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补贴、市场结构与协同创新: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高伟 杜骁恒 +1 位作者 梁琦 孙伟国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0,共16页
基于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样本,运用理论建模、计量分析与系统模拟的多层次研究方法,系统考察政府补贴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基准回归估计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在东部地区和特... 基于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样本,运用理论建模、计量分析与系统模拟的多层次研究方法,系统考察政府补贴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基准回归估计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在东部地区和特定市场结构中这种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揭示:市场结构在政府补贴促进协同创新过程中发挥关键中介作用,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和市场环境成熟度则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深入的面板分析发现:补贴不仅提升了协同创新的效率,还增强了创新产出的持续性。基于改进的NK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够通过提升协同创新的最优水平或减缓其波动来优化创新系统的整体表现,但这种优化效果在不同区域间存在系统性差异。从整合多学科视角构建了政府补贴—市场结构—协同创新的分析框架,系统识别了补贴效应的边界条件,为新兴产业政策精准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贴 市场结构 协同创新 新能源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企业的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梁琦 李晓萍 简泽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7,共7页
本文在融入企业异质性的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检验异质性企业的空间选择与产业集聚效应对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异质性企业的定位选择行为在中国显著存在,... 本文在融入企业异质性的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检验异质性企业的空间选择与产业集聚效应对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异质性企业的定位选择行为在中国显著存在,并且是影响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另一重要的微观机制;在中国,地区产业集聚并没有对本地企业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即集聚效应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产业集聚 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空间经济研究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琦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1,共7页
研究空间经济问题的基准是:研究经济问题要有空间观,研究空间问题要有历史观。经济地理存在毗邻效应——近朱者赤。我国标准的空间经济结构应该是多层级中心——外围结构,它由专业化的城镇经济和多样化的都市经济共同支撑。空间市场结... 研究空间经济问题的基准是:研究经济问题要有空间观,研究空间问题要有历史观。经济地理存在毗邻效应——近朱者赤。我国标准的空间经济结构应该是多层级中心——外围结构,它由专业化的城镇经济和多样化的都市经济共同支撑。空间市场结构不存在完全竞争,空间产业组织的主体是产业集群而不是单个厂商。中心与外围存在博弈。经济最典型的空间特征是集聚,而集聚使得区域发展非均衡性是内生的。最优集聚理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市场机制促进集聚使效率充分,空间经济政策则作为资源空间配置的手段补偿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 产业集聚 空间产业组织 空间市场结构 毗邻效应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造业集聚的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陆剑宝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6-401,共6页
基于中国和广东省2个层级的2003~2009年动态面板数据,测度了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在省级层面还是市级层面,制造业集聚显著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集聚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生产性服... 基于中国和广东省2个层级的2003~2009年动态面板数据,测度了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在省级层面还是市级层面,制造业集聚显著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集聚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不一样,并没有受累积循环因果的影响;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密集型要素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协同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间的经济学与虚拟空间经济新范式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如玉 梁琦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5,共11页
经济学学科必须适应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双空间”的融合与发展。虚拟空间是实体空间的孪生空间,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新空间,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承载空间。虚拟集聚是虚拟空间数字生产要素的生成渠道和组织形态。本文阐释了空间经济学的三大... 经济学学科必须适应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双空间”的融合与发展。虚拟空间是实体空间的孪生空间,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新空间,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承载空间。虚拟集聚是虚拟空间数字生产要素的生成渠道和组织形态。本文阐释了空间经济学的三大源泉与最新发展,说明了空间经济学和虚拟空间与生俱来的渊源;诠释了新一代跨国企业通过虚拟空间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新方略,分析了虚拟空间下的企业新形态和经济新范式,提出了虚拟空间的消费者集聚概念,指出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虚拟空间的局限性及建立经济学研究新范式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空间 虚拟集聚 双空间 空间经济学 消费者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应处理好四个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梁琦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2,共2页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旨在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旨在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从而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在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如何优化空间组织和结构布局,如何正确处理各类空间性规划之间的关系,如何加强部门协作和上下联动,如何搭建省级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提升国家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效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期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体系 主体功能区规划 永久基本农田 城镇开发 空间性 生态保护 生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字中国”迈向“智能中国”——由数据生产要素形成谈起
7
作者 王如玉 梁琦 《河南社会科学》 2025年第9期13-23,共11页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卓有成效,但有关数据生产要素的基础理论研究却显得不足。数据为何能成为生产要素?什么样的数据才能成为生产要素?只有“市场化”的“大数据”才能成为生产要素,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动力机制是虚拟集聚,...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卓有成效,但有关数据生产要素的基础理论研究却显得不足。数据为何能成为生产要素?什么样的数据才能成为生产要素?只有“市场化”的“大数据”才能成为生产要素,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动力机制是虚拟集聚,数据生产要素的载体是虚拟空间,数字化平台创造了虚拟空间。数据生产要素具有三层结构:映射层、原生层和再生层。经济活动的全链数据是跨层的,三层结构的本质特征是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双空间融合。三层结构之说充分体现了数据要素的核心价值,即数据通过使用而增值,数据通过双空间融合而再生。“十五五”期间中国应从“数字中国”迈向“智能中国”,虚拟集聚通过数据整合、要素融合、价值创造三重机制相互支撑,层层递进,共同推动数据转化为生产要素,为智能化奠定基础。“智能中国”建设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基础学科建设和人才资源配置、产业智能化和AI适配体系、创造良好的智能经济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 “数字中国” 数据生产要素 “智能中国” 虚拟集聚 虚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