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介入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余深平 初国良 +1 位作者 杨建勇 汪华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7,40,共4页
目的:研究经下腔静脉肝后段(RIVC)肝内穿刺进行介入操作的安全性,为第2肝门重建术和直接肝内门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1例正常下腔静脉肝后段及肝脏的离体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了解下腔静脉肝后段和肝静脉的相关解... 目的:研究经下腔静脉肝后段(RIVC)肝内穿刺进行介入操作的安全性,为第2肝门重建术和直接肝内门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1例正常下腔静脉肝后段及肝脏的离体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了解下腔静脉肝后段和肝静脉的相关解剖结构特点。结果:(1)下腔静脉肝后段:长度(7.01±1.30)cm;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安全范围是(5.43±1.23)cm,95%可信区间是3.02~7.84cm。(2)肝静脉:上组: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的直径分别是(15.3±3.6)、(8.7±1.9)和(9.3±1.8)mm。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同开口于下腔静脉90.3%(28例);3支静脉分别开口于下腔静脉9.7%(3例);下组肝小静脉:不同直径的肝小静脉(≥10mm、10~5mm、≤5mm)的肝小静脉构成比分别是5.0%(11条)、24.0%(52条)和71.0%;标本出现率分别是35.5%(11例)、87.1%(27例)和96.8%(30例);RIVC分布位置分别是右侧壁下份、右侧壁及前壁下份、前壁及左壁下份。(3)模拟测量比较常规TIPS穿刺距离和DIPS穿刺距离:经RHV和经MHV的TIPS穿刺距离分别是(38.6±8.1)mm和(46.6±8.2)mm。DIPS穿刺距离是(31.2±7.9)mm。TIPS与DIPS三组模拟测量穿刺距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DIPS穿刺距离最短,以经MHV的TIPS穿刺距离最长。结论:(1)在下腔静脉肝后段有(54.3±12.3)mm的安全穿刺范围;(2)下腔静脉肝后段下份不同直径的下组肝小静脉,其直径越小,出现率越高,数量越多;(3)DIPS的穿刺距离最短,经MHV常规TIPS穿刺距离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下腔静脉肝后段 肝内穿刺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减压术的显微外科解剖基础 被引量:3
2
作者 范翔 江广理 +3 位作者 王海军 初国良 蔡赣桥 樊韵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固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固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38mm)。眼动脉有88.5%(23侧)于视神经管颅口底部内侧进入鞘膜,在襞前端内侧穿出入眶。视神经管外下壁与蝶窦外侧壁结合形成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陷窝,长为(7.40±1.44)mm(5.60~10.10mm)。结论:(1)视神经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内上方切开;(2)眼动脉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切开骨性视神经管全长的基础上再向眶内延长1.14~2.38mm;(3)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可作为视神经减压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减压术 眼动脉 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 视眶襞 显微外科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2
3
作者 范翔 江广理 +3 位作者 王海军 初国良 蔡赣桥 樊韵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为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相关解剖结构。结果:(1)通过扩大入路可建立直视海绵窦下壁的通路。(2)可视的海绵窦下壁范围为不规则四... 目的:为经鼻蝶海绵窦下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相关解剖结构。结果:(1)通过扩大入路可建立直视海绵窦下壁的通路。(2)可视的海绵窦下壁范围为不规则四边形,前界长(11.95±2.01)mm(8.66-15.15mm),内侧界长(14.02±1.68)mm(11.47~17.66mm)。(3)可完整显示海绵窦的前下腔和内侧腔及外侧腔和海绵窦外侧壁的大部。结论:切除中、上鼻甲及后组筛窦的扩大手术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海绵窦的下壁,具有直视、微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经鼻蝶入路 筛窦 海绵窦 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 显微外科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吸入调节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金勇 李光武 +1 位作者 蔡荣凤 汪华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2-425,共4页
