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种调节性晶体术后效果比较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Luay Radi Hasan Tayeh
陈伟蓉
林振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比较Tetraflex和1-CU可调节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患者,分别分组为1-CU组和Tetraflex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眼科检查,检查裸眼...
目的:比较Tetraflex和1-CU可调节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患者,分别分组为1-CU组和Tetraflex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眼科检查,检查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及远视力矫正后的近视力,采用主观移近法和动态检影法测量调节力。结果:最佳矫正远视力于1周、1个月、3个月时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佳矫正远视力也越来越好。2组患者裸眼近视力以及最佳远矫正视力下的近视力在3个月时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1-CU组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远视力均高于Tetrafle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raflex组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近视力均高于1-C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类型人工晶体均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Tetraflex型可提供患者更好的裸眼近视力,1-CU型可提供患者更好的裸眼远视力。两型人工晶体均可增加患者假晶体眼的伪调节力,改善患者的主观视功能。然而,对于可调节晶状体的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恬
刘奕志
+1 位作者
钟惟德
项道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2-346,共5页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是研究晶状体生理病理的基础,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存在于房水和晶状体中的多效能因子,但PEDF对LEC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尚需深入探讨.目的 探讨PEDF在体内及体外对人LECs生长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是研究晶状体生理病理的基础,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存在于房水和晶状体中的多效能因子,但PEDF对LEC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尚需深入探讨.目的 探讨PEDF在体内及体外对人LECs生长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体内研究部分,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1例181眼,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取患眼晶状体中央区5.0~5.5 mm直径的前囊膜标本,检测LECs密度并依此选择其中60份分为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各30例.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并比较2个组LECs中PEDF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在体外研究部分,PEDF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加入50 ng/ml PEDF培养人LECs株(HLE-B3)72 h,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通过AnnexinV-FITC/7-AAD双染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低密度组晶状体中央区前囊下LECs密度为(3 672±326)/mm2,PEDFmRNA相对表达量为0.43±0.05,明显低于高密度组的(4 857±350)/mm2和0.55±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5;t=3.82,P<0.05).PEDF培养组G2 +S期细胞比例为(54.05±4.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4±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1);PEDF培养组细胞凋亡率为(2.08±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P<0.01).PEDF培养组细胞内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为6.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1).结论 人眼内PEDF可通过抗凋亡及抑制VEGF表达等机制发挥促LECs增生的作用,LECs中PEDF的变化可能与晶状体的老化及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晶状体/细胞学
上皮细胞/细胞学
眼蛋白/代谢
细胞培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种调节性晶体术后效果比较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Luay Radi Hasan Tayeh
陈伟蓉
林振德
机构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科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75-1378,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Tetraflex和1-CU可调节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患者,分别分组为1-CU组和Tetraflex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眼科检查,检查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及远视力矫正后的近视力,采用主观移近法和动态检影法测量调节力。结果:最佳矫正远视力于1周、1个月、3个月时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佳矫正远视力也越来越好。2组患者裸眼近视力以及最佳远矫正视力下的近视力在3个月时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1-CU组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远视力均高于Tetrafle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raflex组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近视力均高于1-C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类型人工晶体均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Tetraflex型可提供患者更好的裸眼近视力,1-CU型可提供患者更好的裸眼远视力。两型人工晶体均可增加患者假晶体眼的伪调节力,改善患者的主观视功能。然而,对于可调节晶状体的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临床效果
Keywords
tetraflex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1-CU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clinical efficacy
分类号
R779.6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恬
刘奕志
钟惟德
项道满
机构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
中心
眼科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科
暨国家
眼科
重点实验室
广州医
科
大学
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临床分子医学及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2-34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0981)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102A213124)
文摘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是研究晶状体生理病理的基础,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存在于房水和晶状体中的多效能因子,但PEDF对LEC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尚需深入探讨.目的 探讨PEDF在体内及体外对人LECs生长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体内研究部分,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1例181眼,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取患眼晶状体中央区5.0~5.5 mm直径的前囊膜标本,检测LECs密度并依此选择其中60份分为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各30例.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并比较2个组LECs中PEDF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在体外研究部分,PEDF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加入50 ng/ml PEDF培养人LECs株(HLE-B3)72 h,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通过AnnexinV-FITC/7-AAD双染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低密度组晶状体中央区前囊下LECs密度为(3 672±326)/mm2,PEDFmRNA相对表达量为0.43±0.05,明显低于高密度组的(4 857±350)/mm2和0.55±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5;t=3.82,P<0.05).PEDF培养组G2 +S期细胞比例为(54.05±4.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4±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1);PEDF培养组细胞凋亡率为(2.08±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P<0.01).PEDF培养组细胞内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为6.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1).结论 人眼内PEDF可通过抗凋亡及抑制VEGF表达等机制发挥促LECs增生的作用,LECs中PEDF的变化可能与晶状体的老化及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关键词
人
晶状体/细胞学
上皮细胞/细胞学
眼蛋白/代谢
细胞培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Keywords
Human
Lens, crystalline/cytology
Epithelial cells/cytology
Eye protein/metabolism
Cells, cultur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分类号
R776.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种调节性晶体术后效果比较的临床分析
Luay Radi Hasan Tayeh
陈伟蓉
林振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刘恬
刘奕志
钟惟德
项道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