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巨尾阿丽蝇蛹期发育形态来推断死者死亡时间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江峰 胡萃 +2 位作者 陈玉川 闵建雄 李俊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6-699,共4页
为了明确对于凶杀案件中死亡时间判断有重要意义的蝇蛹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 16、 2 0、 2 4、 2 8、 32℃饲养了巨尾阿丽蝇并定期取样、解剖 ,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巨尾阿丽蝇蛹壳内蛹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这... 为了明确对于凶杀案件中死亡时间判断有重要意义的蝇蛹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 16、 2 0、 2 4、 2 8、 32℃饲养了巨尾阿丽蝇并定期取样、解剖 ,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巨尾阿丽蝇蛹壳内蛹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这些规律性的变化可指示出蛹的发育进程 ,进而可指示该昆虫在尸体上出现的时间 ,从而对死者的死亡时间做出判断。根据这些规律性的变化可将蛹期划分为 7个阶段。不同恒温下达到以上阶段所需时间不同 ,高温下短而低温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阿丽蝇 蛹期发育形态 推断 死者 死亡时间 法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MicroRNA表达及bcl-w调控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朝晖 李天题 +4 位作者 王芬 刘松 刘艳艳 刘祥玉 庄绪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34-40,共7页
【目的】构建体外H_2O_2诱导PC12细胞模拟神经细胞凋亡模型,研究microRNA(miRNA或微小RNA)在凋亡中表达和bcl-w调控机制,从microRNA角度探讨颅脑损伤后(如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挫伤)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H_2O_2诱导PC12细胞凋亡模型,... 【目的】构建体外H_2O_2诱导PC12细胞模拟神经细胞凋亡模型,研究microRNA(miRNA或微小RNA)在凋亡中表达和bcl-w调控机制,从microRNA角度探讨颅脑损伤后(如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挫伤)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H_2O_2诱导PC12细胞凋亡模型,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变化显著的microRNA,并对其实验验证后,根据现有microRNA数据库提供的靶标的预测分析结果,搜寻其相关的靶标,通过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来验证相关microRNA的作用靶点。【结果】成功构建了体外模拟体内神经细胞凋亡模型,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6个显著下调microRNA,其中mi-422a与bcl-w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通过miR-422a可以调控bcl-w蛋白的表达,且存在负性相关关系。通过调节mi-422a的表达可调控bcl-w蛋白的表达量,证实bcl-w上的基因位点有mi-422a的作用位点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PC12细胞 bcl—w H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红 万朝权 +3 位作者 田可耘 梅莉 崔灿 张晓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869-3871,共3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量在180~22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防性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量在180~22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防性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组(N组)。M组、P组和N组采用CC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P组在术前1d至手术后9d使用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N组在手术当日至手术后第9天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S组和M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后第3、5、7、9天测定各组50%机械刺激缩足阈值,手术后第10天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脊髓GFAP表达。结果:与M组相比,P组和N组50%缩足阈值升高,同时脊髓背角GFAP表达降低(M组:0.6237±0.04903,P组:0.4616±0.03890,N组:0.5215±0.02691)。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可以减轻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加巴喷丁 吗啡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父系血缘关系但排除同父异母半同胞鉴定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雪玲 孙宏钰 +2 位作者 陆惠玲 张敏红 吴鸿彬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不同性别的同父异母半同胞鉴定是亲权鉴定中的难点之一。近年研究[1-2]提示,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高度多态性使解决此类鉴定成为可能。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同胞关系 常染色体 Y染色体 STR 判别函数 同父异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滥用海洛因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小山 陈玉川 +2 位作者 李朝晖 司徒向英 程海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海洛因滥用对人体各个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滥用海洛因对心率、血压、心电图、心功能、血液循环、心血管内一些物质的变化、心血管并发症等进行综述,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洛因 药物滥用:心血管系统 血液循环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维吾尔族人群MSY1(DYF155S1)基因座多态性及其结构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艳梅 庾蕾 +2 位作者 童大跃 蔡贵庆 伍新尧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30,共8页
