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导师制的混合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生对临床解剖学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丽华 李明哲 +4 位作者 Prince Last Mudenda Zilundu 孙诗竹 汤地 付饶 何裕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3-865,共13页
【目的】为提高学生应用基础学科知识的能力,本研究在中山大学《临床解剖学》课程中,实施结合导师制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旨在探讨基础和临床教师共同承担临床前期课程的有效性,以求获得更完善的教学方式。【方法】参与者共有375名临床... 【目的】为提高学生应用基础学科知识的能力,本研究在中山大学《临床解剖学》课程中,实施结合导师制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旨在探讨基础和临床教师共同承担临床前期课程的有效性,以求获得更完善的教学方式。【方法】参与者共有375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名解剖老师,49名手术科医生,7名教辅人员。学生分10个小班以每周分两批次上课,每个小班学生、解剖老师、外科医生、教辅人数比例为40:1:2:1。课程结束后使用SurveyPlanet系统收集学生完成的课程体验量表(CEQ)和教学质量评价量表(SEEQ),并从大学评分系统获取学生成绩,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EQ和SEEQ问卷收回率分别为60.3%和54.6%。CEQ分析显示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为7.12分,处于中等水平。目标清晰度、教学质量和通用技能发展等维度反映了学生对课程效果满意,而工作量和评估维度则反映出学生担忧课业过重、考试较难。基于性别差异的分析提示男女学生的评价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满意度对学习体验的影响很大,满意度较高的学生对课程内容均持肯定态度(P<0.01)。SEEQ进一步证实了临床解剖学课程受到普遍欢迎,其中学习、热情和个人交流等方面得分较高。开放式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一致性、部分考试内容超出教学内容。对比结合导师制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前后的学习成绩,发现,实行导师制后的学生成绩有所提高。【结论】结合导师制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临床解剖学》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成绩,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热情和团队合作能力。未来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质量控制、教学大纲内容和考试内容一致性方面继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导师制 临床解剖 课程满意度 课程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上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肖晨曦 周浩瑞 +6 位作者 郑心彤 章浩民 赖嘉豪 苏继东 周坤 孙诗竹 付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79,共5页
肩胛上动脉是供应肩胛骨及其周围骨骼肌和构成肩胛动脉网的重要血管,常见起源部位是甲状颈干(42.10±2.05)%,锁骨下动脉(30.93±1.92)%,与颈横动脉共干起自甲状颈干(16.49±1.54)%。从胸廓内动脉发出、与颈横动脉共干起自... 肩胛上动脉是供应肩胛骨及其周围骨骼肌和构成肩胛动脉网的重要血管,常见起源部位是甲状颈干(42.10±2.05)%,锁骨下动脉(30.93±1.92)%,与颈横动脉共干起自甲状颈干(16.49±1.54)%。从胸廓内动脉发出、与颈横动脉共干起自锁骨下动脉和缺如等情况属于罕见变异[1]。临床陆续有一些肩胛上动脉细小属支血管的罕见异位报道。相比常见异位,罕见异位不仅起源异常,还可发生走行异常,导致该动脉与相邻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手术操作的不便[2]。此外,罕见异位的影像学表现不显著、易漏诊,往往是出现症状之后才发现,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锁骨骨折导致血管破裂、进而导致冈上肌供血不足而萎缩[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动脉 解剖 变异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终板入路手术间隙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风仪 刘宁 +1 位作者 骆慧 汪华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视交叉后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为经终板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5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在显微镜下对视交叉后间隙相关结构进行详细地显微解剖、测量和统计。结果:视交叉后间隙由视交叉后缘、两侧视束内... 目的:探讨视交叉后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为经终板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5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在显微镜下对视交叉后间隙相关结构进行详细地显微解剖、测量和统计。结果:视交叉后间隙由视交叉后缘、两侧视束内侧缘和终板后缘构成,与其有关的结构有大脑前动脉近段(ACA-A1)、前交通动脉(ACOA)、Heubner回返动脉(RAH)及其各自发出的穿动脉。沿视交叉后间隙打开终板和三脑室底部进入脚间窝,可以显露桥脑、基底动脉(BA)分杈及其发出的丘脑穿支、大脑后动脉(PCA)以及动眼神经。结论:沿视交叉后间隙打开终板可以充分显露位于视交叉后上方的肿瘤,辅以视交叉前间隙和视神经—ICA三角可以有效地分块切除肿瘤。熟悉间隙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 视交叉 手术间隙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探索医学生科研创新培养方案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茉琳 肖逸莹 +1 位作者 付饶 陈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172,共4页
