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文化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生命力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志彬 郭文亮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Z期31-33,共3页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其独特的党建文化。党建文化由党的政权理念、政治心理、价值取向、历史传统、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伦理道德、标识符号等范畴构成。党建文化具有凝聚党内团结和谐、推动政党政治进步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等重...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其独特的党建文化。党建文化由党的政权理念、政治心理、价值取向、历史传统、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伦理道德、标识符号等范畴构成。党建文化具有凝聚党内团结和谐、推动政党政治进步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等重要作用。当前党建文化面临着国内外各种挑战和机遇。新形势下加强党建文化建设是延伸党的建设生命力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文化 党的建设 生命力 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从全新视角看社会动员的新作--简评《危难与应对--新中国视野下的危机事件与社会动员个案研究》
2
作者 郭文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6,共3页
从朝鲜战争到九一三事件;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从“非典”事件到甲流风波……可以说,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灾史,就是一部党和国家不断经历、应对和战胜各种危机事件的历史。在一次次危机事件的应对过程中,仅凭党和政府的体制... 从朝鲜战争到九一三事件;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从“非典”事件到甲流风波……可以说,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灾史,就是一部党和国家不断经历、应对和战胜各种危机事件的历史。在一次次危机事件的应对过程中,仅凭党和政府的体制内资源并不足以战胜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事件 社会动员 中国视野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个案 简评 “非典”事件 汶川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学者对“中国道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庆军 郭文亮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6-165,172,共11页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既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描述的社会主义道路,更不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的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既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描述的社会主义道路,更不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的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道路。这种特殊性自然引起了海外学者对"中国道路"本质、基本特征、可复制性、可持续性的研究与争论;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激起了他们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内在弊端及其在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实践失败的重新思考。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性文献,呈现海外学者对"中国道路"的研究脉络与主要论点,揭示背后的不同关怀与不同立场,提炼可资借鉴的核心范畴与关键维度;在此基础上,认为国内"中国道路"研究应该回到原点,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卡尔·马克思与现代政治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全球史与大的理论脉络中去与世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共识 中国模式 中国道路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范式与意义: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省思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飞 郭文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3-132,共10页
从研究历史、范式转换和研究意义等三大方面试图从整体上对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进行再研究和述评。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历史大致可分为奠基时期、十年发展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三大阶段,其间历经"西方中心观"到"中国中心观&q... 从研究历史、范式转换和研究意义等三大方面试图从整体上对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进行再研究和述评。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历史大致可分为奠基时期、十年发展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三大阶段,其间历经"西方中心观"到"中国中心观"再到"后现代主义"两次研究范式转换,预示着中国学研究视角和思维的两次重大跃变。美国中国学对中国认识中国自身具有启示和互鉴作用;对加强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参照作用;反哺和检验西方理论自身,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社科共同体和一般性知识体系的存量式深化与增量式发展;有利于加深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和研判,助益中美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好"田野考察"和国际视野开拓的本土中国研究与海外中国学研究要积极对话交流互动,如是将会结出更富有学术生命力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 历史 方法 美国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党内权力结构:构建从源头遏制党内权力腐败的新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文亮 单文龙 洪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党内权力腐败源于党内权力过度集中与定位不明,尤其以决策权与执行权定位模糊为典型。建立与推行党代会常任制,设立党代会常设机构,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实现党内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适度分离,构建三种权力相互制约、相... 党内权力腐败源于党内权力过度集中与定位不明,尤其以决策权与执行权定位模糊为典型。建立与推行党代会常任制,设立党代会常设机构,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实现党内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适度分离,构建三种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新型权力机制,从源头遏制权力腐败,为当今反腐斗争提供新的理论思考与制度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结构优化 党代会常任制 源头治腐 分权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神文化到制度文化 从行为文化到标识文化——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共政党文化的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志彬 郭文亮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1-174,186,共5页
中共政党文化的建构离不开中共领袖的推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共政党文化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果,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在党的精神文化方面,创新党的指导思想、统一党的两个纲领;在党的制度文化方面,创制"支部建在连上&... 中共政党文化的建构离不开中共领袖的推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共政党文化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果,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在党的精神文化方面,创新党的指导思想、统一党的两个纲领;在党的制度文化方面,创制"支部建在连上"、完善民主集中制;在党的行为文化方面,概括党的三大作风、提出党的"两个务必";在党的标识文化方面,首举党的物象旗帜、坚守党的名称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共政党文化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政治良性发展的中国方案——新型政党制度的世界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郭文亮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4-39,共6页
