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柏宁 张波 +2 位作者 孙庚喜 张中伟 文剑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NC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3岁,平均45岁。肿瘤位于侧脑室内的前中部及室间孔附近,...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NC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3岁,平均45岁。肿瘤位于侧脑室内的前中部及室间孔附近,呈宽基底紧贴侧脑室壁或透明隔。CT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其内夹杂多个低密度小坏死灶或斑片状钙化灶。MR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轻、中度强化。免疫组化突触素(Sy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标记均为阳性。结论:CNC主要发生在脑室前部或靠近室间孔附近,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当此区发生肿瘤时,要考虑CNC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原发性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向锦 刘大伟 +1 位作者 张玉 吴秋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EMP)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其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5例鼻咽EMP进行临床分析、病理检验、随访观察、EBERS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15例鼻咽EMP,男性患者9例,... 【目的】探讨鼻咽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EMP)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其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5例鼻咽EMP进行临床分析、病理检验、随访观察、EBERS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15例鼻咽EMP,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男女比1.5∶1;中位年龄47岁。影像学资料显示鼻咽黏膜隆起、结节或肿块,未有其它骨组织病变;病理组织学形态呈现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单克隆性,并表达B细胞及浆细胞抗原特性,EBERS原位杂交除1例阳性外,其余14例均阴性。【结论】EMP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它主要发生在头颈部,以上呼吸道尤其是鼻咽部多发,其确诊须综合影像学、实验室检验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呈单克隆性浆细胞特点;EMP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但约13%的病例可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须长期密切随访监测病情的发展;EB病毒在EM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 浆细胞瘤 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的病理特点及类型 被引量:2
3
作者 陶瑜 赖英荣 +4 位作者 吴惠群 董愉 车丽洪 罗灿硚 刘泳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 IgA 肾病的病理特点及类型。【方法】肾穿活检病例分别作免疫萤光、常规光镜和电镜观察。统计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 IgA 肾病共634例,占同期肾穿病例的17.6%。平均年龄29.1岁。88.4%的病例发生在10~49岁。临床上... 【目的】探讨 IgA 肾病的病理特点及类型。【方法】肾穿活检病例分别作免疫萤光、常规光镜和电镜观察。统计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 IgA 肾病共634例,占同期肾穿病例的17.6%。平均年龄29.1岁。88.4%的病例发生在10~49岁。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诉的仅占40.3%。IgA 肾病病理分类为:①正常肾小球55例,占8.7%;②系膜增生型333例,占52.5%;③进行性硬化型92例,占14.5%;④局灶性病变146例,占23.1%;⑤其他类型8例,占1.3%。【结论】①IgA 肾病诊断标准:临床上以无诱因血尿,血液免疫学 IgA 升高为主,部分病例亦可或/和合并蛋白尿。病理学上以系膜区大量 IgA 沉积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合并基底膜上沉积。②IgA 肾病的病理学类型是多样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病 IGA肾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病理大切片制片及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赖英荣 梁英杰 徐大志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28-28,F0004,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标本病理大切片的方法及作用。【方法】 2 0例的胃癌术后标本作病理大切片和HE染色。【结果】病理大切片在同一切片上可观察到胃近切端 肿瘤 远切端 ,癌灶与两切瑞的距离 ,侵袭胃壁深度 ,以及手术切口是否有癌细胞等... 【目的】探讨胃癌标本病理大切片的方法及作用。【方法】 2 0例的胃癌术后标本作病理大切片和HE染色。【结果】病理大切片在同一切片上可观察到胃近切端 肿瘤 远切端 ,癌灶与两切瑞的距离 ,侵袭胃壁深度 ,以及手术切口是否有癌细胞等。【结论】对胃癌病理形态的观察 ,大切片优于常规HE切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 大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理数据分析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5
作者 陶瑜 陶一鸣 吴义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3年第5期54-56,共3页
肾病理数据分析系统选择并贮存了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常规光镜和免疫病理学检查、电镜检查的资料,通过多元分析,求出权值。据此对照数据库中各种诊断分类的权值相比较,提出最接近的一种或几种病名供病理医生作诊断决策。提出了代表诊... 肾病理数据分析系统选择并贮存了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常规光镜和免疫病理学检查、电镜检查的资料,通过多元分析,求出权值。据此对照数据库中各种诊断分类的权值相比较,提出最接近的一种或几种病名供病理医生作诊断决策。提出了代表诊断可靠程度的诊断系数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肾活检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病理学 数据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参与介导大鼠运动神经损伤所致的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5
6
