者临床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受者病理组织切片中15-PGDH表达情况;分析15-PGDH蛋白表达水平与... 目的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癌肝移植术的94例受者临床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受者病理组织切片中15-PGDH表达情况;分析15-PGDH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各项临床参数的关系;计算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5年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析可能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5-PGDH的表达水平与受者的年龄、Child-Pugh分级和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相关(均为P<0.05)。15-PGDH低表达组受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15-PGDH高表达组受者(均为P<0.05)。15-PGDH表达水平、肿瘤分化程度、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15-PGDH表达水平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移植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 临床预后 危险因素 无瘤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