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畸治疗中不同治疗时间对支抗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春雷 李长霞 朱双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的治疗时间在正畸治疗中对支抗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用 160例经方丝弓矫治器固定矫治治疗的病人 ,分为长期组和短期组两组 ,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 ,配对测量正畸治疗前后支抗牙根长度 ,将牙根长度... 目的 :探讨不同的治疗时间在正畸治疗中对支抗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用 160例经方丝弓矫治器固定矫治治疗的病人 ,分为长期组和短期组两组 ,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 ,配对测量正畸治疗前后支抗牙根长度 ,将牙根长度改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并评价牙根吸收情况。结果 :长期组和短期组正畸治疗前后支抗牙根长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但两组之间不同的吸收量除了上前牙支抗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1)外 ,其余各组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治疗时间 支抗牙 牙根吸收 临床研究 头颅侧位定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前拔牙对髁突位置影响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双林 张志光 +1 位作者 王大为 李长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1-192,W001,W002,共4页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前拔牙与未拔牙病例治疗前后髁突位置相对于颅底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张口型头颅定位侧位片与正中咬合头颅定位侧位片相结合的方法,对120例(拔牙86例,未拔牙34例)的正畸治疗病例进行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拔牙...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前拔牙与未拔牙病例治疗前后髁突位置相对于颅底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张口型头颅定位侧位片与正中咬合头颅定位侧位片相结合的方法,对120例(拔牙86例,未拔牙34例)的正畸治疗病例进行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拔牙组病例中,治疗后髁突的位置相对于颅底的位置有向下向后移位的趋势,而未拔牙组病例中,治疗后髁突的位置相对于颅底的位置有向下向前移位的趋势,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尚未能证明正畸治疗前拔牙对髁突相对于颅底位置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X线头影测量 正畸拔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建议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煌 武秀萍 +19 位作者 黄兰 徐晓梅 康娜 韩向龙 李宇 赵宁 江凌勇 谢贤聚 郭杰 李志华 莫水学 刘楚峰 胡江天 施洁珺 曹猛 胡炜 曹阳 宋锦璘 汤旭娜 白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9-637,共9页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显危害,可密切关注,谨慎正畸;若发生重度EARR,则建议先暂停正畸加力,观察3个月,等待牙骨质的修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对正畸EARR的认识,本文邀请了全国20余位口腔正畸及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文献分析与讨论,制定出此共识,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 正畸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牙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国永 周晓秋 蔡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16-618,620,共4页
口腔科临床工作中常可遇到牙外伤。12%~33%儿童存在牙外伤,10.8%正畸治疗的患儿有牙外伤史。这些患者中多数只是牙釉质折裂/缺损,对正畸治疗无明显影响。然而,一些患者因外伤而错位的牙或错位牙的外伤都会使正畸治疗更加复杂... 口腔科临床工作中常可遇到牙外伤。12%~33%儿童存在牙外伤,10.8%正畸治疗的患儿有牙外伤史。这些患者中多数只是牙釉质折裂/缺损,对正畸治疗无明显影响。然而,一些患者因外伤而错位的牙或错位牙的外伤都会使正畸治疗更加复杂,需要多名口腔专科医师协作才能完成治疗。本文综述了目前外伤牙正畸的风险和治疗原则,但是目前多数文献为个案报道或样本数目小,缺少大样本、设计严谨的研究文献,治疗原则多来自临床经验或专家个人意见,缺乏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外伤牙 治疗原则 样本数 临床工作 釉质折裂 专科医师 个案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矫治错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颖 彭国光 朱双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评价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治疗错畸形的疗效。方法:根据拔牙方式将77例错畸形患者分为常规拔除第一前磨牙组30例、单侧拔除第一磨牙组27例和双侧拔除第一磨牙组20例;测量矫治前后OGS各指数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正畸... 目的:评价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治疗错畸形的疗效。方法:根据拔牙方式将77例错畸形患者分为常规拔除第一前磨牙组30例、单侧拔除第一磨牙组27例和双侧拔除第一磨牙组20例;测量矫治前后OGS各指数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正畸治疗后牙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但3组的改变量无明显差异(P>0.05);3组正畸后OGS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双侧拔除第一前磨牙组优于双侧拔除第一磨牙组(P<0.01),双侧拔除第一磨牙组优于单侧拔除第一磨牙组(P<0.01)。结论: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能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但拔除第一前磨牙在后牙的矫治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S指数 第一磨牙 拔牙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初探 被引量:8
6
作者 吴颖 朱双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9-79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拔牙方法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的情况,评价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拔除第一磨牙矫治、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3组病例(上颌各20例、下颌各30例),对全颌曲面断层片中测得矫治前后第三...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拔牙方法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的情况,评价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拔除第一磨牙矫治、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3组病例(上颌各20例、下颌各30例),对全颌曲面断层片中测得矫治前后第三磨牙萌出的各项评价指标变化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及其与牙冠近远中径的比值变化量在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2)上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变化量在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和非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改变量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常规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并改善其萌出角度;下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常规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萌出间隙,而对于第三磨牙萌出角度3组间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颌曲面断层片 第三磨牙 萌出角度 萌出间隙 拔牙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