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中COX-2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于钟 袁宇红 +2 位作者 詹俊 张晋昕 姜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12-2217,共6页
目的:检测COX-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9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COX-2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检测COX-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9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COX-2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鳞癌分化程度的关系。并对其中81例有随访资料者,分析COX-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COX-2呈阳性表达率为94.38%(84/89),且着色较深,正常食管组COX-2呈阳性表达率为60%(12/20),着色浅。食管癌中,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鳞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减低,COX-2的表达逐步增强(P<0.05)。COX-2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大小、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无相关(P>0.05)。COX-2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异,前者生存时间较后者为长(P<0.01)。结论:COX-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肿瘤浸润越深、鳞癌分化程度越低,COX-2的表达越强;COX-2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长度、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均无关。COX-2的表达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相关,COX-2呈低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比COX-2高表达者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加氧酶-2 食管肿瘤 预后 蛋白质CO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系数据紧密连锁位点的单体型频率估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彩霞 黎培兴 方积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1,24,共4页
在对单体型进行重构或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时,往往首先要估计单体型频率。针对家系数据,提出了紧密连锁位点的单体型频率估计方法。利用子代信息减少亲代单体型的不确定性,构建家系数据的似然函数,把家系中的个体潜在的单体型看成缺失数... 在对单体型进行重构或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时,往往首先要估计单体型频率。针对家系数据,提出了紧密连锁位点的单体型频率估计方法。利用子代信息减少亲代单体型的不确定性,构建家系数据的似然函数,把家系中的个体潜在的单体型看成缺失数据,采用EM迭代算法,给出了家系数据单体型频率的极大似然估计。其结果表明,家系数据紧密连锁位点的单体型频率估计可通过简单的递归迭代进行,后一步的单体型的频率估计即为前一步的加权单体型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型 似然函数 EM算法 极大似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状态Markov模型在慢性肾脏病分级预后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迅 凌莉 +4 位作者 王成 陈珠江 石成钢 唐骅 娄探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CKD各期进展情况,构建初步的分级预后多状态Markov模型。方法:对272例CKD随访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建立包含CKD1期、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死亡/终末期肾病期6个状态的Markov模型,探讨患者的...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CKD各期进展情况,构建初步的分级预后多状态Markov模型。方法:对272例CKD随访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建立包含CKD1期、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死亡/终末期肾病期6个状态的Markov模型,探讨患者的分级预后。结果:平均观察年限2.0年。CKD1-2期转移的概率为9.2%/年,CKD2-3期转移的概率为10.9%/年,CKD3-4期转移的概率为13.2%/年,CKD4-5期转移的概率为16.1%/年,CKD5期-死亡/终末期肾病转移的概率为47.1%/年。以多状态Markov模型预期本队列今后50年处于CKD1期的平均时间为11.1年,处于CKD2期的平均时间为7.8年,处于CKD3期的平均时间为5.4年,处于CKD4期的平均时间为2.5年,处于CKD5期的平均时间为1.0年,预期平均寿命或肾存活期为27.8年。结论:应根据CKD不同分期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评估患者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状态MARKOV模型 慢性肾脏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报效果的ARIMA模型筛选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晋昕 方积乾 +2 位作者 凌莉 陈雄飞 党容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提前期的预报结果与提前量之间的关系 ,筛选出与预报目的相适应的ARIMA模型 ,从而使筛选得到的模型有可靠的预报效果。方法 按照时间顺序逐段选择观察长度为 5 0的序列片段并拟合ARIMA模型 ,初步筛选出 6个在某些时...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提前期的预报结果与提前量之间的关系 ,筛选出与预报目的相适应的ARIMA模型 ,从而使筛选得到的模型有可靠的预报效果。方法 按照时间顺序逐段选择观察长度为 5 0的序列片段并拟合ARIMA模型 ,初步筛选出 6个在某些时段具有良好拟合效果的模型 ,借助这些模型进行提前期分别为 1、2、5、10的预报 ,用对应分析方法考察预报效果与提前期间的关系。结果 选用不同的模型 ,在不同提前期预报的精密度和精确度会有所不同。结论 在以预报为目的的时间序列分析应用中 ,为了求得最终的良好预报效果 ,可以仿照本文提供的方法考核若干初选模型的预报特性 ,进而确定模型 ,而不是拘泥于拟合效果。这对ARIMA模型之外的其他形式预测模型的应用也有普遍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预测 提前期 骨密度仪 医学统计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体型重构的传递不平衡检验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彩霞 黎培兴 方积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8,共5页
传递不平衡检验是基于家系检测疾病位点与标记位点之间连锁与连锁不平衡的经典分析方法。论文针对紧密连锁位点,提出了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检验方法,并把此方法用于分析IgA肾病的两紧密连锁位点的基因定位数据。首先在估计核心家系的单... 传递不平衡检验是基于家系检测疾病位点与标记位点之间连锁与连锁不平衡的经典分析方法。论文针对紧密连锁位点,提出了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检验方法,并把此方法用于分析IgA肾病的两紧密连锁位点的基因定位数据。首先在估计核心家系的单体型频率的基础上,重构单体型的传递/未传递的交叉分类表格,然后通过检验此表格的对称性与边缘齐性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同时,自编Excel宏命令VBA程序,用于家系数据单体型频率估计与重构。此方法充分利用所有家系信息,并能处理缺失数据。C2093T-C2081T的单体型多态性与IgA肾病关联。此方法推广了已有单体型传递不平衡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 连锁不平衡 传递不平衡检验 核心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卟啉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光动力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钟 钟娃 +3 位作者 袁宇红 陈其奎 朱兆华 张晋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51-1757,共7页
目的:研究光敏剂血卟啉的光动力作用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体外杀伤效应及其主要机制。方法:将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2个因素按不同水平分组,以CCK-8实验的吸光度值为检测指标并转换为细胞存活率,研究这2个因素对光动力作用的影响及其... 目的:研究光敏剂血卟啉的光动力作用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体外杀伤效应及其主要机制。方法:将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2个因素按不同水平分组,以CCK-8实验的吸光度值为检测指标并转换为细胞存活率,研究这2个因素对光动力作用的影响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先后以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Westernblotting测定这一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细胞坏死及凋亡比率以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探讨光动力作用的主要机制。结果:随着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的增加,光动力治疗(PDT)后Panc-1细胞存活率相应下降,并分别在光敏剂浓度10 mg/L、光照剂量20 J/cm2达到最大杀伤效应。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之间对降低细胞存活率有协同作用。单独给予光敏剂和光照均不对细胞存活率产生影响。PDT作用可使Panc-1细胞内产生活性氧,并随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多。PDT后细胞出现凋亡和坏死,二者比例随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始终表现为凋亡率>坏死率。PDT使细胞内caspase-3表达增强,并随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血卟啉光动力治疗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具有明确的杀伤作用,但是光敏剂和激光照射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杀伤效应。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2个影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与PDT效应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PDT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其产生的各种活性氧成分,通过各种途径激活caspase-3,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PANC-1细胞 血卟啉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离子通道潜在信号的马氏距离判别(英文)
7
作者 李彩霞 黎培兴 +1 位作者 关永源 方积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112,共2页
提供了还原单离子通道信号的一种方法。基于混合正态分布 ,用马氏距离给出通道开关阈值 。
关键词 离子通道 马氏距离 恢复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