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眼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耿媛(综述) 袁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0-683,共4页
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寻求模拟人类智能处理问题方法的计算机科学,现阶段在众多领域发展迅猛。AI在眼科领域研究应用日趋增多。随着医疗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医疗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不断积累,在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过程中,AI系统不断... 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寻求模拟人类智能处理问题方法的计算机科学,现阶段在众多领域发展迅猛。AI在眼科领域研究应用日趋增多。随着医疗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医疗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不断积累,在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过程中,AI系统不断优化和升级。本文从数据需求、来源及格式,相关算法应用与优化创新和硬件算力需求及提升3个方面对AI在眼科领域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AI在眼科领域应用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现阶段AI的发展应用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将在临床医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眼科 医学大数据 人工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基于眼科图像数据库的眼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建设 被引量:27
2
作者 林浩添 吴晓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7-580,共4页
随着人口基数的增长和社会的老龄化,人群中视功能障碍,甚至盲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医疗模式已无法满足每年数量剧增的患者的复明需求。眼球位于体表,屈光间质透明,眼部的可视化特征有利于病变的直接活体观察,使得眼科图像的量化... 随着人口基数的增长和社会的老龄化,人群中视功能障碍,甚至盲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医疗模式已无法满足每年数量剧增的患者的复明需求。眼球位于体表,屈光间质透明,眼部的可视化特征有利于病变的直接活体观察,使得眼科图像的量化数据成为白内障、角膜病和视网膜疾病等主要致盲眼病筛查和诊断的主要依据。随着相关设备研发水平和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眼科日常医疗"闲置"了海量眼病诊疗数据,构建致盲眼病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平台条件已逐渐成熟。如何整合我国丰富的眼科图像数据库资源,深化和有效利用已有的检测和分析技术,建立致盲眼病一体化AI应用平台是现阶段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疾病 人工智能 眼科图像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某眼科医院2004-2008年眼部真菌感染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伟 何梅凤 +2 位作者 马淑媚 唐细兰 梁志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2-855,861,共5页
【目的】分析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变迁。【方法】收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4-2008年2653例眼部感染患者真菌培养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资料。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菌属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53份标本中共培养真菌563... 【目的】分析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变迁。【方法】收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4-2008年2653例眼部感染患者真菌培养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资料。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菌属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53份标本中共培养真菌563株,阳性率为21.22%;其中角膜标本阳性率最高,房水标本阳性率最低。在所有菌属中,镰刀菌属最多,共184株(占32.68%),其次为曲霉菌属139株(占24.69%)及蠕孢霉属94株(占17.70%);其中来自角结膜的真菌497株,以镰刀菌属居多(占36.22%);来自玻璃体、房水的真菌61株,以曲霉菌属居多(占32.79%)。【结论】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是中山眼科中心眼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不同部位主要致病菌不同,角结膜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内眼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曲霉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病原学 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 被引量:5
4
作者 林铎儒(综述) 黄凯(审校) 林浩添(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4-807,共4页
手术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好、精度高和操作稳定等优点,是提高眼科手术操作安全性和精准性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对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在眼前节和眼后节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完成了仿真和动物实验验证。但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要真正... 手术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好、精度高和操作稳定等优点,是提高眼科手术操作安全性和精准性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对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在眼前节和眼后节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完成了仿真和动物实验验证。但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要真正进入临床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缺乏智能化决策系统、手术机器人涉及的眼科疾病范围局限、智能手术工具种类少和高精度导航技术水平不足等。本文将从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两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手术机器人 人工智能 发展现状 未来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我国眼科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8