为了解临床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现状,优化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教学实验室自行设计网络问卷,对医学院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现状展开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回收。分析结果显示,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存在的主... 为了解临床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现状,优化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教学实验室自行设计网络问卷,对医学院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现状展开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回收。分析结果显示,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障碍为缺乏空余时间、实验条件、指导教师,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意愿强烈,年级、成绩和动机强度等因素对于学生是否参与科研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关系。针对当前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构建以中心为载体,以课程为核心,以兴趣为驱动,以项目为补充的递进式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 科研创新 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佐剂Aβ_(42)及其亚单位疫苗可有效诱导大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金家 汪华侨 +3 位作者 林贤 曲怀刚 徐杰 姚志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铝佐剂AB42及其C端亚单位肽Aβ36-42疫苗接种大鼠能否产生特异性抗Aβ42抗体。[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β42肽疫苗、Aβ36-42肽疫苗和对照组,每组8只。将Aβ42肽疫苗及Aβ36-42与七聚赖氨酸耦联制成的亚单位疫苗分别接种于S... [目的]探讨铝佐剂AB42及其C端亚单位肽Aβ36-42疫苗接种大鼠能否产生特异性抗Aβ42抗体。[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β42肽疫苗、Aβ36-42肽疫苗和对照组,每组8只。将Aβ42肽疫苗及Aβ36-42与七聚赖氨酸耦联制成的亚单位疫苗分别接种于SD大鼠,对照组用等体积PBS加铝佐剂。用间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脑匀浆上清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滴度;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用HE染色观察大鼠的脑、肝、脾和肾组织学变化;用接种后血清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脑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3次接种后ABβ42和Aβ36-42组鼠的血清均开始有抗Aβ42抗体产生,抗体滴度随接种次数的增多而增高,第6次接种后两组鼠血清的抗ABβ42抗体滴度均达到1:1 600以上,同时脑匀浆上清液也检测到低滴度的抗Aβ42抗体,血和脑匀浆的抗体滴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Aβ42组和Aβ36-42组鼠逃避潜伏期分别为54.81±17.06、43.18±18.70和52.27±15.1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Aβ42组和Aβ36-42组鼠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游泳距离百分比分别为59.78±5.68、65.14±4.98和61.34±4.19,各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3组鼠的脑、肝、脾和肾均未出现病理性变化;Aβ42组鼠的血清能结合AD患者脑组织中的老年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淀粉样蛋白 疫苗 铝佐剂 老年斑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许晓伍 葛振英 +4 位作者 石纯 马斯奇 谢瑶 袁群芳 徐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55,共5页
采用去卵巢(OVX)SD大鼠模拟女性绝经后神经元的退变来观察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对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的保护作用。雌性SD大鼠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2)去卵巢对照组;(3)雌激素治疗组;(4)金雀异黄酮治疗组;(5)依普拉芬治疗组,并于术后12d取... 采用去卵巢(OVX)SD大鼠模拟女性绝经后神经元的退变来观察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对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的保护作用。雌性SD大鼠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2)去卵巢对照组;(3)雌激素治疗组;(4)金雀异黄酮治疗组;(5)依普拉芬治疗组,并于术后12d取材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体视学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去卵巢后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肿胀明显,嵴断裂明显,空泡化显著;3个治疗组细胞和线粒体相对于去卵巢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2)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较,3个治疗组线粒体的体积密度(Vv)、平均直径(D)、平均表面积(S)明显减小(P<0.05);3个治疗组的比表面(δ)、数密度(Nv)和粒子分散度(Cλz)较去卵巢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以上结果表明: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后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以线粒体为靶点防治女性更年期后神经元的退变及老年性痴呆可能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去卵巢 超微结构 线粒体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外周血抗β-淀粉样蛋白抗体水平的依龄性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志勇 汪华侨 +4 位作者 张革 林贤 谢瑶 袁群芳 姚志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主动和被动免疫可以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和临床过程,抗A8抗体在AD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测定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抗Aβ抗体的水平将有助于了解AD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89岁共21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以1... 