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资源检索向思维赋能转变:中山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何文平 张文曦 彭赟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8,共6页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也为资源整合、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中山大学图书馆基于丰富的馆藏资源,不断探索适合时代需要的资源服务模式。通过智慧发现、纸电资源一体化、跨学科知识服务等平台建...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也为资源整合、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中山大学图书馆基于丰富的馆藏资源,不断探索适合时代需要的资源服务模式。通过智慧发现、纸电资源一体化、跨学科知识服务等平台建设以及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逐步探索从资源检索向思维赋能转变的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提供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服务 思维赋能 数字人文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开拓者——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1927-1949)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兴樑 胡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2-91,共10页
1927年筹办并于次年正式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是近代广东乃至全国首创的一所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它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对教育科学之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的工作;其产出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代表了近代广东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它... 1927年筹办并于次年正式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是近代广东乃至全国首创的一所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它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对教育科学之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的工作;其产出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代表了近代广东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它培养的多届研究生,为广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近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中山大学 教育研究所 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被引量:11
3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5,共9页
1948年围绕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的去留而展开的政治角力,背后不仅牵涉国民党内各种派系的争权夺利,而且卷入国共斗争的漩涡。从抗日战争后国内政局波谲云诡的全局观察,可以凸显近代中国大学作为社会脉点的重要位置。大学内部的国民党派... 1948年围绕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的去留而展开的政治角力,背后不仅牵涉国民党内各种派系的争权夺利,而且卷入国共斗争的漩涡。从抗日战争后国内政局波谲云诡的全局观察,可以凸显近代中国大学作为社会脉点的重要位置。大学内部的国民党派系冲突,造成国民党形象的私利化,一方面使得校内师生对国民党日益离心离德,另一方面激起社会的连锁反应,成为其失去大学乃至整个政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王星拱 朱家骅 CC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实践谈--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做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林明 邱蔚晴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0,共6页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文献丰富,重视其保护工作。文章分析中山大学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的做法,包括建立专藏,采取改善保存环境、更新装具、修复破损文献、载体转换等,在库房配置、装具选择、设备选用、脱酸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民国时期文献 文献保护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颉刚先生与中山大学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荣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106,共8页
顾颉刚1927年4月至1929年2月在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史学系主任、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等职,并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研究工作。他对中山大学的学科建设、图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 顾颉刚1927年4月至1929年2月在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史学系主任、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等职,并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研究工作。他对中山大学的学科建设、图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今天的中山大学已有很大的发展,顾先生当年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他所提倡的优良学风得到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资料 学科建设 语言历史学 民俗学 优良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斯年在中山大学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荣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74,共7页