5
作者 袁进 李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9-602,共4页
“人工智能(AI)+医疗”的结合为提升医疗质量、创新临床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眼科AI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当前眼科AI研究面临的挑战是:高质量、标准化眼科图像数据库缺乏;眼科AI算法创新能力不足;眼科AI系统的通用性欠缺;眼科AI研发的创... “人工智能(AI)+医疗”的结合为提升医疗质量、创新临床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眼科AI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当前眼科AI研究面临的挑战是:高质量、标准化眼科图像数据库缺乏;眼科AI算法创新能力不足;眼科AI系统的通用性欠缺;眼科AI研发的创新方向单一和局限。推动我国眼科AI研究发展的思路与策略包括:建立标准化、特征信息关联的眼科影像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加强AI创新性算法研究;研发覆盖多场景、多通道、多层级的眼科AI系统;探索眼科AI应用的创新模式。通过交叉协作,协同创新,结合虚拟现实、移动5G、功能成像、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变革性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脑科学计划、类脑功能研究的启动,推动我国眼科AI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人工智能 机遇/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新术语和非基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的诊断标准——2021亚太眼科影像学会专家共识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文峰 苏永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1-426,共6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发现之初至今的40年间,其命名和各成分术语随着眼底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更迭,部分常用术语已经无法代表PCV病灶的本质;同时,以无创的检查手段诊断PCV的效能越来越受到关注。2021年,亚太眼科影像学会PCV工...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发现之初至今的40年间,其命名和各成分术语随着眼底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更迭,部分常用术语已经无法代表PCV病灶的本质;同时,以无创的检查手段诊断PCV的效能越来越受到关注。2021年,亚太眼科影像学会PCV工作组讨论并针对PCV两个重要成分的术语做出专家共识,并提出一套不基于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PCV诊断标准,以期鉴别PCV与典型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该共识是对影像学和组织学报告的最新理解的凝练,概念明晰且精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共识术语 眼底影像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洋涛 刘泉 +4 位作者 杜嗣河 秦嘉敏 刘杏 王丹阳 刘曼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550,共5页
背景 脉络膜厚度与屈光不正有一定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屈光不正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屈光度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2年6-8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 背景 脉络膜厚度与屈光不正有一定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屈光不正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屈光度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2年6-8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患者40例,按年龄分为6 ~13岁组和14 ~21岁组.巩膜在13岁基本发育完全,巩膜的发育对脉络膜厚度有较大的关联,因此分2组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常规用EDTRS视力表进行视力测量、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检眼镜检查后,快速扩瞳,再进行主观验光、客观验光.应用EDI SD-OCT测量SFCT,在EDI模式下于眼底后极部进行图像采集.应用Lenstar 900型眼轴测量仪进行眼轴长度测量.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对不同性质屈光状态下SFCT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法分析SFCT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 所有患者的SFCT均值为(307.82±88.47) μm,近视眼平均SFCT为(270.60±70.57) μm,明显低于远视眼的(376.95±76.59) μm,近视眼与远视眼间SF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0,P=0.000).在6~13岁组,SFCT与屈光度间的回归系数为18.60,回归方程为Y=18.60X +310.79(r=0.345,F=21.110,P=0.000);SFCT与眼轴长度之间的回归系数为-31.76,回归方程Y=-31.76X+1 039.97(r=0.262,F =17.320,P=0.000).14 ~21岁组,SFCT与屈光度之间的回归系数为23.38,回归方程Y=23.38X+353.17(r=0.430,F=27.210,P=0.000);SFCT与眼轴长度之间的回归系数为-35.82,回归方程为Y=-35.82X+1 132.75(r=0.237,F=15.650,P=0.000).结论 SFCT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屈光度越偏向正值,SFCT值越大;而屈光度向负值增加-1D,SFCT则减少约20 μm.眼轴越长,SFCT值越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生物测量 黄斑中心凹下脉膜厚度 屈光不正 近视 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和FFA联合检测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静琳 吴德正 +3 位作者 吴斌斌 姚翠群 高汝龙 何蜀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4-727,共4页
