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3+)离子激活的(氟)磷酸盐基质发光材料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梁宏斌 田梓峰 +4 位作者 钟玖平 潘国强 张国斌 石军岩 苏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1-416,共6页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合成了Ce^(3+)离子激活的氟磷酸盐基质发光材料Na_2Gd_(0.99)Ce_(0.01)PO_4F_2和多磷酸盐基质发光材料MGd_(0.99)Ce_(0.01)(PO_3)_4(M=Na,K,Cs)。通过光谱研究发现,在Na_2Gd_(0.99)Ce_(0.01)PO_4F_2的真空紫外-紫外...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合成了Ce^(3+)离子激活的氟磷酸盐基质发光材料Na_2Gd_(0.99)Ce_(0.01)PO_4F_2和多磷酸盐基质发光材料MGd_(0.99)Ce_(0.01)(PO_3)_4(M=Na,K,Cs)。通过光谱研究发现,在Na_2Gd_(0.99)Ce_(0.01)PO_4F_2的真空紫外-紫外(VUV-UV)激发光谱上,可以看到Ce^(3+)离子中心波长分别在316,266,235,216,206nm等处的5个f→d跃迁激发带,其5d→`2F_J(J=5/2,7/2)发射峰分别位于350,375nm,由此推测Ce^(3+)离子在该氟磷酸盐基质晶格中可能只占据一个格位。研究了Ce^(3+)离子激活多磷酸盐样品MGd_(0.99)Ce_(0.01)(PO_3)_4(M=Na,K,Cs)在紫外光和X射线激发下的发光性质,发现该系列多磷酸盐样品在X射线激发下有较高的光产额,有可能被发展成为一类性能优良的闪烁体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 氟磷酸盐 多磷酸盐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稀土离子的电子俘获材料 被引量:8
2
作者 苏锵 李成宇 +4 位作者 王静 李娟 张彦立 郭崇峰 吕玉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可利用不等价离子取代法或高能射线辐照法制备电子俘获材料,如长余辉发光材料ZnO SiO2 B2O3 MnO、CaS∶Eu2+,Tm3+、CaGa2S4∶Eu2+,Ho3+和固体剂量材料Zn0. 96 (BO2 )2∶0. 04Tb,Sr0. 93Dy0. 07B4O7 等。利用俘获在缺陷中的电子空穴对... 可利用不等价离子取代法或高能射线辐照法制备电子俘获材料,如长余辉发光材料ZnO SiO2 B2O3 MnO、CaS∶Eu2+,Tm3+、CaGa2S4∶Eu2+,Ho3+和固体剂量材料Zn0. 96 (BO2 )2∶0. 04Tb,Sr0. 93Dy0. 07B4O7 等。利用俘获在缺陷中的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并把能量传递给Eu2+或Mn2+等激活离子而产生长余辉发光或热释光。它们将在弱光照明与显示,信息存储和辐射治疗与探测、监控等方面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电子俘获材料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芳胺和1,3,4-噁二唑的星型有机分子合成及光电性质 被引量:5
3
作者 向能军 许永 +1 位作者 梁万里 龚孟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16-2320,共5页
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多步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具有"双极"(Bipolar)性质和发光性能的以N原子为中心的星型有机分子.用1H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固体粉末的光致发光性质,并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能... 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多步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具有"双极"(Bipolar)性质和发光性能的以N原子为中心的星型有机分子.用1H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固体粉末的光致发光性质,并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同时具备空穴传导和电子输入双重功能基团的星型有机小分子的光致发光性能优良(量子效率达到82%~95%),热稳定性好,可以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空穴传导 电子传导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卟啉及其系列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杰 许东晖 +3 位作者 梅文杰 蒲含林 黄锦汪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46-1449,共4页
合成了水溶性四 -[( 4-三甲铵基 )苯基 ]卟啉 TAPP及其金属卟啉化合物 MTAPP,其中 M=Zn( ) ,Cu( ) ,Fe( ) ,Co ( ) ,Ni ( ) ,Mn( ) .通过元素分析、紫外 -可见光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以紫外 -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粘度法... 合成了水溶性四 -[( 4-三甲铵基 )苯基 ]卟啉 TAPP及其金属卟啉化合物 MTAPP,其中 M=Zn( ) ,Cu( ) ,Fe( ) ,Co ( ) ,Ni ( ) ,Mn( ) .通过元素分析、紫外 -可见光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以紫外 -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粘度法等手段研究了卟啉化合物 TAPP和金属卟啉化合物 Zn TAPP与小牛胸腺 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TAPP,Zn TAPP与 DNA相互作用使紫外 -可见光谱发生了 8~ 1 2 nm的红移 ,并出现了明显的减色效应 .荧光光谱强度明显增大 ,吸收峰位发生变化 .以艾氏腹水癌 ( Ac)和肝癌( Hept)细胞为靶细胞 ,采用 MTT染色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卟啉 DNA反应 抗癌活性 作用机制 金属化合物 抗癌药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硫化锌的原位制备及其对多孔硅复合体系发光的调控 被引量:8
