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治疗炎症性疼痛的研究
1
作者 黄婉 谭红鹰 +5 位作者 欧阳汉栋 畅易 林丽玲 张志权 刘先国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评价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炎症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96只SD大鼠,质量250~300g,随机分成16组(n=6):对照组、阿米洛利组(12.5~100μg)、替扎尼定组(0.5~5μg)、混合药物组(1/2、1/4、1/8、1/16)、各拮... 【目的】评价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炎症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96只SD大鼠,质量250~300g,随机分成16组(n=6):对照组、阿米洛利组(12.5~100μg)、替扎尼定组(0.5~5μg)、混合药物组(1/2、1/4、1/8、1/16)、各拮抗组。鞘内置管后7d采用20g/L的多聚甲醛溶液50μL皮下注射方法制作炎症性疼痛模型。观察记录2时相大鼠缩足舔足次数。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抑制剂量(ID50)及95%的可信区间。使用Isobolographic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12.5~100μg)和替扎尼定(0.5~5μg)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作用。鞘内阿米洛利和替扎尼定混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鞘内育亨宾预处理可以拮抗鞘内阿米洛利、替扎尼定及阿米洛利混合替扎尼定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结论】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替扎尼定可以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作用。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可以增强替扎尼定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鞘内注射阿米洛利产生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可能与中枢α-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镇痛 炎症性疼痛 阿米洛利 替扎尼定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的细胞因子微环境假说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利君 信文君 +1 位作者 庞瑞萍 刘先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9-684,共6页
慢性疼痛常常伴有记忆和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但目前慢性疼痛机制不清。慢性疼痛常常伴有神经系统致炎细胞因子异常升高,在外周神经或中枢施以致炎细胞因子可模拟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和记忆情感障碍。根据致... 慢性疼痛常常伴有记忆和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但目前慢性疼痛机制不清。慢性疼痛常常伴有神经系统致炎细胞因子异常升高,在外周神经或中枢施以致炎细胞因子可模拟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和记忆情感障碍。根据致炎细胞因子可模拟神经损伤,持久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我们提出慢性疼痛细胞因子微环境假说,即,在神经损伤等强伤害性刺激的作用下,神经系统细胞因子微环境发生异常改变,即致炎细胞因子升高,抗炎细胞因子减少,导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疼痛及其相伴的认知和情感障碍。防止或纠正细胞因子微环境的失衡可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慢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慢性疼痛 记忆障碍 抑郁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KappaB、p38 MAPK和JNK通路在运动神经损伤引起的大鼠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臧颖 陈秋英 +1 位作者 李玉莹 刘先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5-651,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激活的下游信号转导途径-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JNK和p38MAPK是否参与运动神经损伤引起的大鼠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痛行为学测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蛛网...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激活的下游信号转导途径-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JNK和p38MAPK是否参与运动神经损伤引起的大鼠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痛行为学测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蛛网膜下腔内注射NF-κB抑制剂(PDTC)、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和JNK抑制剂(SP600125)对腰5脊神经前根切断(L5-VRT)大鼠机械性痛过敏及腰5背根神经节(DRG)内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3)表达的影响。【结果】①L5-VRT术前应用NF-κB抑制剂PDTC可完全抑制大鼠双侧机械性痛过敏的形成,并阻断同侧L5 DRG内Nav1.3的上调;②术前应用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和JNK抑制剂SP600125主要抑制大鼠对侧后肢的机械性痛过敏;对手术同侧DRG内Nav1.3的表达,SB203580和SP600125分别具有完全阻断和部分阻断作用;③术后7 d给予PDTC或SB203580或SP600125对已形成的大鼠机械性痛过敏均无影响。【结论】运动神经损伤可能通过NF-κB、p38 MAPK和JNK途径调控未损伤DRG神经元内Nav1.3的表达从而进一步调控L5-VRT引起的大鼠后肢机械性痛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超敏 肿瘤坏死因子-αNF—kappaB p38 MAPK JNK 钠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鞘内阿米洛利及混合可乐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祥楠 邢蔚 +4 位作者 曾维安 欧阳汉栋 李强 王培宗 刘先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鞘内阿米洛利及混合可乐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102只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成17组(n=6):对照组、阿米洛利组、可乐定组、混合药物组、拮抗组等。鞘内置管后7d制作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 【目的】探讨大鼠鞘内阿米洛利及混合可乐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102只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成17组(n=6):对照组、阿米洛利组、可乐定组、混合药物组、拮抗组等。鞘内置管后7d制作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L模型)。建立疼痛模型前(基础值)、建立疼痛模型后1,3,5,7d及鞘内给药后测定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应阈值。