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剂量分割照射人肝癌细胞系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莹
高远红
+3 位作者
郭芬芬
田莹
罗容珍
何洁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687-268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对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抑制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移植瘤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选择实验裸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建立原发...
目的:研究不同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对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抑制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移植瘤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选择实验裸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建立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移植瘤裸鼠照射模型。待肿瘤直径达1.0cm时将40只实验裸鼠分成4个组:未照射空白对照组、5Gy×6次分割组(5Gy组)、10Gy×3次分割组(10Gy组)、15Gy*2次分割组(15Gy组)。各照射组均在2周内完成照射,照射完成后继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出现裸鼠死亡,亦未观察到明显的裸鼠进食、活动减少,皮疹、腹泻、脱皮等不良反应。三种大剂量分割方案均对裸鼠的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5Gy组、10Gy组和15Gy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0.2%,68.4%,73.1%。相对于5Gy和10Gy照射组,15Gy组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对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能较好耐受。在相同总剂量情况下,剂量越高,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15Gy×2次较10Gy×3次和5Gy×6次有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大剂量分割照射
立体定向放疗
裸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磁共振成像技术识别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吴京兰
苏又苏
+7 位作者
方红城
王执兵
谢培益
陈少源
沈毕先
高德宏
陈胜基
郭芬芬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识别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制作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对兔腹主动脉分别采用MRI扫描,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MR图像T_1WI、T_2WI、PDWI序列中易损斑...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识别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制作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对兔腹主动脉分别采用MRI扫描,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MR图像T_1WI、T_2WI、PDWI序列中易损斑块呈高信号,FSE-PDWZ脂肪抑制信号消失,SE T_1WI增强扫描可见斑块略有强化;稳定斑块的影像学表现为斑块厚度增大,以等信号居多,增强扫描后斑块强化明显;与病理切片结果符合率较高,与IVUS的结果相近。结论MRI可以检测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并进行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途径和时段输入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黎阳
王潇娉
+6 位作者
郭海霞
黄科
魏菁
周敦华
黄文革
吴燕峰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的输注途径以及不同的时段输注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输注前每毫升MSC悬液中加入5μl DiI染液(红色),每毫升CIK/NK细胞悬液中加入1μl CFDA SE染液(...
本研究探讨不同的输注途径以及不同的时段输注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输注前每毫升MSC悬液中加入5μl DiI染液(红色),每毫升CIK/NK细胞悬液中加入1μl CFDA SE染液(绿色)进行荧光标记。每只NOD/SCID小鼠的MSC的输注量为1×106(0.1ml),CIK/NK细胞为1×107(0.1ml)。实验分4为组,每组6只。A组:MSC+CIK/NK细胞同时静脉输注;B组:MSC+CIK/NK细胞静脉输注,CIK/NK细胞在MSC后48小时输注;C组:MSC髓腔输注+CIK/NK细胞同时静脉输注;D组:MSC髓腔输注+CIK/NK细胞静脉输注,CIK/NK细胞在MSC后48小时输注。CIK/NK细胞输注后24、48小时解剖NOD/SCID小鼠(每批次3只),分别取小鼠肝、脾、肺、肾脏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低倍镜视野红色和绿色荧光细胞的平均数量及其平均比值关系,以反映MSC与CIK/NK细胞体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IK/NK细胞抑制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A、B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均高于C、D组,而A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高于B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后C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低于D组,而48小时后其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高于D组,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A、B、C、D4组小鼠在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的平均比值之和均高于肾脏。结论:相同部位、相同时段输注MSC与CIK/NK细胞时,两种细胞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MSC在动物模型体内和CIK/NK细胞相互作用的场所可能主要位于肺部和肝脏等网状内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IK/NK细胞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细桃
马毅
+1 位作者
何晓顺
陈系古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的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 在Kam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 ,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 ,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 ,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的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 在Kam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 ,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 ,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 ,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 36 0次 ,手术成功率为 91 3%。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 1周存活率为 86 5 % ,3个月存活率达 80 7%。结论 积极手术前准备 ,手术中熟悉步骤、主动配合、手术后耐心细致护理、密切观察、可以保证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动物的长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原位肝移植
围手术期
手术处理
术式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剂量分割照射人肝癌细胞系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莹
高远红
郭芬芬
田莹
罗容珍
何洁华
机构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
实验
室
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中山大学
肿瘤防治
中心
实验
研究部
中山大学
肿瘤防治
中心
