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家系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师蕊婷 周建文 +4 位作者 邓素雯 蒋嵩山 何姝婧 宋新明 陈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报告1例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d HMN)家系,对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探寻致病基因,并探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在临床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家系进行临床及电生理检查,在排除与临床诊断相关已知基因的突变后... 【目的】报告1例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d HMN)家系,对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探寻致病基因,并探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在临床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家系进行临床及电生理检查,在排除与临床诊断相关已知基因的突变后,先对该家系的先证者和另一旁支的患者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对采集到血样的22名家系成员,包括10例患者进行突变筛查及突变与疾病共分离分析。【结果】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突变筛查及突变与疾病共分离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先证者和患者BSCL2基因3号外显子糖基化位点发生p.Ser90Leu突变,为国内首次报导。【结论】d HMN是一类临床和遗传异质性都很强的遗传病,外显子测序是诊断d HMN的有效方法。在研究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病时,运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致病性突变比常规的PCR加产物测序更为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V型 BSCL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人群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LC33A1基因的突变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袁萍 潘啟豪 +3 位作者 郑灵燕 徐评议 胡彬 李洵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SLC33A1基因已被报道是我国北方一个HSP家系的致病基因,但研究未发现在欧洲的HSP患者中有该基因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SLC33A1是否为中国南方人群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致病性基因之一。【方法】对收集到的70例中国南... 【目的】SLC33A1基因已被报道是我国北方一个HSP家系的致病基因,但研究未发现在欧洲的HSP患者中有该基因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SLC33A1是否为中国南方人群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致病性基因之一。【方法】对收集到的70例中国南方散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SLC33A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域的直接测序;鉴定所发现的遗传变异,并同我们所收集到的57例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比对,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我们只发现SLC33A1基因区域的8个已存在于数据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未发现任何致病性突变。【结论】与国外学者的报道相符合,我们的70例中国南方HSP病人中没有SLC33A1所导致的病人,故SLC33A1对HSP的致病性需要进一步的核实、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SLC33A1 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p部分三体的细胞-分子遗传学及表型定位研究
3
作者 张亚男 曾艳红 +2 位作者 宋新明 梁秀龄 陈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4-748,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12p部分三体综合征遗传物质增加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对1例具有发育缓慢、精神发育迟滞和面部畸形的13个月大患儿和双亲进行了包括G显带、高分辨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12p部分三体综合征遗传物质增加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对1例具有发育缓慢、精神发育迟滞和面部畸形的13个月大患儿和双亲进行了包括G显带、高分辨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同时对包括文献报道的24例12p部分三体进行表型定位分析。结果患者的12p部分三体来源于母亲的平衡易位,小睑的发生可能与剂量关系不大,而是12p13区域存在与眼睑发育有关的基因簇,染色体断裂后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他们的表达或功能,导致眼睑发育异常。结论 12p部分三体的典型症状与特定染色体区域的基因表达或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p三体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精神发育迟缓 小(眼)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p缺失综合征家系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兴盛 张亚男 +4 位作者 方群 李洵桦 杨凌云 宋新明 陈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5p缺失综合征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异常染色体的来源,对平衡型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1例5p缺失家系的患儿及父母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并对先证者母亲妊娠后进行了3次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核型为46,XY... 