作者 廖广界 臧颖 +2 位作者 魏绪红 李永勇 那晓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目的】检测选择性切断腰5脊神经前根(L5-VRT)术后脊髓背角内IL-6的异常表达并评价其对运动神经损伤所致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在不损伤感觉传入的情况下,L5-VRT制备大鼠机械性痛过敏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组织化... 【目的】检测选择性切断腰5脊神经前根(L5-VRT)术后脊髓背角内IL-6的异常表达并评价其对运动神经损伤所致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在不损伤感觉传入的情况下,L5-VRT制备大鼠机械性痛过敏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6在脊髓背角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细胞定位,通过痛行为学测试观察蛛网膜下腔内注射IL-6中和抗体对L5-VRT大鼠机械性痛过敏的影响。分组:sham组、L5-VRT组,n=5;vehicle+L5-VRT、IL-6 neutralization+L5-VRT组,n=6。【结果】L5-VRT术后7 d较假手术组同侧DRG IL-6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01),IL-6蛋白表达的细胞类型为神经元细胞,L5-VRT术前应用IL-6中和抗体可抑制大鼠L5-VRT术后所致双侧机械性痛过敏的形成(P<0.05)。【结论】IL-6参与介导L5-VRT所致的大鼠后肢机械性痛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运动神经损伤 痛超敏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贴壁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谭红梅 赵驰 +2 位作者 吴伟康 李艳 张选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贴壁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6-8代)采用含20%胎牛血清(FBS)、60 mg/L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ndothe-lial cell growth supplement,ECGS)、0.00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贴壁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6-8代)采用含20%胎牛血清(FBS)、60 mg/L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ndothe-lial cell growth supplement,ECGS)、0.005 U/L肝素的M199培养。在加入不同浓度的Hcy处理后,用胰酶消化细胞,白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同时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实验观察Hcy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此外,在加入不同浓度的Hcy处理后,用胰酶消化细胞,重新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过的培养皿中,静置培养30 min,洗掉未贴壁细胞,对贴壁细胞进行固定、结晶紫染色、脱色、比色,观察Hcy对细胞贴壁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划伤实验观察Hcy对内皮迁移的影响。结果:100 mmol/L及以上浓度的Hcy能抑制HUVEC增殖、DNA合成和细胞迁移,200mmol/L及以上浓度的Hcy能抑制HUVEC贴壁,并且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作用都逐渐增强。结论:Hcy对HU-VEC细胞增殖、DNA合成、细胞迁移及贴壁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Hcy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 细胞增殖 粘连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 被引量:38
8
作者 孙娟 谭红梅 +5 位作者 程超 吴伟康 吴以岭 孙慧兰 韩玉莲 陈俊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36-2340,共5页
目的:采用蛋氨酸灌胃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致内皮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角叉菜胶(carrageenan,Ca)造成大鼠体内广泛微血栓形成,观察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对大鼠体... 目的:采用蛋氨酸灌胃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致内皮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角叉菜胶(carrageenan,Ca)造成大鼠体内广泛微血栓形成,观察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对大鼠体内微血栓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①内皮损伤模型的建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内皮功能障碍组(HHcy)。HHcy组采用蛋氨酸灌胃4周复制HHcy致内皮功能障碍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纯净水灌胃。4周后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取大鼠胸主动脉段进行血管舒张功能检测,同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状况。②Ca/LPS诱导微血栓形成。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微血栓组(Ca/LPS)、内皮功能障碍加微血栓组(HHcy+Ca/LPS)。Ca/LPS组大鼠腹腔注射Ca,16h再腹腔注射LPS。注射LPS20h后心脏采血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镜下观测肠系膜微循环,24h大鼠颈动脉采血结束实验,检测血浆NO和vWF值。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指标同模型组。HHcy+Ca/LPS组大鼠经蛋氨酸灌胃持续4周后,再按照上述方法注射Ca/LPS,观察内皮功能障碍对大鼠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①蛋氨酸灌胃4周导致HHcy,血浆vWF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降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降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大鼠内皮功能障碍模型复制成功。②Ca/LPS组肠系膜微循环可见广泛微血栓形成,注射LPS后20h,通过检测凝血指标可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与之比较,HHcy+Ca/LPS组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强,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浆NO值降低,vWF升高;注射LPS20h后可见血液处于继高凝状态之后的消耗性低凝状态。结论:蛋氨酸灌胃4周导致HHcy,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联合Ca/LPS造模可建立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而内皮功能障碍能加速加重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血栓形成 蛋氨酸 角叉菜胶 脂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对兔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薛迎生 王景峰 +3 位作者 聂如琼 吴伟康 罗汉川 陈小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观察四逆汤 (SND)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VSMCs增殖和凋亡在动脉损伤后再狭窄 (RS)中的作用及SND预防PCI术后RS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 ,用SND进行干预 ,电镜... 目的 :观察四逆汤 (SND)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VSMCs增殖和凋亡在动脉损伤后再狭窄 (RS)中的作用及SND预防PCI术后RS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 ,用SND进行干预 ,电镜观察中膜和内膜增殖和凋亡的VSMCs超微结构特征。用α-actin标记VSM Cs并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E)的表达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计算增殖和凋亡指数。