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缺血大鼠体内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晔 邓宇斌 +2 位作者 李燕 叶伟标 叶美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SD大鼠脑缺血后迁移至脑损伤区的影响。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PBS对照组、脑缺血MSCs治疗组。将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SD大鼠脑缺血后迁移至脑损伤区的影响。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PBS对照组、脑缺血MSCs治疗组。将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MSCs,在脑缺血1d后经尾静脉注射入大鼠体内;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分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CXCR4的表达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结果:GFP转染率大约87%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时定量PCR显示大鼠海马分泌的SDF-1α在1d时达到峰值,1-14d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4d后开始缓慢下降,而皮质分泌的SDF-1α在第3d开始缓慢上升,14d才达到峰值;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的CXCR4有14%;GFP标记的BMSCs移植后6h发现聚集在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嗅球),在第3d后在丘脑等缺血半暗带区,在14d后皮质处的GFP+BMSCs已有明显的增加。结论:损伤组织SDF-1α浓度的升高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增加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CXC趋化因子受体4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