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不同于M受体的药理学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金菊 慕邵峰 +1 位作者 曾淑君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与M受体药理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环实验方法,观察抗M_3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和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 毛果芸香碱能够剂量依赖性拮抗乙酰胆...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与M受体药理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环实验方法,观察抗M_3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和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 毛果芸香碱能够剂量依赖性拮抗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其拮抗性质为非竞争性拮抗;抗M_3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不影响乙酰胆碱诱发的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但能拮抗乙酰胆碱诱发的离休肠肌收缩作用。结论 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的药理学特征不同于经典M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M3受体单克隆抗体 毛果芸香碱 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内微小RNA调控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子怡 吕晓飞 梁思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03,共6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成熟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以定位于细胞核,且发挥更为广泛的调控功能。这些发现与传统观点认为miRNA定位于细胞质中并发挥转录后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大不相同。代谢性疾病涉及全身多个器官,高度依赖miRNA的调...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成熟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以定位于细胞核,且发挥更为广泛的调控功能。这些发现与传统观点认为miRNA定位于细胞质中并发挥转录后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大不相同。代谢性疾病涉及全身多个器官,高度依赖miRNA的调控。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研究揭示了核内miRNA在调节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疾病中的关键作用,提示其可能是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机制和新靶点。本综述根据代谢性疾病的分类,总结了目前核内miRNA调控的研究,包括它们的调控机制和潜在靶点,如直接结合在基因启动子、非编码RNA或蛋白质等,为治疗代谢性疾病提出新见解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内微小RNA 代谢性疾病 非经典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人乳腺癌MCF-7细胞自噬 被引量:51
3
作者 陈菊英 刘朝纯 +3 位作者 曾智 黄文东 杨永飞 朱邦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研究紫草素(Shikoni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紫草素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24、48 h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紫草素处理24 h和48 h时LC3、p62、PI3K、Akt、p-PI3K、p-Akt蛋白水平... 目的研究紫草素(Shikoni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紫草素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24、48 h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紫草素处理24 h和48 h时LC3、p62、PI3K、Akt、p-PI3K、p-Akt蛋白水平。结果 1μmol.L-1紫草素处理细胞48 h以及2.5、5μmol.L-1紫草素处理MCF-7细胞24 h和48 h时,MCF-7细胞的活力受到明显抑制,LC3-Ⅱ/LC3-Ⅰ值增加,p62表达减少,总PI3K、Akt、p-PI3K、p-Akt均减少。结论紫草素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自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MCF-7细胞 自噬 LC3 P62 PI3K Akt p-PI3K P-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dC_(12)差向异构体的合成及其对大鼠主动脉环收缩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曾飒 关永源 +5 位作者 刘德育 贺华 王炜 丘钦英 王雪融 王延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dC12 手性碳构型改变与其药理活性的关系。方法 制备RdC12 位差向异构体 (12 epi Rd) ;观察比较 12 epi Rd与Rd对苯肾上腺素 (phenyle phrine ,Phe)收缩大鼠离体主动脉环作用的影响。结果 首次成功制备了 12 ep...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dC12 手性碳构型改变与其药理活性的关系。方法 制备RdC12 位差向异构体 (12 epi Rd) ;观察比较 12 epi Rd与Rd对苯肾上腺素 (phenyle phrine ,Phe)收缩大鼠离体主动脉环作用的影响。结果 首次成功制备了 12 epi Rd ;Rd(40、80 μmol·L-1)与 12 epi Rd(40、80 μmol·L-1)均可浓度依赖性抑制Phe收缩血管环的最大效应 ,其拮抗指数 pD2 ′分别为 :4 0 8± 0 15和 4 0 7±0 16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人参皂苷RdC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D 差向异构体 手性异构体 苯肾上腺素 主动脉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波段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诱导和钙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沛波 关永源 +4 位作者 贺华 丘钦英 周家国 周园 史小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 观察中波段紫外线 (UVB)照射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HaCaT细胞 )的凋亡和对细胞静息Ca2 + 及thapsigargin和adrenaline引起的Ca2 + 运动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染色法分析受UVB照射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 ,用流式... 