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一流大学与国际一流湾区
1
作者 毛艳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共4页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希望中山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希望中山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强国 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重大战略 人才培养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跨域协同治理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前海、横琴、南沙三个重大合作平台的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朋亲 毛艳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7-176,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的跨域治理范畴。作为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创新的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前海、横琴、南沙在治理主体、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三个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形成了强调法定机构治理的“前海模式”,强调...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的跨域治理范畴。作为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创新的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前海、横琴、南沙在治理主体、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三个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形成了强调法定机构治理的“前海模式”,强调政府政策工具的“横琴模式”以及强调社会复合主体治理的“南沙模式”。对三大平台跨域治理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表明,权责定位和利益关系、任务型功能治理、政府注意力差异性,决定了三大平台跨域治理实践的主体、手段和机制各有侧重。因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模式创新,需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跨域合作治理体系,需要创新运用行政、法律和市场综合手段的治理模式,需要建立从政策制定到执行再到评估的系统完备治理机制,还需要深化前海、横琴、南沙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协同联动,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跨域治理 前海 横琴 南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三大湾区经济发展历程、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毛艳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49,共6页
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成功背后的关键是具备合理的产业分工、强有力的法治约束、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严格的环境治理以及高度发达的对外贸易等因素,并且也都曾面临着产业结构失衡、科技创新成本攀升、区域发展不均衡、环境... 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成功背后的关键是具备合理的产业分工、强有力的法治约束、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严格的环境治理以及高度发达的对外贸易等因素,并且也都曾面临着产业结构失衡、科技创新成本攀升、区域发展不均衡、环境与资源压力和政策协调困难等共性问题与挑战。粤港澳大湾区是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成长起来的世界级大湾区,正在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借鉴世界三大湾区发展经验,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不仅有利于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在国家发展湾区经济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湾区 纽约湾区 旧金山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海运联通性与共建国家贸易增长
4
作者 毛艳华 叶璐 李世龙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2,96,共14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强海运合作。文章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纳入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双边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研究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运连通性对贸易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强海运合作。文章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纳入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双边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研究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运连通性对贸易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运连通性对贸易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海运网络拓展和海关政策协同是海运连通性促进贸易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海运连通性促进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对于全球化程度较低、国家治理水平较低和政治风险较高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运连通性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强海上互联互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上丝绸之路 海运连通性 双边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吸收能力约束下FDI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信超辉 毛艳华 荣健欣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83,共27页
本文利用2003-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静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异质性吸收能力约束下FDI对出口复杂度的差异化影响,发现FDI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吸收能力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大。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 本文利用2003-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静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异质性吸收能力约束下FDI对出口复杂度的差异化影响,发现FDI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吸收能力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大。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在FDI技术溢出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只有跨越一定的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门槛时,FDI对本地出口复杂度才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金融发展是本地企业对外资技术模仿和二次创新的重要保障,FDI对出口复杂度的促进作用随着金融发展的提高而提升。FDI大量流入却未能很好地促进我国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原因在于大部分地区吸收能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本文还发现,FDI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因融资方式、产业类型以及FDI来源的差异而不同。本文研究结论对“十四五”时期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异质性吸收能力 出口复杂度 门槛效应 全球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PA与现代服务业开放:基于制度距离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晨蕾 毛艳华 卓乘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8,共13页
服务业开放本质上是制度型开放。CEPA是中国内地签署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贸易协议。CEPA及其后续协议持续扩大对中国港澳服务市场开放,注重提高透明度、推进标准一致化和加强信息交流,在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服务业开放本质上是制度型开放。CEPA是中国内地签署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贸易协议。CEPA及其后续协议持续扩大对中国港澳服务市场开放,注重提高透明度、推进标准一致化和加强信息交流,在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将CEPA现代服务贸易开放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其对内地与香港双边现代服务贸易的影响,并从经济、法律、贸易以及营商环境四个维度构建制度距离指数,探讨CEPA促进双边现代服务贸易增长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CEPA显著促进了内地与香港双边现代服务贸易的增长;CEPA主要通过缩小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贸易自由度制度距离和法律制度距离,促进双边现代服务贸易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A 现代服务贸易 制度距离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效应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广东省制造业集群的调研 被引量:11
7
作者 毛艳华 邱雪情 荣健欣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66,共17页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广东省关于“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及问卷数据,检验了产业集群归属是否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同时探...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广东省关于“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及问卷数据,检验了产业集群归属是否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同时探究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特征、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以及企业技术特征等不同情境下产业集群效应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有利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并提高数字化转型成效,且集群内的企业主攻生产制造环节更能充分发挥效能。产业集群的效应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特征、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以及企业技术特征三个方面体现出异质性,更有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薄弱、中小民营和“专精特新”等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机制分析表明,产业集群通过共享技术研发、培训服务、同源供应商和订单分配等途径推动数字化转型,反映出集群的知识溢出、资源共享和交易匹配等三大效益机制。该研究以一手调研数据拓展了现有文献中对产业集群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测度方法;以机制分析揭示产业集群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和阶段差异,印证并深化产业集群理论。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推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数字化转型 知识溢出 资源共享 交易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态势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毛艳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0-45,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年多来,大湾区建设以问题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体系,从“硬连接”“软联通”到“心融合”,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实施“湾区通”工程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逐渐缩小粤港澳三地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年多来,大湾区建设以问题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体系,从“硬连接”“软联通”到“心融合”,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实施“湾区通”工程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逐渐缩小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体制机制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异,大湾区的分工效应、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大湾区经济社会呈现全面融合发展的态势。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按照“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要求,更好推进粤港澳三地协同联动,促进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支持香港地区、澳门地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融合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湾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价格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遗传匹配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5
