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徽州民间历史文献整理方法研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为例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蕾 申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自20世纪以来中国各地大量民间历史文献被发现和收藏,尤以徽州民间历史文献为最。文章回顾了民间历史文献的发现与收藏历程,分析和界定了民间历史文献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回顾了该馆民间文献收藏传统与历史,重点... 自20世纪以来中国各地大量民间历史文献被发现和收藏,尤以徽州民间历史文献为最。文章回顾了民间历史文献的发现与收藏历程,分析和界定了民间历史文献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回顾了该馆民间文献收藏传统与历史,重点以该馆藏徽州民间历史文献整理实践经验为基础,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徽州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原则、思路、方法与流程,文献分类原则和著录规则,于当前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历史文献 徽州文书 文献整理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田野,求新求变——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大鸣教授访谈
2
作者 周大鸣 肖明远 粟红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共6页
新时代的中国人类学,是"强国之学、强校之学、强人之学"。周大鸣教授从自身学术转向的经历开始谈起,认为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是将学术研究与学科应用并举;瞄准时代对学科的需求,将不同的学术路线用大的研究视野进行囊括;面... 新时代的中国人类学,是"强国之学、强校之学、强人之学"。周大鸣教授从自身学术转向的经历开始谈起,认为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是将学术研究与学科应用并举;瞄准时代对学科的需求,将不同的学术路线用大的研究视野进行囊括;面向社会文化转型与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大背景,开拓学科的研究范畴;增强对学科本身的研究,拓展对社会中新事物的探究;学科内部需要凝聚共识,突破单一民族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束缚,为更好地理解与服务社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学科建设 移民 族群 中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取径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应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1期27-31,共5页
近年来,清水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在学术积累的意义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概念提炼与理论范式的思考和探索上却有待突破。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取径,仍是最具方向感的一种学术努力,主张以人及其实践与能动性为中心,将国家与地方、... 近年来,清水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在学术积累的意义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概念提炼与理论范式的思考和探索上却有待突破。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取径,仍是最具方向感的一种学术努力,主张以人及其实践与能动性为中心,将国家与地方、时间与空间等因素勾连起来,借助深入细致的历史田野方法,走向"历史现场",探寻清水江文书文内文外丰富的叙述与表达,整体性地呈现贯通过去与现在的区域历史画卷,并最终使清水江文书研究成为历史人类学和民间历史文献学的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历史人类学 能动性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发展话语:跨境视角下的中国边疆农村发展——基于云南省一个抵边村寨的人类学研究
4
作者 赵萱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2,共10页
随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更新,国内外学界围绕经济增长、权力关系和本土知识对西方国家主导的发展话语展开了批判和重建。这些努力促成了20世纪中期后发展话语的反思,却又无条件地接受了19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话语的一个基本前提,即以民族国... 随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更新,国内外学界围绕经济增长、权力关系和本土知识对西方国家主导的发展话语展开了批判和重建。这些努力促成了20世纪中期后发展话语的反思,却又无条件地接受了19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话语的一个基本前提,即以民族国家作为发展的基本研究单位。这一效应在边疆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农村地区尤为突出,一方面在理念上,国家领土边界生产出观念边界,局限了边疆发展路径的分析和选择;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众多对边疆农村的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内生动力培育具有积极影响的跨界活动未受到足够重视,限制了发展潜力。通过云南省一个抵边村寨的案例可以发现,突破传统发展话语的惯性思维,提炼以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的全新发展话语,挖掘边疆农村与跨境通道的特殊价值,将有助于未来的边疆发展乃至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话语 边疆农村 中国式现代化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与人群:清水江流域“散葬”现象的历史人类学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健 张应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34-42,共9页
