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观性耳鸣患者静息态脑电地形图功率频谱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蔡跃新 李佳鸿 +9 位作者 杨海弟 陈玲 孙映凤 黄夏茵 熊浩 陈穗俊 陈宵铤 陈桂生 陈燕洪 郑亿庆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7期358-362,共5页
目的研究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中枢静息态脑电振荡功率频谱特征,探索耳鸣的中枢神经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15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为耳鸣组,16名年龄性别匹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美国EGI公司128导脑电分析仪,收集大约5分钟静息态脑电,将数据一系... 目的研究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中枢静息态脑电振荡功率频谱特征,探索耳鸣的中枢神经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15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为耳鸣组,16名年龄性别匹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美国EGI公司128导脑电分析仪,收集大约5分钟静息态脑电,将数据一系列处理后划分为δ(0.5~3.5 Hz)、θ(4~7.5 Hz)、α1(8~10 Hz)、α2(10~12 Hz)、β1(13~18 Hz)、β2(18.5~21 Hz)、β3(21.5~30 Hz)和γ(30.5~44 Hz)8个频段,计算各个电极的功率值。利用独立样本置换t检验统计方法,得到两组人群具有显著差异的区域。计算各频段不同脑区与耳鸣主观症状相关性。结果在α1、β和γ频段,与对照组比较,耳鸣组在左右颞叶区域的功率显著更高,δ、θ频段则在颞顶联合区比对照组有更高的功率频谱,而在其他频段和脑区没有发现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耳鸣响度与右侧前外侧区(R=0.66,P=0.007)、右前内侧区(R=0.58,P=0.031)γ频段功率频谱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耳鸣患者双侧颞叶区与颞顶联合区的中枢激活程度更高,耳鸣响度与右侧前外侧、前内侧γ频段功率谱呈正相关关系,提示耳鸣患者出现中枢系统的重组变化,γ波可能作为反映耳鸣主观评价的中枢指标,对探索耳鸣中枢机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脑电描记术 响度感觉 静息态 振荡功率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中耳炎小鼠模型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秋红 黄子真 +4 位作者 郑亿庆 陈玲 张志钢 陈穗俊 区永康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11期569-572,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中耳炎小鼠模型应用于耳鼻咽喉科领域。方法引入20只Sh3pxd2b突变小鼠以及20只野生型对照小鼠,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声导抗进行听觉功能检查,对中耳进行连续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结果 20只Sh3pxd2b突...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中耳炎小鼠模型应用于耳鼻咽喉科领域。方法引入20只Sh3pxd2b突变小鼠以及20只野生型对照小鼠,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声导抗进行听觉功能检查,对中耳进行连续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结果 20只Sh3pxd2b突变小鼠中耳病理显示中耳腔均有积液及炎性细胞,中耳黏膜增厚,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显示平均阈值较野生型小鼠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显示平均振幅高于野生型小鼠,声导抗显示平均声顺值低于野生型小鼠且峰压值较低,三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Sh3pxd2b突变小鼠是一种新型的中耳炎动物模型,可运用于耳鼻咽喉科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中耳炎 伴渗出液 诱发电位 听性 脑干 声阻抗试验 Sh3pxd2b突变小鼠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介导Bcl-2促原代听觉皮层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秋红 叶咏怡 郑亿庆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12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miR-34a通过下调Bcl-2表达,介导原代听觉皮层神经元凋亡在年龄相关性聋中枢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C57BL/6乳鼠,定位获得听觉皮层脑组织,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并通过对原代神经元进行转染,过表达miR-34a或干扰下调miR-34... 目的探讨miR-34a通过下调Bcl-2表达,介导原代听觉皮层神经元凋亡在年龄相关性聋中枢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C57BL/6乳鼠,定位获得听觉皮层脑组织,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并通过对原代神经元进行转染,过表达miR-34a或干扰下调miR-34a表达后,采用western blot进行靶基因Bcl-2蛋白水平检测,采用Hoechst染色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酶消化法可分离并获得原代皮层神经元,将原代神经元进行转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过表达miRNA-34a后Bcl-2表达情况,转染48 h和72 h后Bcl-2表达均下降,5 nmol/L浓度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7,P<0.05),10 nmol/L与20 nmol/L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9,P<0.05)。