【目的】主动和被动免疫可以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和临床过程,抗A8抗体在AD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测定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抗Aβ抗体的水平将有助于了解AD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89岁共21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9组。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所收集人群的血清中抗Aβ抗体的相对滴度,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抗Aβ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健康人外周血中普遍存在抗AB抗体,并且随年龄血清中抗Aβ抗体水平逐渐增加,回归分析呈现线性关系;在60岁以上年龄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6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P<0.01)。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抗Aβ抗体可以识别β-淀粉样蛋白。【结论】健康人群血清中存在着特异性的抗Aβ抗体,抗体的滴度呈依龄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自身抗体 阿尔茨海默病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nestin-ir神经元的发现-形态、化学、投射和功能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东培 汪华侨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1-643,共3页
巢蛋白(nestin)属于中间丝蛋白家族,由于其主要在胚胎期和成年的神经前体细胞表达的特性,自发现以来,一直被视为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然而,本实验室首次观察到,正常成年大鼠和成人一些脑区内的神经元也呈nestin免疫阳性反应[1,2].关于... 巢蛋白(nestin)属于中间丝蛋白家族,由于其主要在胚胎期和成年的神经前体细胞表达的特性,自发现以来,一直被视为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然而,本实验室首次观察到,正常成年大鼠和成人一些脑区内的神经元也呈nestin免疫阳性反应[1,2].关于这些nesti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nestinir神经元)的许多特性尚需阐明,如这些nestin-ir神经元的化学属性是什么?是否为投射神经元?投射的靶区何在等.近几年来,本实验室针对这些神经元的分布、形态及其可能的特性和功能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现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蛋白 神经元 形态特征 免疫阳性反应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基底前脑nestin阳性神经元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灵 袁群芳 +2 位作者 谢瑶 汪华侨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7,共5页
为了探讨成年雌雄大鼠基底前脑nestin阳性神经元的性别差异及其意义,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成年雌雄SD大鼠及去势2周和4周的雌雄SD大鼠基底前脑的内侧隔核(MS)、斜角带垂直支(vDB)及斜角带水平支(hDB)的nestin阳性神经元的... 为了探讨成年雌雄大鼠基底前脑nestin阳性神经元的性别差异及其意义,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成年雌雄SD大鼠及去势2周和4周的雌雄SD大鼠基底前脑的内侧隔核(MS)、斜角带垂直支(vDB)及斜角带水平支(hDB)的nestin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正常雌雄大鼠MS、vDB及hDB的nestin阳性神经元数十分接近(P>0.05);而去睾丸2周大鼠组MS、vDB、hDB的nestin阳性神经元数则明显高于去卵巢2周大鼠组(P<0.05,P<0.01);去睾丸4周大鼠组vDB、hDB的nestin阳性神经元数依然明显高于去卵巢4周大鼠组(P<0.05),但两组MS间的nestin阳性神经元数差别不大(P>0.05);各组大鼠的nestin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均相似。以上结果表明,正常成年雌雄大鼠基底前脑的nestin阳性神经元数不存在性别差异,无论去势与否,nestin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始终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去势后nestin阳性神经元数却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提示基底前脑nestin阳性神经元的性别差异不仅与雌激素和雄激素在雌雄个体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密切相关,而且还可能是促使学习记忆出现性别差异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基底前脑 nestin阳性神经元 性别差异 免疫组织化学 激素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heimer患者血清中抗Aβ42自身抗体的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6 位作者 莫建伟 向绍通 方运勇 汪华侨 莫思杰 胡涛 姚志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4,57,共3页
目的:纯化并鉴定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抗Aβ42自身抗体。方法:选择AD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标本,测定抗体含量,用饱和硫酸铵沉淀血清得到IgG粗品,Aβ42免疫亲和柱层析对粗品IgG进一步分离纯化,采用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方... 目的:纯化并鉴定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抗Aβ42自身抗体。方法:选择AD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标本,测定抗体含量,用饱和硫酸铵沉淀血清得到IgG粗品,Aβ42免疫亲和柱层析对粗品IgG进一步分离纯化,采用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IgG纯度和免疫活性。结果:用CNBr活化Sephrose4B柱层析纯化出较高纯度的抗Aβ42自身抗体,纯度可达到90%。