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
1
作者 杨珺铭 罗艳婷 +1 位作者 何宏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高发的致盲性疾病,当前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该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通常受到真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反应的显著影响。在疾病进程中,先天性免疫反应首先被激活,其中中性粒细胞在抗真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虽然中性粒细胞在...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高发的致盲性疾病,当前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该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通常受到真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反应的显著影响。在疾病进程中,先天性免疫反应首先被激活,其中中性粒细胞在抗真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虽然中性粒细胞在清除病原体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但是其过度或异常激活可能引发组织损伤,从而加重病情。因此,探究中性粒细胞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机制,对于优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文章旨在综述中性粒细胞的主要杀菌机制,包括吞噬作用、脱颗粒、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效应及潜在机制。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机制探究,有利于施行的精准干预并增强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真菌性角膜炎 免疫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结膜M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4、JAK1、STAT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军 何宏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结膜M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JAK1、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Bar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用卵清蛋白和Al(OH)3对模型组和... 目的探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结膜M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JAK1、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Bar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用卵清蛋白和Al(OH)3对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造模。造模后治疗组采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每天滴眼2次,每次1滴;模型组滴加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眼睑结膜M细胞数;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RT-PCR检测眼睑组织中JAK1、STAT6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眼睑组织中JAK1、STAT6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眼睑结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标本中M细胞阳性率远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M细胞阳性率有所下降,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测过敏性结膜炎病程与M细胞阳性率升高有关。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远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IL-4、JAK1、STAT6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为P<0.05);治疗组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均稍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推测过敏性结膜炎发病过程中伴随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变化。眼睑组织中,模型组JAK1、STAT6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远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JAK1、STAT6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M细胞增殖与过敏性结膜炎病程具有相关性,其增殖可能与IL-4-JAK1-STAT6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M细胞 白细胞介素4 JAK1 STAT6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俐娜 陈晓莲 +4 位作者 钟兴武 陈海波 邢建强 丁辉 吴挺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评估FS200和VisuMax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患者视力和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不同。方法选取20例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VisuMax组),20例40眼行FS200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FS200组)。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 目的评估FS200和VisuMax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患者视力和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不同。方法选取20例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VisuMax组),20例40眼行FS200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FS200组)。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暗视下有无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所有患者的UCVA均达到1.0及以上,有效指数为1.06±0.18(VisuMax组)和1.04±0.20(FS200组)(P=0.397),等效球镜为(0.11±0.22)D(VisuMax组)和(0.14±0.22)D(FS200组)(P=0.573),两组所有患者的等效球镜均在±1.00 D内,90.0%(VisuMax组)和87.5%(FS200组)的患者等效球镜在±0.50 D内(P=1.000),无患者出现BCVA下降,术后3个月时两组暗视无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中频段均有提高(1.0∶5.0、1.0∶2.7),暗视有眩光下所有频段对比敏感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两种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的视力和暗视下对比敏感度变化是一致的,两种飞秒LASIK手术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瓣 对比敏感度 角膜磨镶术 原位激光 飞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惰性气体填充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沈沛阳 冼文光 +3 位作者 黄雄高 曾明兵 陈海波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内C_3F_8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14例(1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0.5~0.7 m L C_3F_8气体眼内填充,在1周后行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 目的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内C_3F_8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14例(1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0.5~0.7 m L C_3F_8气体眼内填充,在1周后行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CT检测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和黄斑区视网膜最大厚度(maximal macular thickness,MMT)。