抑制表达mi RNA-34a,Bcl-2表达均升高,5 nmol/L浓度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6,P<0.05);10 nmol/L与20 nmol/L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1,P<0.05),免疫荧光检测Bcl-2表达也显示相似结果。细胞凋亡染色在过表达mi RNA-34a后,神经元核固缩,凋亡程度增加。结论 miR-34a通过下调Bcl-2表达,介导原代听觉皮层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年龄相关性聋中枢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老年性聋 听觉皮质 神经元 细胞凋亡 B细胞淋巴瘤-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3PXD2B蛋白对中耳炎发病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秋红 黄子真 +4 位作者 郑亿庆 陈玲 熊浩 杨海弟 区永康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SH3PXD2B蛋白介导的巨噬细胞的趋化性在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引入SH3PXD2B突变型小鼠-/-及野生型+/+小鼠,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内镜筛选、剔除。免疫组织荧光法进行F-肌动蛋白及SH3PXD2B抗体双重染色,采用硫代... 目的探讨SH3PXD2B蛋白介导的巨噬细胞的趋化性在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引入SH3PXD2B突变型小鼠-/-及野生型+/+小鼠,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内镜筛选、剔除。免疫组织荧光法进行F-肌动蛋白及SH3PXD2B抗体双重染色,采用硫代乙醇酸盐培养基(thioglycollate,TG)诱出法获得腹腔巨噬细胞,进行在体及离体巨噬细胞的趋化游走能力检测,并进行中耳腔巨噬细胞诱出率的比较。结果双重染色结果F-动蛋白及SH3PXD2B蛋白均表达于树突状结构,且位置一致;离体及在体巨噬细胞的趋化游走能力检测,突变型-/-巨噬细胞游走能力下降,突变型-/-小鼠中耳腔巨噬细胞的诱出率下降。结论 SH3PXD2B突变导致树突状结构形成障碍,进而影响巨噬细胞的趋化游走功能可能是中耳炎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病理过程 巨噬细胞 SH3PXD2B突变小鼠 树突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2蛋白在年龄相关性聋小鼠耳蜗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秋红 黄子真 +1 位作者 叶咏怡 郑亿庆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6期305-308,共4页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在不同年龄段年龄相关性小鼠内耳中的表达量及部位的差异,为后续研究Bcl-2信号通路做准备。方法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水平测试,耳蜗基底膜铺片行毛细胞形态,数量观察,实时荧光定...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在不同年龄段年龄相关性小鼠内耳中的表达量及部位的差异,为后续研究Bcl-2信号通路做准备。方法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水平测试,耳蜗基底膜铺片行毛细胞形态,数量观察,实时荧光定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进行不同年龄段("年轻"组、"老年"组)C57BL/6小鼠耳蜗Bcl-2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ABR两组比较,老年组小鼠平均阈值均高于年轻组,各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耳蜗基底膜铺片两组比较,老年组耳蜗底转毛细胞排列紊乱且部分缺失,螺旋神经节细胞稀疏,排列凌乱。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提示Bcl-2在mRNA水平"老年"鼠耳蜗表达降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提示Bcl-2在蛋白水平"老年"鼠耳蜗表达降低,且Bcl-2表达位于胞浆,内毛细胞表达高于外毛细胞。结论 Bcl-2在"老年"鼠耳蜗表达降低,且Bcl-2表达降低与耳蜗毛细胞缺失、听力下降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耳蜗 老年性聋 B细胞淋巴瘤-2蛋白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复位前后冷热试验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小武 张林 +4 位作者 区永康 郑亿庆 黄秋红 陈玲 刘鹏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耳石的存在对原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复位前、后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2014年8月~2015年3月就诊于我科门诊并确诊为原发性H... 目的探讨耳石的存在对原发性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semicircular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复位前、后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2014年8月~2015年3月就诊于我科门诊并确诊为原发性HC-BPPV患者51例,复位前进行双耳交替冷热试验检测了解前庭功能,复位成功后再次进行双耳交替冷热试验检测了解前庭功能,以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作为评定参数,CP≥25%为异常,考虑该侧半规管轻瘫。结果随访患者中有36例在复位前冷热试验显示半规管轻瘫,其中30例出现健侧半规管轻瘫,6例出现患侧半规管轻瘫,健侧CP发生率高于患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提示BPPV复位前患侧前庭兴奋性高于健侧;15例患者复位前冷热试验显示双侧前庭功能大致对称。复位一周后复查变位试验及冷热试验结果显示51例患者均为阴性,双侧前庭功能对称;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结论水平半规管管型BPPV患者的前庭功能由于耳石的影响存在暂时性的可逆性的改变,耳石的存在增加内淋巴液的流动惯性从而增加对壶腹嵴的刺激可能是HC-BPPV患者患侧前庭兴奋增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试验 半规管轻瘫 耳石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