目的研究挥发性的芳香物质-丁香酚(Eugenol,EG)对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评价其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雌性小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 目的研究挥发性的芳香物质-丁香酚(Eugenol,EG)对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评价其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雌性小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将筛选后的模型小鼠随机分为EG吸入组、盐酸氟西汀组和空白组,给予相应处理5周。并评价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对抑郁行为缓解后的小鼠,记录EG在不同脑区诱发的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①与干预前相比:EG吸入治疗组4周后悬尾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周时强迫游泳实验(P<0.05)和24 h糖水消耗量(P<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氟西汀组小鼠在治疗2周后强迫游泳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悬尾实验(P<0.05)和24 h糖水消耗量(P<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在5周后虽然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P<0.01),但是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显示:EG吸入组缓解后(干预5周后)的抑郁样行为与盐酸氟西汀组缓解后(干预3周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显示:在嗅球、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部位可以快速地记录到EG所诱发的特征性生物电变化。结论EG的芳香疗法能够缓解抑郁症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嗅觉通路及其相关环路调节脑的情绪反应功能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抑郁症 嗅觉通路 芳香疗法 嗅觉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病理表现 被引量:8
5
作者 周丽华 袁群芳 +2 位作者 李方澜 韩曙 姚志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根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病理表现 ,探讨在该条件下运动神经元死亡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D雌性大鼠 2 0只 ,体重 2 0 0 - 30 0g ,撕脱右侧臂丛C5-T8神经根 ,术后动物存活 3d、5d、1周后取C5-C8节段脊髓 ... 目的 :观察神经根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病理表现 ,探讨在该条件下运动神经元死亡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D雌性大鼠 2 0只 ,体重 2 0 0 - 30 0g ,撕脱右侧臂丛C5-T8神经根 ,术后动物存活 3d、5d、1周后取C5-C8节段脊髓 ,对冰冻切片行NADPH -d组化、c -jun免疫组化、中性红和HE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形态 ,计数脊髓前角NOS阳性运动神经元及存活运动神经元数目 ,以非损伤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为 10 0 % ,计算百分比。结果 :神经根撕脱 3d、5d、1周后 ,损伤侧脊髓前角NOS运动神经元平均阳性率分别为 :0 74%± 0 5 9%、2 4 83%± 6 73%、5 1 16 %± 8 6 7%。神经元平均存活率分别为 93 0 0 %± 4 32 %、93 6 7%± 5 2 7%、89 83%±2 6 5 % ;c -Jun从撕脱术后 3d就有表达 ,5d后表达开始减少。运动神经元形态变化不明显。 1周时偶见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核偏位 ,但核膜清晰 ,核仁尚存 ,染色体固缩。结论 :脊神经根撕脱 1周内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NOS表达递增 ,c-Jun表达递减 ,运动神经元开始死亡。NO/NOS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损伤后的再生反应 ,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 前角细胞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 运动神经元 病理 神经根撕脱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9902对加速老化小鼠(SAM-P/8)脑Aβ样颗粒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汪华侨 谢瑶 +2 位作者 袁群芳 李光武 姚志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6-210,i003,共6页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TA9901配伍EGb761(简称TA9902)对加速老化鼠P/8(SAM-P/8)脑中Aβ样颗粒沉积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阿尔采默病(A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月龄雄性SAM-P/8小鼠83只,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TA9001组(15只)、TA9902...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TA9901配伍EGb761(简称TA9902)对加速老化鼠P/8(SAM-P/8)脑中Aβ样颗粒沉积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阿尔采默病(A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月龄雄性SAM-P/8小鼠83只,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TA9001组(15只)、TA9902低剂量组(TA9902-L组,15只)、TA9902高剂量组(TA9902-H组,15只)、EGb761组(10只)、HAT组(Hup-A,10只)和老年组(18只);3月龄雄性SAM-P/8 小鼠15只,作为年轻组。TA9901组和EGb761组饮水中分别加入体积分数5g/L TA9901和0.8g/L EGb761,TA9902-L和TA9902-H组分别加入6g/L和10g/L的TA9002。HAT组石杉碱甲片用量为每只每日0.0125mg。动物喂养期为6.0~6.5个月。用Gomori六胺银法显示海马淀粉样颗粒,并对CA1区的银染颗粒(MSSGs)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AM-P/8小鼠脑内MSSG常成群分布(颗粒群长径约40~250μm),以海马的CA3区和齿状回多见。TA9901、EGb761和TA9902能显著减少MSSG平均截面直径、截面面积、平均灰度和MSSG簇数(P<0.05或P<0.01)。高剂量TA9902的作用要强于TA9901、EGb761和低剂量TA9902组(P<0.05)。而且TA9901和EGb761 MSSG的V_V显著减小,TA9901还能减小MSSG的N_V(P<0.05),但对δ无明显影响(P>0.05)。而TA9902-L和TA9902-H均可使MSSG的V_V、N_V有意义地减小,而增加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银杏 淀粉样蛋白 阿尔采默病 脑组织 动物实验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影响臂丛撕脱后运动神经元NOS表达及其存活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方澜 周丽华 +3 位作者 袁群芳 何宏文 姚志彬 吴武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31-1233,T007,共4页