结果 OCT检查显示治疗前CFT为(494.00±454.80)μm,治疗后末次随访下降到(193.61±97.4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MMT为(687.33±385.15)μm,治疗后下降至(331.06±109.31)μm,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末次随访时中心凹处劈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14眼,治疗前CFT为(567.36±493.01)μm,治疗后下降至(171.43±90.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MMT治疗前为(744.14±417.38)μm,治疗后下降至(303.86±83.6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患者治疗前BCVA为(0.94±0.39)log MAR,其中13眼的BCVA<0.6 log MAR;在末次随访时,BCVA提高到(0.92±0.36)log MA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中心凹处劈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14眼,治疗前BCVA为(1.04±0.37)log MAR;治疗后提高到(0.90±0.34)log MA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6)。在末次随访时,4眼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10眼的视力不变。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无中心暗点等视觉症状,未出现眼压升高。结论玻璃体内C_3F_8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惰性气体 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抗真菌药物体外抗茄病镰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晓莲 杨镇朵 +4 位作者 丁辉 何宏 吴娇婵 胡献铝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7-1572,共6页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那他霉素(NAT)和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及氟康唑(...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那他霉素(NAT)和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及氟康唑(FLU)对22株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测定四种抗真菌药物单独及联合环孢素A使用抗真菌作用。结果:那他霉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镰刀菌(22株)MIC范围分别是2~8、1~8、1~8和8~512μg/mL。体外联合用药时,环孢素A与氟康唑对64%菌株(14/22)有协同效应,与两性霉素B对41%菌株(9/22)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联合使用环孢素A后,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由4.5%提升至68.2%(P<0.001)。结论:镰刀菌在体外对那他霉素敏感,对伏立康唑部分敏感。与环孢素A联合应用时,可与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产生协同效应,并显著提高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抗真菌药物 微生物敏感试验 镰刀菌 环孢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在圆锥角膜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丁辉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HL-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在圆锥角膜矫治中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圆锥角膜患者验配HL-K RGPCL 86例(143眼),按相关标准分为轻度组(18眼)、中度组(73眼)、重度组(34眼... 目的探讨HL-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在圆锥角膜矫治中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圆锥角膜患者验配HL-K RGPCL 86例(143眼),按相关标准分为轻度组(18眼)、中度组(73眼)、重度组(34眼)和极重度组(18眼)。评估镜片配适状态,比较各组内框架眼镜和HL-K RGPCL最佳矫正视力,并根据角膜曲率等因素分析各组内验配指导性指标与HL-K RGPCL基弧的关联。结果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轻度组(P=0.004)、中度组(P<0.001)、重度组(P<0.001)和极重度组(P<0.001)HL-K RGPCL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框架眼镜。框架眼镜等效球镜度低于中度组(P=0.043)和重度组(P=0.006)HL-K RGPCL屈光度。HL-K RGPCL基弧K值为(50.52±5.64)D,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的多项参数具有相关性,其中轻度组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陡K值具有正相关性(P<0.001),中、重和极重度组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平均K值及起始试戴基弧Rm-0.2mm相对应K值正相关性最强:中度组(r=0.798,P<0.001;r=0.798,P<0.001),重度组(r=0.745,P<0.001;r=0.745,P<0.001),极重度组(r=0.616,P=0.007;r=0.617,P=0.006)。结论圆锥角膜患者配戴HL-K RGPCL可以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依据病变程度通过配适评估对相应指标动态调整以确定HL-K RGPCL基弧的过程,有利于提高长期配戴镜片安全性,提高验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HL-K RGPCL 圆锥角膜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打击式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及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彦婷 林晓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1-825,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重力打击式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SPF级C57BL/6J成熟小鼠48只(96眼),均取小鼠左眼为实验眼进行造模,右眼为对照眼不做处理。采用重力打击建立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造模后... 目的通过建立重力打击式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SPF级C57BL/6J成熟小鼠48只(96眼),均取小鼠左眼为实验眼进行造模,右眼为对照眼不做处理。采用重力打击建立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造模后第1、3、5、7天对小鼠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取6只小鼠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视网膜组织HE染色,另取6只小鼠利用RT-PCR检测小鼠实验眼和对照眼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眼和实验眼均能检测出明显的负向波形,本实验命名为N1波。在造模后第1、3、5、7天,小鼠实验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振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造模后,对照眼的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整齐,胞核清楚,核膜光滑完整;实验眼造模后视网膜轻度增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细胞间空泡形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出现紊乱,在造模后第7天可见神经节细胞核出现缺失。