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的可信区间。使用Isobolographic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12.5~100μg)或可乐定(0.5~10μg)可产生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0.05);鞘内阿米洛利和可乐定混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鞘内育亨宾(20μg)预处理可以拮抗鞘内阿米洛利、可乐定及阿米洛利混合可乐定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0.05)。【结论】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可乐定可以产生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可以增强可乐定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阿米洛利 可乐定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调控钠离子通道Nav1.8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曦 郑淑慧 +1 位作者 胡昔权 刘先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06,共6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o NT/A)对腰5脊神经前根切断(L5 VRT)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行为学测试方法观察Bo NT/A足底注射后对L5 VRT大鼠机械刺激撤足阈值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o NT/A)对腰5脊神经前根切断(L5 VRT)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行为学测试方法观察Bo NT/A足底注射后对L5 VRT大鼠机械刺激撤足阈值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o NT/A对L5 VRT术后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钠离子通道(Nav1.8)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Bo NT/A对DRG神经元中功能性Nav1.8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一侧足底注射7、15 U/kg的Bo NT/A 1 d后可显著缓解L5 VRT介导的机械触诱发痛症状,且作用时间至少持续至给药后14 d;Bo NT/A可显著下调L5 VRT术后DRG神经元中Nav1.8蛋白表达水平,并可明显降低功能性Nav1.8电流密度。【结论】Bo NT/A可能通过下调DRG神经元中Nav1.8蛋白表达,降低功能性Nav1.8电流,发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钠离子通道1.8 神经病理性疼痛 腰5脊神经前根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注射臭氧对SD大鼠盘源性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志强 周利君 +3 位作者 陈嵩 李健齐 周志勇 庄文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8-524,共7页
【目的】探讨椎旁注射臭氧对SD大鼠盘源性疼痛模型的镇痛规律,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臭氧组。模型组和臭氧组大鼠经皮穿刺L5-6椎间盘全层纤维环制作SD大鼠盘源... 【目的】探讨椎旁注射臭氧对SD大鼠盘源性疼痛模型的镇痛规律,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臭氧组。模型组和臭氧组大鼠经皮穿刺L5-6椎间盘全层纤维环制作SD大鼠盘源性疼痛模型,臭氧组在造模后第22天椎旁注射25mg/L臭氧1mL,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使用定量痛觉敏感评估技术和磁共振检查实验动物的50%机械撤足阈值(50%MWT)和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并使用westernblot检测左侧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第22天及以后各时间点,3组50%MWT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组大鼠50%MWT从造模后第22天(臭氧注射后第1天)开始上升(左后足7.6±6.8,右后足3.6±1.0,P<0.05vs臭氧注射前),至造模后第24天达到最高峰(左后足10.6±8.2,右后足7.9±6.7;P<0.05vs臭氧注射前),以后维持这一水平至造模后第56天。臭氧组大鼠在臭氧干预后各时间点Pfirrmann分级均高于模型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坐骨神经和背根神经节中TNF-α和CGRP在模型组的表达均高于臭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椎旁注射可以缓解盘源性疼痛模型大鼠的疼痛,但却加重了其腰椎间盘的退变。臭氧椎旁注射可降低模型大鼠坐骨神经及背根神经节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盘源性疼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磁共振 50%机械撤足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致炎性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ASIC3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贺秋兰 魏明 +3 位作者 张劲军 孙来保 周利君 邹学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6-780,785,共6页
【目的】观察髓核致炎后不同时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3型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的表达,及其与痛敏形成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尾部髓核0.4mg移植于左侧腰5DRG而建立炎性神经痛动物模型,或术毕DRG周围给予ASIC3抑制剂阿米洛利0.1mg,用v... 【目的】观察髓核致炎后不同时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3型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的表达,及其与痛敏形成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尾部髓核0.4mg移植于左侧腰5DRG而建立炎性神经痛动物模型,或术毕DRG周围给予ASIC3抑制剂阿米洛利0.1mg,用von-Fair细丝检测机械性痛敏阈值,观察DRG的ASIC3阳性细胞数,并检测不同时间点DRG的ASIC3蛋白表达。【结果】髓核移植后大鼠机械痛阈较术前持续降低(P<0.001),DRG上ASIC3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术后第7天时表达至高峰(P<0.05);ASIC阻断剂阿米洛利可抑制模型鼠痛阈降低(P<0.001)。【结论】髓核移植使大鼠DRGASIC3表达增加,抑制ASIC3表达可减轻机械性痛敏,ASIC3上调可能是椎间盘突出致炎性神经痛的重要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酸敏感离子通道 3(ASIC3) 痛觉过敏 髓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参与介导大鼠运动神经损伤所致的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4
8