目的 :观察EGb76 1对脊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对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Sprague -Dawley雌性大鼠 80只 ,行脊髓C5 T1神经根撕脱术后 ,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 1mLEGb76 1,2 5mg·kg-1·d-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 目的 :观察EGb76 1对脊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对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Sprague -Dawley雌性大鼠 80只 ,行脊髓C5 T1神经根撕脱术后 ,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 1mLEGb76 1,2 5mg·kg-1·d-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后 1周、2周、4周和 6周分别处死动物 ,取脊髓C7节段行NADPH -d组化和中性红染色 ,计数各组动物损伤侧前角NOS阳性和中性红阳性的运动神经元数目 ,比较组间差异显著性。结果 :脊神经根撕脱后受损运动神经元NOS表达从 1周开始 ,2周达高峰 ,4周 - 6周逐渐下降。运动神经元死亡以 4周 - 6周最明显。EGb76 1能减少以上各时点NOS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目 ,提高各时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结论 :EGb76 1能下调运动神经元NOS基因表达 ,提高受损运动神经元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银杏 一氧化氮合酶 运动神经元 臂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对老年大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宏文 谢瑶 +2 位作者 周丽华 袁群芳 姚志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对老年机体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老年鼠(18个月)分为老年对照组(ACG)、高浓度人参组(HGG)、低浓度人参组(LGG),大鼠灌服人参水煎液,3周后,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脾细胞和血液淋巴细胞β-AR含量... 【目的】研究人参对老年机体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老年鼠(18个月)分为老年对照组(ACG)、高浓度人参组(HGG)、低浓度人参组(LGG),大鼠灌服人参水煎液,3周后,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脾细胞和血液淋巴细胞β-AR含量,同时用各组大鼠脾细胞分别加入刀豆球蛋白A(ConA)、异丙肾上腺素(ISO)、普奈洛尔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比较各组淋巴细胞增殖A值变化。【结果】ACG、HGG、LGG脾细胞β-AR密度分别为(3378±117)、(4940±261)、(3572±122),与ACG比较,HGG明显增多(P<0.01);淋巴细胞增殖的MTTA值分别为(0.217±0.027)、(0.547±0.043)、(0.253±0.037),HGG明显增多(P<0.01)。在HGG淋巴细胞增殖中,加入ISO的淋巴细胞增殖MTTOD值明显少于未加ISO或加入ISO和普奈洛尔(P<0.01)。【结论】人参可提高老年机体淋巴细胞功能,这种调节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可被ISO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衰老 淋巴细胞 异丙肾上腺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与神经根GAP-43mRNA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龙菊 李峰 +2 位作者 刘娜 司文章 吴武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臂丛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创立三种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C7前根撕脱(Ⅰ组);C7前根撕脱+切断同侧C5 ̄T1后根(Ⅱ组);C...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臂丛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创立三种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C7前根撕脱(Ⅰ组);C7前根撕脱+切断同侧C5 ̄T1后根(Ⅱ组);C7前根撕脱+C5和C6之间作同侧脊髓半横断(Ⅲ组)。术后2周按CBS评分标准检查动物神经缺失症状,用SYBRGree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根据CBS评分标准,对照组计为0分,Ⅰ组计分较低、Ⅲ组计分最高。对照组C7神经元胞体和C7神经根中GAP-43mRNA表达量相近,但三种损伤组术后2周神经元胞体内GAP-43mRNA表达均上调,而神经根内表达却下调。结论:(1)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GAP-43mRNA表达受突触前机制的调控;(2)臂丛损伤2周时神经元胞体内GAP-43mRNA表达呈现高峰期,此时进行神经移位术将显著提高神经修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损伤 运动神经元 神经根 生长相关蛋白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两家系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0