关于河流与人群关系的讨论是一个引起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通过历史人类学研究路径,结合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考察探析清水江流域存续的一种独特祖坟空间布局——“散葬”现象,指出这一在清代以来清水江木材贸易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现象,... 关于河流与人群关系的讨论是一个引起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通过历史人类学研究路径,结合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考察探析清水江流域存续的一种独特祖坟空间布局——“散葬”现象,指出这一在清代以来清水江木材贸易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现象,既与传统地方文化的风水信仰相关,更与这一特定区域的人群流动的历史关联。清水江流域“散葬”现象折射出来的是一段流动的历史,一段由流动的人群、固定的土地、周期性成长的山林、流播的风水信仰等多重要素编织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散葬” 移民 地权 历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纸承脉——基于锦屏文书的学术研究与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讨论
6
作者 张应强 李泳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8,154,共12页
锦屏文书反映了明清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历史状况,也呈现了当地人群的生活面貌、文化逻辑及地方性知识,其价值超越了史料补证层面,成为理解国家制度与地方实践互动、连接“大历史”与“小历史”的关键载体。“世界记忆名录”... 锦屏文书反映了明清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历史状况,也呈现了当地人群的生活面貌、文化逻辑及地方性知识,其价值超越了史料补证层面,成为理解国家制度与地方实践互动、连接“大历史”与“小历史”的关键载体。“世界记忆名录”的申报是专业而系统的,需要政府主导推动和积极倡导,也离不开学者的研究作为申遗的基础。应进一步探索发掘锦屏文书在多个学科领域中的学术价值,以更加宏观的视野进行综观研究,并与政府机构协同合作,进一步扩大锦屏文书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文书 文献遗产 世界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史与湖南的区域研究--以明清时期洞庭湖区的宗族与垸田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不少研究试图用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带动湖南米粮生产及垸田围垦的视角,来理解从"苏湖熟"到"湖广熟"的过程。但垸田开发本质上是土地经营的问题,很难被简单归结为长途贸易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成... 不少研究试图用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带动湖南米粮生产及垸田围垦的视角,来理解从"苏湖熟"到"湖广熟"的过程。但垸田开发本质上是土地经营的问题,很难被简单归结为长途贸易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成为可能,需要的不仅是雇佣关系与贸易,而是带有资本性的制度。传统中国,能体现这种制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在祖先或神明名义下的控产机制。关于宗族控产机制、礼制推行与公私观念等领域的探讨对湖南的区域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宗族 垸田 控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把握边疆文化的独特价值
8
作者 郑君雷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27,共10页
从边疆考古视角分析,边疆特有的地理区位、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复杂的族群结构、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与中原等地区有所差别的社会发展路径等因素,决定了边疆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边疆区域是中华文明发展演... 从边疆考古视角分析,边疆特有的地理区位、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复杂的族群结构、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与中原等地区有所差别的社会发展路径等因素,决定了边疆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边疆区域是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重要空间载体,边疆族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创造主体,边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边疆文化在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传承弘扬边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塑造能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化力量的边疆优秀传统文化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方仲先生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志伟 陈春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81,共17页
文章讨论了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奠基人梁方仲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梁方仲先生以其扎实的文史修养和良好的社会科学造诣,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大处着眼,从具体问题的深入考释入手,以"一条鞭法"研究为中心,... 文章讨论了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奠基人梁方仲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梁方仲先生以其扎实的文史修养和良好的社会科学造诣,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大处着眼,从具体问题的深入考释入手,以"一条鞭法"研究为中心,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构筑起关于中国传统经济运行的解释框架,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范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方仲 一条鞭法 中国社会经济史 社会科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民间历史文献学——20世纪民间文献搜集整理方法的演进历程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培娜 申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80,共10页