作者 廖广界 臧颖 +2 位作者 魏绪红 李永勇 那晓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目的】检测选择性切断腰5脊神经前根(L5-VRT)术后脊髓背角内IL-6的异常表达并评价其对运动神经损伤所致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在不损伤感觉传入的情况下,L5-VRT制备大鼠机械性痛过敏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组织化... 【目的】检测选择性切断腰5脊神经前根(L5-VRT)术后脊髓背角内IL-6的异常表达并评价其对运动神经损伤所致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在不损伤感觉传入的情况下,L5-VRT制备大鼠机械性痛过敏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6在脊髓背角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细胞定位,通过痛行为学测试观察蛛网膜下腔内注射IL-6中和抗体对L5-VRT大鼠机械性痛过敏的影响。分组:sham组、L5-VRT组,n=5;vehicle+L5-VRT、IL-6 neutralization+L5-VRT组,n=6。【结果】L5-VRT术后7 d较假手术组同侧DRG IL-6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01),IL-6蛋白表达的细胞类型为神经元细胞,L5-VRT术前应用IL-6中和抗体可抑制大鼠L5-VRT术后所致双侧机械性痛过敏的形成(P<0.05)。【结论】IL-6参与介导L5-VRT所致的大鼠后肢机械性痛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运动神经损伤 痛超敏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抑制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静 魏绪红 +2 位作者 苏薇薇 李沛波 刘先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柚皮苷对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L5SNL)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行为学测试的方法,我们检测了口服柚皮苷对L5SNL大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的影响。【结果】30,90,100mg/kg柚皮苷可显著提高L5SNL...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柚皮苷对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L5SNL)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行为学测试的方法,我们检测了口服柚皮苷对L5SNL大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的影响。【结果】30,90,100mg/kg柚皮苷可显著提高L5SNL大鼠的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10mg/kg无效。单次给药(30或90mg/kg)对大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缓解作用可达6h左右,连续7天给予柚皮苷(30mg/kg,每天1次)其作用可持续至停药后4d。【结论】口服柚皮苷可缓解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神经病理性疼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扣带回内肿瘤坏死因子α过表达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少坤 陈少霞 +3 位作者 姚沛汶 孙梓乘 那晓东 臧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部分损伤对前扣带回(ACC)内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它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行为学、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外周神经损伤后AC...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部分损伤对前扣带回(ACC)内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它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行为学、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外周神经损伤后ACC内上述细胞因子表达的改变以及ACC内微量注射相应中和抗体对大鼠痛行为的影响。【结果】(1)坐骨神经部分损伤(SNI)诱导大鼠损伤侧触诱发痛并伴有ACC内致炎细胞因子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其中TNF-α升高幅度更大,但对IL-1β的表达无影响;(2)免疫荧光双染结果表明SNI后ACC内上调的TNF-α以及IL-10都表达于神经元而非胶质细胞内;(3)通过SNI术前及术后连续多次在ACC内微量注射TNF-α中和抗体,显著缓解大鼠触诱发痛,但给予IL-1β中和抗体对大鼠痛行为无影响。【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坐骨神经损伤可能通过诱导ACC神经元内TNF-α异常分泌易化脊髓背角痛信息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扣带回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及硬膜外腔置管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魏明 张劲军 +5 位作者 贺秋兰 王磊 任政华 刘先国 邹学农 孙来保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44-74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和硬膜外腔置管方法。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6),假手术组(n=12)和空白组(n=12),分别行模型制作,假手术,不做任何处理。每组6只大鼠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14、21...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和硬膜外腔置管方法。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6),假手术组(n=12)和空白组(n=12),分别行模型制作,假手术,不做任何处理。每组6只大鼠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14、21、28天做一般行为学观察及50%机械性撤足阈值(50%PWT)测定。每组6只大鼠于术后第7天检测术侧L5背根神经节(DRG)中NOS和COX-2的表达。模型组中另外24只大鼠于术后第2、6、13、20天各取6只行导管位置和硬膜外腔药液扩散程度的确定。结果:所有大鼠均未出现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模型组术后各观测点50%PWT比术前,空白组和假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术后第7天术侧L5 DRG的NOS和COX-2阳性细胞数比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所有导管均位于硬膜外腔内,术后第6天后扩散节段稳定(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新型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制作简便,机械痛敏稳定,炎症反应确切,硬膜外腔置管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坐骨神经痛 髓核 硬膜外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SNL大鼠背根神经节TNF-α的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陶熔 王静 +2 位作者 夏令杰 魏绪红 李海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4-419,共6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脊神经损伤所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第1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25 mg/kg、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剂量组,每组又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苦参碱,对照...