84d亚组行腹主动脉造影观察损伤段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 :SND治疗组中膜内膜VSMCs增殖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细胞凋亡持续的时间较长 ,到术后 14d才达高峰 ,以后才逐渐下降。术后 84d亚组血管造影显示治疗组损伤段腹主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四逆汤能有效抑制VSMCs增殖 ,诱导其凋亡 ,减轻血管损伤后的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平滑 血管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2C12成肌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肌管的实验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永乐 周光前 +5 位作者 邓宇斌 智伟 谢彗琪 邓力 杨志明 王亚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观察低浓度马血清体外诱导成肌细胞C2C12向成熟肌细胞分化、形成肌管的作用,探索定向诱导肌分化的途径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C2C12成肌细胞用含不同浓度马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收集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并... 【目的】观察低浓度马血清体外诱导成肌细胞C2C12向成熟肌细胞分化、形成肌管的作用,探索定向诱导肌分化的途径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C2C12成肌细胞用含不同浓度马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收集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Imminocytochemistry,ICC)及RT-PCR方法分别检测肌性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①20mL/L和50mL/L的马血清均能促使C2C12细胞形成肌小管,20mL/L浓度马血清诱导效率最好(第7天时肌小管形成率分别为31.4%±2.1%和19.0%±1.6%,P<0.001)。②20mL/L马血清诱导3~4d开始有肌管形成,之后肌管越来越多,到8~9d达高峰(第9天40.2%±1.3%),往后细胞逐渐衰老死亡。③20mL/L马血清诱导C2C12细胞向成熟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肌相关蛋白分子表达发生变化:结蛋白(desmin)、成肌分化抗原(MyoD)、生肌素(myogenin)和肌球蛋白(myosin)等表达逐渐增强(未刺激时分别约为49.6%±1.1%、23.4%±1.1%、4.8%±1.6%和2.6%±1.5%;第6天时分别提高为80.4%±1.8%、85.4%±1.1%、22.2%±1.1%和26.0%±1.6%;P<0.001);desmin、MyoD和myogenin相应的mRNA分子也可以通过RT-PCR检测到。【结论】①低浓度的马血清能够有效刺激C2C12成肌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以20mL/L浓度效果最好;②C2C12细胞是研究肌细胞发育分化的理想模板;③肌分化发育过程比较复杂,许多因素都可能起影响,研究设计要尽量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细胞 肌细胞 肌管 定向分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丹参酮诱导猴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23
11
作者 原清涛 邓宇斌 +3 位作者 刘晓刚 胡军 李树浓 刘祖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3-996,共4页
目的体外培养猴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并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猴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用含隐丹参酮的无血清L-DMEM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 目的体外培养猴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并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猴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用含隐丹参酮的无血清L-DMEM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猴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66,并且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不随传代而发生改变。bFGF预诱导24h后,隐丹参酮可以将MSCs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NSE、NF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8.3%±3.5%、70.3%±1.5%,而GFAP表达阴性。结论隐丹参酮可以在体外将猴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神经元 隐丹参酮 成束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胸壁电刺激建立兔心脏骤停模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国庆 詹蔚 +4 位作者 熊艳 文明祥 邓宇斌 李颖庆 廖晓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更为简单、便捷、成功率高的兔心脏骤停模型。【方法】经食道插入食道调搏电极至心脏水平,在心前区心搏最明显处皮下插入针灸针形成电流回路,用恒定35mA交流电诱发心脏骤停,无干预观察5 min后进行心肺复苏。分别记录15... 【目的】建立一种更为简单、便捷、成功率高的兔心脏骤停模型。【方法】经食道插入食道调搏电极至心脏水平,在心前区心搏最明显处皮下插入针灸针形成电流回路,用恒定35mA交流电诱发心脏骤停,无干预观察5 min后进行心肺复苏。分别记录15只新西兰大白兔达到心脏骤停标准的时间、停止刺激时的心律、复苏开始前的心律、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次数、给药次数、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后机械通气时间、自主循环恢复后生存时间及72 h生存率。【结果】本实验中的15只兔全部诱发心脏骤停成功。从有效电刺激开始到成功诱发心脏骤停的时间为(26±10)s。电刺激结束时室颤发生率为100%(15/15),无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发生,在无干预观察期内无自动复律现象。在心肺复苏开始时心电图表现为室颤的比例为73.3%(11/15),无脉性电活动的比例为26.7%(4/15)。心肺复苏用时(200±136)s,除颤次数(1.00±0.76)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次数(2.40±1.12)次,自主循环恢复率93.3%(14/15),自主循环恢复后机械通气时间(40±17)min。自主循环恢复后0~6 h死亡率为6.7%(1/15),6~24 h内死亡率60(9/15),24~72 h时存活率为26.6%(4/15)。【结论】经食道-胸壁定流电刺激方式诱发兔心脏骤停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复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研究心肺脑复苏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电刺激 室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多糖预防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及其对肝脏CYP7α-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芹 段晓云 +3 位作者 陆立鹤 肖颖 黄雄庆 吴伟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讨附子多糖(FPS)预防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及其对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α-1)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100 g,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高胆固醇组(HC)和HC+附子多糖(HC+FPS)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0... 