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8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宏 刘红山 +2 位作者 陈晓莲 吴娇婵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海南省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01/2016-12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确诊病例81例81眼的基本资料。分析致病真菌种群分布特点、患者年龄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中国海南省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01/2016-12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确诊病例81例81眼的基本资料。分析致病真菌种群分布特点、患者年龄分布特点、患病季节分布构成比以及疾病危险因素。回顾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方式,计算角膜溃疡坏死组织的真菌培养及鉴定、真菌涂片结果阳性率,卡方检验比较两种实验室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选取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81例81眼,其中男54眼,女27眼,年龄中位数51岁。角膜外伤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50岁患病人数45眼(55%),占比最大;其次为>30~<50岁年龄段人群组28眼(35%);≤30岁人群组8眼(10%),占比最小。第一季度是全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高发时段,患病人数占36%。81份真菌培养样本阳性例数71眼,阳性率88%。80份角膜坏死物涂片样本,阳性样本共41眼,阳性率51%。真菌涂片阳性检出率低于真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0,P<0.01)。主要致病性真菌依次为镰刀菌属34眼(48%),不产孢子菌11眼(15%)。治疗上均采用了多种抗真菌药物治疗,23眼(28%)联合角膜清创+结膜瓣遮盖术治疗;9眼(11%)联合角膜移植术;7眼(9%)联合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中国海南省本岛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最主要致病菌是镰刀菌属、不产孢子菌,高发季节为1~3mo。患者多有角膜外伤史。抗真菌药物及手术治疗是目前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与真菌涂片相比较,真菌培养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 角膜溃疡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1~9岁儿童沙眼快速评估(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海生 何宏 +3 位作者 劳伟 蒙标 邢健强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调查海南省1~9岁儿童沙眼患病情况,确定海南省沙眼高发流行和非流行区,为沙眼的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既往的相关文献、眼科专家访谈及实地摸底调查等方法确定调查地点。于2013年由海南省防盲办公室组织调查队在东方... 目的:调查海南省1~9岁儿童沙眼患病情况,确定海南省沙眼高发流行和非流行区,为沙眼的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既往的相关文献、眼科专家访谈及实地摸底调查等方法确定调查地点。于2013年由海南省防盲办公室组织调查队在东方市、五指山市、乐东县、白沙县、保亭县、临高县、昌江县7个调查市县抽取小学生共计356名进行了沙眼快速评估工作,其中男192人,女164人,平均年龄7(1~9)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沙眼简化分级系统,对以上小学生进行沙眼快速评估调查。结果:在受检的356名小学生中,未发现有活动性沙眼的患者。结论:海南省1~9岁儿童的沙眼患病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 快速评估 海南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
3
作者 杨珺铭 罗艳婷 +1 位作者 何宏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高发的致盲性疾病,当前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该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通常受到真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反应的显著影响。在疾病进程中,先天性免疫反应首先被激活,其中中性粒细胞在抗真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虽然中性粒细胞在...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高发的致盲性疾病,当前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该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通常受到真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反应的显著影响。在疾病进程中,先天性免疫反应首先被激活,其中中性粒细胞在抗真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虽然中性粒细胞在清除病原体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但是其过度或异常激活可能引发组织损伤,从而加重病情。因此,探究中性粒细胞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机制,对于优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文章旨在综述中性粒细胞的主要杀菌机制,包括吞噬作用、脱颗粒、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效应及潜在机制。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机制探究,有利于施行的精准干预并增强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真菌性角膜炎 免疫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罗艳婷 杨珺铭 +4 位作者 罗雅琪 吴瞬亮 彭梓轩 何宏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82-1587,共6页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免疫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角膜被认为是免疫特权器官,驻留的巨噬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极化响应微环境表现出的异质性。感染早期,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促...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免疫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角膜被认为是免疫特权器官,驻留的巨噬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极化响应微环境表现出的异质性。感染早期,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促进炎症发生,利于真菌清除但产生细胞风暴加重免疫损伤;感染后期,巨噬细胞向M2极化,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但可能产生免疫抑制甚至免疫逃逸,不利于病原清除。