应用荧光标记MVR PCR、Amp FLP与DNA序列分析技术等检测106例中国维吾尔族人群无关男性个体血纱样品,揭示了中国维吾尔族人群Y特异的小卫星MSY1(DYF155S1)基因座5′和3′端多态性及其基因结构特点。DYF155S1基因座的多态性表现为3个方面... 应用荧光标记MVR PCR、Amp FLP与DNA序列分析技术等检测106例中国维吾尔族人群无关男性个体血纱样品,揭示了中国维吾尔族人群Y特异的小卫星MSY1(DYF155S1)基因座5′和3′端多态性及其基因结构特点。DYF155S1基因座的多态性表现为3个方面:(1)长度多态性;(2)5′端多态性;(3)3′端多态性。106例无关个体共检出37个不同长度的片段,5′端检出68个类型,3′端检出23个类型。综合这3方面多态性,106例个体间没有相同,其基因多样性(h)超过0.9999。DNA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座5′端表现有7种模块结构,3′端有2种模块结构。DYF155S2片段缺失率约为4.7%。MVR PCR、Amp FLP与D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更充分地揭示人群Y染色体特异的小卫星MSY1(DYF155S1)基因座多态性,并提出命名方式,从而为人类遗传学及法医学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方法和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维吾尔族 人群 MSY1(DYF155S1)基因座 多态性 结构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醋吗啡对大鼠心肌细胞游离Ca^(2+)浓度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小山 吴敬东 +4 位作者 蒿自睿 刘水平 李朝晖 李海霞 陈玉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观察二醋吗啡对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作用。方法取自1~3d的SD大鼠培养的心肌细胞,用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心肌细胞,不同浓度及不同剂量的二醋吗啡作用心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Ca2+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及浓度的二醋... 目的观察二醋吗啡对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作用。方法取自1~3d的SD大鼠培养的心肌细胞,用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心肌细胞,不同浓度及不同剂量的二醋吗啡作用心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Ca2+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及浓度的二醋吗啡对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有不同作用,一定浓度的二醋吗啡使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的升高、短时间内心肌细胞[Ca2+]i荧光强度增强,并产生[Ca2+]i峰。结论探索出二醋吗啡导致心肌细胞内Ca2+变化的有效浓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醋吗啡 心肌细胞 游离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群体Y染色体DYF155S1基因座3'端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艳梅 伍新尧 +3 位作者 曾艳红 庾蕾 童大跃 区敬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揭示广东汉族人群Y染色体小卫星DYF155S1基因座3'端多态性。【方法】采用Amp-FLP和荧光MVR-PCR方法扩增,PCR产物用ABI377电泳或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分析。【结果】155例无关男性个体的4型核心序列MVR图谱第1条... 【目的】揭示广东汉族人群Y染色体小卫星DYF155S1基因座3'端多态性。【方法】采用Amp-FLP和荧光MVR-PCR方法扩增,PCR产物用ABI377电泳或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分析。【结果】155例无关男性个体的4型核心序列MVR图谱第1条DNA片段大小均为133bp。155例共检出有24种等位基因,有7个等位基因仅出现1次,频率最高的为9号等位基因,DNA条带数为连续的13个,频率为0.1355;基因多样性(h)为0.9226。155人中有3人表现为连续DNA谱带中有1个DNA条带的缺失(nullrepeat),序列分析证明缺失的DNA条带位置对应于3型核心序列。【结论】揭示了DYF155S1位点3'端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为群体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汉族 Y染色体 基因多态性 DYFl55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癫痫灶中泛素与泛素激活酶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鹏翔 唐运林 +3 位作者 蔡卫林 黄永华 方超 