背景以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确诊主要依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而光学断层相干扫描(OCT)与FFA的联合应用为CSC的动态观察及评价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通过将CSC患者的FFA图像导人OCT中,研究2种... 背景以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确诊主要依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而光学断层相干扫描(OCT)与FFA的联合应用为CSC的动态观察及评价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通过将CSC患者的FFA图像导人OCT中,研究2种检查方法定位病变部位的一致性,探讨CSC的发病机制。方法44例单眼诊断为CSC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男36例,女8例;年龄(39.34±5.3)岁,视力0.64±0.27。所有患者均进行了FFA和OCT检查。在Topcon3DOCT1000中导人FFA图像,直接对照OCT病灶与FFA渗漏点,观察二者病变部位的一致性,并用OCT方法测量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及其脱离高度。结果OCT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改变包括RPE脱离34例(77.3%),RPE小隆起和粗糙10例(22.7%);在RPE脱离的34眼中OCT与FFA定位一致者占31例31眼(91.2%),2种结果不一致者为3例3眼(8.8%)。OCT检测CSC患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8.5±19.40)μm,与正常眼的(137.35±5.01)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为(263.34±126.7)μm。结论CSC的病理机制为RPE脱离继发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FFA渗漏点基本与OCT所测RPE脱离的部位相对应。无RPE脱离者可能与RPE通透性改变有关,OCT能精确测量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及脱离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echst33342、BrdU和GFP示踪恒河猴皮肤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蓉 张新春 +5 位作者 黄丹平 宋革 黄冰 高楠 王智崇 葛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通过采用Hoechst33342、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和绿色荧光蛋白(GFP)3种不同的方法标记恒河猴皮肤干细胞,探索最有效、便利的干细胞示踪方法。方法:体外培养纯化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后,分别用Hoechst33342、BrdU以及GFP基因转染3种... 目的:通过采用Hoechst33342、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和绿色荧光蛋白(GFP)3种不同的方法标记恒河猴皮肤干细胞,探索最有效、便利的干细胞示踪方法。方法:体外培养纯化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后,分别用Hoechst33342、BrdU以及GFP基因转染3种方法标记皮肤干细胞。Hoechst33342和GFP标记皮肤干细胞直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鉴定,BrdU标记后的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化学鉴定,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率。对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干细胞利用显微注射仪挑选阳性细胞进行纯化。结果:3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均未显示明显毒性。其中,Hoechst33342的标记率最高(100%),但随时间延长荧光有衰减;BrdU标记细胞较稳定,实验期间细胞内BrdU无明显减少,标记率较高(75.81%);GFP标记最稳定,但标记率低(7.5%),显微注射仪挑选阳性细胞,阳性率高,无明显细胞损伤。结论:GFP基因转染皮肤干细胞,是一种明确、有效的标记细胞的方法,对成体干细胞的示踪有重要意义,用显微注射仪挑选细胞阳性率高,细胞损伤小,利于进一步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干细胞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环素诱导单核细胞系THP-1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文进 刘祖国 +1 位作者 蒋爱华 李朝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研究多西环素诱导THP-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贴壁,分别按0mg/L、5mg/L、10mg/L、20mg/L、40mg/L、80mg/L的浓度梯度加入多西环素,作用12h或48h,设空白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THP-1细胞活性... 目的:研究多西环素诱导THP-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贴壁,分别按0mg/L、5mg/L、10mg/L、20mg/L、40mg/L、80mg/L的浓度梯度加入多西环素,作用12h或48h,设空白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THP-1细胞活性,AnnexinⅤ和PI双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P-1细胞早期凋亡,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THP-1细胞晚期凋亡。结果:随着多西环素浓度增高,THP-1细胞收缩变圆,细胞间距增宽乃至完全分离,死亡、崩解的THP-1细胞逐渐增多。MTT法显示随着多西环素作用浓度增高,活性THP-1细胞数量逐渐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和TUNEL检测显示THP-1细胞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率均伴随多西环素作用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本实验首次阐明多西环素可以诱导人THP-1细胞凋亡,其效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单核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11
作者 文峰 吉宇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常见病,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典型特征,但部分患者可存在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纤维素性渗出等不典型表现.由于不典型CSC的表现和症状与...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常见病,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典型特征,但部分患者可存在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纤维素性渗出等不典型表现.由于不典型CSC的表现和症状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可累及后极的炎症类疾病(如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类似,一些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也可引起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不典型CSC表现,临床上常造成误诊或漏诊,而上述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眼科医师应该充分了解CSC的表现特征,尤其是不典型表现,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包括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做到准确诊断,合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 鉴别 不典型表现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酪氨酸酶siRNA的体外有效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秀华 黄冰 +6 位作者 庄菁 朱翔 廖东江 葛坚 林少春 徐晓平 彭展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0-16,I0003,共8页
