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及其与整合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娟 叶聪秀 +2 位作者 曹开源 刘配辰 黄小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05-710,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调查金属β-内酰胺酶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状况和基因型以及与整合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4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法...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调查金属β-内酰胺酶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状况和基因型以及与整合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4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法和增效法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菌株;设计合成金属β-内酰胺酶和整合子的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并分析其与整合子之间的关系。结果 28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33.80%),美罗培南(33.45%)、头孢他啶(27.87%)、头孢吡肟(36.24%)、庆大霉素(45.30%)、阿米卡星(36.94%)、环丙沙星(33.10%)、左氧氟沙星(37.63%)、氨曲南(47.39%)、哌拉西林(35.19%)、哌拉西林/三唑巴坦(28.57%);多重耐药菌占34.84%(100/287),泛耐药菌株占9.41%(27/287);共有9株铜绿假单胞菌呈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其中2株产IMP-9型MBL,1株产IMP-25型MBL,4株产VIM-2型MBL;有8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菌株携带了I类整合子,但只有2株成功扩出可变区,其中1株携带了IMP-9基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MBLs的基因型以IMP-9、IMP-25和VIM-2为主;MBLs的基因环境较为复杂,部分MBLs为整合子所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 金属Β-内酰胺酶 整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疆 周经姣 +9 位作者 陈艺韵 梁瑜 晏辉钧 周俊梅 刘岩 付春云 高洪丽 方丹云 狄飚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了解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分别从2006年和2009年流感病人标本中分离并鉴定出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和新型H1N1流感病毒,用R... 【目的】了解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分别从2006年和2009年流感病人标本中分离并鉴定出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和新型H1N1流感病毒,用RT-PCR技术扩增了病毒NA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分子进化和重要功能位点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与2006年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较低(77.9%~78.8%),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代表株及WHO推荐的1979~2010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也较低(78.1%~79.3%),但与WHO推荐的2009年新型H1N1流感疫苗株比较同源性则高达99%以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与欧亚猪流感病毒株A/swine/Belgium/1/1983的亲缘关系最近;并发现自2005年以来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某些抗原位点和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已发生了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亚猪流感病毒;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本次流行的新型流感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NA基因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有必要持续跟踪和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基因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流感病毒和人博卡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3
作者 何霞 冯发深 +6 位作者 王铸 徐霖 张定梅 关琳琳 郑芸 周荣 曹开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7-420,F0003,406,共6页
【目的】调查2010-2011年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流感病毒(IFV)和人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10-2011年广州市5家哨点医院共3 460例符合条件的有发热伴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相关临... 【目的】调查2010-2011年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流感病毒(IFV)和人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10-2011年广州市5家哨点医院共3 460例符合条件的有发热伴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相关临床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采用普通和巢式PCR方法检测IFV和HBoV的核苷酸,分析IFV和HBoV的流行情况和时间、人群分布特点,对IFV和HBoV均为阳性的样本进一步进行副流感病毒等5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检测,以了解多重感染的状况。【结果】3 460例病例中,IFV和HBo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13%和1.68%;731例IFV阳性标本中,甲、乙、丙型流感病毒(FluA、B、C)的比例为558∶172∶1,其中481例(66.75%)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58例HBoV阳性病例中44例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75.86%)。IFV和HBoV病毒的检出均与年龄关联,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分别为15~34岁和0.5~1岁。IFV和HBoV的发病高峰分别为7~8月和5~6月。5例检出HBoV与IFV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0.64%,其中1例为IFV、HBoV和人冠状病毒(HCoV)的三重感染,HBoV阳性的成人患者的混合感染率为50%。【结论】2010-2011年甲型流感病毒仍是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之一,青壮年检测率较高,夏季为流行高峰;人博卡病毒为全年散发,5-6月发病率较高,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成人病例中人博卡病毒与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流感病毒 人博卡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型抗原冲击不成熟CD8α^+ DCs抑制T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康 曹开源 +4 位作者 徐霖 吴耀良 袁广卿 张甜 傅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02-2206,共5页