结论:CNBr活化Sephrose4B层析柱可有效地从人血清中纯化出较高纯度的抗Aβ42自身抗体,便于对自身抗体进一步研究,为AD的免疫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自身抗体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黄素对Aβ_(25-35)诱导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宇红 黄韧 +1 位作者 徐杰 谢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单体芹黄素对体外原代培养条件下Aβ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经终浓度分别为5、10、20、40、80μmol·L-1的芹黄素预处理后,用10μmol·L-1的Aβ2535处理24h,MTT法...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单体芹黄素对体外原代培养条件下Aβ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经终浓度分别为5、10、20、40、80μmol·L-1的芹黄素预处理后,用10μmol·L-1的Aβ2535处理24h,MTT法比较神经元的存活情况、Hochesst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的凋亡,并测定SOD活性及Bclx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芹黄素10、20、40μmol·L-1组可提高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和引起Bclxl蛋白表达的增加,增加MnSOD活性、促进Cu与聚集型Aβ2535结合,而且10、20μmol·L-1芹黄素剂量组与雌二醇抗Aβ2535毒性损伤效果相同(P>0.05)。结论芹黄素对Aβ2535的毒性损伤的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Bclxl蛋白表达、增加MnSOD活性、促进Cu与聚集型Aβ2535结合,使之转变成无毒性的可溶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黄素 淀粉样肽 海马 SOD BCL-X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辉华 常会民 汪华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杏仁核的空间形态与位置的三维重建技术,为颅脑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可视性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成年健康自愿者,男性20例,女性20例,应用1.5TMRI,在标准的脑立体定向空间做1mm层厚的MRI轴位脑扫描,在MRI上对杏仁核进行识别、手动分... 目的:探讨杏仁核的空间形态与位置的三维重建技术,为颅脑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可视性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成年健康自愿者,男性20例,女性20例,应用1.5TMRI,在标准的脑立体定向空间做1mm层厚的MRI轴位脑扫描,在MRI上对杏仁核进行识别、手动分割、提取和三维重建,并对其进行测量与标准化处理。结果:获得利用MRI图像三维重建杏仁核技术;重建后的杏仁核立体图像顺滑、清晰,形态逼真,可任意旋转与缩放;重建的杏仁核体积,男性左侧为(1435.0±60.3)(1373.0~1497.0)mm3,右侧为(1382.0±64.7)(1312.0~1447.0)mm3;女性左侧为(1394.0±65.1)(1358.0~1460.0)mm3,右侧为(1417.0±61.4)(1325.0~1479.0)mm3,左右侧对比、男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仁核经计算机三维重建后,脑立体定向手术能通过其图像进行针对性方案设计,降低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三维重建 体积测量 立体定向手术 数字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turin和NGF联合应用对AD模型鼠基底前脑NGFR阳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冷水龙 龙大宏 +1 位作者 洪乐鹏 谢 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3-567,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eurturin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应用对穹窿-海马伞(FF)切断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将这两种因子联合注射到FF切断的大鼠侧脑室,注射一个月后,取脑进行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eurturin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应用对穹窿-海马伞(FF)切断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将这两种因子联合注射到FF切断的大鼠侧脑室,注射一个月后,取脑进行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垂直支(VDB)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存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F切断一个月后,损伤组损伤侧MS和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64.8%和51.4%),MS和VDB的NGFR阳性细胞的面积和周长显著降低(P<0.01),OD值显著增高(P<0.01);NGF组损伤侧NGFR阳性神经元受到保护,NGFR阳性经元数显著高于损伤组损伤侧(P<0.01);联合组损伤侧NGFR阳性神经元也受到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只下降7.3%和15.4%),与损伤组损伤侧比较NGFR阳性细胞数增加了57.4%和36.0%(P<0.01),也明显高于NGF组(P<0.05);细胞形态学参数明显改善(P<0.05),细胞膜受体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neurturin和NGF联合应用和NGF单独应用均能不同程度地保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穹窿-海马伞 胆碱能神经元 老年性痴呆模型鼠 侧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b761对SAM P/8小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海虹 袁群芳 +4 位作者 谢瑶 李光武 洪衍波 汪华侨 姚志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加速老化鼠 P/8(SAM-P/8)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月龄雄性 SAM-P/8小鼠28只,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 EGb...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加速老化鼠 P/8(SAM-P/8)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月龄雄性 SAM-P/8小鼠28只,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 EGb761组、HAT 组和老年组;另选3月龄雄性 SAM-P/8小鼠10只,作为年轻组。