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是保持角膜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目前抗真菌药物治疗有限,因此除了抗真菌治疗外,寻找一种针对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反应的治疗靶点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巨噬细胞亚群的表型特征和功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探索巨噬细胞极化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影响,基于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对巨噬细胞分化进行靶向调节可能是未来治疗和管理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极化 M1/M2 真菌性角膜溃疡 免疫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与传统方法对泪膜功能评价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沈沛阳 陈海波 +4 位作者 刘红山 曾明兵 黄雄高 邢健强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最新的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对于泪膜稳定性评估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将其测量值与传统的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Keratograph测量包括首次泪膜破裂时间(the first 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f)和平均泪膜破裂时... 目的:探讨一种最新的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对于泪膜稳定性评估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将其测量值与传统的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Keratograph测量包括首次泪膜破裂时间(the first 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f)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the average 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ave)在内的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_BUT)结果。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使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进行评价,NI-BUT与传统的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fluorescein tear film break-up time,FBUT)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确定NI-BUT与FBUT,SchirmerⅠ试验结果的相关关系,采用BlandAltman分析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8个受检者(48眼),平均年龄38.7±15.2岁。BUT-f的CV和ICC分别为12.6%和0.95,BUT-ave的为9.8%和0.96。BUT-f值低于F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2.46s vs 7.46±1.92s,P<0.01)。NI-BUT与FBUT,SchirmerⅠ试验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BUT-f与FBUT的95%一致性界限(limits of agreement,Lo A)范围为4.46s,BUT-ave与FBUT的Lo A范围为3.64s。结论:Keratograph能够提供具有较好重复性和可靠性的NI-BUT数据,在干眼诊治和角膜屈光性手术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膜稳定性 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 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或加减驻景方对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眼轴和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俐娜 钟兴武 +4 位作者 刘红山 王丹阳 徐家窈 劳伟 吴挺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豚鼠近视模型中给予中药驻景方或雷珠单抗注射液干预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变化。方法:取出生2wk的豚鼠60只,右眼戴头套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动物模型。2wk后随机分为雷珠单抗组、驻景方组和生理... 目的:观察形觉剥夺性豚鼠近视模型中给予中药驻景方或雷珠单抗注射液干预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变化。方法:取出生2wk的豚鼠60只,右眼戴头套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动物模型。2wk后随机分为雷珠单抗组、驻景方组和生理盐水组(各组n=20)。雷珠单抗组第1d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0.02mg 1次,驻景方组给予加减驻景方灌胃3.285g/(kg·d)(1.5mL/d)共7d,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测量记录三组豚鼠给药前和给药后1、3d,1wk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脉络膜厚度。结果:雷珠单抗组给药前后的各值均无差异(P>0.05)。驻景方组和生理盐水组给药后1、3d的屈光度明显降低、眼轴长度缩短、脉络膜厚度增厚(P<0.05),且3d时两组的各值变化最明显,但均在1wk时恢复到给药前的水平。三组间给药1、3d时生理盐水组和驻景方组的屈光度均低于雷珠单抗组,且眼轴长度较短,脉络膜厚度较厚(P<0.05),给药3d时生理盐水组的各值变化最明显(P<0.05)。给药1wk时三组间各指标均无差异(P>0.05)。结论:形觉剥夺性近视恢复期有一个短暂的脉络膜增厚时期,雷珠单抗注射液全程明显抑制了形觉剥夺性近视恢复期脉络膜的增厚,驻景方在3d时开始出现轻微的增厚抑制,均只持续了短暂的1wk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驻景方 雷珠单抗 屈光度 眼轴长度 脉络膜厚度 豚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频域OCT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沛阳 陈王灵 +3 位作者 冼文光 史贻玉 陈海波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化的频域OCT(Cirrus HD-OCT)特征,将其测量参数与正常人群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由Cirrus HDOCT测量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参数。将糖尿病患眼分为了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化的频域OCT(Cirrus HD-OCT)特征,将其测量参数与正常人群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由Cirrus HDOCT测量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参数。将糖尿病患眼分为了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和不存在DR组(NDR组),纳入与糖尿病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并对三组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2例(42眼)2型糖尿病患者(DR组26眼,NDR组16眼),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30眼;对照组)。DR组的GCIPL为(77.2±8.7)μm,NDR组为(79.4±11.3)μm,均小于对照组的(83.2±7.6)μm(均为P<0.05)。DR组的最小GCIPL为(65.4±9.3)μm,NDR组为(69.7±7.6)μm,均小于对照组的(76.2±9.2)μm(均为P<0.05)。黄斑区各个扇形区域GCIPL厚度中,DR组的上方、鼻侧和下方区域,以及NDR组的鼻下和下方区域明显变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和NDR组之间的GCIPL厚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NDR组和对照组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DR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GCIPL的变薄,频域OCT可被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的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频域OCT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沈沛阳 冼文光 +3 位作者 刘红山 曾明兵 徐力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202-1208,共7页
