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下的乡村国土空间数字治理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素红 吴帅霖 +1 位作者 林元城 杨忍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数字技术向乡村地域延伸与渗透,深刻影响着乡村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组织方式及结构。乡村国土空间治理的对象、主体、技术都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发生了转变。在梳理数字技术介入下乡村发展转型的物质空间特征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数... 数字技术向乡村地域延伸与渗透,深刻影响着乡村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组织方式及结构。乡村国土空间治理的对象、主体、技术都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发生了转变。在梳理数字技术介入下乡村发展转型的物质空间特征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数字化转型下的乡村国土空间治理主体关系,从乡村数字治理的空间底座框架及其关键技术体系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乡村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国土空间数字治理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乡村国土空间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乡融合的都市农业功能转型研究进展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忍 林元城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5,共14页
面向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于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演化与空间重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系统梳理了都市农业功能转型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亟需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发现:1)都市农业功能转型研究的主... 面向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于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演化与空间重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系统梳理了都市农业功能转型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亟需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发现:1)都市农业功能转型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都市农业发展转型评价及类型划分、都市农业多功能转型及可持续发展、都市农业空间组织与生产组织方式、都市农业发展中土地利用及竞租机制、都市农业发展问题及其多维效应等5个方面。2)都市农业地域系统与城乡地域系统间的要素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两者间的内在作用逻辑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石。都市农业地域系统功能演化和空间重组的动力机制有待深入探索,亟待强化基于地域系统视角的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土地竞租、土地权属和相关利益主体等研究。3)聚焦于都市农业地域系统功能演变的关键科学问题,未来亟待开展的研究包括3个方面:其一,基于城乡连续体的视角,厘清都市农业系统地域功能演化的内源性和外部性驱动力间的交互联动和耦合作用机制;其二,揭示都市农业地域系统空间重组的核心机理,以及利益主体的作用关系与土地竞租的内在逻辑;其三,探索都市农业地域系统功能演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农业功能转型 城乡融合 生态环境效应 农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邵阳 杨忍 安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65-277,共13页
探究不同农业区粮食生产空间演化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利于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和农业资源要素配置的优化调整,并为保障粮食安全及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利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率、空间统计分析与热点探测揭示中国粮食生... 探究不同农业区粮食生产空间演化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利于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和农业资源要素配置的优化调整,并为保障粮食安全及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利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率、空间统计分析与热点探测揭示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演变的区域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识别粮食生产空间演变区域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三大粮食产区主粮单产与种植均呈增长态势,其中主产区单产最高,而产销平衡区有近40%的最大增幅。水稻种植占比最大,主要分布于南部农业区;小麦、玉米与玉米—小麦种植则集中于北部农业区,玉米种植增幅最大达68.16%,小麦与玉米—小麦种植则分别出现长期缩减与扩张。2)粮食生产空间内部转换以黄淮海平原区小麦向玉米—小麦种植转变为主导;外部转换的主要特征是东部粮食主产区和南部产销平衡区其他耕地、森林与草地向粮食用地的大规模转入导致粮食生产空间扩张;西部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转换程度持续较低,而东部粮食主产区和南部产销平衡区的转换程度均处于较高状态。3)农民人均非农收入、非农产业占比、土地城镇化率、劳均农业机械动力、坡度和年均气温是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演变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农产品价格、乡村非农劳动力、土壤侵蚀度和年均日照时长是重要因素。4)政策制度的引导与空间保护、产业与劳动力非农化以及地形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复合约束是粮食生产空间演变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机制。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演变的区域分异特征明显,未来应通过农业技术、管理模式创新与差异化政策优化调整粮食生产的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促进粮食高质高效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转换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区域分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忍 葛语思 林元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6,共9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新时期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转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对于优化土地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改善农村生态、加快城乡融合及激发乡村发展动力...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新时期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转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对于优化土地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改善农村生态、加快城乡融合及激发乡村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具有耦合性,经历了从关注实现农业生产力提升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到农村产业升级与土地开发及盘活,再到重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全面现代化与人—地—协同的3个阶段。(2)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联动体系需从组织、空间和目标等方面展开,组织协同上需构建能辐射带动土地以外其他资源整合活化的多元主体内外联动模式;空间协同上需把握空间的横纵向联系,注重多维空间的系统整合;目标协同上则需坚持全域尺度的转型发展,促进土地整治功能性、实践性与现代化转型内生性、全面性的协同。(3)典型实践案例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组织、空间和目标上的协同,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以推动多重目标的实现,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实现空间的差异化发展,通过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实现乡村全域整治与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发展 土地利用转型 乡村空间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中国县城规模演化及空间优化策略
5
作者 葛语思 杨忍 +1 位作者 安悦 尹旭 《规划师》 2025年第8期19-29,共11页
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层级,县城建成区规模与质量协同演进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影响。集成多源时空数据,构建面向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县城规模成本效益均衡模型及研究框架,系统解析2010—2020年中国1 867个县城建成区的时空演化... 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层级,县城建成区规模与质量协同演进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影响。集成多源时空数据,构建面向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县城规模成本效益均衡模型及研究框架,系统解析2010—2020年中国1 867个县城建成区的时空演化特征,识别有效扩张、局部有效扩张、不经济扩张、精明维稳与滞缩衰退5类县城空间发展类型。从生产协同、生活融合、生态安全3个方面提出基于空间演化规律的县城空间优化策略,科学制定县城新型城镇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成本效益分析 县城 城镇规模 “三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