目的 观察中波段紫外线 (UVB)照射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HaCaT细胞 )的凋亡和对细胞静息Ca2 + 及thapsigargin和adrenaline引起的Ca2 + 运动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染色法分析受UVB照射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 ,用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和Hoechst332 5 8核染色法观察UVB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 ,采用Fura 2 /AM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胞浆游离Ca2 + 浓度的变化。结果 在 1 2 5~ 6 2 5J·m-2 的UVB照射剂量之间和照射后培养时间 2 4h内的条件下 ,UVB照射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细胞的存活率 ;在照射后培养时间 1 8h内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细胞凋亡 ;2 5 0J·m-2 UVB照射后 ,细胞的静息钙迅速下降 ,在照射后第 6h静息钙降至最低 ,且thapsigargin(1 0μmol·L-1 )和adrenaline(1 0 μmol·L-1 )所引起的钙释放及由此产生的钙内流也随照射后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 UVB照射可诱导HaCaT细胞的凋亡及引起细胞钙稳态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段紫外线 角质形成细胞 凋亡 钙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C-3反义寡核苷酸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钱艳 关永源 +3 位作者 王冠蕾 杨晓茹 贺华 丘钦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 研究ClC 3蛋白在T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 ,将寡核苷酸导入细胞 ,免疫印迹 (WesternBlot)方法分析ClC 3蛋白表达 ;[3H] TdR参入法观察ClC 3反义寡核苷酸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①ClC 3反义寡核苷... 目的 研究ClC 3蛋白在T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 ,将寡核苷酸导入细胞 ,免疫印迹 (WesternBlot)方法分析ClC 3蛋白表达 ;[3H] TdR参入法观察ClC 3反义寡核苷酸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①ClC 3反义寡核苷酸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onA诱导的ClC 3蛋白的表达 ;②ClC 3反义寡核苷酸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C-3 T淋巴细胞 反义寡核苷酸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丘钦英 周家国 +1 位作者 刘玉洁 关永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31-153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方法,了解生长特性。方法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用RF-5000荧光分光光度计观察细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来检测其活性。结果培养5d后可见组织块周围有... 目的探讨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方法,了解生长特性。方法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用RF-5000荧光分光光度计观察细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来检测其活性。结果培养5d后可见组织块周围有平滑肌细胞长出,2wk后可融合传代,经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α-actin鉴定,确定为平滑肌细胞。钙离子通道激动剂可诱导细胞Fura-2荧光比值(F340/F380)上升,细胞活性良好。结论组织贴块法是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简单、高效、经济的实验方法,为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基底动脉 平滑肌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皮乙素对BALB/c裸鼠体内胶质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曹舒雯 胡杨 +2 位作者 朱小南 陈汝筑 汪雪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2-679,667,共8页
【目的】探讨秦皮乙素(Esc)的体内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6细胞前肢腋下皮下注射BALB/c裸鼠种瘤构建荷瘤鼠模型;分为4组:模型组、50 mg/kg秦皮乙素组、100mg/kg秦皮乙素组和... 【目的】探讨秦皮乙素(Esc)的体内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6细胞前肢腋下皮下注射BALB/c裸鼠种瘤构建荷瘤鼠模型;分为4组:模型组、50 mg/kg秦皮乙素组、100mg/kg秦皮乙素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瘤体积、相对肿瘤增殖率、瘤质量、肿瘤生长抑制率和体质量5个指标评价秦皮乙素的体内抑瘤效果;采用HE染色鉴定瘤体。【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秦皮乙素可显著抑制雄性荷瘤鼠的瘤体积约10倍,瘤质量约8倍,对其体质量无显著影响,与阳性对照药尼莫司汀(ACNU)相似;对雌性荷瘤鼠瘤体的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秦皮乙素在雄性荷瘤鼠体内具有显著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乙素 胶质瘤 BALB/C裸鼠 抑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N-93抑制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红卫 胡晓东 +4 位作者 张红梅 黎明涛 张彤 周利君 刘先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1-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用钨丝微电极在脊髓腰膨大部背角浅层神经元细胞外记录C-纤维诱发电位,强直刺激坐骨神经诱导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 [目的]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用钨丝微电极在脊髓腰膨大部背角浅层神经元细胞外记录C-纤维诱发电位,强直刺激坐骨神经诱导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LTP。在LTP诱导前后,在暴露的脊髓表面局部给予CaMKⅡ的选择性抑制剂KN-93,观察C-纤维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50μmol/L的KN-93不影响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幅度,但可完全阻断脊髓背角LTP的诱导(n=6)。KN-93呈时间依赖性翻转脊髓背角LTP。在LTP诱导后30min,50μmol/L的KN-93对LTP的早期表达无影响(n=4),而100μmol/L的KN-93在用药后,LTP逐渐降低,于3h降至对照水平(n=6);在LTP诱导后1h脊髓局部给予100μmol/L的KN-93,7例动物中有5例LTP被抑制;但同样浓度的KN-93,在LTP诱导后3h,不能翻转业已建立的LTP(n=5),且增加KN-93的浓度至200μmol/L也不能抑制脊髓背角LTP。[结论]CaMKⅡ参与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但KN-93对晚期LTP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KN-93 脊髓背角 C-纤维诱发电位 长时程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损伤 被引量:6