EGb761组饮水中加入0.08%EGb761,HAT 组 HAT 用量为每只每日0.0125mg。动物喂养期为6.0~6.5个月。用避暗法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并对隔区切片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组化染色,并对 ChAT 阳性神经元进行计数和图像分析。【结果】老年 SAM-P/8小鼠 MS-DB 区ChAT 神经元明显受损。Egb761对 MS-DB 区 ChAT 神经元损害有显著改善作用,主要表现在 ChAT 神经元数量的增加和ChAT 阳性物质的增加(灰度值的降低),这种改善作用与 HAT 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ChAT 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小鼠避暗试验测得的 STL 和 STS 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或 P<0.01)。【结论】EGb761有促进 SAM-P/8鼠脑胆碱能系统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 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老化小鼠 银杏 阿尔茨海默病 胆碱能神经元 学习记忆 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伟哉 郭国庆 余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杏仁中央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取SHR和WKY大鼠各30只,分别于90、180和360d测血压并处死,ABC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WKY大鼠各时期血压无明显差异;...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杏仁中央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取SHR和WKY大鼠各30只,分别于90、180和360d测血压并处死,ABC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WKY大鼠各时期血压无明显差异;SHR血压逐渐升高,而且均高于WKY大鼠(P<0.05),维持在(20.8±1.1~26.3±1.0)kPa(P<0.05).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中等大小,呈梭形或三角形,突起较多且长,阳性神经纤维交错呈网状.定量结果显示,90、180和360d时,WKY杏仁中央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显著变化,而SHR大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随着高血压的不断发展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虽然90和180d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360d减少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杏仁中央核nNOS阳性神经元减少可能通过其对心血管和感觉传递的调节功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龄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杏仁中央核 免疫阳性神经元 神经元型-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turin对体外培养的GABA阳性神经元生长发育的作用
16
作者 冷水龙 龙大宏 +2 位作者 洪乐鹏 叶秉坤 谢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5-628,共4页
为探讨neurturin(NRTN)、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海马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neurturin和NGF对体外培养海马的γ氨基丁酸能阳性神经元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显示:培养4d时,NRTN... 为探讨neurturin(NRTN)、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海马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neurturin和NGF对体外培养海马的γ氨基丁酸能阳性神经元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显示:培养4d时,NRTN组的γ氨基丁酸能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突起数、胞体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NGF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NGF+NRTN组突起数多于NRTN组(P<0.05);培养8 d时,NRTN组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NGF+NRTN组突起数仍多于NRTN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neurturin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γ氨基丁酸能阳性神经元生长发育有营养作用,但NGF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γ氨基丁酸能阳性神经元无神经营养作用;neurturin和NGF的联合应用并不比单独使用neurturin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细胞培养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生长发育 新生大鼠 海马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及再灌流早期大鼠海马CA_1区NMDA受体的变化
17
作者 冯志博 陈子琏 李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探讨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CA1区NMDA受体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15 min、20 min和30 min组及脑缺血15 min再灌流0 min、30 min和24 h组,参照Pulsinelli-Brierley(4VO)法制作脑缺血模型... 探讨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CA1区NMDA受体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15 min、20 min和30 min组及脑缺血15 min再灌流0 min、30 min和24 h组,参照Pulsinelli-Brierley(4VO)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取脑,连续冰冻冠状切片,NR1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及计算阳性单位PU值.结果显示:(1)单纯脑缺血15min、20 min和30 min组PU值分别为5.89±0.92、5.18±1.63和4.89±2.69,与对照组PU值7.56±2.35相比,下降22.09%~35.32%(P≤0.05);(2)再灌流30min和24 h组PU值分别为4.20±1.37和2.99±1.28,与对照组PU值相比,减少44.44%~60.45%,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降低;(3)再灌流0 min、30 min和24 h组两两比较,24 h和0 min组的NMDA受体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海马CA1区NMDA受体存在下行调节,这可能是脑缺血后自身的一种保护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再灌流 NMDA受体 对照组 早期 PU 大鼠海马 雄性 CA1区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亚单位疫苗免疫反应的量效关系