在现行政党制度中,多党制虽然因为政党之间的相互制约监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滥用与腐败,但也容易产生政党之间为争夺执政权而相互掣肘恶斗,导致决策不畅,执政效率不高;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虽然避免了多党制国家政党之间的... 在现行政党制度中,多党制虽然因为政党之间的相互制约监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滥用与腐败,但也容易产生政党之间为争夺执政权而相互掣肘恶斗,导致决策不畅,执政效率不高;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虽然避免了多党制国家政党之间的相互掣肘恶斗,但又因为缺乏政党之间的相互制约监督而导致严重的权力滥用腐败,决策效率虽高,但执政效果不佳。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既避免了两者的各种弊端,又能充分发挥一党长期执政与多党合作制的最大优势,有效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这种新型政党制度为世界各国探索现代政党政治趋利避害良性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党制度 民主监督 民主协商 清廉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打着爱国主义旗号的民粹主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文亮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41-141,共1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西方大国遏制中国崛起力度的加码,一股以捍卫民族和国家利益为名,大行民粹主义之实的社会思潮正在网络舆情和现实生活中不断兴风作浪。并得到越来越多愤青们的拥趸和响应,甚至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关键词 民粹主义 爱国主义 中国崛起 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 现实生活 网络舆情 社会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县委书记权力监督制约的四维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旗 郭文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9,共6页
县级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承上启下的执政基础,但近些年来县委书记腐败现象高发频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担忧。县委书记为何成为反腐败的重点对象?究其原因,除了"天高皇帝远"的地缘因素,主要是权力高度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监... 县级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承上启下的执政基础,但近些年来县委书记腐败现象高发频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担忧。县委书记为何成为反腐败的重点对象?究其原因,除了"天高皇帝远"的地缘因素,主要是权力高度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从源头治理县委书记腐败问题的根本路径是,从科学配权、适度分权、严格监权、阳光晒权四个维度监督制约县委书记权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和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县级政治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委书记腐败现象 科学配权 适度分权 严格监权 阳光晒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怎样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文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是一党长期执政。与民主革命时期相比,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宗旨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更需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一党长期执政对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 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是一党长期执政。与民主革命时期相比,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宗旨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更需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一党长期执政对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有利有弊。既可以利用一党执政的优势更好地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但由于没有政党竞争的压力也容易脱离群众。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时,切切实实解决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问题,尤其要改革和创新一种加强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党长期执政 群众路线 党群关系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腐风暴的风险评估与防范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文亮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9-21,共3页
新一届党中央大力治腐,决心和战绩深得党心民心,在很大程度上纯洁了党的组织,改善了党的形象,提高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心与信赖。当下,全党上下对中央加大反腐斗争力度已有高度共识,但对此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却缺乏足够的... 新一届党中央大力治腐,决心和战绩深得党心民心,在很大程度上纯洁了党的组织,改善了党的形象,提高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心与信赖。当下,全党上下对中央加大反腐斗争力度已有高度共识,但对此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准备。如果对风险估计不足、预防不周,不仅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腐败的发生与蔓延,甚至有可能犯下习近平总书记所警示的"颠覆性错误",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执政党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风险评估 顶层设计 防范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一些片面理解和不当行为的批驳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文亮 邱兵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98-100,共3页
当前理论界和社会上少数人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片面理解及不当行为,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引发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地位。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坚定不... 当前理论界和社会上少数人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片面理解及不当行为,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引发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地位。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坚定不移地做正确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既要反对任何不利于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错误言行,又要坚持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护中央权威 集中统一领导 党内民主 党员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两党领导人政治体制改革取向比较与启迪--以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的改革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文亮 刘兴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7-10,共4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苏两党都开展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局部调整。赫鲁晓夫针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方式发起了大规模的改革;80年代后戈尔巴乔夫更是以全盘西化的方式对传统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苏两党都开展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局部调整。