作者 操基清 张成 +9 位作者 李亚勤 杨娟 梁颖茵 冯善伟 张旭 利婧 张惠丽 朱瑜龄 耿嘉 杨丽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9-484,共6页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和基因型,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两家系3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油红O染色肌纤维内可见脂肪滴沉积。3例...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和基因型,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两家系3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油红O染色肌纤维内可见脂肪滴沉积。3例患者均存在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分别为c.250G>A(Ala84Thr)纯合突变和c.250G>A(Ala84Thr)、c.524G>A(Arg175His)复合杂合突变。维生素B2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治疗10个月后呼吸肌和四肢近端肌无力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运动功能;1例治疗2个月后行走、跑步如常,颈部肌肉恢复至正常状态;1例治疗2个月后可参加剧烈运动且无疲劳感。结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虽然以四肢近端和躯干肌无力,以及运动不耐受为主要表现,但也需注意少数以呼吸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病例,避免漏诊和误诊。维生素B2单药治疗效果极佳,症状可明显好转或痊愈。因此,临床疑似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可尝试维生素B2诊断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质类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LacZ基因在神经前体细胞的转染和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灵 谢瑶 +1 位作者 汪华侨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为了观察含报告基因 L ac Z的重组 5型腺病毒载体 ( Ad5CMVLac Z)在神经前体细胞转染和表达的量效关系并探讨用该载体构建基因修饰细胞的可能性 ,本研究用不同滴度 ( 1× 10 3~ 1× 10 1 0 PFU/ml)的 Ad5CMVLac Z转染体外培养... 为了观察含报告基因 L ac Z的重组 5型腺病毒载体 ( Ad5CMVLac Z)在神经前体细胞转染和表达的量效关系并探讨用该载体构建基因修饰细胞的可能性 ,本研究用不同滴度 ( 1× 10 3~ 1× 10 1 0 PFU/ml)的 Ad5CMVLac Z转染体外培养的 SD胎鼠(胎龄 12 d)海马神经前体细胞 ,用β-半乳糖苷酶 (β-gal)免疫组化反应检测转染效率。结果显示 :当病毒滴度为 1× 10 7时 ,转染率约为 5 0 % ,当滴度增加到 1× 10 1 0时 ,转染率达 10 0 %。Ad5CMVL ac Z在神经前体细胞的转染率具有滴度依赖性的量效关系。表明高滴度的 Ad5CMVLac Z成功地转染了大部分神经前体细胞 ,Lac Z基因也得到充分表达。提示神经前体细胞是该载体转染的适宜靶细胞 ,并有可能通过该载体转导目的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LACZ基因 神经前体细胞 转染 表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早期诊断的判别统计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任颖 刘述 茅双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准确判断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有无肾脏早期损伤.方法:检测46例HSP患儿和28例正常儿童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尿系列蛋白ALB、Ig G及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应用判别统计分析方法,并且拟合出... 目的:准确判断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有无肾脏早期损伤.方法:检测46例HSP患儿和28例正常儿童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尿系列蛋白ALB、Ig G及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应用判别统计分析方法,并且拟合出非标准化判别方程,研究HSP普通型和HSP肾型病人的分类,以及上述六项指标分别对HSP肾脏早期损伤作用的大小.结果:HSP普通型病人组判别正确率为80.0%,HSP肾型病人组为81.0%,正常人组为100%,总判别正确率为87.8%;另外PDW和MPV对HSP肾脏早期损伤病人的筛选有较大的作用.结论:应用判别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血小板参数及尿系列蛋白的指数有助于发现HSP患儿早期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早期肾损伤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基因型和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惠丽 孙毅明 +6 位作者 郑民缨 朱瑜龄 操基清 张誉 李亚勤 邓琅辉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90-495,共6页
