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军 何宏 +2 位作者 陈晓莲 丁辉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0-523,共4页
目的:运用Corvis ST研究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mo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方法:采用患者术眼术前术后自身对照研究。对2019-03/09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5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 目的:运用Corvis ST研究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mo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方法:采用患者术眼术前术后自身对照研究。对2019-03/09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5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Corvist ST对28例患者术前1d,术后3、6d,1mo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比较。结果:受检眼术前术后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二次压平时间(A2T)、中央角膜厚度(CCT)比较均有差异(F=10.534、11.655、14.734,均P<0.05)。术后3d测得A1L较术前及术后6d显著升高,A2T则显著降低(P<0.05)。术前1d与术后6d比较,A2L、A2T均无差异(P>0.05)。术后3、6d CCT大于术前1d(均P<0.05)。CCT在术后3d达到最大值,术后1mo恢复术前水平。结论: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发生变化,术后1mo各项参数基本恢复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生物力学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可视化角膜力学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俐娜 钟兴武 +2 位作者 胡施思 罗静红 陈永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观察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调节功能的变化,探讨调节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中的机制。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16-09/2018-09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22例44眼,将配戴角膜... 目的:观察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调节功能的变化,探讨调节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中的机制。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16-09/2018-09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22例44眼,将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眼作为戴镜组,未作处理的另一眼作为未戴镜组。戴镜眼组22眼,等效球镜度-2.75±1.16D;未戴镜眼组22眼,等效球镜度-0.10±0.32D。观察戴镜前和戴镜12mo后双眼屈光度差值、单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组戴镜前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低于未戴镜组(P<0.01),调节滞后高于未戴镜组(P<0.05)。戴镜组配戴12mo后的单眼调节幅度15.63±1.66D高于戴镜前11.25±3.15D(t=3.63,P<0.01),与未戴镜组无差异(t=0.75,P=0.46)。戴镜组配戴12mo后的单眼调节灵敏度14.63±1.58cyc/min高于戴镜前9.25±3.38cyc/min(t=2.83,P=0.01),与未戴镜组无差异(t=0.38,P=0.71)。戴镜组配戴12mo后的调节滞后0.62±0.29D较戴镜前1.35±0.26D减少(t=2.57,P=0.02),与未戴镜组无差异(t=0.61,P=0.55)。戴镜12mo后,未戴镜组的平均屈光度为-0.75±0.35D,戴镜组屈光度增长了-0.15±0.22D(t=2.90,P<0.01),未戴镜组屈光度增长了-0.65±0.39D(t=4.24,P<0.01),两组间屈光度的变化差值有差异(t=5.30,P<0.01)。未戴镜组12mo前后调节功能的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戴镜眼的调节功能较戴镜前明显改善,且与对侧眼一致,戴镜眼的屈光状态更稳定,未戴镜眼逐渐呈现轻度近视屈光状态,但调节功能未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镜 调节 单眼 近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眼压计测量高眼压儿童眼压及其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俐娜 陈海波 +1 位作者 徐力 史贻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90-18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Topcon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ry,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分布,以及NCT、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ry,GAT)与OCULUS Corvis ST角膜生物力... 目的:探讨经Topcon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ry,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分布,以及NCT、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ry,GAT)与OCULUS 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ST)所测眼压值的差异,并分析眼压和CC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NCT测量单眼或双眼眼压高于21mmHg的非青光眼屈光不正儿童39例78眼,用CST和GAT再次进行眼压测量,两种仪器的测量顺序随机,同时用CST测量CCT并根据CCT进行眼压校正。根据CCT分成正常组和较厚组,分析经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总体CCT分布情况,探讨三种仪器所测眼压值的不同及其与CCT的相关性。结果:正常CCT组,CST低于GAT和NCT的眼压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P=0.01);较厚组,三种眼压测量方式的眼压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72,P<0.001)。NCT和GAT眼压值与CCT呈明显正相关(rNCT=0.298,PNCT=0.04; rGAT=0.408,PGAT=0.01); CST校正眼压值与CCT无明显相关性(rCST=0. 062,PCST=0.593)。结论: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CCT偏厚,CST校正眼压低于NCT和Goldmann眼压,NCT和GAT所测眼压与CCT呈正相关;对于CCT偏厚的儿童患者,CST校正眼压比NCT和GAT更接近于真实眼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ULUS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GOLDMANN压平眼压计 Topcon眼压计 中央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视野计评估弱视儿童的黄斑光敏感度和固视稳定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芳 杨军 +1 位作者 吴挺飞 龙登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应用微视野计评估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黄斑光敏感度及固视稳定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07/2022-01初次诊断为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儿童39例(弱视眼39眼,对侧眼39眼)和同期纳入最佳矫正视力(BCVA)正常的屈光不正患者42例,... 目的:应用微视野计评估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黄斑光敏感度及固视稳定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07/2022-01初次诊断为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儿童39例(弱视眼39眼,对侧眼39眼)和同期纳入最佳矫正视力(BCVA)正常的屈光不正患者42例,选取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微视野计(MP-3)测量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10°范围平均光敏感度和固视稳定性[包括2°和4°范围内固视点百分比(P1,P2),68.2%、95.4%及99.6%双曲线椭圆面积(BCEA)],比较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组的平均光敏感度和固视稳定性的差异。结果:弱视眼组患者黄斑区光敏感度较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低(均P<0.017),对侧眼组与正常对照组患者黄斑区光敏感度比较无差异(P=0.555)。弱视眼组患者P1均小于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7);对侧眼组与正常对照组患者P1比较无差异(P=0.887)。三组患者P2、68.2%BCEA、95.4%BCEA、99.6%BCEA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弱视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BCVA均与AT、P1、P2、68.2%BCEA、95.4%BCEA、99.6%BCEA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黄斑视网膜光敏感度和2°范围内的固视稳定性可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野计 弱视 屈光参差 黄斑光敏感度 固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