目的:探讨附子多糖(FPS)预防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及其对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α-1)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100 g,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高胆固醇组(HC)和HC+附子多糖(HC+FPS)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正常、高胆固醇及高胆固醇加附子多糖(224、448和896mg.kg-1.d-1)饮食,持续2周,检测各组的血脂水平;观察control组、HC组和HC+FPS(224 mg.kg-1.d-1)组大鼠的体重、进食量和粪便量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3组大鼠的肝脏行HE染色;并检测3组大鼠肝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mRNA水平、CYP7α-1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粪便总胆汁酸含量等方面的改变。结果:附子多糖能显著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P<0.05);HC+FPS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较HC组轻微;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附子多糖能显著上调高胆固醇大鼠肝脏CYP7α-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并明显降低HMG-CoA还原酶的mRNA水平(P<0.01);HC组大鼠粪便中胆汁酸的含量增多而HC+FPS组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附子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胆固醇作用,其机制与上调CYP7α-1 mRNA及蛋白水平和下调大鼠肝脏HMG-CoA还原酶mRN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多糖 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7Α-羟化酶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削磨术后瘢痕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峥 惠俐 +3 位作者 曾淑娟 王连唐 刘育飞 彭婉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339-2341,共3页
目的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并观察微晶削磨术后瘢痕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通过建立兔耳腹面瘢痕模型并对其进行微晶磨削处理,肉眼观察瘢痕的形态变化及其在光镜下成纤维细胞的含量和各类型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对兔耳增生性瘢痕进行... 目的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并观察微晶削磨术后瘢痕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通过建立兔耳腹面瘢痕模型并对其进行微晶磨削处理,肉眼观察瘢痕的形态变化及其在光镜下成纤维细胞的含量和各类型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对兔耳增生性瘢痕进行微晶磨削术后瘢痕面积明显缩小,瘢痕组织表面鳞状上皮棘细胞层细胞增生,表皮下真皮乳头层及其真皮层内成纤维细胞轻度增生,胶原纤维排列趋于整齐,Ⅰ型胶原含量减少,而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结论微晶磨削术对于皮肤浅表性瘢痕的修复与改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削磨术 瘢痕 成纤维细胞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NY-ESO-1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文敏 肖刚 +3 位作者 张萌 谢丹 郭爱林 文剑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31-634,共4页
目的:克隆人NY-ESO-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和分离纯化,并初步应用于肝癌患者血清NY-ESO-1抗体的检测。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组织中扩增NY-ESO-1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ESO1,导入大肠杆菌BL21... 目的:克隆人NY-ESO-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和分离纯化,并初步应用于肝癌患者血清NY-ESO-1抗体的检测。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组织中扩增NY-ESO-1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ESO1,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经包涵体透析复性和GSTrap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Westernblot鉴定。应用间接ELISA方法初步检测50例肝癌患者血清和20例正常人血清NY-ESO-1抗体的表达。结果:扩增得到NY-ESO-1基因3'端276bp片段,与GeneBank公布序列一致,构建的pGEX/ESO1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子量约36kD的GST-ESO1融合蛋白,纯化后蛋白纯度为90%。50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4例检测到NY-ESO-1抗体(8%),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结论:成功构建pGEX/ESO1重组表达质粒,得到有活性的NY-ESO-1融合蛋白,对肝癌患者血清NY-ESO-1抗体的检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ESO-1 原核表达 纯化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抗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过华蕾 廖丽贞 +1 位作者 陈燕玲 吴伟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41-2146,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0、0.1、1、10和100 g/L)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和72 h)诱导原代心肌细胞衰老,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细胞衰老,MTT法检测细胞活...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0、0.1、1、10和100 g/L)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和72 h)诱导原代心肌细胞衰老,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细胞衰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FDG法半定量检测β-半乳糖苷酶含量,构建体外心肌细胞衰老模型。