目的:观察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后的解剖和视功能结果。方法:前瞻性干预性分析。27例(30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体置入和玻璃体腔... 目的:观察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后的解剖和视功能结果。方法:前瞻性干预性分析。27例(30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体置入和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视野检查和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检查,使用OCT明确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首次手术后28眼的黄斑裂孔闭合,平均logMAR视力由术前的0.72±0.22提高到术后的0.29±0.18(P<0.001)。中心10°视野检查中,平均偏差(mean deviation,MD)由术前的-3.59±1.83 dB减少到术后的-2.51±1.36dB(P<0.001),平均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由术前的1.86±0.68 dB减少到术后的1.33±0.32 dB(P=0.001)。MfERG中可见术后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域的平均振幅明显升高,而4-6环区域的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疾病病程长短(P<0.001)和1环区域的术前N1波振幅(P=0.001)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预测作用。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后保持1d的面向下体位,有很好的解剖成功率和视功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空气填充 视野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结膜M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4、JAK1、STAT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军 何宏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结膜M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JAK1、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Bar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用卵清蛋白和Al(OH)3对模型组和... 目的探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结膜M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JAK1、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Bar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用卵清蛋白和Al(OH)3对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造模。造模后治疗组采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每天滴眼2次,每次1滴;模型组滴加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眼睑结膜M细胞数;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RT-PCR检测眼睑组织中JAK1、STAT6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眼睑组织中JAK1、STAT6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眼睑结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标本中M细胞阳性率远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M细胞阳性率有所下降,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测过敏性结膜炎病程与M细胞阳性率升高有关。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远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IL-4、JAK1、STAT6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为P<0.05);治疗组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均稍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推测过敏性结膜炎发病过程中伴随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变化。眼睑组织中,模型组JAK1、STAT6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远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JAK1、STAT6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M细胞增殖与过敏性结膜炎病程具有相关性,其增殖可能与IL-4-JAK1-STAT6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M细胞 白细胞介素4 JAK1 STAT6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军 何宏 +2 位作者 陈晓莲 丁辉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0-523,共4页
目的:运用Corvis ST研究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mo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方法:采用患者术眼术前术后自身对照研究。对2019-03/09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5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 目的:运用Corvis ST研究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mo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方法:采用患者术眼术前术后自身对照研究。对2019-03/09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5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Corvist ST对28例患者术前1d,术后3、6d,1mo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比较。结果:受检眼术前术后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二次压平时间(A2T)、中央角膜厚度(CCT)比较均有差异(F=10.534、11.655、14.734,均P<0.05)。术后3d测得A1L较术前及术后6d显著升高,A2T则显著降低(P<0.05)。术前1d与术后6d比较,A2L、A2T均无差异(P>0.05)。术后3、6d CCT大于术前1d(均P<0.05)。CCT在术后3d达到最大值,术后1mo恢复术前水平。结论: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发生变化,术后1mo各项参数基本恢复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生物力学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可视化角膜力学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俐娜 钟兴武 +2 位作者 胡施思 罗静红 陈永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观察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调节功能的变化,探讨调节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中的机制。