18
作者 杨志勇 汪华侨 +2 位作者 谢瑶 袁群芳 姚志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探讨Aβ亚单位疫苗诱发体液免疫反应的量效关系和时程。方法采用C57BL小鼠,依据滴入Aβ15的量将其分为50、25、12.5μg3个组,每周1次经鼻粘膜滴入Aβ15亚单位疫苗,观察1年之中鼠血清中抗Aβ抗体水平的变化;取脾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 目的探讨Aβ亚单位疫苗诱发体液免疫反应的量效关系和时程。方法采用C57BL小鼠,依据滴入Aβ15的量将其分为50、25、12.5μg3个组,每周1次经鼻粘膜滴入Aβ15亚单位疫苗,观察1年之中鼠血清中抗Aβ抗体水平的变化;取脾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Aβ15,用MTT法观察脾细胞增殖情况。结果3组小鼠的外周血内均有抗Aβ抗体产生。25μg组和12.5μg组产生抗体较50μg组早,3组峰浓度抗体水平分别为1∶6720、1∶6222和1∶3565。脾细胞增殖实验表明0.5μg和5μg的Aβ15具有较强的刺激脾细胞增殖的作用,而50μg的Aβ15对脾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反而下降(P=0.042;P=0.021)。结论Aβ15亚单位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反应的能力因接种的剂量不同而异。高浓度的Aβ15可以引起免疫耐受,使抗Aβ抗体产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抗β-淀粉样蛋白抗体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快速衰老小鼠额叶皮质中的增龄性改变
19
作者 张立红 任天华 +3 位作者 方马荣 姚大卫 徐杰 王铭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1-525,共5页
为了观察快速衰老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SAM)衰老过程中大脑额叶皮质中nNOS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探讨NO/nNOS在中枢神经系统衰老中的作用。采用雄性快速衰老亚系8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8,SAMP8)及抗快速衰... 为了观察快速衰老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SAM)衰老过程中大脑额叶皮质中nNOS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探讨NO/nNOS在中枢神经系统衰老中的作用。采用雄性快速衰老亚系8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8,SAMP8)及抗快速衰老亚系1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resistance1,SAMR1)为研究对象,其中SAMP8为实验组,SAMR1为对照组,每组动物再分为青年组(2月龄)和老年组(10月龄)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AM额叶皮质中的nNOS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并计数nNOS阳性神经元在额叶皮质中的数量;用RT-PCR法检测额叶皮质中n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AMP8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额叶皮质中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增加(15.8±6.3vs8.0±4.9,P<0.05);SAMP8与SAMR1比较,青年组额叶皮质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额叶皮质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增加(15.8±6.3vs7.5±5.3,P<0.05)。SAMP8老年组额叶皮质nNOS mRNA水平明显高于SAMP8青年组(1.00±0.17vs0.67±0.13,P<0.01)和老年组SAMR1(1.00±0.17vs0.67±0.11,P<0.01)。以上结果提示:额叶皮质中nNOS神经元的数量增加可能产生过量NO,NO可能参与了SAMP8快速衰老的过程。本研究的结果为通过调节额叶皮质NO产量来延缓衰老及衰老相关功能障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衰老 快速衰老小鼠 额叶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鼠大脑皮质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
20
作者 童健尔 阮奕文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9-492,共4页
探讨皮质损伤后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变化。在立体定位仪上纵切SD大鼠的大脑皮质,于手术后10d腹腔注射BrdU,分别于术后10、13、16、19和21d处死动物。用BrdU、nestin、GFAP和NSE免疫组化单标或双标染色方法,... 探讨皮质损伤后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变化。在立体定位仪上纵切SD大鼠的大脑皮质,于手术后10d腹腔注射BrdU,分别于术后10、13、16、19和21d处死动物。用BrdU、nestin、GFAP和NSE免疫组化单标或双标染色方法,观察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情况。结果显示:损伤后第10d,除损伤区出现大量BrdU阳性细胞外,SVZ背外侧角也聚集大量BrdU阳性细胞;第13d时,SVZ背外侧角的BrdU阳性细胞开始沿胼胝体向损伤区迁移;至第16d和19d,BrdU阳性细胞已迁移到SVZ背外侧角和损伤区之间;第21d时,BrdU阳性细胞已进到损伤区;BrdU阳性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但未见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结果提示机械性大脑皮质损伤可诱导SVZ背外侧角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并引导向损伤区迁移,可能参与脑损伤后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前体细胞 BRDU 神经元稀醇化酶 免疫组织化学 大脑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