根据FDG的结果来评估不同浓度白藜芦醇(2、10、50和250μmol/L)处理对衰老心肌细胞的影响,通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变化来探讨白藜芦醇处理效应产生的可能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衰老组(10 g/L D-半乳糖处理48 h)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明显增加,β-半乳糖苷酶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LC3Ⅱ/LC3Ⅰ水平下调;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与衰老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组(10μmol/L及50μmol/L)β-半乳糖苷酶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LC3Ⅱ/LC3Ⅰ水平上调。结论: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伴随着氧化应激的增强及自噬水平的下调;白藜芦醇能减轻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的程度,其保护效应产生的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抗氧化应激效应及上调自噬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衰老 白藜芦醇 氧化性应激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降解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光华 陈玉川 +2 位作者 成建定 王江峰 高翠莲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9,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DNA高度特异性染色方法Feulgen改良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死后不同时间(0~14d)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DNA高度特异性染色方法Feulgen改良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死后不同时间(0~14d)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缓慢而规律下降,直至死后两周仍未完全降解。结论死后DNA降解速率与死亡时间呈线性关系,测定死后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可望成为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推断 DNA含量 腐败尸体 胸骨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治疗脑梗塞模型大鼠后运动功能的改善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颖 邓宇斌 +2 位作者 李艳 王晔 那晓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01-2406,共6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鼠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分离消化法对F ischer344大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纯化鉴定后,进行诱导分化,局部立体定位注射于MCAO大鼠纹状皮...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鼠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分离消化法对F ischer344大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纯化鉴定后,进行诱导分化,局部立体定位注射于MCAO大鼠纹状皮质18区,对照组注射无血清L-DMEM基础培养液。分别于诱导细胞移植后第2周及第8周,进行网屏握持试验、抓握牵引试验、平衡木行走试验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脑组织做2,3,5-三苯四唑化氯(TTC)染色。结果:移植后第2周及第8周对照组、实验组于水迷宫试验中找到目标的时间(s)及路径(cm)均有显著差异(P<0.05);第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网屏握持、抓握牵引及平衡木行走等试验的时间(s)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诱导细胞的移植对MCAO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脑梗塞 运动活动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视程度对视诱发电位检查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耿文静 王广勇 +1 位作者 方超 竞花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法医临床鉴定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测中注视程度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1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视力范围为4.8~5.2)、年龄在20~30岁的受试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 目的探讨法医临床鉴定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测中注视程度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1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视力范围为4.8~5.2)、年龄在20~30岁的受试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和闪光视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检查。PVEP检查要求受试者以下述3种注视方式进行:正视屏幕中央图像(同时默数黑白方格交替变化的次数以提高受试者的注意力)、正视屏幕中央图像但同时思考其他问题、斜视屏幕下方一角(检查左眼时左眼斜视屏幕左下角,检查右眼时右眼斜视屏幕右下角)。FVEP检查要求受试者分别在睁眼与闭眼状态进行。记录P1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采用SPSS 13.0进行多组定量数据的比较。结果 PVEP检查3种注视方式的P100波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VEP检查睁眼与闭眼状态P1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P虽然是一种客观的检测视功能的电生理学方法,仍可受到注视程度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应引起司法鉴定人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诱发电位 视觉 P100波 注视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温冠媚 李浩威 +5 位作者 肖庆忠 陈振光 张秀明 李艳 段连宁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在体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h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将hBMMSCs经尾静脉注射给环磷酰胺处理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 ,利用流式激活细胞分析系统 (FACS)检测hBMMSCs输注后存活 35d的SCID小鼠外周血、骨髓和脾... 目的 :在体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h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将hBMMSCs经尾静脉注射给环磷酰胺处理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 ,利用流式激活细胞分析系统 (FACS)检测hBMMSCs输注后存活 35d的SCID小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人源性造血细胞的表型和水平。结果 :hBMMSCs输注组外周血 (PB)、骨髓(BM)和脾脏 (spleen)中可检测到人CD45+ /H - 2Dd - 、CD34+ /H - 2Dd - 细胞 ,而对照组PB、BM和脾脏均未检测到上述表型的人造血细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