5
作者 邢德松 石建新 +1 位作者 龚孟濂 庞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Porous silicon-zinc sulfide nanocomposite(PS-ZnS) was prepared by in situ synthesis of ZnS via a simple polyphase reaction on the base of nano-PS.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osite was 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Porous silicon-zinc sulfide nanocomposite(PS-ZnS) was prepared by in situ synthesis of ZnS via a simple polyphase reaction on the base of nano-PS.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osite was 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and photoluminescence(PL)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e XRD data and the Debye-Scherrer equation, the size of the formed ZnS particles both on the surface and in the holes of the PS was calculated to be nano-scaled, ca. 5—7 nm. FE-SEM observation showed agglomeration for the ZnS 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crystallite size of 30—40 nm, and the hole diameter of the PS was below 100 nm. PL measurements and CIE diagram analysis for the PS-ZnS composite samples indicated that the emitted light color from the composites could be modulated and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annealing conditions, from orange to violet-blue, and finally, white-light emitter of the composite wa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硫化锌 原位制备 多孔硅 纳米复合材料 发光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CaB_(10)O_(19):Ce^(3+)在VUV-Vis范围的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赫泓 梁宏斌 +2 位作者 陶冶 王淑彬 苏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41-1543,共3页
通过研究La_2CaB_(10)O_(19):Ce^(3+)在VUV-Vis范围的光谱.发现Ce^(3+)在La_2CaB_(10)O-(19)中共有两种格位.分别取代了十配位的I。a’“和八配位的Ca”,从而发射光谱中没有出现特征的双峰,而出现了峰值约位于307,330和 356 nm的3个发射... 通过研究La_2CaB_(10)O_(19):Ce^(3+)在VUV-Vis范围的光谱.发现Ce^(3+)在La_2CaB_(10)O-(19)中共有两种格位.分别取代了十配位的I。a’“和八配位的Ca”,从而发射光谱中没有出现特征的双峰,而出现了峰值约位于307,330和 356 nm的3个发射峰.由于在低对称性晶体场中d轨道的分裂.激发光谱中位于194.224,243.260,274和318 nm的峰是由两个格位的Ce^(3+)的f-d跃迁引起的.Ce^(3+)占据两个格位,可以通过以Eu^(3+)为荧光探针的发射光谱中出现的两个~5D_(0-)~7F_0跃迁得到验证.峰值位于162 nm的激发谱带是基质吸收带.与基质禁带宽度相对应.通过计算,不排除其中包含O^(2-)→Ce^(3+)的电荷迁移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CaB10O19:Ce3+ VUV-Vis范围 发光性质 硼钙锎复合盐 配位化合物 晶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铕(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电致发光 被引量:2
7
作者 袁继兵 李嘉航 +3 位作者 梁万里 苏树江 姚骏骅 龚孟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87-1790,共4页