目的探讨5p缺失综合征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异常染色体的来源,对平衡型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1例5p缺失家系的患儿及父母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并对先证者母亲妊娠后进行了3次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核型为46,XY,del(5)(p13p15),母亲为新发生的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对其3次产前诊断准确地诊断出患病胎儿和插入携带者胎儿。结论本家系中患儿为5p缺失综合征,其5p缺失来源于母亲染色体的平衡插入,对平衡型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能有效地避免新患者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p缺失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传代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雷俊霞 李浩威 +5 位作者 黄春浓 朱美玲 温冠媚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25-1330,共6页
目的 :通过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BMMSC)体外长期传代培养 ,进一步了解其增殖、表型变化及是否有突变倾向。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80 %融合生长的传代细胞的细胞周期、表型变化 ;并对早期和长期传代的BMMSC进行核型对比分析。结果 :... 目的 :通过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BMMSC)体外长期传代培养 ,进一步了解其增殖、表型变化及是否有突变倾向。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80 %融合生长的传代细胞的细胞周期、表型变化 ;并对早期和长期传代的BMMSC进行核型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和长期传代 (30代 )的BMMSC均呈现旺盛的的增殖力 ,但 4 0代BMMSC的表型与 2 0代以前则有所不同 ;早期和长期传代的BMMSC均显示正常核型。结论 :大鼠BMMSC可简便迅速地在体外长期扩增 ,在保持这种高增殖力的同时 ,核型仍保持正常二倍体 ;长期传代的BMMSC的表型变化提示其有一定自发分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核型分析 大鼠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检测HbCS和HbQS点突变的PCR新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素琴 李洪义 +3 位作者 郑辉 段山 胡彬 曾瑞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5-618,T00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的PCR基因诊断方法,用以检测中国人常见的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HbCS和HbQS。【方法】根据突变扩增系统(ARMS)的基本原理,自行设计了一套含4条等位特异性引物的PCR反应体系(4P-ASPCR法),分别用以检测中国人常见的HbC...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的PCR基因诊断方法,用以检测中国人常见的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HbCS和HbQS。【方法】根据突变扩增系统(ARMS)的基本原理,自行设计了一套含4条等位特异性引物的PCR反应体系(4P-ASPCR法),分别用以检测中国人常见的HbCS和HbQS的点突变类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和DNA序列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检测到的HbCS突变、HbQS突变,与PCR-酶解法和DNA序列分析得出的结果一致。【结论】该新型PCR法检测HbCS和HbQS点突变快速、准确,适于推广应用,该设计思路亦可用于检测其它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HbCS HbQS 突变 PCR 分子诊断 Α地中海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皮肤白化病Ⅰ型基因突变研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一种致病性TYR基因新突变 被引量:3
7
作者 苗春越 闻人庆 +1 位作者 郑辉 李洪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4-628,共5页
目的:对1名生育过眼皮肤白化病(OCA)先证者母亲再次怀孕的家庭进行酪氨酸酶(TYR)基因突变研究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TYR基因各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启动子区,分别以异源双链分析法(HA)、变性高效... 目的:对1名生育过眼皮肤白化病(OCA)先证者母亲再次怀孕的家庭进行酪氨酸酶(TYR)基因突变研究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TYR基因各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启动子区,分别以异源双链分析法(HA)、变性高效液相层析(DHPLC)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分析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基因突变,明确突变的致病性后,检测胎儿TYR基因相应位点与基因型。结果:先证者的基因型为c.232_233insGGG/c.841G>T,其父母基因型分别为c.232_233insGGG和c.841G>T突变杂合子。E281X具有致病性。胎儿未获得父亲的c.232_233insGGG突变和母亲的c.841G>T突变。HA和DHPLC法所获得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确定了先证者基因型,并检测出一种新的致病性突变c.841G>T。