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埃斯库罗斯《奥瑞斯忒亚》的神义论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乔戈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
文摘
今人眼中的埃斯库罗斯.只不过是古希腊的一位悲剧作家,在这种视野的桎梏下,我们时常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埃斯库罗斯在西方思想史上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我们在一般的思想史和哲学史里很难见到他的身影.但如果稍稍了解西方思想的大传统,便不难发现,埃斯库罗斯始终以某种或明或暗的方式,影响着西方思想史的进程。
-
关键词
埃斯库罗斯
《奥瑞斯忒亚》
神义论
西方思想史
举足轻重
剧作家
古希腊
大传统
-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承继与超越——论奥古斯丁与胡塞尔时间观之异同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肖德生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
文摘
时间问题是贯穿西方哲学史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此问题,奥古斯丁和胡塞尔所作出的贡献不仅富有独创性,而且也对后人对时间问题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奥古斯丁与胡塞尔的时间观之比较,指出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在那些观点上承继了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又在那些观点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
关键词
时间
图像
心灵延伸
时间视域
-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试论“颊谷之会”中的孔子形象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邓文辉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21,共7页
-
文摘
"颊谷之会"是《春秋》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左传》和《谷梁传》确立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其他典籍对故事进行了不断的创作。这些创作都旨在塑造出孔子作为政治家的形象。"颊谷之会"中呈现的孔子形象对于全面理解真实的孔子或有裨益。
-
关键词
“颊谷之会”
孔子
孔子形象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胡塞尔早期现象学中的内感知与反思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马迎辉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0,共5页
-
文摘
相比自然思维,现象学反思是一种再造性的后-思;相比内感知,它具有非设定和非现时化的特征。除了这些对反思行为自身的界定之外,现象学的实事一般还要求这种反思具有一种原本性、揭示性和时间性的特征。而在现象学反思中,现时性的内感知最终为自身关涉的内意识所取代。
-
关键词
内感知
现象学反思
内意识
-
分类号
B516.5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居鲁士上行记》的纪事原则与笔法
- 5
-
-
作者
高挪英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3,共5页
-
文摘
本文主要以《居鲁士上行记》的卷一和卷二为对象来分析这部作品的纪事原则与笔法。作为读者,我们不难发现色诺芬几乎一贯保持着"褒而不贬"的写作原则。他以三种方式贯彻了这种赞扬而不苛责的原则:第一,通过某些词语的在场与缺席来暗示异常情况的存在;第二,以"据说"一词引出某些微妙的内容;第三,有意在叙事与评论之间制造矛盾。这些表达方式既是色诺芬的写作方法,又是其思想内容的组成部分。
-
关键词
上行记
笔法
褒而不贬
有无相衬
据说
矛盾
-
分类号
I54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