10
作者 乐亮 李晶洁 +5 位作者 黎仕锋 朱文博 束敏峰 苏兴文 邱鹏新 颜光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5-899,共5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PP+加入体外培养的的PC12细胞中,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模型,实验过程中用minocycline进行预处理,四甲基偶氮唑...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PP+加入体外培养的的PC12细胞中,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模型,实验过程中用minocycline进行预处理,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DCFH-DA检测ROS聚集,JC-1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0.5 mmol/L MPP+处理PC12细胞24 h,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80.8%),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5.22%),同时ROS浓度提高230.0%,线粒体膜去极化(绿/红荧光强度比为11.95)。而加入10μmol/L minocycline预处理30 min可明显升高MPP+处理的PC12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ROS浓度明显下降,绿/红荧光强度比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Minocycline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部分通过对抗其线粒体功能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PC12细胞 线粒体功能损伤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丁对6-羟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小南 汪雪兰 +3 位作者 何进 余剑平 王琴 陈汝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 6 羟多巴胺 (6 OHDA)诱导PC1 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与烟碱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 6 OHDA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 2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 ;用MTT、二乙酸荧光素活细胞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琼脂糖凝胶电...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 6 羟多巴胺 (6 OHDA)诱导PC1 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与烟碱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 6 OHDA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 2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 ;用MTT、二乙酸荧光素活细胞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PC1 2细胞的凋亡 ;用尼古丁及N型和M型受体拮抗剂预处理 ,观察尼古丁的拮抗作用及其与受体的关系。结果 尼古丁可明显拮抗 6 OHDA(50 μmol·L-1 )诱导PC1 2细胞凋亡 ,呈钟型浓度效应关系 ,1 0 μmol·L-1 尼古丁的拮抗作用最强。用 1 0 μmol·L-1 尼古丁预处理PC1 2细胞 2h可明显降低 6 OHDA诱导的细胞凋亡。用 1 0 μmol·L-1 六甲溴胺阻断烟碱受体 ,可取消尼古丁对 6 OHDA诱导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 ;但用阿托品阻断M型胆碱受体 ,对尼古丁的拮抗作用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尼古丁对 6 OHDA诱导的PC1 2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这种作用由烟碱受体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烟碱受体 羟基多巴胺类 细胞凋亡 PC12 6-羟多巴胺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豆蛋白A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ClC-3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艳 关永源 +3 位作者 王冠蕾 杨晓茹 贺华 丘钦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 研究刀豆蛋白A(ConA)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内源性ClC 3蛋白的关系。方法 免疫印迹 (Westernblot)法检测ClC 3蛋白表达 ;[3 H] TdR参入法观察Con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①T淋巴细胞上有内源性ClC 3蛋白表达 ,分子量约为 80ku ;... 目的 研究刀豆蛋白A(ConA)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内源性ClC 3蛋白的关系。方法 免疫印迹 (Westernblot)法检测ClC 3蛋白表达 ;[3 H] TdR参入法观察Con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①T淋巴细胞上有内源性ClC 3蛋白表达 ,分子量约为 80ku ;②ConA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 ;③ConA刺激T淋巴细胞 2 4、4 8、72h后 ,ClC 3蛋白表达均增加 ;刺激 4 8h后ClC 3蛋白表达增加最多。④ConA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ClC 3蛋白表达。结论 T淋巴细胞上存在内源性ClC 3蛋白表达 ;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通道 CLC-3 T淋巴细胞 增殖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定量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肖贵南 吴招娣 关永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5-437,共3页