研究背景分析一中国汉族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的致病基因和相关临床资料。方法采用DNA序列技术对先证者(Ⅲ3)进行CACNA1S、SCN4A、KCNE3全基因组筛查,针对检测到的变异进一步检测家系中其他患者和无症状家系成员是否存在相同基因... 研究背景分析一中国汉族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的致病基因和相关临床资料。方法采用DNA序列技术对先证者(Ⅲ3)进行CACNA1S、SCN4A、KCNE3全基因组筛查,针对检测到的变异进一步检测家系中其他患者和无症状家系成员是否存在相同基因突变,经对临床资料分析以确定相关基因突变是否为致病性突变基因。结果先证者(Ⅲ3)及家系中其他患者(Ⅱ1、Ⅲ4、Ⅳ3)均检测到CACNA1S基因IVS25-194C/T突变,而无症状家系成员(Ⅲ1)未检测到该突变;该家系成员(除Ⅰ1)均检测到SCN4A基因IVS18-130G/A突变,该位点位于内含子区域且有症状和无症状家系成员同时出现;先证者(Ⅲ3)和无症状家系成员(Ⅲ1)同时检测到SCN4A基因外显子12区域c.1984G>A突变,系错义突变(V662I),但家系中其他患者(Ⅱ1、Ⅲ4、Ⅳ3)均未发现该位点突变。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和生物信息学预测,推测CACNA1S、SCN4A、KCNE3基因突变均非该家系致病性突变基因。但该家系资料丰富了我国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的临床和基因数据库。除KCNE3、CACNA1S和SCN4A基因外,中国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可能存在新的致病基因突变,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基因 突变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b761增强c-jun表达减少轴突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方澜 周丽华 +2 位作者 袁群芳 姚志彬 吴武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83-1785,共3页
目的 :观察EGb76 1对脊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c -jun表达和存活的影响。方法 :成年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 180只 ,行脊髓C5 -T1节段神经根撕脱术后 ,每日给予腹腔注射 1mLEGb76 1(2 5mg·kg-1) ,对照组注射同容积的生理盐水... 目的 :观察EGb76 1对脊神经根撕脱后前角运动神经元c -jun表达和存活的影响。方法 :成年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 180只 ,行脊髓C5 -T1节段神经根撕脱术后 ,每日给予腹腔注射 1mLEGb76 1(2 5mg·kg-1) ,对照组注射同容积的生理盐水。治疗后 4h、12h、1d、3d、5d、1周、2周、4周和 6周 9个时点分别处死动物 ,取C7脊髓节段行c-jun免疫细胞化学和中性红染色。定量比较两组c -jun阳性和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目。结果 :对照组损伤侧运动神经元 4h开始表达c-jun ,1d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至术后 2周。术后 2周运动神经元开始死亡 ,4周 - 6周达高峰。EGb76 1组各时点c -jun阳性和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目都多于对照组。结论 :EGb76 1能有效地减少神经根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银杏 基因 C-JUN 运动神经元 臂丛 撕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损伤诱导脊髓运动神经元nNOS表达的种属差异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浩添 吴荣耀 +3 位作者 谢环 周靖 刘佛林 周丽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5-386,F003,共3页
关键词 神经损伤 脊髓运动神经元 NNOS表达 金黄地鼠 小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损伤再生中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龙菊 李峰 +2 位作者 刘娜 吴武田 陈华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6-360,共5页
目的:分析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损伤再生的机制。方法: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断离(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与C6之间脊髓半横断(C组)。... 目的:分析臂丛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损伤再生的机制。方法: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断离(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与C6之间脊髓半横断(C组)。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术后14 d时C7前角GAP-43 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1、3、7、14 d脊髓前角GAP-43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对照组C7前角GAP-43 mRNA呈低表达,损伤组GAP-43 mRNA表达显著上调。损伤组术后1 d、3 d时均未见C7前角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术后7 d各损伤组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开始出现,14 d时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达到高峰。3组间比较,C组表达量最高,B组最低,A组居中。结论:臂丛损伤诱导运动神经元GAP-43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GAP-43合成增加是神经元蛋白重组所致,与轴索再生和神经功能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损伤 再生 运动神经元 GAP-4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损伤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华侨 庞水发 +2 位作者 李光武 戎利民 洪衍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表分为正常组20只和模型组(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6mm 缺损)40只,后者又随机分为 bFGF 组和对照组,分别于... 【目的】探讨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表分为正常组20只和模型组(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6mm 缺损)40只,后者又随机分为 bFGF 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左胫前肌及腓肠肌各注射0.1ml 的100 U bFGF 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d。