造模后第1、3、5、7天小鼠实验眼视网膜中IL-1βmRNA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眼(均为P<0.05);对照眼和实验眼视网膜中IL-1βmRNA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均随时间进展呈下降趋势(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重力打击式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操作简便,模拟临床效果更好,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小鼠视网膜IL-1β、TNF-α呈现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瓣LASIK术后泪液功能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刘俐娜 陈海波 +3 位作者 邢建强 周俏婧 丁辉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8-440,444,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one use-plus 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OUP-SBK)两种薄瓣LASIK术后患者在泪液功能和角膜染色方面的变化。方法 15例...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one use-plus 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OUP-SBK)两种薄瓣LASIK术后患者在泪液功能和角膜染色方面的变化。方法 15例(30眼)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激光制瓣组),15例(30眼)行OUP-SBK(OUP-SBK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I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检查。多个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fs-LASIK组、OUP-SBK组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05.5±2.7)μm、(103.2±12.5)μ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飞秒激光制瓣组(F=95.48,P<0.01)和OUP-SBK组(F=78.25,P<0.01)的BUT值均明显低于术前。飞秒激光制瓣组(F=26.96,P<0.01)和OUP-SBK组(F=32.11,P<0.01)术后各时间点的SIt值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周时飞秒激光制瓣组(Z=4.72,P<0.008)和OUP-SBK组(Z=4.18,P<0.008)的FL均较术前增多、术后1个月、3个月时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为P>0.008)。两组间各时间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和OUP-SBK两种术后的BUT、SIt值和FL变化一致,术后的泪膜稳定性和分泌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且两者的角膜组织损伤均在早期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前弹力层下 角膜磨镶术 泪膜破裂时间 Schirmer's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一次性冲洗管在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海焕 陈应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4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冲洗管在眼科门诊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海南省眼科医院门诊进行结膜囊冲洗治疗的患者20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冲洗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结膜囊冲洗,使用眼部冲洗玻... 目的:探讨一次性冲洗管在眼科门诊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海南省眼科医院门诊进行结膜囊冲洗治疗的患者20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冲洗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结膜囊冲洗,使用眼部冲洗玻璃管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结膜囊冲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冲洗用物准备的时间、冲洗时间、冲洗液用量、材料费用和对冲洗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冲洗用物准备的时间、冲洗时间、冲洗液用量、材料费用和对冲洗的满意率分别为(26.15±3.21)s、(10.18±1.35)s、(217.3±27.23)ml、(1.81±0.15)元、86.1%(87/101),对照组患者冲洗用物准备的时间、冲洗时间、冲洗液用量、材料费用和对冲洗的满意率分别为(63.25±4.51)s、(15.7±2.52)s、(323.19±60.05)ml、(2.53±0.35)元、50%(50/100)。观察组患者冲洗用物准备的时间、冲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冲洗液用量、材料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对冲洗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一次性冲洗管在眼科门诊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地缩短冲洗的时间,降低冲洗成本,提高患者对冲洗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冲洗管 结膜囊冲洗 眼部冲洗玻璃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昼夜节律状况的研究
10
作者 李春艳 徐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9-721,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患者急性发作前的昼夜节律,调查患者在发作前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紊乱,探讨昼夜节律紊乱与APAC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APAC患者46例(APAC组),可疑原...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患者急性发作前的昼夜节律,调查患者在发作前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紊乱,探讨昼夜节律紊乱与APAC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APAC患者46例(APAC组),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PACS组)30例和健康对照人群(NC组)40例,均为单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利用相关参数反应昼夜节律,比较3组受试者的睡眠状况。结果在PSQI总得分参数中,APAC组和PACS组患者总得分均>7分,说明均存在睡眠障碍,且与PACS组和NC组比较,APAC组患者PSQI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ACS组与NC组受试者的PSQI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质量参数中,APAC组与NC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ACS组比较,NC组和APAC组受试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PACS组和NC组比较,APAC组患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依赖睡眠药物、睡眠紊乱以及白天困倦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ACS组与NC组受试者睡眠时间和睡眠紊乱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房角关闭急性发作的一个诱因,期望通过对昼夜节律紊乱方面提前干预,从而减少原发性房角关闭急性发作,为降低青光眼的致残率和致盲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紊乱 睡眠质量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