胎儿未获得致病性基因突变,具有正常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皮肤白化病Ⅰ型 TYR基因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三色FISH技术确定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微小区域倒位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姝婧 曾艳红 +2 位作者 宋新明 师蕊婷 陈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对2例婚后妻子连续2次流产伴21号染色体结构改变病例进行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讨FISH技术在临床诊断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初步确定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及染色体断裂的区带... 【目的】对2例婚后妻子连续2次流产伴21号染色体结构改变病例进行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讨FISH技术在临床诊断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初步确定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及染色体断裂的区带位置,然后挑选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位点特异性BAC克隆,缺口平移法将其标记为探针,与2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商品化探针混合,进行三色FISH。【结果】FISH结果排除了涉及其它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可能,确定这2例均为21号染色体长臂微小区段的臂内倒位,这是首次关于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导致自发流产病例的报道。【结论】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与自然流产相关;多色FISH技术在诊断和确定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色FISH BAC克隆探针 自然流产 染色体倒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单纯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素琴 王一鸣 +3 位作者 李洵桦 梁秀龄 周珏倩 方莹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77-583,共7页
目的在3个中国汉族单纯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家系中确定其疾病基因所在区域。方法在已知的PKD连锁区域16p12.2-q22.3选取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37位家庭成员进行基因分型,用Linkage和Geneh... 目的在3个中国汉族单纯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家系中确定其疾病基因所在区域。方法在已知的PKD连锁区域16p12.2-q22.3选取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37位家庭成员进行基因分型,用Linkage和Genehunter等软件进行连锁分析并构建疾病单倍型。结果连锁分析及单倍型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D16S3133~D16S3044(16p12.1-q12.1)之间11.2 cM的区域。结论 3个汉族单纯型PKD家系的致病基因被定位于D16S3133~D16S3044(16p12.1-q12.1)之间,与最初的婴儿惊厥及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infantile convulsions and paroxysmal choreoathetosis,ICCA)的位点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基因定位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α1基因hs1,2区B等位基因与IgA肾病的易感性相关 被引量:1
10
作者 古宏标 李幼姬 +4 位作者 杜勇 黄玮俊 李彩霞 陈素琴 王一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21-2224,共4页
目的研究Iα1hs1,2VNTR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419例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条件相当的201例健康志愿者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PCR产物直接电泳法鉴定Iα1hs1,2VNTR基因型,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传递/不... 目的研究Iα1hs1,2VNTR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419例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条件相当的201例健康志愿者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PCR产物直接电泳法鉴定Iα1hs1,2VNTR基因型,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分析(TDT)和单倍型相对危险度(HRR),以及病例-对照研究分析Iα1hs1,2VNTR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的相关关系。结果①TDT分析结果显示Iα1hs1,2VNTR B等位基因从杂合子父母向患者传递的频率显著高于预期值(101Trios,χ2=6.818,P<0.01,扩展TDT分析也得到相同结果(164家庭,χ2=7.583,P<0.01)。②与TDT结果一致,HRR分析同样显示Iα1hs1,2VNTR B等位基因的过度传递(P<0.05,χ2=4.122,HRR=1.180),而BB基因型具有更强的患病倾向(P<0.05,χ2=4.411,OR=1.538)。③病例-对照研究显示IgA肾病组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χ2=6.968,P<0.05)。结论Iα1hs1,2VNTR基因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患者的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免疫球蛋白A 增强子元件(遗传学) 可变数量串联重复 多态性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α1基因增强子区域hs1,2 VNTR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种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古宏标 杜勇 +6 位作者 黄玮俊 李彩霞 李幼姬 薛超 陈素琴 胡彬 王一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α1基因增强子hs1,2 VNTR多态性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的高加索人群特点作比较。