术后10周,进行足迹分析、电生理、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神经标记(CB-HRP)和存活前角神经元计数、肌肉和神经组织学检查及图像分析等。【结果】bFGF 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率,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干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及许旺细胞数。被 CB-HRP 标记和存活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靶肌肉注射 bFGF 能明显促进损伤后坐骨神经结构的再生、成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应用 bFGF 的另一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外周神经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靶肌肉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痴呆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Aβ肽单链抗体的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振富 苏雪莹 +3 位作者 初国良 徐杰 汪华侨 姚志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2-734,737,共4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的老年痴呆(AD)噬菌体抗体库,筛选1株人源性的β-淀粉样蛋白(Aβ)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方法: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用20个AD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首次构建了AD患者的单链可变区噬菌体抗体库。以Aβ40为靶,挑选出77个阳性抗... 目的:构建人源性的老年痴呆(AD)噬菌体抗体库,筛选1株人源性的β-淀粉样蛋白(Aβ)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方法: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用20个AD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首次构建了AD患者的单链可变区噬菌体抗体库。以Aβ40为靶,挑选出77个阳性抗体克隆,从中筛选出一个抗AβscFv-H1,并对其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利用预吸附实验及竞争性ELISA测定该抗体对Aβ40的特异性及结合位点。结果:成功构建出AD患者的单链可变区噬菌体抗体库,库容量为1.5×106。从库中筛选出1株抗Aβ40的单链噬菌体抗体-H1,DNA测序结果证实了其抗体的基因结构及氨基酸序列。预吸附及竞争性ELISA证实该抗体对Aβ40的结合表位位于蛋白氨基端的1到16个氨基酸内。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成功制备Aβ肽特异性scFv,为AD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被动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噬菌体展示抗体库 单链可变区抗体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颖 刘述 +1 位作者 杨月明 刘洪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认识。方法采用30例儿童恶性血液病发生CL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CLS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认识。方法采用30例儿童恶性血液病发生CL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CLS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0.05检验水准下,有无低氧血症,有无败血症与应变量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CLS前白细胞数目,有无严重骨髓抑制在检验水准附近。结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为儿童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少见急重症,低氧血症和败血症是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CLS的危险因素,儿内科医师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恶性血液病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敏 王方金 +2 位作者 吴健 王伟毅 何蕴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利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方法对人乳头瘤病毒(HPV)进行分型检测,建立一种经济实用的临床HPV感染的基因型检测方法。【方法】利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方法对145例阴道镜门诊病人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HPV-DNA检测并分型。【结果】被检人群中... 【目的】利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方法对人乳头瘤病毒(HPV)进行分型检测,建立一种经济实用的临床HPV感染的基因型检测方法。【方法】利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方法对145例阴道镜门诊病人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HPV-DNA检测并分型。【结果】被检人群中共检测出57例HPV阳性,88例HPV阴性,HPV的感染率为39.3%,阳性标本中检测出12种高危型别,2种低危型别。其中单型感染51例(89%),混合感染6例(11%),16,31,18,58型检出率较高。【结论】低密度基因芯片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在HPV和宫颈癌的筛查与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低密度基因芯片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