竞花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定量测定人体外伤性癫痫灶中泛素(ubiquitin,Ub)和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UbE1)的表达,研究泛素蛋白酶体系在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探索其在PTE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定量测定人体外伤性癫痫灶中泛素(ubiquitin,Ub)和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UbE1)的表达,研究泛素蛋白酶体系在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探索其在PTE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收集颅脑外伤致癫痫患者脑癫痫灶组织(外伤性癫痫组)、非颅脑外伤性癫痫灶组织(非外伤性癫痫组)和交通事故死亡者正常脑组织(非癫痫组)各15例,应用RT-PCR、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3组中Ub和UbE1的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T-PCR、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显示Ub和UbE1的mRNA和蛋白质在3组中含量为外伤性癫痫组>非外伤性癫痫组>非癫痫组,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和UbE1在癫痫灶组织中表达增加,且在外伤性癫痫灶组织中增加最为明显。推断泛素蛋白酶体系的活化是PTE神经元病理改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癫痫 创伤后 泛素 泛素激活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印迹法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癫痫灶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鹏翔 唐运林 +3 位作者 蔡卫林 黄永华 方超 竞花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检测泛素(ubiquitin,Ub)和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1,UbE1)在外伤性癫痫灶中的表达,探索其对鉴定外伤性癫痫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脑外伤后癫痫灶皮质样本15例(外伤性癫痫组)、非脑外伤后癫痫灶皮质样本15例(非外伤... 目的检测泛素(ubiquitin,Ub)和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1,UbE1)在外伤性癫痫灶中的表达,探索其对鉴定外伤性癫痫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脑外伤后癫痫灶皮质样本15例(外伤性癫痫组)、非脑外伤后癫痫灶皮质样本15例(非外伤性癫痫组),交通事故死亡正常脑皮质样本15例(非癫痫组),通过HE常规染色观察各组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组中Ub和UbE1的表达情况。结果常规HE染色下,与非癫痫组相比,外伤性癫痫组和非外伤性癫痫组出现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元变性等形态学改变,外伤性癫痫改变更明显。Ub和UbE1主要表达在癫痫灶神经元细胞核、细胞质内,细胞外未见表达。图像分析显示两指标的表达量为外伤性癫痫组>非外伤性癫痫组>非癫痫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元变性是癫痫灶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外伤性癫痫神经元病理改变更明显。与HE染色比较,Ub和UbE1免疫组化染色更灵敏,有助于鉴别外伤性癫痫和非外伤性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癫痫 创伤后 泛素 泛素激活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对海洛因诱发的乳鼠心肌细胞钙活动异常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广勇 刘小山 +5 位作者 王小宇 苏涛 蒲红伟 方超 耿文静 竞花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研究海洛因对乳鼠心肌细胞钙活动的影响以及维拉帕米对海洛因作用下的乳鼠心肌细胞钙活动的影响作用。【方法】使用体外培养5 d的SD乳鼠心肌细胞,标记细胞内游离钙,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内荧光强度变化可指示细胞内游... 【目的】研究海洛因对乳鼠心肌细胞钙活动的影响以及维拉帕米对海洛因作用下的乳鼠心肌细胞钙活动的影响作用。【方法】使用体外培养5 d的SD乳鼠心肌细胞,标记细胞内游离钙,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内荧光强度变化可指示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变化;并应用碘化丙啶进行活性细胞检测。【结果】0.01 mol/L海洛因可增加培养心肌细胞平均细胞内钙浓度和钙瞬变的幅度,对自发性收缩节律无明显影响;20μmol/L维拉帕米可明显抑制海洛因诱导的钙超载,并可降低收缩节律,减少细胞死亡。【结论】海洛因可导致心肌细胞钙超载和钙活动异常,导致细胞死亡,维拉帕米可抑制细胞内钙活动,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维拉帕米 心肌细胞 细胞内钙离子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轴索切断大鼠脊髓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红 万朝权 +3 位作者 田可耘 梅莉 崔灿 张晓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5-122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轴索切断大鼠脊髓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量在180~22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n=6):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术前开始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组(N组)。M组、...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轴索切断大鼠脊髓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量在180~22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n=6):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术前开始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组(N组)。