病理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687-2689,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基金(编号:B200908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编号:S2011040004296)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对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抑制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移植瘤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选择实验裸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建立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移植瘤裸鼠照射模型。待肿瘤直径达1.0cm时将40只实验裸鼠分成4个组:未照射空白对照组、5Gy×6次分割组(5Gy组)、10Gy×3次分割组(10Gy组)、15Gy*2次分割组(15Gy组)。各照射组均在2周内完成照射,照射完成后继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出现裸鼠死亡,亦未观察到明显的裸鼠进食、活动减少,皮疹、腹泻、脱皮等不良反应。三种大剂量分割方案均对裸鼠的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5Gy组、10Gy组和15Gy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0.2%,68.4%,73.1%。相对于5Gy和10Gy照射组,15Gy组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对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能较好耐受。在相同总剂量情况下,剂量越高,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15Gy×2次较10Gy×3次和5Gy×6次有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大剂量分割照射
立体定向放疗
裸鼠模型
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ypofractionated radiation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Xenografts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磁共振成像技术识别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吴京兰
苏又苏
方红城
王执兵
谢培益
陈少源
沈毕先
高德宏
陈胜基
郭芬芬
机构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州市
中山大学
医学
动物
实验
中心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6期471-474,共4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200405216)
文摘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识别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制作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对兔腹主动脉分别采用MRI扫描,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MR图像T_1WI、T_2WI、PDWI序列中易损斑块呈高信号,FSE-PDWZ脂肪抑制信号消失,SE T_1WI增强扫描可见斑块略有强化;稳定斑块的影像学表现为斑块厚度增大,以等信号居多,增强扫描后斑块强化明显;与病理切片结果符合率较高,与IVUS的结果相近。结论MRI可以检测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并进行定性分析。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rterosclerosis
Carotid stenosis
分类号
R54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途径和时段输入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黎阳
王潇娉
郭海霞
黄科
魏菁
周敦华
黄文革
吴燕峰
黄绍良
机构
中山大学
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
中山大学
孙逸仙纪念医院生物治疗
中心
中山大学
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研究
中心
中山大学
医学
动物
实验
中心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40-14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500469
广州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6034
文摘
本研究探讨不同的输注途径以及不同的时段输注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输注前每毫升MSC悬液中加入5μl DiI染液(红色),每毫升CIK/NK细胞悬液中加入1μl CFDA SE染液(绿色)进行荧光标记。每只NOD/SCID小鼠的MSC的输注量为1×106(0.1ml),CIK/NK细胞为1×107(0.1ml)。实验分4为组,每组6只。A组:MSC+CIK/NK细胞同时静脉输注;B组:MSC+CIK/NK细胞静脉输注,CIK/NK细胞在MSC后48小时输注;C组:MSC髓腔输注+CIK/NK细胞同时静脉输注;D组:MSC髓腔输注+CIK/NK细胞静脉输注,CIK/NK细胞在MSC后48小时输注。CIK/NK细胞输注后24、48小时解剖NOD/SCID小鼠(每批次3只),分别取小鼠肝、脾、肺、肾脏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低倍镜视野红色和绿色荧光细胞的平均数量及其平均比值关系,以反映MSC与CIK/NK细胞体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IK/NK细胞抑制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A、B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均高于C、D组,而A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高于B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后C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低于D组,而48小时后其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高于D组,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A、B、C、D4组小鼠在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的平均比值之和均高于肾脏。结论:相同部位、相同时段输注MSC与CIK/NK细胞时,两种细胞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MSC在动物模型体内和CIK/NK细胞相互作用的场所可能主要位于肺部和肝脏等网状内皮系统。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IK/NK细胞
NOD/SCID小鼠
Keyword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cord blood CIK/NK cell
NOD/SCID mice
分类号
R329.28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细桃
马毅
何晓顺
陈系古
机构
中山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动物
实验
中心
中山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
中心
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07-309,共3页
基金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No97040230)
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No99M04902G)资助
文摘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的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 在Kam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 ,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 ,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 ,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 36 0次 ,手术成功率为 91 3%。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 1周存活率为 86 5 % ,3个月存活率达 80 7%。结论 积极手术前准备 ,手术中熟悉步骤、主动配合、手术后耐心细致护理、密切观察、可以保证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动物的长期存活率。
关键词
大鼠
原位肝移植
围手术期
手术处理
术式改良
Keywords
Liver transplantation
Rats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分类号
R657.3 [医药卫生—外科学]
R-33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剂量分割照射人肝癌细胞系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黄莹
高远红
郭芬芬
田莹
罗容珍
何洁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磁共振成像技术识别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吴京兰
苏又苏
方红城
王执兵
谢培益
陈少源
沈毕先
高德宏
陈胜基
郭芬芬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途径和时段输入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黎阳
王潇娉
郭海霞
黄科
魏菁
周敦华
黄文革
吴燕峰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陈细桃
马毅
何晓顺
陈系古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