目的 考察顺铂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鲎试验。结果  6批顺铂注射液稀释至 0 1 4 g·L- 1 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没有干扰作用 ,而稀释至 0 2 8g·L- 1 时 3批样品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 目的 考察顺铂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鲎试验。结果  6批顺铂注射液稀释至 0 1 4 g·L- 1 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没有干扰作用 ,而稀释至 0 2 8g·L- 1 时 3批样品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所有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 1 8ZU·g- 1 。结论 动态浊度法鲎试验提供了一个测定顺铂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新方法 ,日常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可将样品稀释至 0 1 4 g·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动态浊度法鲎试验 干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脑血管平滑肌细胞Ca^(2+)池操纵性Ca^(2+)内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临溪 关永源 +2 位作者 贺华 丁岩 熊大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对牛脑血管平滑肌细胞 (CSMC)Ca2 + 池操纵性Ca2 + 内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CSMC ,在生物荧光双波长影像分析系统用Fura 2 /Am荧光探针测定单个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结果  (1...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对牛脑血管平滑肌细胞 (CSMC)Ca2 + 池操纵性Ca2 + 内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CSMC ,在生物荧光双波长影像分析系统用Fura 2 /Am荧光探针测定单个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结果  (1)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 ,2 5 ,5 ,1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降低内皮素 1(ET 1,10 -7mol·L-1)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抑制率分别为5 6%± 2 .9%、2 5 6%± 3 9%、48 9%± 3 7%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 (vanadate ,2 ,4,8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升高CPA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增加比率分别为8 2 %± 3 9%、18 8%± 4 9%、46 6%± 6 9% ;(2 ) genistein(2 5 ,5 ,1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降低ATP(10 μmol·L-1)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抑制率分别为 6 7%±2 6%、2 4 6%± 6 5 %、5 1 3 %± 6 9% ;vanadate (2 ,4,8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升高ATP刺激引起的CSMCCa2 +内流 ,增加比率分别为 4 8%± 2 0 %、2 8 5 %± 4 6%、49 6%± 3 3 % ;(3 ) genistein (2 5 ,5 ,1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降低环匹阿尼酸 (Cyclopiazonicacid ,CPA ,10 μmol·L-1)刺激引起的CSMCCa2 + 内流 ,抑制率分别为 6 5 %± 3 0 %、2 2 5 %± 5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激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ATP 内皮素-1 环苑阿尼酸 动脉 平滑肌细胞 CA^2+内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酪氨酸蛋白激酶及其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曾嘉炜 关永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1-1124,共4页
高血压会导致一系列心脑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内皮功能的紊乱、血管张力的改变以及心脑血管重构等。最近有研究提示,Src酪氨酸蛋白激酶在高血压和脑卒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包括通过影响氧化还原信号、偶联因子6、缓... 高血压会导致一系列心脑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内皮功能的紊乱、血管张力的改变以及心脑血管重构等。最近有研究提示,Src酪氨酸蛋白激酶在高血压和脑卒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包括通过影响氧化还原信号、偶联因子6、缓激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等。该文将重点综述Src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调节血压的最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酪氨酸蛋白激酶 高血压 氧化还原信号 偶联因子6 缓激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缝隙连接与HSV-TK/GCV系统旁观者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燕 陶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2,共4页
在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肿瘤的研究中,一个有趣和重要的现象就是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BE)。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HSV-TK/GCV系统治疗肿瘤的疗效。但到目前为止,BE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 在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肿瘤的研究中,一个有趣和重要的现象就是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BE)。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HSV-TK/GCV系统治疗肿瘤的疗效。但到目前为止,BE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大量研究表明,靶细胞连接蛋白(connexin,Cx)的表达及其形成的细胞间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与这一现象关系密切。