赫鲁晓夫针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方式发起了大规模的改革;80年代后戈尔巴乔夫更是以全盘西化的方式对传统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改革最终以自己被迫下台、苏联解体宣告结束。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仅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苏两党领导人迥然不同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向与效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即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但没有正确的改革同样没有出路。坚持党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实行渐进式的改革策略是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正确处理继承与改革、借鉴与创新、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是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政治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文亮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12期91-95,共5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从严治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永远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并带领中国人民在本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在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从严治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永远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并带领中国人民在本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在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面临着严峻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只有在"严"字上下足功夫,严密构建铁的纪律与规矩,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纪党规,才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严治党 党纪党规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维稳”渐成新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文亮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6-57,共2页
“权力维稳”的“权力本位”色彩浓于“百姓本位”,是事后型被动式维稳,而“权利维稳”则是“百姓本位”的价值观,折射出来的是“以民为本”
关键词 维稳 权利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权力本位 以民为本 被动式 价值观 百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些官场潜规则亟待根除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文亮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8-40,共3页
潜规则是官场腐败的催化剂,是官员腐败的护身符。这种误党误国的官场潜规则不改,即使在高压反腐形势下,官场边反边腐和官员边腐边升的现象仍然难以根除。为堵住腐败官员以潜规则获利之路,就必须在全党营造"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 潜规则是官场腐败的催化剂,是官员腐败的护身符。这种误党误国的官场潜规则不改,即使在高压反腐形势下,官场边反边腐和官员边腐边升的现象仍然难以根除。为堵住腐败官员以潜规则获利之路,就必须在全党营造"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的氛围,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规则意识,严格遵守明规则,坚决破除潜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严治党 潜规则 明规则 政治生活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升即腐”:失意官员现象透析
17
作者 何旗 郭文亮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49,共2页
"不升迁就腐败"是时下一些仕途受挫官员的灰色心态。这一现象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官场的一些现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官员失意轻则意志消沉,得过且过;重则心态失衡,堕入贪腐的深渊。它既不利于官员个人职场发展,也不利于营造风清气正... "不升迁就腐败"是时下一些仕途受挫官员的灰色心态。这一现象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官场的一些现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官员失意轻则意志消沉,得过且过;重则心态失衡,堕入贪腐的深渊。它既不利于官员个人职场发展,也不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对此,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一、林林总总的官员失意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官场如战场,有人平步青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官场 意志消沉 心态失衡 选人 思想变化 干部标准 职务升迁 心理疏导 人生方向 官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准“妄议中央”≠压制党内民主
18
作者 郭文亮 洪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共4页
"妄议"本身就有"胡说乱议"之意,而"民主"则包含"遵守规矩程序"之意;一个带有"胡说乱议"之意的"妄议"完全不同于"遵守规矩程序"的党内民主。
关键词 “妄议中央”党内民主 党的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号令
19
作者 郭文亮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101-101,共1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他还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他还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为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全面推进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中,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因为要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纵观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为摆脱落后挨打、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无数志士仁人和各种新兴政党组织为此作出了艰辛努力,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但最终都未能解决中华民族落后挨打和中国社会四分五裂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严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执政能力 中华民族 领导水平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外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仕而优则学 从当前政坛“旋转门”看中国政学关系
20
作者 郭文亮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8-50,共3页
【评述由头】近年来,一些拥有高学历的学者型官员退休后到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由官员变为学者,已然成为一种新趋势。比如,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原副省长宋海、原贵州省省长林树森、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以及银监会原第一主... 【评述由头】近年来,一些拥有高学历的学者型官员退休后到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由官员变为学者,已然成为一种新趋势。比如,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原副省长宋海、原贵州省省长林树森、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以及银监会原第一主任刘明康.都在退休后选择回到大学任教。他们之前还有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以及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也都选择了这样的一条退休后重新回归学者身份的道路。当官员变学者成为一种新潮流时,人们可能不禁会产生种种质疑,那么,究竞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型官员 中国 旋转 政坛 原副省长 教学与研究 办公室主任 科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