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脊神经损伤所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第1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25 mg/kg、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剂量组,每组又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苦参碱,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溶剂,各组大鼠于术后第8 d利用行为学测试的方法,检测苦参碱对大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及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的影响。第2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5 mg/kg给药剂量组、50 mg/kg给药剂量组、100 mg/kg给药剂量组、200 mg/kg给药剂量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溶剂,余组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各组大鼠于第8 d给药后3 h,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TNF-α的表达。结果:50 mg/kg以上剂量苦参碱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及热刺激撤足潜伏期,低于此剂量无效。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苦参碱对模型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及热刺激撤足潜伏期提高作用可达6 h以上。通过免疫组化结果可以看出,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苦参碱能够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内TNF-α的表达。结论:苦参碱可缓解腰5脊神经切断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背根神经节内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神经病理性疼痛 TNF-Α 背根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腔注射蛇床子素对髓核致痛大鼠DRG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贺秋兰 魏明 +3 位作者 张劲军 孙来保 王磊 刘先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时期硬膜外腔注射蛇床子素对髓核致炎性神经痛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及背根神经节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蛇床子素抗炎镇痛的机制。方法:建立髓核致炎性神经痛大鼠模型,术后第6天或第13天硬膜外注射2%蛇床子素50ul,测... 目的:检测不同时期硬膜外腔注射蛇床子素对髓核致炎性神经痛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及背根神经节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蛇床子素抗炎镇痛的机制。方法:建立髓核致炎性神经痛大鼠模型,术后第6天或第13天硬膜外注射2%蛇床子素50ul,测定大鼠后肢50%机械性撤足阈值(50%PWT)的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4-L6背根神经节COX-2的表达。结果:术后第6天硬膜外腔给予蛇床子素可明显提高髓核致痛大鼠的50%机械性撤足阈值,抑制背根神经节COX-2的表达。术后第13天应用蛇床子素对50%PWT只有一过性抑制,对COX-2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早期硬膜外应用蛇床子素对髓核致炎性神经痛大鼠有明显、持久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OX-2表达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环氧合酶2(COX-2) 髓核 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inside-out膜片上caffeine对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调节作用及ryanodine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仲维高 杨艳 +2 位作者 曾晓荣 崔跃 孔天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咖啡因对钙激活钾通道(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KCa)的作用机制,及咖啡因存在时兰尼定(ryanodine)对KCa的影响以阐明冠状动脉平滑肌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急性酶分离方法,应用膜片钳单通道电流记... 目的: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咖啡因对钙激活钾通道(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KCa)的作用机制,及咖啡因存在时兰尼定(ryanodine)对KCa的影响以阐明冠状动脉平滑肌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急性酶分离方法,应用膜片钳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记录猪冠状动脉平滑肌钿胞上KCa电流活动。电流信号经放大、滤波及A/D、D/A转换后输入微机进行采样和储存。应用PCLAMP9.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结果:在内面向外式(inside-out)膜片下,咖啡因(0.1、0.5、1.0、5.0mmol/L)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通道开放概率,而对电流幅值无明显影响,开放概率增加是通过明显缩短平均关闭时间实现的(n=8,P<0.01);洗去药物后通道活性可以恢复到对照水平;5.0mmol/L咖啡因对KCa激活作用最大(P<0.01)。在细胞贴附式(cell-attached)膜片上,咖啡因激活KCa后,ryanodine(10-40μmol/L)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通道开放概率,开放时间缩短,关闭时间延长,对电流幅度无明显影响。结论:在inside-out膜片下,咖啡因能够直接激活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KCa通道。在cell-atta-ched构型上,ryanodine可通过胞内一定的信号通路浓度依赖性间接抑制咖啡因对KCa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钾通道 钙激活 Inside—out膜片 兰尼定 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Cell-attached膜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背根神经节电压门控性钠通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臧颖 何昕华 +5 位作者 庞瑞萍 魏绪红 信文君 周利君 李永勇 刘先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背根神经节(DRG)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v1.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外源性重组TNF(rrTNF)对在体大...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背根神经节(DRG)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v1.