目的:探索同种异基因抗原体外冲击后小鼠优势不成熟CD8α+树突状细胞(DCs)体外抑制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方法:取SPF级C57BL/6(H-2b)小鼠的骨髓细胞,GM-CSF+IL-4+SCF+Flt3L诱导制备优势不成熟CD8α+DCs,于培养最后1d加入梯度蛋白浓度(0... 目的:探索同种异基因抗原体外冲击后小鼠优势不成熟CD8α+树突状细胞(DCs)体外抑制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方法:取SPF级C57BL/6(H-2b)小鼠的骨髓细胞,GM-CSF+IL-4+SCF+Flt3L诱导制备优势不成熟CD8α+DCs,于培养最后1d加入梯度蛋白浓度(0、2.5、5、10和20mg/L)同种异基因(H-2d)小鼠脾细胞抗原冲击DCs。经抗原冲击后的DCs分别与同系T细胞按1∶1、2∶1、4∶1比例共培养,MTT法观察T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含量。以GM-CSF+IL-4+TNF-α诱导的成熟DCs作为对照。结果:优势不成熟CD8α+DCs与T细胞1∶1共培养时不能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与2∶1及4∶1组相比刺激能力最弱(P<0.05);上清中IFN-γ的分泌明显低于成熟DCs对照组,且经小剂量抗原(<2.5mg/L)冲击时IL-10的分泌高于对照组。结论:经小剂量(2.5mg/L)同种异基因抗原冲击后的优势不成熟CD8α+DCs,与T细胞1∶1混合,是抑制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A基因沉默的前列腺癌细胞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芯片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铸 曹开源 +6 位作者 何霞 冯发深 徐霖 关琳琳 汪杨 罗燕芬 丘少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0-984,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在前列腺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通路。方法:针对PSMA mRNA序列设计合成siRNA序列,脂质体转染LNCaP细胞特异性下调PSMA基因的表达,通过肿瘤转移基因芯片分析84个肿瘤...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在前列腺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通路。方法:针对PSMA mRNA序列设计合成siRNA序列,脂质体转染LNCaP细胞特异性下调PSMA基因的表达,通过肿瘤转移基因芯片分析84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成功设计了siRNA序列并制备最佳干扰效果的干扰样,mRNA干扰效果达到75%以上,蛋白水平干扰效果达68%以上。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发现在下调PSMA基因表达后,有CDH6、CXCL12等10个基因发生了显著上调,而CCL7、MDM2等4个基因发生显著下调表达。结论:初步发现PSMA参与前列腺癌转移信号通路的调节,为进一步研究PSMA的生物学功能,探索前列腺癌的转移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基因芯片 RNA 小干扰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病毒感染对T细胞和NK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庞贤武 田疆 +4 位作者 曾谷城 刘岩 方丹云 晏辉钧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0,345,共6页
【目的】本文探讨登革病毒体外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对T细胞和NK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效应。【方法】用登革2型病毒(DEN-2)感染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登革2型病毒后T细胞... 【目的】本文探讨登革病毒体外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对T细胞和NK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效应。【方法】用登革2型病毒(DEN-2)感染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登革2型病毒后T细胞和NK细胞的表型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DEN-2感染18 h后,T细胞明显表达CD69、IFN-γ、TNF-α和perforin,NK细胞表达CD69、IFN-γ和perforin;随着感染复数(MOI)增加,表达perforin和IFN-γ的T细胞数及表达perforin的NK细胞数上升;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表达perforin和IL-4的T细胞数及表达perforin的NK细胞数逐渐上升,而表达IFN-γ的T细胞数及表达IFN-γ的NK细胞数逐渐下降;表达perforin的T细胞亚型主要为CD8+T细胞。【结论】发现登革病毒在体外能够诱导T细胞表达CD69、IFN-γ、TNF-α、perforin和IL-4,及NK细胞表达CD69、IFN-γ和perforin,提示T细胞、NK细胞可能在抗登革病毒感染或免疫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细胞因子 T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T-bet表达增强人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的抗肝癌免疫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祖兵 丁佑铭 +3 位作者 陶剑平 梁力建 刘晓平 黄洁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探讨T-bet在肝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表达能否增强其诱导抗肿瘤免疫。方法:取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5μg/L rhGM-CSF、5μg/L rhIL-4培养6d成不成熟DC(iDC),随后加10μg/L TNF-α诱导成熟DC。... 目的:探讨T-bet在肝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表达能否增强其诱导抗肿瘤免疫。方法:取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5μg/L rhGM-CSF、5μg/L rhIL-4培养6d成不成熟DC(iDC),随后加10μg/L TNF-α诱导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肝癌细胞株HepG2肿瘤抗原,致敏DC,并分组如下:loaded DC/TNF-α(loaded mDC);loaded DC/TNF-α+IFN-γ(loaded DC/T+I);loaded DC/T-bet(loadedDC/T-bet);iDC。体外刺激淋巴细胞。观察T-bet外源表达对DC的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肿瘤特异性细胞杀伤效率影响。结果:外源表达T-bet促进DC/T-bet表型成熟,促进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诱导分泌出更多的Th1型细胞因子,增强肝癌细胞特异性杀伤效应。结论:T-bet增强DC抗肿瘤免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肝肿瘤 免疫疗法 转录因子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对眼部常见分离真菌的体外药敏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明霞 陈家祺 +3 位作者 刘长秀 江丽芳 陈晓莲 梁洪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新一代氮唑类抗真菌药伏立康唑(VCZ)对眼部常见分离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作对比。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M38-A方案,共对3属43株眼部常见分离真菌进行研究,VCZ、AMB和... 目的探讨新一代氮唑类抗真菌药伏立康唑(VCZ)对眼部常见分离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作对比。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M38-A方案,共对3属43株眼部常见分离真菌进行研究,VCZ、AMB和FCZ体外单独用药时分别取100%、100%和≥80%的生长抑制为最低抑菌浓度(MIC),质控菌株采用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parapsilosis,ATCC22019)。结果VCZ对白色念珠菌的MIC90最低(0.016μg/mL),对镰刀菌菌属的MIC90值偏高(4μg/m),对曲霉菌属的MIC50、MIC90分别为0.125μ/mL和1斗g/mL,明显低于AMB(分别为0.5、2μg/mL)。除白色念珠菌外的其他眼部分离菌株对FCZ耐药(MIC90≥128μg/mL)。VCZ对镰刀菌和曲霉菌的体外抑制率均为100%,高于AMB的61.5%和46.7%。结论VCZ对眼部常见分离真菌均有显著的体外抗菌活性,其眼用剂型的开发对临床上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伏立康唑 微生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现状 被引量:54