【方法】提取201例汉族人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含Iα1 hs1,2片段。凝胶电泳分带鉴定基因型,并以测序证实。【结果】我...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α1基因增强子hs1,2 VNTR多态性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的高加索人群特点作比较。【方法】提取201例汉族人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含Iα1 hs1,2片段。凝胶电泳分带鉴定基因型,并以测序证实。【结果】我国汉旅人群Ia1 hs1,2 VNTR多态性分布为BB型76例(37.8%), AB型65例(32.3%),AA型24例(12.0%),BC型23例(11.4%)AC型9例(4.5%)CC型4例(2.0%),与国外人群相比,BC、AC、CC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高加索人群,而AB型分布频率显著低于高加索人群(x2=73.77, P<0.001)。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显示我国汉族人群同样与高加索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x2=72.85,P<0.001)。【结论】我国汉族正常人群Iα1 hs1,2 VNTR多态性不同于高加索人群,突出表现为C等位基因频率及BC、AC、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高加索人群。这种差异有可能是导致一些IgA相关疾病在不同种族间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型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A 增强子 可变数量串联重复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那晓东 赵自平 +4 位作者 张秀明 朱美玲 黄春浓 宋新民 李树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95-98,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及体外观察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hYS-MSC)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卵黄囊单细胞悬液经贴壁培养、传代纯化得到 hYS-MSC,并从细胞表型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 C 作成骨诱... 【目的】分离纯化及体外观察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hYS-MSC)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卵黄囊单细胞悬液经贴壁培养、传代纯化得到 hYS-MSC,并从细胞表型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 C 作成骨诱导剂、β-巯基乙醇或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神经诱导剂、地塞米松、消炎痛、胰岛素作为成脂诱导剂诱导 hYS-MSC 向成骨细胞、神经细胞及脂肪细胞定向分化。组织化学方法作成骨检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NSE、NF 及 GFAP 在经神经诱导 hYS-MSC 中的表达;油红 O 染色检测中性脂肪。【结果】hYS-MSC 易于纯化,在培养过程中保持正常核型,具有较大增殖能力。hYS-MSC CD29、CD44、CD166及 CD105表达阳性,CD34、CD45和 CD86为阴性;AKP 弱阳性。hYS-MSC 经成骨诱导 AKP 强阳性,诱导两周后形成钙盐沉积形成的矿化区。hYS-MSC 经神经诱导可见 NSE、NF 或 GFAP 阳性细胞,符合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hYS-MSC 经成脂诱导转化为大小不等的园形或椭圆形细胞,胞浆内可见脂滴形成,胞核被挤于细胞的一侧,经油 O 染色脂滴染橘红色,符合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hYS-MSC 与成体 MSC 表型一致,具有较大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脂肪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胚胎发育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G6PD基因G392T及C1024T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文红 杜传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76-2077,共2页
目的:通过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两种已知突变的检测,观察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 igh perform ance liqu id chrom atography,DHPLC)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DHPLC方法及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测定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目的:通过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两种已知突变的检测,观察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 igh perform ance liqu id chrom atography,DHPLC)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DHPLC方法及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测定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进行已知突变的检测。结果:正常对照者第5、9-10外显子为单峰;G6PDG392T有两个峰,G6PDC1024T则有3个峰。结论:DHPLC方法敏感、自动化、使用方便而且成本低,可能成为今后检测已知和未知突变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缺乏 突变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汉族人群α1基因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布特征的研究
14
