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轻大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田莹 邓宇斌 +3 位作者 黄奕俊 那晓东 李艳 叶美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10-1214,共5页
本研究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时输入供者的T淋巴细胞诱导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联合或不联合移植供体来源的MSC,观察受鼠的GVHD的发生情况;利用双荧光标记抗体标记受鼠脾脏和胸腺... 本研究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时输入供者的T淋巴细胞诱导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联合或不联合移植供体来源的MSC,观察受鼠的GVHD的发生情况;利用双荧光标记抗体标记受鼠脾脏和胸腺单个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分析MS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GVHD的发生程度减轻,存活率提高,而CD4/CD8比值在GVHD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实验组中的脾淋巴细胞和胸腺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1.55±7.58%、93.20±2.69%,在GVHD组中的比例分别为20.90±1.90%、57.17±6.79%,实验组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比GVHD组中增多,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能有效抑制HSC移植后致死性GVHD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同时MSC可能通过作用于体内调节性T淋巴细胞而间接发挥了抑制GVH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CD4^+CD25^+调节性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东长 陈蕊 +6 位作者 余伟华 雷俊霞 彭延文 刘宇 张秀明 李树浓 项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活化态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从骨髓和肝脏分离纯化培养大鼠MSCs及HSCs,塑料板传代培养激活HSCs;在半透膜(transwellinsert)上接种MSCs,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接种HSCs,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活化态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从骨髓和肝脏分离纯化培养大鼠MSCs及HSCs,塑料板传代培养激活HSCs;在半透膜(transwellinsert)上接种MSCs,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接种HSCs,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大鼠正常肝细胞系(BRLs)及HSCs培养分别作为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与结蛋白的表达,IBAS2.5软件分析阳性染色表达量。结果:HSCs与MSCs共培养24h,HSCs表现轻度增殖抑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HSCs增殖活性受抑制更明显,在48h和72h的抑制率分别达15.7%与30.3%,与BRLs共培养体系比较有显著差异;与MSCs共培养72h,HSCs表达α-SMA量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BRLs及HSCs培养体系(50.2%vs90.2%、95.6%,P<0.01);而结蛋白表达的量在3组共培养体系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MSCs具有分泌细胞因子抑制HSCs增殖活性的潜能,在治疗肝纤维化中可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肝星状细胞 增殖 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抗氧化应激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聂咏梅 吴伟康 +3 位作者 刘颖 段新芬 赵明奇 赵丹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观察四逆汤在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过程中的保护效应,探讨四逆汤抗氧化应激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损伤制备SD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模型,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四逆汤含药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 目的:观察四逆汤在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过程中的保护效应,探讨四逆汤抗氧化应激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损伤制备SD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模型,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四逆汤含药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细胞的存活率,用1mmol/LH2O2处理心肌细胞,分别在处理0.5h,1h,2h,4h和8h后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同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内丙二醛(MDA);对H2O2处理不同时间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含15四逆汤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基是心肌细胞生长的合适浓度;四逆汤含药血清能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性以及细胞内MDA的含量,减少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速度。结论:四逆汤对于H2O2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保护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心肌细胞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umycin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SK-BR-3活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陶祥 杨惠玲 +1 位作者 杨林 郑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311-2315,共5页
目的研究manumycin对乳腺癌腹腔转移癌细胞株SK-BR-3的抑癌效应及其诱导凋亡。方法用MTT法检测manumycin对SK-BR-3细胞的抑癌作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38MAPK蛋白表达。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manumycin诱导细胞凋亡的水平及... 目的研究manumycin对乳腺癌腹腔转移癌细胞株SK-BR-3的抑癌效应及其诱导凋亡。方法用MTT法检测manumycin对SK-BR-3细胞的抑癌作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38MAPK蛋白表达。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manumycin诱导细胞凋亡的水平及评估特异性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凋亡的影响。结果经6μmol/L、18μmol/L、54μmol/Lmanumycin处理SK-BR-3细胞24h时,其抑制率分别为(74±39)%、(210±44)%和(647±41)%,呈量效关系。其中后2者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用药24h的IC50为425μmol/L。同时此药物可明显增加caspase-3的活性,且这一效应可部分地被p38抑制剂SB203580阻断。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anumycin促进p38的磷酸化。结论manumycin可通过诱导SK-BR-3细胞凋亡而产生抑癌作用,p38MAPK是manumycin诱导细胞凋亡的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unmycin P38MAP激酶 乳房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干细胞移植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刚 邓宇斌 徐评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F002-F002,383,384,共3页
研究发现,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元并且可以呈现出多巴胺能神经元表型,在Nurr1基因过表达和/或一些诱导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明显提高;动物模型研究进一步证实,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损伤... 研究发现,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元并且可以呈现出多巴胺能神经元表型,在Nurr1基因过表达和/或一些诱导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明显提高;动物模型研究进一步证实,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损伤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临床应用 疗法 过表达 研究进展 定向分化 诱导因素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促进神经修复的研究与进展
6
作者 朱文标 邓宇斌 沈慧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87-789,共3页
关键词 嗅鞘细胞移植 神经修复 周围神经系统 上皮基底膜 cells 胶质细胞 嗅觉系统 神经轴突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G2/Bcrp1可能是大鼠气管上皮干细胞的标记物
7
作者 丁强 杨扬 +2 位作者 贾心善 孙善亮 马小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3-1024,1027,共3页
目的:探索气管上皮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方法:取2周龄的Wistar大鼠,取出气管环,5-FU损伤12h后,取气管上皮涂片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ABCG2/Bcrp1抗原染色、RT-PCR检测ABCG2/Bcrp1基因表达。结果:5-FU损伤后大鼠气管上皮气管环的上皮全部... 目的:探索气管上皮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方法:取2周龄的Wistar大鼠,取出气管环,5-FU损伤12h后,取气管上皮涂片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ABCG2/Bcrp1抗原染色、RT-PCR检测ABCG2/Bcrp1基因表达。结果:5-FU损伤后大鼠气管上皮气管环的上皮全部脱落,残留间隔分布的裸核样细胞,基底膜完整。气管上皮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PCNA染色阳性的细胞与阴性细胞间隔分布,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可见ABCG2/Bcrp1阳性细胞;RT-PCR检测ABCG2/Bcrp1阳性反应产物与预计长度符合。结论:ABCG2/Bcrp1可以作为气管上皮干细胞的标记,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扩增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上皮 干细胞 ABCG2/Bcrp1 氟脲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膜毒素和碘-131协同免疫导向对体外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赵永胜 杨惠玲 刘长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5-1236,1239,共3页
目的为探索鼻咽癌新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制备了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和碘-131(131I)与抗鼻咽癌单克隆抗体BAC5的偶联物,观察其对体外鼻咽癌细胞CNE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氯胺T法将131I标记于BAC5,Iodogen法将125I标记于CT,用异型双功能交... 目的为探索鼻咽癌新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制备了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和碘-131(131I)与抗鼻咽癌单克隆抗体BAC5的偶联物,观察其对体外鼻咽癌细胞CNE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氯胺T法将131I标记于BAC5,Iodogen法将125I标记于CT,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偶联BAC5和125I-CT,并用噻唑蓝法观察抑瘤效应。结果125I-CT-BAC5的IC50为9.17×10-8mol/L,131I-BAC5的IC50为5.83×108Bq/L,联合用药后抑制率明显提高。结论125I-CT-BAC5和131I-BAC5对体外培养的CNE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则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膜毒素 碘-131 鼻咽癌 抗体 单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