M组、P组和N组建立左侧坐骨神经轴索切断模型,P组在术前1d至手术后9d使用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N组在手术当日至手术后第9天给予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S组和M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前1d和手术后第3、5、7、9天测定各组右后足50%机械刺激缩足阈值,手术后第10天取腰5节段脊髓分别行改良三色法染色和神经丝蛋白(NF2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组在手术后各天50%机械痛阈均较S组显著降低,而P、N组均恢复正常水平;M组神经三色染可见部分髓鞘彻底溃变,Aβ纤维发生位置变化,而N组和P组神经三色染较M组有一定的缓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组NF200表达较S组显著增高,而P组和N组较M组明显降低。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坐骨神经轴索切断大鼠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可改善坐骨神经轴索切断后相应脊髓节段的解剖学变化和NF200的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吗啡 神经丝蛋白 坐骨神经轴索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IBD型式计算乱伦案的似然比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德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用血缘一致性(identity by descent,IBD)型式计算乱伦案件的似然比。方法先用相同的数字表示家系成员中IBD的等位基因以组成IBD型式,然后用先验概率乘以非IBD等位基因频率得出各个IBD型式概率。将家系的所有IBD型式概率相加即可得... 目的用血缘一致性(identity by descent,IBD)型式计算乱伦案件的似然比。方法先用相同的数字表示家系成员中IBD的等位基因以组成IBD型式,然后用先验概率乘以非IBD等位基因频率得出各个IBD型式概率。将家系的所有IBD型式概率相加即可得到乱伦案不同假设下的家系概率,比较不同家系概率计算似然比。结果获得了父女乱伦和全同胞乱伦案的IBD型式及这两种案例的似然比计算公式。结论阐明了基于IBD型式计算乱伦案似然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乱伦案 血缘一致性 似然比 父女关系 全同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电梯致伤幼儿双手1例
14
作者 李朝晖 竞花兰 程上尤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U005-U005,共1页
关键词 阶梯式电梯 手损伤 幼儿 法医检验 机械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号染色体父系单亲二倍体遗传亲子鉴定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汝雯 张小川 +4 位作者 何仕雯 温小莲 童大跃 莫秋华 张兹钧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71-574,共4页
夫妻二人因女儿移民,要求进行亲子鉴定,以确定他们之间的亲生关系。1.2检验过程采集三人的指血到无菌滤纸上。先用人类STRtyper-21G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D3S1358等20个基因座检测,发现女儿与母亲之间在T... 夫妻二人因女儿移民,要求进行亲子鉴定,以确定他们之间的亲生关系。1.2检验过程采集三人的指血到无菌滤纸上。先用人类STRtyper-21G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D3S1358等20个基因座检测,发现女儿与母亲之间在TPOX和D2S1338基因座上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按照司法部颁布的《亲权鉴定技术规范》(SF/Z JD0105001-2016)的方法计算这些基因座的父权指数(paternity index,PI),累积父权指数为1.561 5×102,需增加检测基因座来达到判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亲子鉴定 二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脑干损伤致死大鼠的脑干组织代谢组学分析
16
作者 苏秦 陈倩玲 +4 位作者 吴伟斌 向青青 杨成梁 乔东访 李志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73-381,共9页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观察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 brain stem injury,PBSI)致死大鼠脑干组织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探索诊断PBS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建立PBSI、非脑干脑损伤和剪头处死大鼠模型,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获得...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观察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 brain stem injury,PBSI)致死大鼠脑干组织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探索诊断PBS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建立PBSI、非脑干脑损伤和剪头处死大鼠模型,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获得脑干代谢图谱并将其注释到HMDB数据库,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与PBSI诊断相关的潜在代谢标志物。结果通过PLS-DA筛选出86种与PBSI相关的潜在代谢标志物,并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建模和预测,准确率为83.3%。对注释到HMDB数据库的818种代谢标志物进行随机森林建模和预测,准确率高达88.9%。根据在死因鉴定中重要程度的排序,最终筛选出最为重要且在PBSI大鼠模型中显著上调的代谢标志物为HMDB0038126(京尼平苷酸)、HMDB0013272(N-月桂酰甘氨酸)、HMDB0005199[(R)-去甲猪毛菜碱]和HMDB0013645(N,N-二甲基鞘氨醇)。结论京尼平苷酸、N-月桂酰甘氨酸、(R)-去甲猪毛菜碱和N,N-二甲基鞘氨醇有望成为PBSI诊断的重要代谢物指标,进而为法医学实践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代谢组学 死亡原因 原发性脑干损伤 液相色谱-质谱法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随机森林算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