9
作者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1-656,共6页
2013年3月在中国华东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疫情,导致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一种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以其对人类的高致病性及远高于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就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致... 2013年3月在中国华东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疫情,导致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一种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以其对人类的高致病性及远高于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就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致病的分子基础、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研究进展,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病原学 流行病学 致病性 临床特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为群 谢灿茂 +2 位作者 严英硕 方建民 容中生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方法快速诊断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 (Sm)耐药的临床意义。【方法】用PCR SSCP技术检测了 30株Sm敏感的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 ,30株Sm耐药的临床分离株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标准... 【目的】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方法快速诊断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 (Sm)耐药的临床意义。【方法】用PCR SSCP技术检测了 30株Sm敏感的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 ,30株Sm耐药的临床分离株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标准株作对照。先用PCR方法扩增rpsL基因 ,随后用SSCP方法鉴定其扩增产物有无突变。【结果】所有临床分离株均观察到rpsL基因PCR扩增产物。 30株Sm敏感的临床分离株与H37RV标准株呈现一样SSCP泳动条带 ,30株Sm耐药株中 19株有rpsL基因泳动异常 ,提示约有 6 3 %Sm耐药菌株有rpsL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提示用SSCP方法容易鉴定出rpsL基因的点突变 ,PCR SSCP技术可作为快速鉴定结核分支杆菌Sm敏感性的有用工具 ,对结核分支杆菌Sm耐药的快速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素 药物耐受 结核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丹云 田疆 +5 位作者 周经姣 周红 何丽娟 陈艺韵 狄彪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了解2006-2007年广州地区流感的病原学分布,掌握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的遗传和进化特征。【方法】选取2006-2007年广州市19个流感监测点的流感病毒代表株共45株,应用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的型别进行... 【目的】了解2006-2007年广州地区流感的病原学分布,掌握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的遗传和进化特征。【方法】选取2006-2007年广州市19个流感监测点的流感病毒代表株共45株,应用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的型别进行了鉴定;选取24株H1N1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全长HA基因的扩增、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结果】A型流感病毒H1N1和B型流感病毒交替成为广州地区2006年流感的优势流行株;2006-2007年广州地区H1N1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株在HA蛋白的抗原区、受体结合位点和潜在糖基化位点均发生了点突变;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4株H1N1亚型毒株间基因同源性的平均值为98.4%;与WHO推荐的疫苗株(New Caledonia/20/1999和Solomon Islands/3/2006)相比,同源性高达96.6%和97.8%。【结论】2006年,广州地区流感的病原体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2006-2007年广州市H1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有必要对毒株的变异加强监测;WHO推荐的2006-2007年H1N1亚型流感病毒疫苗株适用于我国人群的免疫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H1N1亚型 HA基因 遗传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雅艳 江丽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468-3470,共3页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世界上发病患者数最多、分布最广的虫媒病毒病。疫苗是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途径,然而,迄今仍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用于登革热的特异性预防。
关键词 登革病毒疫苗 亚热带地区 特异性预防 急性传染病 虫媒病毒病 登革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13引物PCR指纹法分析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应斌 王宏 +2 位作者 郭辉玉 赵永忠 罗深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探讨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用于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并进一步对41株假丝酵母菌进行M13引物PCR指纹分析,采用RAPD200软件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NJ)聚类分... 目的探讨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用于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并进一步对41株假丝酵母菌进行M13引物PCR指纹分析,采用RAPD200软件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NJ)聚类分析电泳带型模式。结果41例主要从痰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标本中中,氟康唑药物敏感11株(26.8%),依赖8例(19.5%),耐药22例(53.7%),PCR指纹分析至少可检测到12种不同的条带,条带数目从2条到12条不等,电泳带型模式与感染部位和氟康唑药物反应性有关。结论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菌珠所占比例较大,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可用于假丝酵母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指纹法 假丝酵母菌 氟康唑 耐药性 纸片扩散法 M13微卫星引物 抗真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