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登革2型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齐一鸣 黄俊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474-3476,共3页
目的:分析登革2型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预测其优势抗原表位。方法:利用NCBI、CBS等生物信息学网站和DNAStar、VectorNTI等软件包,分析登革2型病毒NS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可能的空间结构和抗原表位。结果:NS1... 目的:分析登革2型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预测其优势抗原表位。方法:利用NCBI、CBS等生物信息学网站和DNAStar、VectorNTI等软件包,分析登革2型病毒NS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可能的空间结构和抗原表位。结果:NS1基因编码352个氨基酸,含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脂质含量相对较多,理化性质不稳定。无分泌型信号肽及跨膜结构,但存在多个糖基化、磷酸化、酰胺化位点。空间结构为一紧凑球形,N端和C端暴露于球体表面,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的区域较为密集。中段包埋于分子内部,但含有一些与血小板、血管内皮或纤维蛋白素原高度同源的B细胞表位序列,可能在登革出血热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NS1不仅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诊断性抗原,其抗原表位的预测将为登革病毒表位多肽疫苗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病毒 非结构蛋白NS1 生物信息学 免疫诊断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登革病毒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 被引量:9
2
作者 齐一鸣 黄俊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登革病毒诱导EA.hy926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融合细胞株)相对活力的变化与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改变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关系。方法:用2型登革病毒(denguevirus type 2,DENV-2)感染EA.hy926细... 目的:探讨登革病毒诱导EA.hy926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融合细胞株)相对活力的变化与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改变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关系。方法:用2型登革病毒(denguevirus type 2,DENV-2)感染EA.hy926细胞,MTT法检测感染前后EA.hy926细胞的相对活力,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感染前后JC-1在EA.hy926细胞线粒体内的聚集情况以检测Δψm的改变,通过比色法检测caspase-9的活性变化。结果:DENV-2感染EA·hy926细胞24 h、36 h及48 h后,细胞活性受到显著抑制,550 nm处的A值均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JC-1染色显示,感染后各时点,代表正常线粒体的红色荧光均较未感染组减弱,而代表Δψm下降的绿色荧光较未感染组逐渐增强。流式细胞术检测Δψm平均荧光密度比未感染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NV-2感染后早期即可出现caspase-9活性的上升,与未感染组相比,各时点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NV-2感染EA·hy926细胞后可诱发Δψm下降,增强caspase-9活性,进而启动线粒体的凋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线粒体膜电位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登革病毒诱导RAW264.7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凋亡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林 黄俊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45-2250,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登革病毒(DENV2)感染能否诱导RAW264.7细胞凋亡,并初步探讨凋亡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用DENV2感染RAW264.7细胞,MTT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核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 目的:探讨2型登革病毒(DENV2)感染能否诱导RAW264.7细胞凋亡,并初步探讨凋亡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用DENV2感染RAW264.7细胞,MTT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核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活化片段的变化,比色法检测caspase-9活性变化,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Z-VAD-FMK抑制细胞凋亡后以TCID50检测感染细胞上清病毒滴度。结果:DENV2感染RAW264.7细胞24 h、36 h及48 h后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免疫荧光检测有核固缩现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病毒感染诱导了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活化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增加,caspase-9活性也增加,JC-1染色发现病毒感染诱导RAW264.7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用Z-VAD-FMK抑制凋亡后感染细胞上清病毒滴度增加。结论:登革病毒感染可以通过内、外源性途径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凋亡;凋亡发生抑制了病毒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细胞凋亡 RAW264 7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V2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加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
4
作者 张英可 张林 +1 位作者 齐一鸣 黄俊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目的:检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感染2型登革病毒(DENV2)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法检测DNA甲基化水平。结果: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为-294 bp到+58 bp,覆盖11个... 目的:检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感染2型登革病毒(DENV2)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法检测DNA甲基化水平。结果: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为-294 bp到+58 bp,覆盖11个散在CpG位点;PCR反应后取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扩增序列大小与理论预测相符合;PBMC感染DENV2 0 h和6 h在11个甲基化位点中有2个处于甲基化状态,感染12 h有6个甲基化位点甲基化。0 h、6 h和12 h的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10.3%、12.1%和25.5%,且0 h和12 h及6 h和12 h的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MC感染DENV2后会引起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肿瘤坏死因子仅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