傅斯年1926年底至1928年底在中山大学任教。他受命于改革之时,注意加强学科建没.重 视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已任.史学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山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傅斯年 中山大学 学科建设 重视教学 史学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崇清与中山大学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0-11,共2页
1951年2月某日,中山大学在广州市文明路附中礼堂集会,欢迎许崇清出长中大。副校长冯乃超在讲话中说:“中山大学是应该同许崇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中大诞生于1924年,许老1969年辞世时,中大经历了四十五个寒暑。许老三次出任校长,第... 1951年2月某日,中山大学在广州市文明路附中礼堂集会,欢迎许崇清出长中大。副校长冯乃超在讲话中说:“中山大学是应该同许崇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中大诞生于1924年,许老1969年辞世时,中大经历了四十五个寒暑。许老三次出任校长,第一次为期八个月,第二次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第三次为期十八年,共二十年。许老第一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是在1931年6月到1932年1月,其建树是在文学院增设社会学系;改理学院为理工学院,增设土木工程和化学工程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二十年 土木工程 副校长 大学校长 化学工程 教育工作 中国共产党 社会学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崇清教育哲学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中山大学的实践
8
作者 黄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9,共14页
许崇清是20世纪中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教育哲学家之一,亦是历史上执掌中山大学时间最长的校长。他的唯物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形成于留日学习时期。民国时期,他参与筹备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任职于广东省教育厅,担任中山大学校长、... 许崇清是20世纪中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教育哲学家之一,亦是历史上执掌中山大学时间最长的校长。他的唯物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形成于留日学习时期。民国时期,他参与筹备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任职于广东省教育厅,担任中山大学校长、代理校长职务,有机会将胸中丘壑付诸实践,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哲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共和国时期,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一文的发表为标志,他的教育理念趋向成熟。在长达18年的第三次执掌中山大学期间,许崇清对学校校务、教务方面的实践工作及其对学术科研的重视和推动,以及他对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思考和应对,都是他所持唯物主义教育哲学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崇清 高等教育 中山大学 唯物主义教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则范之死:孙中山的湘西护法战略部署与失败
9
作者 何文平 李银芳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孙中山在策划第二次护法运动的过程中,试图构建以西南地区为基础的联合攻桂阵线。湘西作为西南战略要冲且武力基础厚实,被视为联合西南对抗桂系的重要基地。孙中山利用民初以来革命党在湘西打下的基础,制定详细策略,组织湘西护法力量共... 孙中山在策划第二次护法运动的过程中,试图构建以西南地区为基础的联合攻桂阵线。湘西作为西南战略要冲且武力基础厚实,被视为联合西南对抗桂系的重要基地。孙中山利用民初以来革命党在湘西打下的基础,制定详细策略,组织湘西护法力量共同进攻桂系。由于谭延闿与桂系陆荣廷结盟,且与湘西周则范合作,孙中山的湘西战略布局大受干扰。困局中,湘西民党成员廖湘芸暗杀了周则范,一度为拥孙派合并湘西势力清除了障碍,但谭延闿的强势介入最终导致孙中山在湘西的攻桂战略部署失败。由此过程,可以看到民国初期利用地方军阀力量推动革命运动的复杂背景与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湘西 护法运动 谭延闿 桂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庚子赔款与香港大学的中文教育———二三十年代香港与中英关系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美宝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74,共14页
1925年,英国国会宣布愿意将中国尚欠英国的庚子赔款运用在发展中国教育及其他用途上;当时,香港总督金文泰立刻向英国方面反映,希望申请部分庚款以发展香港大学的中文教育。经过多年的讨价还价,港大最后获得的拨款与原来金文泰... 1925年,英国国会宣布愿意将中国尚欠英国的庚子赔款运用在发展中国教育及其他用途上;当时,香港总督金文泰立刻向英国方面反映,希望申请部分庚款以发展香港大学的中文教育。经过多年的讨价还价,港大最后获得的拨款与原来金文泰的期望相去甚远。本文要指出的是,这件看来只属于香港大学发展史的事情,实际上反映了当时香港处在复杂的中英关系夹缝中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香港大学中文系的建立也反映当时中国文化在香港的发展,并非是单纯的文化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子赔款 香港 中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李大钊关系管窥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吉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9,共10页