目的通过RNAi技术,筛选出针对小鼠酪氨酸酶的有效siRNA,为酪氨酸酶异常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制作及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针对小鼠酪氨酸酶mRNA的不同干扰片段分别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同时采用阴性干扰片段转... 目的通过RNAi技术,筛选出针对小鼠酪氨酸酶的有效siRNA,为酪氨酸酶异常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制作及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针对小鼠酪氨酸酶mRNA的不同干扰片段分别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同时采用阴性干扰片段转染作为阴性对照,单纯脂质体转染作为空白对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酪氨酸酶活性测定和黑色素含量测定3种方法分3个时间点于转染后24、48、72 h对不同组的细胞干扰结果进行检测。结果siNM-011661-001、siNM-011661-002、siNM-011661-003三个干扰片段均能在转染后发挥一定的干扰作用,其中siNM-011661-001在转染后发挥的干扰效果最强,在降低酪氨酸酶基因mRNA表达、酶活性、以及黑素含量三方面分别能起到82.81%、64.73%、52.53%的抑制作用。结论针对小鼠酪氨酸酶的siNM-011661-001序列能在转录后水平发挥高效、稳定的基因沉默作用,是发挥RNAi的优势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酪氨酸酶 B1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分析比较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许发宝 周立军 +5 位作者 巩亚军 赖坤贝 黄创新 李龙辉 吕林 金陈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9-1114,共6页
目的:应用2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析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影像学改变。方法:对根据常规眼科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 目的:应用2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析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影像学改变。方法:对根据常规眼科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的56例CSC患者(60眼)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其中急性CSC 28例(28眼),慢性CSC 28例(32眼);应用OCT血管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和谱域OCT(spectral domain OCT,SD-OCT)分析比较急慢性CSC患者视网膜脉络膜形态改变。结果:慢性CSC组中有4眼(12.5%)的OCTA图像中有明显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而其ICGA中却没有发现CNV的存在,急性CSC组的患者在OCTA和ICGA中均没有发现CNV;OCTA脉络膜浅层图像分析中,慢性CSC组局部"暗区"的出现率远高于急性CSC组(P<0.01);SD-OCT图像中急性组视网膜外层结构(外界膜、肌样体区、椭圆体带、光感受器外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反射带)的完整性要明显优于慢性组(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慢性CSC患眼可能存在血管造影无法显示的早期继发性CNV;急慢性CSC视网膜外层结构和脉络膜浅层结构的异常改变在OCT中存在不同特点,慢性CSC的结构损害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外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微循环变化(英文)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发宝 周立军 +5 位作者 巩亚军 赖坤贝 黄创新 李龙辉 吕林 金陈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6-572,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的微循环变化。【方法】经常规眼科临床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方法确诊CSC患者61例67眼。选取...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的微循环变化。【方法】经常规眼科临床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方法确诊CSC患者61例67眼。选取年龄、屈光匹配的正常人15名、3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对OCT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SC患者视网膜脉络膜微循环的特点。【结果】CSC患眼视网膜表层血流密度(VDSR)和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VDDR)均低于正常眼,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25,P=0.056)。CSC患眼脉络膜浅层血流密度(VDS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亚组分析,慢性CSC组中VDSR、VDDR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42,P=0.037),而急性CSC组中VDSR、VDDR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CSC患眼存在眼底微循环异常,脉络膜浅层血流密度低于正常眼,并首次发现了慢性CSC视网膜表层和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低于正常眼,提示病史较长的患眼微循环异常不仅累及脉络膜血管而且累及视网膜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脉络膜 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丁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加重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被引量:5