作者 古宏标 黄玮俊 +6 位作者 杜勇 李彩霞 李幼姬 薛超 陈素琴 胡彬 王一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2-756,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α1基因中3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已报道的高加索人群相比较的特点。方法:从现存数据库中寻找α1基因内的3个VNTR位点,即α1基因3’端的hs1,2增强子内的VNTR1、其上游6Kb的...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α1基因中3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已报道的高加索人群相比较的特点。方法:从现存数据库中寻找α1基因内的3个VNTR位点,即α1基因3’端的hs1,2增强子内的VNTR1、其上游6Kb的VNTR2和位于α1基因第5外显子的E5VNTR。提取2 0 1例广东汉族人基因组DNA ,PCR分别扩增含上述3个VNTR位点片段,2 % - 3%凝胶电泳分带鉴定基因型,并以测序证实。结果:与高加索人群比较我国汉族人群α1基因VNTR1多态性分布特征表现为:C(3次重复)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10. 0 %vs 1 0 % ) ,A(1次重复)等位基因频率偏低(30 . 3%vs36. 1% - 39 .4 % ) ,差异显著(χ2 =72 .85 ,P <0 .0 1)。基因型BB占37. 8% ,AB占32. 3% ,AA占12 % ,BC占11 .4 % ,AC占4 5 % ,CC占2. 0 % ,BC、AC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高加索人群,而AB型分布频率显著低于高加索人群(χ2 =73. 77,P <0 .0 1)。另外两个数据库中报道的VNTR位点(VNTR 2及E5VNTR)在我们所测人群中呈均一分布,PCR产物长度分别为136bp(VNTR 2 )和5 35bp(E5VNTR)。结论:我国汉族人群α1基因VNTR多态性分布与基因组数据库中基于高加索人群的资料不尽相同,其中Iα1hs1,2VN TR1多态性不同于高加索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A 可变数量串联重复 多态现象(遗传学)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汉族人群FcαR1基因结构研究
15
作者 古宏标 黄玮俊 +3 位作者 陈素琴 胡彬 李彩霞 王一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构建我国汉族人群FcαR1基因单倍型及单倍型域。方法:提取100例正常广东汉族人基因组,分段扩增FcαR1基因并直接测序鉴定SNP基因型。选取MAF>0.10的SNP构建单倍型及单倍型域。结果:汉族人群FcαR1基因共有3个单倍型域,每个单倍... 目的:构建我国汉族人群FcαR1基因单倍型及单倍型域。方法:提取100例正常广东汉族人基因组,分段扩增FcαR1基因并直接测序鉴定SNP基因型。选取MAF>0.10的SNP构建单倍型及单倍型域。结果:汉族人群FcαR1基因共有3个单倍型域,每个单倍型域中包含的单倍型数3至7个,平均为5.33个,单倍型域中常见单倍型数2至3个,平均2.3个。结论:FcαR1基因存在单倍型及单倍型域,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以该基因为候选基因进行疾病基因定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FcαR1 单元型 单元型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那唑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IL-6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郑辉 马保锋 +2 位作者 李洪义 周卓妍 姚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7-80,共4页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和异位内膜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丹那唑对IL-6水平的影响,探讨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IL-6水平。结果:...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和异位内膜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丹那唑对IL-6水平的影响,探讨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IL-6水平。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的IL-6水平比在位内膜显著降低,而丹那唑治疗组在位和异位内膜的IL-6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生长与IL-6水平的降低有关,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可能部分地通过升高内膜组织IL-6水平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白细胞介素6 丹那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胰岛素对K562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月琴 潘宏达 +1 位作者 郭奕斌 潘敬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胰岛素对K562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和/或抗IGF-1R抗体(IGF-1R-Ab)分别处理K562细胞,应用M TT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高浓度胰岛素对K562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和/或抗IGF-1R抗体(IGF-1R-Ab)分别处理K562细胞,应用M TT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下K562细胞的IGF-1R、Akt、Erk1/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MTT法显示,低于40 mU/ml胰岛素具有促进K562细胞增殖,而高浓度(>40 m U/ml)胰岛素却显示出抑制K562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40 mU/ml胰岛素抑制K562细胞凋亡(P<0.05),而200m U/ml胰岛素明显诱导K562细胞凋亡(P<0.01);0.01μg/ml至1.0μg/ml浓度IGF-1R-Ab具有显著增强高浓度(>40 m U/ml)胰岛素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r=0.962,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K562细胞后,ERK及p-ERK表达变化不明显,200 mU/ml浓度胰岛素作用K562细胞后,IGF-1R和AKT表达变化不明显,而IGF-1R和AKT磷酸化水平增强。结论:高浓度(>40 mU/ml)胰岛素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胰岛素结合IGF-1R,竞争性地抑制IGF-1与IGF-1R的结合,相对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抗体 K562细胞 细胞增殖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石骨症致病基因内的新突变及其基因型-表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好 蒋丹华 +5 位作者 陈明晖 黄轩 刘瑞虹 郭鹏 王一鸣 方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665,共9页