民国元二间,尚在就学时代的李大钊,即在其撰述中对孙中山的历史作用及将临时大总统"让袁"一事有过实事求是的评论。李大钊与孙中山都极为重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后续进展,李氏还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迅速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9... 民国元二间,尚在就学时代的李大钊,即在其撰述中对孙中山的历史作用及将临时大总统"让袁"一事有过实事求是的评论。李大钊与孙中山都极为重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后续进展,李氏还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迅速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9月至1925年3月间,为促成国共合作,李大钊与孙中山多有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1924年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演讲"大亚洲主义",早在5年前,李大钊亦曾表述过对日本人所提倡的"大亚细亚主义"的看法,但两人观点并不一致。孙中山逝世后,李大钊撰长联挽之,表达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李大钊 国共合作 大亚细亚主义 “大亚洲主义”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六朝道教“葛氏道”与“元始旧经”的关系——对刘屹博士《六朝道教古灵宝经的历史学研究》的商榷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承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123,178,共13页
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以来都认为六朝江南道教团体"葛氏道"与东晋末年古灵宝经"元始旧经"的创作密切相关。近十多年来有研究者一直完全否定"葛氏道"与"元始旧经"有关,提出二者的关系是北宋初张君... 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以来都认为六朝江南道教团体"葛氏道"与东晋末年古灵宝经"元始旧经"的创作密切相关。近十多年来有研究者一直完全否定"葛氏道"与"元始旧经"有关,提出二者的关系是北宋初张君房在《灵宝略纪》中为了整合道教的需要而杜撰的,并以此为基础对古灵宝经所有主要问题都进行了最具有颠覆性的研究。然而"葛氏道"与"元始旧经"的关系,其实在古灵宝经和南朝道教宗师陆修静的著作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记载。而人为地将二者割裂的做法,既不符合古灵宝经的实际情况,也很容易造成学术界对古灵宝经认知的严重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东晋末年 葛氏道 元始旧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学研究会”到“国学院”——东南大学与20年代早期南北学术的地缘与派分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小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20年代胡适等人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并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展开系列的学术活动,在学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南方学术重镇东南大学的学者们除了以《学衡》与《史地学报》为阵地之外,以国文系师生为主成立了“国学研究会”创办刊物、... 20年代胡适等人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并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展开系列的学术活动,在学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南方学术重镇东南大学的学者们除了以《学衡》与《史地学报》为阵地之外,以国文系师生为主成立了“国学研究会”创办刊物、展开演讲、编辑从书,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针对北大国学门,东南大学国文系也计划组织“国学研究院”,但却遭到北方学者的抨击和校内新派的挖苦,由于东大不久即发生风潮,东南大学国学院最后是否真正成立也值得怀疑。从“国学研究会”到“国学院”的短短历程和遭遇,集中地反映了20年代早期南北学术界在“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地缘与派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研究会 国学院 东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家有先生与孙中山研究
14
作者 赵立彬 谷小水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2,286,共10页
林家有先生是国内孙中山研究的老一辈学者中的杰出代表。自20世纪70年代末走上孙中山研究道路开始,他锐意进取,常研常新,在孙中山研究走向繁荣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学术中坚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林先生以高度的学术自觉,较早对革... 林家有先生是国内孙中山研究的老一辈学者中的杰出代表。自20世纪70年代末走上孙中山研究道路开始,他锐意进取,常研常新,在孙中山研究走向繁荣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学术中坚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林先生以高度的学术自觉,较早对革命史范式进行突破,致力于系统性阐发孙中山的建设思想。晚年主编的《孙中山评传》,则是他奉献给学界的集大成之作。在学术交流等领域,林先生同样身体力行,成就斐然。林家有先生在孙中山研究领域的学术探索,是改革开放时期崛起的第一代学者的奋斗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家有 孙中山研究 孙中山“建设思想” 《孙中山评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孙中山提出五权学说的时间节点及政治指向
15
作者 安东强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6,285,共15页
依据清末法国在华情报机构报告所存孙中山信函,可证孙中山提出五权学说的时间应在1906年初欧游之后,至迟不晚于是年6月。厘定这一问题,可以准确把握孙中山革命学说的变化脉络,以及他的政治指向:在党内打破同盟会成员对三权分立学说的执... 依据清末法国在华情报机构报告所存孙中山信函,可证孙中山提出五权学说的时间应在1906年初欧游之后,至迟不晚于是年6月。厘定这一问题,可以准确把握孙中山革命学说的变化脉络,以及他的政治指向:在党内打破同盟会成员对三权分立学说的执迷,统一思想认知;对外宣传则要对抗立宪派和占领学理制高点,凸显中国革命学说的先进性,争取欧美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检讨各方关于三权、四权、五权的学理与制度设计的论争和言说,可见三权分立并非牢不可破的真理,适于本国历史与传统的政治学说才可为政治实践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梁启超 五权学说 三权分立 政治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广州黄沙鱼栏搬迁与官商关系