9
作者 欧阳艳艳 韩永辉 李子健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10,共13页
土地价格高企已成为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间接区位因素。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与国家信息中心地块交易数据,运用遗传匹配算法,实证检验土地价格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价格上涨将促进对外直接... 土地价格高企已成为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间接区位因素。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与国家信息中心地块交易数据,运用遗传匹配算法,实证检验土地价格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价格上涨将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加。一方面,地价上涨影响企业跨期购地决策,使企业在当期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替代策略;另一方面,土地具有生产要素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地价上涨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抵押额度,进而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城市和地块层面的异质性均会影响地价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在排除内生性、避税行为影响以及更换核心被解释变量后,本文的实证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异地购地和租赁土地不能完全消除高地价带来的成本和竞争压力,企业仍然具有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本文结论为企业合理配置要素,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价格 跨期决策 对外直接投资 遗传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建设如何推动城际联合创新: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青睿 毛艳华 +1 位作者 柯蕴颖 陈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7,共11页
行政区划壁垒、要素流动受限引致的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严重阻碍了跨区域和跨组织间的联合创新活动。基于2011—2019年中国19个城市群204组城市对的面板数据,借助国家级城市群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建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城... 行政区划壁垒、要素流动受限引致的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严重阻碍了跨区域和跨组织间的联合创新活动。基于2011—2019年中国19个城市群204组城市对的面板数据,借助国家级城市群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建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城市群建设对城际联合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途径。研究表明:城市群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创新合作水平,该结论经过工具变量修正内生性问题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能够正向调节城市群建设的作用效果,而组织邻近和文化邻近并非是影响建设效应起效的主要因素;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知识流动具备方向性特征,即知识一方面由核心城市向边缘城市溢出,另一方面流动壁垒仍存在于不同禀赋的城市之间。研究结果对于中国未来城市群的发展与完善、优化经济结构与转换增长动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政策 城际合作 合作专利 多维邻近性 知识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与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 被引量:26
11
作者 毛艳华 邱雪情 王龙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0,65,共11页
共建“一带一路”为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强劲动力。文章使用熵值法量化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运用WWZ方法对共建国家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价值链参与进行了分解,并探讨了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的... 共建“一带一路”为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强劲动力。文章使用熵值法量化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运用WWZ方法对共建国家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价值链参与进行了分解,并探讨了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的促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技术溢出两种机制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和贸易利益获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口岸与运输效率、海关与边境管理、规制环境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电子商务、口岸与运输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区分不同国别类型,贸易便利化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的促进效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距离;区分不同行业,贸易便利化更能提升中技术行业的价值链参与程度和贸易利益。本研究对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便利化 全球价值链 贸易成本 技术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创走廊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被引量:28
12
作者 毛艳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95,共4页
作为区域创新网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科创走廊正在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加快科创走廊建设,要抓住我国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制造业产业链集聚的优势,对标国际领先的科创走廊,在补齐基础研究短板... 作为区域创新网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科创走廊正在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加快科创走廊建设,要抓住我国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制造业产业链集聚的优势,对标国际领先的科创走廊,在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强化产业链联动、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等多方面发力,不断提升科创走廊的科学技术活跃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走廊 知识外部性 集聚经济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毛艳华 信超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实践和成就背后的发展逻辑需要有新发展理念进行解释和总结。西方学者曾经提供了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理念,例如中心地理理论、增长极理论、集聚扩...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实践和成就背后的发展逻辑需要有新发展理念进行解释和总结。西方学者曾经提供了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理念,例如中心地理理论、增长极理论、集聚扩散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等,但这些理论都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成就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个维度阐述了我国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和刻画了新时代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态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尊重城市群发展客观规律,立足我国城市化的特色优势,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有利于强化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城市群 新发展理念 内在逻辑 体制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政策探讨——专题导语 被引量:4
14
作者 毛艳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1,共3页
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后,快速的工业化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城市化进入了快速推进期。以常住人口统计的城市... 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后,快速的工业化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城市化进入了快速推进期。以常住人口统计的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18%快速上升到2020年的63.89%,年均增速达到1.11个百分点,至"十三五"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农村劳动力 政策探讨 十一届三中全会 常住人口 城市化率 现代经济发展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非对称要素流动与市场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4
15
作者 毛艳华 李子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1,共11页
“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处于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域、三种货币的独特制度环境,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在粤港澳三地呈现非对称流动特征。港澳市场上的非原产地商品进入内地受到关税限制,内地人员进入港澳相对受到更... “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处于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域、三种货币的独特制度环境,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在粤港澳三地呈现非对称流动特征。港澳市场上的非原产地商品进入内地受到关税限制,内地人员进入港澳相对受到更严格的出入境管控,港澳资金进出内地受限,内地更为强调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粤港澳大湾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进一步厘清粤港澳大湾区非对称要素流动的基本特征,理解非对称要素流动的底层成因,辩证看待非对称要素流动与一体化的关系,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可从提高要素密度、缩短流动距离、减少市场分割和促进机制联动四个方面,促使要素更为便捷地流动,为构建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要素流动 市场一体化 “一国两制”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能否助推我国全球价值链攀升——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邱雪情 卓乘风 毛艳华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35,共16页
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是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际循环的应有之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近7年,其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究竟如何仍有待科学论证。文章基于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 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是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际循环的应有之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近7年,其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究竟如何仍有待科学论证。文章基于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并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视角探讨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提升了我国GVC地位,且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提升GVC地位的重要途径;并且,当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对GVC地位的提升力度(1.94%)依然高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0.09%)。进一步,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结构具有门槛效应,新基建投资占比超过23.11%以后,其对GVC地位的中介效应才能凸显。实现基础设施的"双轮驱动"作用,需进一步加大对新基建的关注。上述结论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科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我国GVC地位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建设 全球价值链地位 多重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