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外源性重组TNF(rrTNF)对在体大鼠和离体培养的大鼠DRG神经元Nav1.3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不损伤任何神经,仅在大鼠坐骨神经周围给予100pg/mL的rrTNF可引起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并引起L5和L4DRG神经元内Nav1.3显著上调;②在分离培养的正常成年大鼠DRG神经元表面直接给予100pg/mLrrTNF显著诱导Nav1.3表达上调,其上调分布于DRG神经元的胞膜和胞浆,并以胞膜上调更为显著。【结论】TNF-α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外周神经损伤可能通过DRG内TNF-α的上调,促发Nav1.3异常表达,由初级感觉传入异常兴奋,参与病理性疼痛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钠通道 背根神经节 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生长因子和胎盘生长因子对小鼠胎肝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菲喆 信文君 +4 位作者 姜树晶 庞瑞萍 李永勇 那晓东 刘先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VEGF(内皮生长因子)和PlGF(胎盘生长因子)对小鼠胎肝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13胎肝造血细胞,培养造血集落CFU-GM,观察VEGF和PlGF对胎肝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的作用,应用Western-Blot... 【目的】观察VEGF(内皮生长因子)和PlGF(胎盘生长因子)对小鼠胎肝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13胎肝造血细胞,培养造血集落CFU-GM,观察VEGF和PlGF对胎肝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的作用,应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处理条件对胎肝造血细胞Akt蛋白以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用MTT法来评估不同浓度的LY294002(PI3K/Akt抑制剂)对胎肝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CFU-GM观察LY294002对VEGF和PlGF调控胎肝造血作用的影响。【结果】VEGF和PlGF均可促进胎肝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集落数分别为对照组的141%(P<0.01)和123%(P<0.05);PlGF可上调胎肝造血细胞p-Akt蛋白表达,其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43%(P<0.05);VEGF及其与PlGF联合应用对胎肝造血细胞p-Akt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LY294002可抑制胎肝造血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r=0.9647,P<0.01),在LY294002存在的条件下加入VEGF或PlGF,其CFU-GM产率与单独应用LY29400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EGF和PlGF均能促进胎肝造血干细胞的髓系分化;PlGF可通过上调胎肝造血细胞Akt的磷酸化水平调节胎肝造血细胞的髓系分化;LY294002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VEGF和PlGF对胎肝造血干祖细胞髓系分化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造血细胞 VEGF PLGF P-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鞘内哇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17
作者 欧阳汉栋 曾维安 +5 位作者 李强 何伟雄 王培宗 林丽玲 张志权 刘先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60-176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鞘内哇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雄性SD大鼠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哇巴因组、替扎尼定组、哇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药... 目的探讨大鼠鞘内哇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雄性SD大鼠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哇巴因组、替扎尼定组、哇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药物组、育亨宾或阿托品拮抗组,每组6只。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使用Isobologram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0.25~5μg和替扎尼定0.5~5μg产生剂量依赖性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0.05)。Isobologram分析显示大鼠鞘内哇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物,两者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P<0.05)。鞘内阿托品或育亨宾预处理,能够拮抗单独注射哇巴因2.5μg、替扎尼定5μg、哇巴因复合替扎尼定(1/2ED50)的作用(P<0.05)。结论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替扎尼定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鞘内哇巴因混合替扎尼定产生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中枢α2-肾上腺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 神经病理性疼痛 哇巴因 替扎尼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神经损伤早期脊髓Calpain-2的上调促进IL-6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少霞 姚沛汶 +2 位作者 王少坤 那晓东 臧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1-647,共7页
【目的】探讨L5前根切除损伤运动神经的慢性痛模型中早期脊髓内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Calpain-2(CALP2)介导白细胞介素-6(IL-6)异常表达的病理生理。【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L5-VRT后L5背根、脊髓内CALP2的表达... 【目的】探讨L5前根切除损伤运动神经的慢性痛模型中早期脊髓内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Calpain-2(CALP2)介导白细胞介素-6(IL-6)异常表达的病理生理。【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L5-VRT后L5背根、脊髓内CALP2的表达改变以及术前预处理calpain抑制剂MDL28170对脊髓内L5-VRT诱导的IL-6异常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单纯给予外源性CALP2(rat recombinant calpain-2,rr-CALP2)对正常大鼠脊髓内IL-6表达的影响。【结果】(1)L5-VRT诱导邻近L5背根以及脊髓背角和前角内钙依赖性蛋白酶CALP2表达升高;(2)通过术前预处理calpain抑制剂MDL28170(25 mg/kg)部分阻断L5-VRT诱导的双侧脊髓IL-6异常表达;(3)在正常大鼠单侧L5背根表面给予rr-CALP2可直接诱导双侧脊髓IL-6蛋白水平升高。【结论】运动神经损伤早期可能首先通过损伤处CALP2的激活,诱导脊髓IL-6异常表达,参与慢性痛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Calpain-2 脊髓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