合成了一种含有空穴传导基团三苯胺、电子传导基团噁二唑的新型配体(EtPOTIP)及其铕(Ⅲ)的三元配合物Eu(DBM)3EtPOTIP,通过1H NMR、IR、元素分析及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配体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 合成了一种含有空穴传导基团三苯胺、电子传导基团噁二唑的新型配体(EtPOTIP)及其铕(Ⅲ)的三元配合物Eu(DBM)3EtPOTIP,通过1H NMR、IR、元素分析及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配体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近紫外光有强烈吸收,配合物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强的Eu3+特征红光,荧光量子效率为0.48;热分析显示配合物具有高的热稳定性,表明合成的配合物是一种优良的多功能红色发光材料.制作了相应的明亮电致发光器件,显示EtPOTIP同时具备空穴传导和电子传导性能,EtPOTIP在配合物中的存在显著改善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Ⅲ) 三元配合物 电子传导 空穴传导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取代型杂多钨酸盐的合成、表征、生物活性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杰 潘国华 +3 位作者 梅文杰 刘建忠 计亮年 王恩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合成了铌、过氧化铌取代的钨硅、钨锗杂多配合物 M7- m Hm[XW9Nb3O40 ]· n H2 O和 M7[XW9-(Nb O2 ) 3O37]· n H2 O(X=Si,Ge;M=K,Me4N,Bu4N) ,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1 83W NMR研究 ,通过单晶 X射线衍射... 合成了铌、过氧化铌取代的钨硅、钨锗杂多配合物 M7- m Hm[XW9Nb3O40 ]· n H2 O和 M7[XW9-(Nb O2 ) 3O37]· n H2 O(X=Si,Ge;M=K,Me4N,Bu4N) ,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1 83W NMR研究 ,通过单晶 X射线衍射对 K4H1 2 [Si2 W1 4 Nb1 0 O79]· 1 3 H2 O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 ,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C2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 .92 2 6(4 ) nm,b=3 .3 1 3 4 (7) nm,c=1 .2 4 97(3 ) nm,V=7.961 6(3 ) nm3,Dc=3 .2 4 0 g/ cm3,Z=3 ,μ=1 5.886mm- 1 ,F(0 0 0 ) =692 0 ,R=0 .0 565,WR2 =0 .0 972 .对化合物进行了抗番茄花叶病毒活性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取代型杂多钨酸盐 合成 晶体结构 生活活性 番茄 花叶病毒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2O3:Eu^3+纳米棒的微乳液-微波法制备、表征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庞起 覃利琴 +2 位作者 韩健鹏 石建新 龚孟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用简单的微乳液-微波法合成大小和形貌可控的Y2O3∶Eu3+纳米棒晶体。XRD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Y2O3∶Eu3+纯相,属于体心立方晶系。TEM结果表明,随着水乳比ω0从5变化到35时,粒子发光粉的形状由纳米颗粒状变为纳米棒,纳米棒的直径约为30... 用简单的微乳液-微波法合成大小和形貌可控的Y2O3∶Eu3+纳米棒晶体。XRD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Y2O3∶Eu3+纯相,属于体心立方晶系。TEM结果表明,随着水乳比ω0从5变化到35时,粒子发光粉的形状由纳米颗粒状变为纳米棒,纳米棒的直径约为30~50 nm,纳米棒长约为200~300 nm。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表明,最大的激发带是位于254 nm的Eu3+-O2-电荷迁移带。最大发射峰位于611 nm,属于Eu3+的特征发射。Y2O3∶Eu3+纳米发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ω0的增加而增强。发光寿命分析表明Y2O3∶Eu3+纳米棒中Eu3+的发光寿命为2.03 ms。在阴极射线发光真空装置中测得的I-V曲线表明Y2O3∶Eu3+纳米棒薄膜的启动电压仅1 300 V。同时,在2 000 V外加电压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Y2O3∶Eu3+纳米棒的阴极射线发光为Eu3+离子的特征红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Eu3+纳米棒 微乳液-微波法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双(4″,4″,4″-三氟代-1″,3″-二氧代丁基)联苯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生桂 王慧慧 +2 位作者 何沛 石建新 龚孟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63-2366,共4页
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Eu2(btb)3(H2O)4(1)和Eu2(btb)3(phen)2(2)[H2btb=4,4′-双(4″,4″,4″,-三氟代-1″,3″-二氧代丁基)联苯,phen=1,10-邻菲罗啉].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表征了2个配合物的结构.在近紫外... 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Eu2(btb)3(H2O)4(1)和Eu2(btb)3(phen)2(2)[H2btb=4,4′-双(4″,4″,4″,-三氟代-1″,3″-二氧代丁基)联苯,phen=1,10-邻菲罗啉].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表征了2个配合物的结构.在近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1和2都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特征红光.对614nm红光进行监控,其激发光谱在395nm处具有最大的激发强度,与InGaN芯片发射的近紫外光激发相匹配.将配合物1和2与395nm发射的InGaN芯片进行组合制备了红色发光二极管.在配合物和硅树脂的质量比为1∶25的情况下,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的色坐标分别为x1=0.5210,y1=0.2285(配合物1);x2=0.5835和y2=0.2857(配合物2),位于标准的国际色坐标红色区域;器件的发光效率分别为0.65和0.76lm/W.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是制作白光二极管可供选用的红色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化学合成 荧光粉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卟啉衍生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11