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16-09/2018-09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22例44眼,将配戴角膜... 目的:观察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调节功能的变化,探讨调节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中的机制。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16-09/2018-09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22例44眼,将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眼作为戴镜组,未作处理的另一眼作为未戴镜组。戴镜眼组22眼,等效球镜度-2.75±1.16D;未戴镜眼组22眼,等效球镜度-0.10±0.32D。观察戴镜前和戴镜12mo后双眼屈光度差值、单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组戴镜前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低于未戴镜组(P<0.01),调节滞后高于未戴镜组(P<0.05)。戴镜组配戴12mo后的单眼调节幅度15.63±1.66D高于戴镜前11.25±3.15D(t=3.63,P<0.01),与未戴镜组无差异(t=0.75,P=0.46)。戴镜组配戴12mo后的单眼调节灵敏度14.63±1.58cyc/min高于戴镜前9.25±3.38cyc/min(t=2.83,P=0.01),与未戴镜组无差异(t=0.38,P=0.71)。戴镜组配戴12mo后的调节滞后0.62±0.29D较戴镜前1.35±0.26D减少(t=2.57,P=0.02),与未戴镜组无差异(t=0.61,P=0.55)。戴镜12mo后,未戴镜组的平均屈光度为-0.75±0.35D,戴镜组屈光度增长了-0.15±0.22D(t=2.90,P<0.01),未戴镜组屈光度增长了-0.65±0.39D(t=4.24,P<0.01),两组间屈光度的变化差值有差异(t=5.30,P<0.01)。未戴镜组12mo前后调节功能的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戴镜眼的调节功能较戴镜前明显改善,且与对侧眼一致,戴镜眼的屈光状态更稳定,未戴镜眼逐渐呈现轻度近视屈光状态,但调节功能未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镜 调节 单眼 近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俐娜 陈晓莲 +4 位作者 钟兴武 陈海波 邢建强 丁辉 吴挺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评估FS200和VisuMax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患者视力和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不同。方法选取20例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VisuMax组),20例40眼行FS200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FS200组)。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 目的评估FS200和VisuMax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患者视力和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不同。方法选取20例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VisuMax组),20例40眼行FS200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FS200组)。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暗视下有无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所有患者的UCVA均达到1.0及以上,有效指数为1.06±0.18(VisuMax组)和1.04±0.20(FS200组)(P=0.397),等效球镜为(0.11±0.22)D(VisuMax组)和(0.14±0.22)D(FS200组)(P=0.573),两组所有患者的等效球镜均在±1.00 D内,90.0%(VisuMax组)和87.5%(FS200组)的患者等效球镜在±0.50 D内(P=1.000),无患者出现BCVA下降,术后3个月时两组暗视无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中频段均有提高(1.0∶5.0、1.0∶2.7),暗视有眩光下所有频段对比敏感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两种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的视力和暗视下对比敏感度变化是一致的,两种飞秒LASIK手术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瓣 对比敏感度 角膜磨镶术 原位激光 飞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 900与IOLMaster对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沛阳 丁小虎 +3 位作者 何明光 钟兴武 陈海波 邢健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最新的光学低相干反射测量仪Lenstar LS900对于眼球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将其测量值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照观察分别由Lenstar LS900和IOLMaster测量的正常人群眼球的眼轴长度(axial len... 目的探讨一种最新的光学低相干反射测量仪Lenstar LS900对于眼球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将其测量值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照观察分别由Lenstar LS900和IOLMaster测量的正常人群眼球的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角膜子午线上下的曲率半径(CR1、CR2)和白对白角膜直径(white—to—white distance,WTW)等眼球生物学参数。结果本研究纳入了206个健康的成年个体(206眼),年龄(26.9±15.6)岁。两种测量仪对于AL、ACD、CR1、CR2,和WTW等测量值的相关程度很高。Lenstar LS900与IOLMaster的测量结果比较,AL差值(0.014±0.090)mm(P=0.025),CR.差值(0.006±0.030)mm(P=0.005),CR,差值(0.020±0.040)mm(P〈0.001),均略长;WTW较短差值(-0.110±0.400)mm(P〈0.001),AC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除WTW一致性界限为-0.89~0.67mm外,两种测量仪的测量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与IOLMaster相比较,LenstarLS900可提供同样准确、可靠的眼球生物测量数据(除wTw外),并且可提供中央角膜厚度和晶状体厚度数据,因此LenstarLS900在屈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满足未来高质量白内障手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 光学低相干反射测量仪 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惰性气体填充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沛阳 冼文光 +3 位作者 黄雄高 曾明兵 陈海波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内C_3F_8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14例(1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0.5~0.7 m L C_3F_8气体眼内填充,在1周后行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 目的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内C_3F_8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14例(1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0.5~0.7 m L C_3F_8气体眼内填充,在1周后行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CT检测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和黄斑区视网膜最大厚度(maximal macular thickness,MMT)。