15
作者 巩亚军 赖坤贝 +4 位作者 李龙辉 黄创新 许发宝 周立军 金陈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在尼古丁加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饮用尼古丁水溶液(100 mg/L)4周后,使用激光诱导小鼠CNV模型,7 d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心脏灌注,测量CNV面积。分别于激光后1、3、7和14 d采用免疫荧光...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在尼古丁加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饮用尼古丁水溶液(100 mg/L)4周后,使用激光诱导小鼠CNV模型,7 d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心脏灌注,测量CNV面积。分别于激光后1、3、7和14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的时间和空间分布。采用RT-qPCR检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激光后第1和3天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巩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尼古丁显著增加CNV的渗漏程度及CNV的面积,尼古丁组的重度渗漏率和CNV面积分别为56.25%和(17569.96±1444.00)μm^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5%和(10158.63±711.00)μm^2(P<0.05)。尼古丁促进了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加了M2/M1型巨噬细胞的比率(P<0.05)。尼古丁也促进了M2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的mRNA表达,并且促进了VEGF、ICAM-1、TNF-α和IL-6的分泌(P<0.05)。结论:尼古丁可以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增加M2/M1巨噬细胞的比例,从而促进CNV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巨噬细胞极化 脉络膜新生血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在护理领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
16
作者 汤志杰 孙国珍 +3 位作者 李芸霞 游展鸿 王洁 鲍志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933,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疾病负担攀升,护理行业面临重大挑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语言模型不断发展,为护理实践带来了重大机遇。文章对大语言模型在护理实践与管理、护理研究、护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机遇进行综述,提出应用过程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疾病负担攀升,护理行业面临重大挑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语言模型不断发展,为护理实践带来了重大机遇。文章对大语言模型在护理实践与管理、护理研究、护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机遇进行综述,提出应用过程中面临着隐私安全问题、健康损害风险、学术教育诚信和国内环境适用性等风险挑战,建议开发者和使用者未来组建多学科团队,妥善处理现存的隐私安全问题、健康损害风险、学术教育诚信和国内环境适用性等风险挑战,以加快护理事业在信息科技时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ChatGPT 护理实践 技术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PCI生物测量仪的重复性、再现性和一致性
17
作者 陈烁烁 杨正菲 +3 位作者 黎紫璇 叶桂彤 杨晓 王梦怡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2,共9页
【目的】评估基于部分相干干涉测量原理的新型眼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用于测量眼轴、角膜曲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比较其与IOL Master 500的一致性。【方法】同一名操作者随机先后顺序使用新型眼球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和IOL Master... 【目的】评估基于部分相干干涉测量原理的新型眼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用于测量眼轴、角膜曲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比较其与IOL Master 500的一致性。【方法】同一名操作者随机先后顺序使用新型眼球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和IOL Master 500采集屈光不正儿童右眼数据,以评估两仪器间一致性。其中部分儿童接受了My-opia Master重复性、再现性评估。数据包括眼轴(AL)、平坦角膜曲率(K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J0、J45。【结果】136人纳入一致性研究,其中58人纳入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Myopia Master在AL测量中显示出高重复性、再现性(重复性Sw=0.02 mm,ICC=0.999;再现性Sw=0.04 mm,ICC=0.998),在角膜曲率测量显示中等的重复性[Sw范围:(0.04~0.12)D,ICC:(0.861~0.991)]和再现性[Sw范围:(0.06~0.20)D,ICC范围:(0.835~0.992)]。Myo-pia Master与IOL Master 500测量平均差异为AL(-0.01±0.04)mm、Kf(-0.09±0.15)D、Ks(-0.47±0.40)D、Km(-0.28±0.23)D、J0(0.18±0.20)D和J45(-0.01±0.12)D。【结论】在儿童近视筛查中AL和角膜曲率测量中显示出高重复性和再现性,但临床上AL和角膜曲率在Myopia Master和IOL Master 500之间不可互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相干干涉 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 重复性 再现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随年龄增长对眼前段轴向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7
18