该文对GJ与HSV-TK/GCV系统BE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了由HSV-TK/GCV系统生成可经GJ传递的"死亡信号"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 缝隙连接 旁观者效应 HSV—TK/GCV系统 自杀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抑制剂SP600125对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文雅 谢元斌 +2 位作者 刘炜 朱振宇 黎明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对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把体外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从含去极化浓度钾离子(KCl 25mmol/L)的培养基中转移至低钾培养基(KCl 5mmol/L)中诱导神经元凋亡。... [目的]研究特异性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对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把体外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从含去极化浓度钾离子(KCl 25mmol/L)的培养基中转移至低钾培养基(KCl 5mmol/L)中诱导神经元凋亡。以Western blot法检测JNK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低钾(KCl 5 mmol/L)磷酸化并激活JNK,诱导c-Jun磷酸化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SP600125通过抑制c-Jun磷酸化而浓度依赖性地促进低钾环境中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存活。其保护作用的半数有效量(ED_(50))为1.01μmol/L。[结论]SP600125通过特异性地抑制JNK活性而对低钾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提示JNK是介导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关键激酶,它可能可以作为干扰神经元凋亡的药物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un 氨基末端激酶 SP600125 细胞凋亡 小脑颗粒神经元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鲍晓 关永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89-1292,共4页
他汀类药物(statins)被研制出来的最初目的是降低血脂,但是现在发现它不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还具有很多其他的作用包括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提高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生物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 他汀类药物(statins)被研制出来的最初目的是降低血脂,但是现在发现它不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还具有很多其他的作用包括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提高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生物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降低血压,逆转心血管系统的重构。充分理解statins的多效性作用及机制有利于它更好的在临床中被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 内皮细胞 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膜抗原/排泄分泌抗原酸性磷酸酶的克隆、表达、生物学特征分析及组织定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明慧 胡坤华 +2 位作者 张彤 刘炜 余新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59-2065,共7页
目的:对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s)成虫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P)进行克隆、表达、生物学特征分析、组织定位及膜抗原/排泄分泌抗原鉴定。方法:对Cs A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及明胶酶谱分析。结果:从Cs ... 目的:对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s)成虫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P)进行克隆、表达、生物学特征分析、组织定位及膜抗原/排泄分泌抗原鉴定。方法:对Cs A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及明胶酶谱分析。结果:从Cs c DNA文库中筛选出编码AP新基因,全长1 410 bp,重组并由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得到分子量为55 k D的重组蛋白Cs AP。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Cs AP既是膜抗原又是分泌排泄抗原;免疫组化显示,Cs AP荧光显示于成虫的表皮层和肠支,在囊蚴也有显示,在雷蚴和尾蚴未显示荧光;ELISA分析表明Cs AP识别华支睾吸虫病人和日本血吸虫病人存在吸虫间的交叉免疫反应,Cs AP及粗抗原识别轻、中、重度感染程度华支睾吸虫病人的差别不明显。重组蛋白免疫大鼠后,总Ig G抗体滴度于3周达较高峰,抗体效价大于1∶25 600。明胶降解实验表明:Cs AP具降解胶原能力。结论:上述结果表明,Cs AP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血清诊断价值不理想;Cs AP可能既是膜抗原,又是排泄分泌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酸性磷酸酶 排泄分泌抗原 膜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海马脑片培养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勇 朱小南 +3 位作者 陈汝筑 何进 余剑平 汪雪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海马脑片体外长期培养方法。方法 取出生后 10d的新生大鼠海马 ,切成30 0 μm厚的脑片 ,转至带有微孔膜插件的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培养期间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通过MTT法鉴定组织活力 ,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细胞对损伤...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海马脑片体外长期培养方法。方法 取出生后 10d的新生大鼠海马 ,切成30 0 μm厚的脑片 ,转至带有微孔膜插件的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培养期间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通过MTT法鉴定组织活力 ,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细胞对损伤的反应 ,电生理反应以检测神经细胞功能。结果培养海马脑片逐渐变薄 ,5d后结构清晰 ,细胞形态完整 ;MTT法显示培养 4 0d内的海马组织均能保持高摄入MTT能力 ;在Schaffer侧枝给予单脉冲刺激 ,于CA1区能接收到完整的群峰电位 ;谷氨酸导致胶质细胞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高表达。结论 本方法培养 4 0d的海马脑片具有正常的活力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海马脑片 培养的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