20世纪初,随着对民间惯习的法律调查,民间契约合同受到重视;同时,伴随着文史学界相应的观念更新,民间文献开始成为研究、典藏的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在整理利用民间历史文献的方向上产生了三个转变:在收集方面,从"文献搬家&qu... 20世纪初,随着对民间惯习的法律调查,民间契约合同受到重视;同时,伴随着文史学界相应的观念更新,民间文献开始成为研究、典藏的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在整理利用民间历史文献的方向上产生了三个转变:在收集方面,从"文献搬家"走向了"就地保存原件、复制副本";在整理方面,从"打散文书、内容分类"走向了"现状记录,保持文献固有系统性";在研究方面,从"就文献论文献"走向了"结合田野调查在文献留存现场解读文献,构建多元史料群"。既有学术研究揭示出民间历史文献的特性,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民间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解读方法进行系统化,构建民间历史文献学将是今后该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历史文献 田野调查 就地保存 现状记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前期潮州海防及其历史影响(上) 被引量:38
11
作者 陈春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共9页
明代潮州的海防格局,是在洪武朝30多年间逐步建立起来的。文章主要通过明代地方文献的分析,描述明初潮州海防系统建立的缘由、过程和制度变迁,探讨沿海卫所布局所反映的潮州地方社会情形,从一个侧面反映明初中央王朝的政策在沿海边远地... 明代潮州的海防格局,是在洪武朝30多年间逐步建立起来的。文章主要通过明代地方文献的分析,描述明初潮州海防系统建立的缘由、过程和制度变迁,探讨沿海卫所布局所反映的潮州地方社会情形,从一个侧面反映明初中央王朝的政策在沿海边远地区推行的实况及地方社会的因应过程。文章也力图从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理解海防体系建构过程的种种安排,并揭示这一过程对地方社会的长远影响。文章试图说明,就户籍和田土管理制度而言,明初潮州地方确实存在着行政和军事两大相互独立的系统,但与北方和西南沿边地区不同的是,东南沿海的“沿海卫所”和“内地卫所”可能并未因为这种管理体制的差别,而成为独立于府县之外的“地理单位”。相反地,潮州沿海的各个守御千户所都与周围的乡村有密切的联系,成为理解小范围地域社会发展脉络不可或阙的重要因素。明初潮州海防另一影响深远的举措,是南澳岛的弃守。洪武初年曾将粤闽交界洋面南澳岛的居民纳入版图,但洪武、永乐年间“弃而不守”。南澳岛因而成为各国商人和各种海上活动力量聚集之区,从而变成有明一代闽粤海防的心腹大患,其影响直至清初实施迁界政策之后。文章也对这一举措的历史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海防 卫所 屯田 潮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存畛域”:淮粤之争中的区域观念——以清人卢坤等治理盐务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国信 温春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本文透过淮粤之争中晚清封疆大吏卢坤、蒋攸铦等在处理两淮盐区与两广盐区事务时的不 同态度,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今天学术研究中作为分析工具的“区域”一词,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观念, 而决不是一个客观的僵化的概念,它不是可以按... 本文透过淮粤之争中晚清封疆大吏卢坤、蒋攸铦等在处理两淮盐区与两广盐区事务时的不 同态度,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今天学术研究中作为分析工具的“区域”一词,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观念, 而决不是一个客观的僵化的概念,它不是可以按行省或者按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来划定的地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坤 淮粤之争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清水江文书”整理研究的问题与方法论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应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2,共4页
散存于民间的各类文书的抢救、收集、整理、结集出版,以供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利用,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学界最为引人注目的学术努力和带有方向性的重要学术动向;而由此引起的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类学、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学术研究领域... 散存于民间的各类文书的抢救、收集、整理、结集出版,以供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利用,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学界最为引人注目的学术努力和带有方向性的重要学术动向;而由此引起的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类学、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学术研究领域的拓展,更是成为了相关学科研究的新亮点和特色。“清水江文书”是我们对主要散存于贵州省东南部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的汉文民间历史文献的总称,是基于对整个流域整体性及内在逻辑联系考虑的命名,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和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献 整理研究 清水江 文书 田野调查 方法论 学术研究 相关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乡村宗族到城市宗族--当代宗族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大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成宗族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从时间维度上看,宗族的类型可分为传统宗族和现代宗族;从空间纬度上看,宗族又可分为乡村宗族和城市宗族。考察和研究不同形态宗族的变化发展历程,可认识和把握它们在特定的时空下...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成宗族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从时间维度上看,宗族的类型可分为传统宗族和现代宗族;从空间纬度上看,宗族又可分为乡村宗族和城市宗族。考察和研究不同形态宗族的变化发展历程,可认识和把握它们在特定的时空下是如何完成转型的,及其对一方山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为此,学界有必要加强对各种形态宗族的研究,尤其是城市宗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制度 乡村宗族 城市宗族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18世纪浙南的海疆经略、海岛社会与闽粤移民--以乐清湾为中心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13,共15页