作者 曾阳发 刘杏 +3 位作者 何明光 钟毅敏 王涛 黄晶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晶状体随年龄的增长对眼前段轴向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正常人105例(105只眼)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LT);比较它们性别间的差异,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年龄... 【目的】探讨正常人晶状体随年龄的增长对眼前段轴向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正常人105例(105只眼)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LT);比较它们性别间的差异,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年龄与ACD、LT的相关关系。【结果】正常人ACD、LT的平均值分别为:2.97(S=0.32)mm、4.21(S=0.43)mm。女性ACD为2.87(S=0.33)mm比男性3.07(S=0.29)mm浅(P=0.001);LT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ACD与年龄负相关(r=-0.570,P=0.000),LT与年龄正相关(r=0.806,P=0.000)。ACD随年龄的增加每年变浅8μm(P=0.000);LT随年龄每年增厚21μm(P=0.000)。晶状体随年龄向玻璃体腔方向扩张的速度存在性别差异(P=0.000),男性13μm/year,女性7μm/year。【结论】女性ACD比男性浅,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加,ACD逐渐变浅,LT厚度逐渐增加。女性LT的增加使ACD更趋于变浅,而男性则较多向玻璃体腔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前房 晶状体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 被引量:29
19
作者 林浩添 林丹 +5 位作者 郑永欣 李青 林晓峰 梁小玲 刘祖国 许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查以及可疑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涎腺分泌功能;56例有眼部干燥症状为研究组,余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眼表改变特征与围绝经期关系以及诊断干眼症的个体化。【结果】研究组56例,最终37例(66.1%)确诊为干眼病,余19例(33.9%)诊断为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40例患者,9例(22.5%)干眼诊断性试验阳性,但最终与本组另外共25例(62.5%)患者被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只有结膜杯状细胞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96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确诊患者(37例)与不能确诊患者(59例)相比,角膜厚度均变薄、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和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干眼诊断试验阳性(46例)和阴性(50例)的患者相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眼干燥症状的围绝经女性的干眼确诊率高,但仍存在干眼诊断性试验假阳性。干眼患者的角膜厚度、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印迹细胞学的眼表特征改变,可协助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眼表特征 干眼 个体化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与其他难治性青光眼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后前房反应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民稳 王伟 +2 位作者 黄文彬 陈士达 张秀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1-245,共5页
背景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由于葡萄膜的炎症而导致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局部手术的创伤刺激可加重炎症反应,对术眼前房炎症反应进行定量检测可监测眼部反应程度.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前房... 背景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由于葡萄膜的炎症而导致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局部手术的创伤刺激可加重炎症反应,对术眼前房炎症反应进行定量检测可监测眼部反应程度.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前房内炎症反应是否重于其他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纳入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难治性青光眼29例29眼,分为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组(10眼)及其他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组(19眼),2个组间术眼术前性别、年龄、眼压及房水闪辉值等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患者均接受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并随访3个月,记录术前、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的眼压,同时采用FC-2000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测定术眼的房水闪辉值,以光粒子数/ms表示.比较2个组间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房水闪辉值的不同,对术眼手术前后眼压值变化与房水闪辉值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组术后1d、3d和1周房水闪辉值分别为[21.10 (10.50,38.58)]、[88.00(23.55,168.63)]和[29.90(8.90,65.18)]光粒子数/ms,均明显高于术前的[13.53(7.60,24.00)]光粒子数/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房水闪辉值分别为[6.45 (4.70,13.50)]光粒子数/ms和[8.95 (6.23,18.20)]光粒子数/ms,均低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类型青光眼组遵循同样的趋势.术后3个月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组术眼房水闪辉值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445,P<0.01).术后2个组间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眼术后眼压值均逐渐下降,术前及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术眼眼压与前房闪辉值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s =0.136,P=0.481;rs=0.019,P=0.922;rs =-0.035,P=0.858;r,=0.317,P=0.094;rs=0.034,P=0.861;rs=-0.094,P=0.628;rs=0.065,P=0.738). 结论 FC-2000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检测证实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可导致术眼术后早期的前房炎症反应,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恢复较缓慢,术后3个月时房水闪辉值仍高于其他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手术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房水/细胞学 激光/诊断应用 光度测定/方法 眼压 血-房水屏障 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