16
作者 何文平 李颖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20世纪初,因修筑铁路需要在广州西关相邻的黄沙坦地一带筑堤,粤汉铁路公司与地方政府、地方绅商等围绕地权、水陆交通等权益争夺扰攘多年,终由粤海关出面以搬迁黄沙鲜鱼栏,牺牲鲜鱼栏业小商人的利益,达成多方妥协,于1923年出台《广州市... 20世纪初,因修筑铁路需要在广州西关相邻的黄沙坦地一带筑堤,粤汉铁路公司与地方政府、地方绅商等围绕地权、水陆交通等权益争夺扰攘多年,终由粤海关出面以搬迁黄沙鲜鱼栏,牺牲鲜鱼栏业小商人的利益,达成多方妥协,于1923年出台《广州市迁拆黄沙鱼栏办法》。然而搬迁过程仍一波三折,鲜鱼栏商人不断利用政府与粤汉铁路公司的矛盾寻求维护自身利益的空间,尽力拖延搬迁时间,最终政府以武力迫使黄沙鱼栏完成搬迁。持续20余年的事件涉及地方政府、粤汉铁路公司、鲜鱼栏业商人、地方士绅等团体组织,较为典型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转型过程中广州政商关系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鱼栏搬迁 广州 清末民初 官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建筑发现历史:翠亨孙中山故居的物质文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健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6-142,共7页
建筑作为社会变迁的物质表征之一,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阅读"过去的方式。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自然也不能忽略本地建筑的演变。本文以翠亨孙中山故居为个案,重建其建造背景和过程,分析其建筑结构及装饰特色,进而探讨近代香山民... 建筑作为社会变迁的物质表征之一,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阅读"过去的方式。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自然也不能忽略本地建筑的演变。本文以翠亨孙中山故居为个案,重建其建造背景和过程,分析其建筑结构及装饰特色,进而探讨近代香山民居建筑演变的历史意义。像孙中山故居这类中西混合的侨乡建筑,深刻影响着传统乡村的文化景观、居住空间,乃至精神世界。近代华南乡村建筑的变迁,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千年未遇之变局"的间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故居 侨乡建筑 香山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唐继尧关系与二次护法的顿挫
18
作者 张建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0-279,共10页
孙中山与唐继尧关系之演变,是影响二次护法及西南政局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1921年2月唐继尧被部属顾品珍驱逐出滇,直接置身于孙中山在两广的护法事业,成为各方瞩目的关键力量。孙中山争取唐继尧,对其未来回滇复权许以重诺,意在邀唐所部... 孙中山与唐继尧关系之演变,是影响二次护法及西南政局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1921年2月唐继尧被部属顾品珍驱逐出滇,直接置身于孙中山在两广的护法事业,成为各方瞩目的关键力量。孙中山争取唐继尧,对其未来回滇复权许以重诺,意在邀唐所部滇军合作北伐;然因陈炯明反对北伐,支持并促成唐继尧“二次回滇”,造成广西滇军主力未能加入北伐序列,愿意北伐的顾品珍反而败亡。孙、唐关系之演变直接造成孙中山北伐计划的落空和二次护法的顿挫,并间接影响到后来孙中山革命方略的转变和依靠对象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唐继尧 二次护法 西南政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系的权力——谫论中古谱牒的基本功能及实践
19
作者 范兆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1,178,共14页
中古谱牒具有鲜明的“时代格”。唐代柳芳说,“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门阀子弟的通婚亦是如此。沈约《奏弹王源》不仅是见证六朝门阀阶层内婚制的重要文献,也可据此理解门阀子弟选择通婚对象的具体凭证和过程。近世祖先... 中古谱牒具有鲜明的“时代格”。唐代柳芳说,“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门阀子弟的通婚亦是如此。沈约《奏弹王源》不仅是见证六朝门阀阶层内婚制的重要文献,也可据此理解门阀子弟选择通婚对象的具体凭证和过程。近世祖先的婚宦,成为有司选官或门阀通婚稽考谱籍中最核心的内容。中古谱牒虽已亡佚,但通过辑考传世文献保存的《王氏谱》《百家谱》等残篇断句,可印证近世祖先婚宦是中古谱牒记载的关键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为六朝政府所控制和垄断的知识文化,普通士庶等闲不能寓目,否则就会出现士庶杂婚的“乱象”。北魏孝文帝令六弟娉娶华夏高门,催生崔卢李郑王婚姻集团,也是坚持士庶不婚的政治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六朝隋唐又可称作“谱牒时代”。五代以降,中古谱牒大规模亡佚,并不意味着谱系的意义全然消失。韩琦家族近乎痴狂的追祖行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中古谱牒的权力是政治性的、社会性的,而近世谱牒的权力则是文化性的、象征性的,后者的意义并非形同虚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谱牒 谱系 祖先 婚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书房的社会价值与时代使命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焕文 朱玲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2,共7页
文章探讨近十年来城市书房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认为以城市书房为代表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具有教育、文化和社区三方面的社会价值,在未来发展中应着力担当提升民众素养、促进终身学习、弘扬... 文章探讨近十年来城市书房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认为以城市书房为代表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具有教育、文化和社区三方面的社会价值,在未来发展中应着力担当提升民众素养、促进终身学习、弘扬城市文化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书房 公共图书馆 社会价值 时代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