从宋元到明清,王朝海疆经略的转变对东南中国海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活跃于浙闽海域的闽粤之人,在官方厉行海禁之时成为无籍之徒。明代中后期,浙南海域的闽粤势力愈加壮大,在清初迁界之后,早已在明初弃守的海岛与沿海一并被列... 从宋元到明清,王朝海疆经略的转变对东南中国海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活跃于浙闽海域的闽粤之人,在官方厉行海禁之时成为无籍之徒。明代中后期,浙南海域的闽粤势力愈加壮大,在清初迁界之后,早已在明初弃守的海岛与沿海一并被列入展复范围。面对土地及人居的既有权力格局,地方政府在海岛招垦中逐渐采取了宽松的户籍认定政策,民间也通过谱系建构等文化手段,与官方的户籍和认垦政策相适应,闽粤移民的入垦权得到承认,温台垦户亦通过缔约合股的方式入岛开垦,结成各种社会组织,在长期的交融互动中,海岛社区形成了差异参差的风俗与方言景观。籍贯和身份作为同一历史过程中的现象或策略、记忆或传统,通过互相建构呈现为文化空间差异的表象,而海岛社会日常生活的文化界限,却随着聚落发展和人群交往而趋于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浙江 海岛 复界 闽粤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权与海权——海南岛沿海渔民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以海南渔民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在海南岛沿海港口的实地田野调查,从多个维度聚焦"海南渔民"这一特殊群体。阐明作为世代在南中国海生产生活的群体,海南渔民是中国最早开发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历史见证人,也是现实... 以海南渔民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在海南岛沿海港口的实地田野调查,从多个维度聚焦"海南渔民"这一特殊群体。阐明作为世代在南中国海生产生活的群体,海南渔民是中国最早开发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历史见证人,也是现实环境中身体力行保卫南海的践行者,他们的历史和现实命运,与国家的海权问题紧紧维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渔权 海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政治设计中的社会建设考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立彬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3,共8页
地方自治、革命程序、均权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中关于政体和程序的方面,不仅对于建设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体现了社会建设方面的深刻考量。它们有机一体地包含了社会建设的因素。孙中山积极致力于社会改造,促进人民觉醒,推动民... 地方自治、革命程序、均权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中关于政体和程序的方面,不仅对于建设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体现了社会建设方面的深刻考量。它们有机一体地包含了社会建设的因素。孙中山积极致力于社会改造,促进人民觉醒,推动民主政治,从社情、民情出发,努力探索实现政治理想的现实路径,其思想遗产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社会建设 地方自治 革命程序 均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江文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刍议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应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3期33-38,共6页
清水江文书在学术界引起的持续关注和广泛兴趣,就在于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保存下来的珍贵民间文献资料,非常全面、生动和深刻地反映了明清特别是清代以降清水江流域以木材种植、采运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历史过程;其系... 清水江文书在学术界引起的持续关注和广泛兴趣,就在于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保存下来的珍贵民间文献资料,非常全面、生动和深刻地反映了明清特别是清代以降清水江流域以木材种植、采运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历史过程;其系统性特征及在时间节律、收藏归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不仅使得相应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也为中国民间文献的整理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对前期清水江文书收集整理工作的粗疏检视,初步梳理对文书性质与特点的认识、及民间文献整理研究基本规范的体悟等,以期对推进利用民间文献了解"地方性知识"并解释特定区域社会文化过程的学术努力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民间文书 区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赋经济体制研究专栏解说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志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6,共2页
今年是梁方仲教授诞辰110周年,我们开辟这个专题栏目,纪念这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人。
关键词 贡赋经济 社会经济史 梁方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水江文书”到“锦屏文书”——历史过程和地域文化结构中的县域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志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1期1-7,153,共8页
民间文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一定要走进这些文书的现场,走进生产、使用和保存这些文书的人群的生活。只有到了文书的历史现场,只有对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有贴近的体验、感受和认识,才可能理解文书的内容和意义,文本的研究不应脱离本... 民间文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一定要走进这些文书的现场,走进生产、使用和保存这些文书的人群的生活。只有到了文书的历史现场,只有对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有贴近的体验、感受和认识,才可能理解文书的内容和意义,文本的研究不应脱离本地的社会文化历史脉络。而天柱文书、黎平文书、锦屏文书等细分的名目,不仅是清水江文书的乡土性更进一步明确的表达,有着保存和强化民间文书的本地意义的价值,而且,在从事专业研究的角度来看,这种地方性表达本身就有应该纳入学术视野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锦屏文书 历史过程 文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