结果 OCT检查显示治疗前CFT为(494.00±454.80)μm,治疗后末次随访下降到(193.61±97.4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MMT为(687.33±385.15)μm,治疗后下降至(331.06±109.31)μm,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末次随访时中心凹处劈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14眼,治疗前CFT为(567.36±493.01)μm,治疗后下降至(171.43±90.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MMT治疗前为(744.14±417.38)μm,治疗后下降至(303.86±83.6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患者治疗前BCVA为(0.94±0.39)log MAR,其中13眼的BCVA<0.6 log MAR;在末次随访时,BCVA提高到(0.92±0.36)log MA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中心凹处劈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14眼,治疗前BCVA为(1.04±0.37)log MAR;治疗后提高到(0.90±0.34)log MA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6)。在末次随访时,4眼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10眼的视力不变。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无中心暗点等视觉症状,未出现眼压升高。结论玻璃体内C_3F_8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惰性气体 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抗真菌药物体外抗茄病镰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晓莲 杨镇朵 +4 位作者 丁辉 何宏 吴娇婵 胡献铝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7-1572,共6页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那他霉素(NAT)和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及氟康唑(...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那他霉素(NAT)和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及氟康唑(FLU)对22株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测定四种抗真菌药物单独及联合环孢素A使用抗真菌作用。结果:那他霉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镰刀菌(22株)MIC范围分别是2~8、1~8、1~8和8~512μg/mL。体外联合用药时,环孢素A与氟康唑对64%菌株(14/22)有协同效应,与两性霉素B对41%菌株(9/22)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联合使用环孢素A后,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由4.5%提升至68.2%(P<0.001)。结论:镰刀菌在体外对那他霉素敏感,对伏立康唑部分敏感。与环孢素A联合应用时,可与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产生协同效应,并显著提高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抗真菌药物 微生物敏感试验 镰刀菌 环孢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在圆锥角膜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辉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HL-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在圆锥角膜矫治中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圆锥角膜患者验配HL-K RGPCL 86例(143眼),按相关标准分为轻度组(18眼)、中度组(73眼)、重度组(34眼... 目的探讨HL-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在圆锥角膜矫治中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圆锥角膜患者验配HL-K RGPCL 86例(143眼),按相关标准分为轻度组(18眼)、中度组(73眼)、重度组(34眼)和极重度组(18眼)。评估镜片配适状态,比较各组内框架眼镜和HL-K RGPCL最佳矫正视力,并根据角膜曲率等因素分析各组内验配指导性指标与HL-K RGPCL基弧的关联。结果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轻度组(P=0.004)、中度组(P<0.001)、重度组(P<0.001)和极重度组(P<0.001)HL-K RGPCL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框架眼镜。框架眼镜等效球镜度低于中度组(P=0.043)和重度组(P=0.006)HL-K RGPCL屈光度。HL-K RGPCL基弧K值为(50.52±5.64)D,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的多项参数具有相关性,其中轻度组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陡K值具有正相关性(P<0.001),中、重和极重度组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平均K值及起始试戴基弧Rm-0.2mm相对应K值正相关性最强:中度组(r=0.798,P<0.001;r=0.798,P<0.001),重度组(r=0.745,P<0.001;r=0.745,P<0.001),极重度组(r=0.616,P=0.007;r=0.617,P=0.006)。结论圆锥角膜患者配戴HL-K RGPCL可以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依据病变程度通过配适评估对相应指标动态调整以确定HL-K RGPCL基弧的过程,有利于提高长期配戴镜片安全性,提高验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HL-K RGPCL 圆锥角膜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line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辉 陈海波 +3 位作者 邢健强 金仕远 刘俐娜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20-522,共3页
目的:观察Hiline硬性透气性接触镜(Hiline 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RGPCL基弧的预测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选取圆锥角膜患者36例57眼验配Hiline RGPCL,并按相关标准分为轻度组10眼,中度组24眼,重度组23... 目的:观察Hiline硬性透气性接触镜(Hiline 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RGPCL基弧的预测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选取圆锥角膜患者36例57眼验配Hiline RGPCL,并按相关标准分为轻度组10眼,中度组24眼,重度组23眼。评估镜片配适状态,比较框架眼镜和Hiline RGPCL最佳矫正视力,并根据角膜曲率指标分析RGPCL基弧的预测性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通过Hiline RGPCL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各组Hiline RGPCL与框架眼镜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组为t=-2.968,P=0.016,中度组为t=-6.293,P<0.01,重度组为t=-12.792,P<0.01)。平均RGPCL基弧为6.8±0.75,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具有相关性,其中轻度组RGPCL基弧与陡K值(Sim K steep)具有相关性(r=0.715,P=0.02),中度组RGPCL基弧与平均K值(Average K)及较平均K值陡0.2mm K值均具有相关性(r=0.495,P=0.014),重度组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各项指标均有相关性,其中角膜中央曲率相关性最强(r=0.802,P<0.01)。结论: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圆锥角膜患者验配Hiline RGPCL可以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并且通过不同预测性指标的选择有助于提高验配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Hiline 圆锥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光学生物测量仪在中国学龄期儿童中应用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沛阳 丁小虎 +3 位作者 钟兴武 陈海波 邢健强 何明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921-1926,共6页