【目的】对2例恶性石骨症以及1例ADOⅡ型石骨症患者的致病基因TCIRG1及CLCN7进行致病性突变的研究,以扩展突变谱,为开发针对突变类型的产前诊断性芯片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3名石骨症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TC... 【目的】对2例恶性石骨症以及1例ADOⅡ型石骨症患者的致病基因TCIRG1及CLCN7进行致病性突变的研究,以扩展突变谱,为开发针对突变类型的产前诊断性芯片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3名石骨症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TCIRG1及CLCN7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剪切位点序列,对PCR产物进行Sanger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新发现的突变在50名正常对照中进行测序,以排除良性多态性。【结果】在患者1的TCIRG1基因第4外显子发现缺失突变c.242del C(p.Pro81Argfs X85),在第9外显子检测到缺失突变c.965del C(p.Arg323Glyfs X23);在患者2的TCIRG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错义突变c.1213G>A(p.Gly405Arg),第18外显子检测到无义突变c.2181C>A(p.Cys727X);在家系3先证者的CLCN7基因发现无义突变c.1641C>A(p.Trp547X)。其中,TCIRG1基因中的c.965del C(p.Arg323Glyfs X23)和c.2181C>A(p.Cys727X),CLCN7基因中的c.1641C>A(p.Trp547X)均为新突变。【结论】发现TCIRG1基因中2个新突变c.965del C(p.Arg323Glyfs X23)和c.2181C>A(p.Cys727X),2个已报道的突变c.242del C(p.Pro81Argfs X85)及c.1213G>A(p.Gly405Arg),发现CLCN7基因的1个新突变c.1641C>A(p.Trp547X),丰富了TCIRG1及CLCN7基因突变谱,为阐明石骨症的发病机制以及针对本病的诊断性芯片的设计提供了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骨症 TCIRG1基因 CLCN7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基因在胎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慧姝 曾瑞萍 E.M.Wintour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23-26,共4页
【目的】测定水通道蛋白基因(Aquaporins,AQPs)是否在中晚期妊娠羊胎肺中表达及其表达模式。【方法】应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对妊娠80d,100d,120d,140d 的羊胎外周肺组织各4例及4例成年羊外周肺组织行 AQP1,3,4和5基因的 mRNA 表达的定... 【目的】测定水通道蛋白基因(Aquaporins,AQPs)是否在中晚期妊娠羊胎肺中表达及其表达模式。【方法】应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对妊娠80d,100d,120d,140d 的羊胎外周肺组织各4例及4例成年羊外周肺组织行 AQP1,3,4和5基因的 mRNA 表达的定量检测;应用 Western 免疫蛋白杂交对妊娠100d,130d的羊胎的外周肺组织行 AQP1,3,4和5基因的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AQP1,3,4,5基因 mRNA 及蛋白质均在妊娠中晚期羊胎肺中表达;AQP5mRNA 在胎肺的表达显著高于成羊肺。【结论】AQPs 基因在胎肺中表达及 AQP5在胎肺中高于成年肺的特定表达模式提示 AQPs 在胎肺液体产生及吸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肺发育 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 荧光定量PCR技术 免疫蛋白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障碍患者POGZ基因突变分析
20
作者 李颖 林欣怡 +3 位作者 刘传勇 蒋嵩山 宋新明 陈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7-832,共6页
【目的】在100名智力障碍患者中筛查基因POGZ的突变,探索POGZ的突变与智力障碍的关系。【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DNA,对POGZ的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区以及5’UTR区、3’UTR区进行PCR-测序分析。通过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比对,查找突变... 【目的】在100名智力障碍患者中筛查基因POGZ的突变,探索POGZ的突变与智力障碍的关系。【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DNA,对POGZ的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区以及5’UTR区、3’UTR区进行PCR-测序分析。通过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比对,查找突变位点。【结果】在100名智力障碍患者中检测出一例未报道过的新错义突变c.2498 G>A,p.H833R。该突变破坏了POGZ蛋白上与HP1结合起关键作用的C2H2锌指结构,可能使POGZ无法与HP1蛋白结合进而影响其调控细胞周期的功能。【结论】POGZ基因的突变是引起先天性智力障碍的原因之一。对不明原因智力障碍的患者做POGZ的筛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因,对有智力障碍家族史的孕妇做产前检查能防止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GZ 智力障碍 新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