作者 马丽 黄锦汪 +3 位作者 姚骏骅 罗海英 范丽芬 计亮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3-25,共3页
研究了3种单羟基卟啉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对其可能的裂解途径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仅仅在苯环上无取代基的卟啉HPTPP中才能观察到失去活性的羟基或羟苯基的裂解碎片,苯环具有拉电子取代基的卟啉比具有推电子取代基的卟啉更容易裂解;... 研究了3种单羟基卟啉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对其可能的裂解途径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仅仅在苯环上无取代基的卟啉HPTPP中才能观察到失去活性的羟基或羟苯基的裂解碎片,苯环具有拉电子取代基的卟啉比具有推电子取代基的卟啉更容易裂解;由此可见,苯环上取代基性质对羟基卟啉的裂解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卟啉衍生物 多级串联质谱 电喷雾离子化 羟基活性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发射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器件制作及发光性能
12
作者 向能军 龚孟濂 梁万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双极(bipolar)"性质和发光性能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N-苯基-N-(4-(5-(4-联苯基)-1,3,4-噁二唑-2)苯基)苯胺(N-phengyl-N-(4-(5-(4-biphenyl)-1,3,4-oxadiazol-2-yl)phenyl)benzenamine,PBPOPB),用1HNMR,M...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双极(bipolar)"性质和发光性能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N-苯基-N-(4-(5-(4-联苯基)-1,3,4-噁二唑-2)苯基)苯胺(N-phengyl-N-(4-(5-(4-biphenyl)-1,3,4-oxadiazol-2-yl)phenyl)benzenamine,PBPOPB),用1H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质,并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能。制作了简单的单层和二层器件,单层器件发射蓝光,亮度达2800 cd/m2。二层器件发射绿光,亮度达16750 cd/m2。结果表明,这种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具备空穴传导和电子输入双重功能,光致、电致发光性能优良,热稳定性好,可作为蓝光发射材料或者作为空穴注入材料制作相应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空穴传导 电子传导 有机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液晶5CB与铁(Ⅲ)卟啉之间的轴向配位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涛 黄锦汪 +3 位作者 胡曙光 彭小彬 梁东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9-1001,共3页
通过考察掺杂配位性质不同的两种铁 ( )卟啉的丝状液晶 5 CB在磁场下的行为以及 UV-Vis光谱 ,研究了液晶 5 CB与铁 ( )卟啉的轴向配位作用 .结果表明 ,弗雷德里克兹转变阈值的降低和 Soret带随着液晶 5 CB含量增大而红移是液晶 5 CB与... 通过考察掺杂配位性质不同的两种铁 ( )卟啉的丝状液晶 5 CB在磁场下的行为以及 UV-Vis光谱 ,研究了液晶 5 CB与铁 ( )卟啉的轴向配位作用 .结果表明 ,弗雷德里克兹转变阈值的降低和 Soret带随着液晶 5 CB含量增大而红移是液晶 5 CB与五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配位作用 丝状液晶5CB 铁(Ⅲ)卟啉 弗协德里克兹转变 光合作用 反应中心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铁矿Fe_2O_3纳米片的形貌调控及其气敏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立桥 张文惠 +1 位作者 张伟德 吴明娒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0年第4期458-462,共5页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制备了一种单分散纳米结构α-Fe2O3,其形貌和大小能够通过水的量来调变.随着水量的增加,0001面的表面积逐渐减小,厚度逐渐增加.对样品的气敏性测试分析发现,随α-Fe2O3片0001面表面积的减小,样品对乙醇的响应能力...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制备了一种单分散纳米结构α-Fe2O3,其形貌和大小能够通过水的量来调变.随着水量的增加,0001面的表面积逐渐减小,厚度逐渐增加.对样品的气敏性测试分析发现,随α-Fe2O3片0001面表面积的减小,样品对乙醇的响应能力逐渐减弱.此外,结晶性差的样品也会表现出相对弱的气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铁 纳米片 溶剂热合成 气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