目的:评估一种最新的光学低相干反射测量仪( Lenstar LS900? version 1.10)对学龄儿童的眼球生物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将其测量值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IOL Master?500 version 7.1)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前瞻性观察比较分别... 目的:评估一种最新的光学低相干反射测量仪( Lenstar LS900? version 1.10)对学龄儿童的眼球生物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将其测量值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IOL Master?500 version 7.1)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前瞻性观察比较分别由Lenstar和IOLMaster测量的每个受检者右眼的眼球生物学参数。使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V)评价Lenstar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应用Bland-Ahman图对Lenstar和IOLMaster的测量数据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10个健康的学龄儿童,平均年龄10.9±2.0岁(年龄6~15岁),54.5%为女性。Lenstar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很高,其中眼轴长度(axiallength,AL)的CV值最小(CV〈0.1%)。Lenstar与IOLMaster的测量结果比较,AL(23.90±1.28vs23.88±1.27mm,P〈0.001),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3.62±0.26vs3.58±0.25mm,P〈0.001)和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上角膜曲率半径CR2(7.58±0.27vs7.56±0.27mm,P〈0.001)均略长。Lenstar和IOLMaster测量数据的95%的一致性界限(1imitsofagreement,LoA)从小到大依次为-0.025至0.053mm(AL),-0-047至0.057mm(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上角膜曲率半径CRl),-0.057至0.102ram(CR2)和-0.083至0.152mm(ACD)。结论:对于学龄儿童,Lenstar可提供重复性很好的眼球生物测量数据(包括AL、ACD和角膜曲率测量值),这些数据与IOLMaster的测量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生物测量 LENSTAR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飞秒激光LASIK术后泪液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俐娜 钟兴武 +3 位作者 陈海波 邢建强 吴挺飞 陈晓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882-884,共3页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在泪液功能和角膜染色方面的变化。方法:患者40眼行FS200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观察术前及术...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在泪液功能和角膜染色方面的变化。方法:患者40眼行FS200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3mo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T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检查。多个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FS200组术后的TBUT有较VisuMax组更少的趋势,但两组间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TBUT值均低于术前(F=100.37,P<0.01;F=112.25,P<0.01)。两组在术后各时间点SⅠt明显低于术前(F=42.15,P<0.01;F=37.27,P<0.01)。术后1wk时FS200的FL(Z=4.28,P<0.01)和VisuMax组(Z=4.83,P<0.01)均较术前增多,但在1mo时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研究表明两种飞秒激光制瓣ASIK术后的TBUT、SⅠt以及FL的变化一致,但是VisuMax飞秒制瓣LASIK术后的TBUT有比FS200飞秒制瓣LASIK手术更快恢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角膜染色 泪膜破裂时间 Schirmer's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眼压计测量高眼压儿童眼压及其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俐娜 陈海波 +1 位作者 徐力 史贻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90-18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Topcon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ry,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分布,以及NCT、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ry,GAT)与OCULUS Corvis ST角膜生物力... 目的:探讨经Topcon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ry,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分布,以及NCT、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ry,GAT)与OCULUS 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ST)所测眼压值的差异,并分析眼压和CC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NCT测量单眼或双眼眼压高于21mmHg的非青光眼屈光不正儿童39例78眼,用CST和GAT再次进行眼压测量,两种仪器的测量顺序随机,同时用CST测量CCT并根据CCT进行眼压校正。根据CCT分成正常组和较厚组,分析经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总体CCT分布情况,探讨三种仪器所测眼压值的不同及其与CCT的相关性。结果:正常CCT组,CST低于GAT和NCT的眼压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P=0.01);较厚组,三种眼压测量方式的眼压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72,P<0.001)。NCT和GAT眼压值与CCT呈明显正相关(rNCT=0.298,PNCT=0.04; rGAT=0.408,PGAT=0.01); CST校正眼压值与CCT无明显相关性(rCST=0. 062,PCST=0.593)。结论: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CCT偏厚,CST校正眼压低于NCT和Goldmann眼压,NCT和GAT所测眼压与CCT呈正相关;对于CCT偏厚的儿童患者,CST校正眼压比NCT和GAT更接近于真实眼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ULUS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GOLDMANN压平眼压计 Topcon眼压计 中央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