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veolae-caveolin-1-PTRF/cavin-1系统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一种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兆煜 袁乔 谈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7-960,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全球范围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演变过程中,血管壁首先表现为动脉内膜的增厚,内膜增厚可以由于年龄和应对逐渐升高的血压导致内膜损伤而产生[2]。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微囊 小凹蛋白1 聚合酶I和转录释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任明 周俊宜 +3 位作者 高国全 杨光 陈瑞莞 宋志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苦瓜(BM)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随机将32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C组);模型组(CCl4,M组);BM低剂量组(BM100g/kg饲料+CCl4,BM-L组)、BM高剂量组(BM200g/kg饲料+CCl4,BM-H组... 目的:探讨苦瓜(BM)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随机将32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C组);模型组(CCl4,M组);BM低剂量组(BM100g/kg饲料+CCl4,BM-L组)、BM高剂量组(BM200g/kg饲料+CCl4,BM-H组)。饲养中除C组外的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2mL/kg,2次/周,共8周,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8周后处死大鼠,留取大鼠肝脏和血清。计算肝体指数;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肝匀浆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和单胺氧化酶(MAO)活性;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变性与胶原沉积病理改变。结果:与M组比较,摄入BM后的各剂量组大鼠肝体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MDA含量及肝匀浆HYP含量和MA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SOD活性、肝组织TP和Alb含量、GSH-Px活性明显增强(P<0.01)。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肝脏有明显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BM组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肝组织损伤坏死与胶原沉积等病理变化,以高剂量组更明显。结论:BM具有抗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降低肝HYP含量及MAO活性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受体在血液肿瘤细胞株的表达及叶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新爱 曾慧兰 +3 位作者 古晨 蒋建伟 钟启 朱海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8-663,共6页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folatereceptor,FR)在血液肿瘤细胞表达的特点,合成叶酸-聚乙烯亚胺(FA—PEI)聚合物,探讨其作为靶向性基因输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α、β、γ3种FR在血液肿瘤细胞K...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folatereceptor,FR)在血液肿瘤细胞表达的特点,合成叶酸-聚乙烯亚胺(FA—PEI)聚合物,探讨其作为靶向性基因输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α、β、γ3种FR在血液肿瘤细胞K562、K562/A02、U266细胞株上的表达;利用叶酸(FA)活性酯在微碱性条件下与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的支链氨基反应,合成FA-PEI共聚物;用葡聚糖凝胶柱G-25分离、纯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扫描法及氢核磁共振谱(1HNMR)法验证交联是否成功。结果:α、β、γ3种FR在K562、K562/A02、U2663种细胞株上均表达,其中,α-FR的表达占优势,较β-FR和γ-FR表达量高;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图谱在365nm处出现叶酸的特征性吸收峰;核磁共振(1HNMR)示:在2.5~3.2处出现PEI亚甲基质子的特征性化学位移,在6.5~9.0处出现叶酸芳香质子的特征性氢信号。结论:FR在K562、K562/A02、U2663种细胞株上均有较高表达;FA—PEI偶联成功,为其作为血液肿瘤治疗中1种潜在的靶向性基因输送载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受体 叶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 K562细胞 K562/A02细胞 U26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损伤反应对血管平滑肌合酶Ⅰ和转录释放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雪莹 姚烨 +3 位作者 周高适 陶诗婉 陈兆煜 谈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6-552,共7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Ⅰ和转录释放因子(polymeraseⅠand transcript release factor,PTRF or Cavin^(-1))在损伤血管后血管再狭窄病理过程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200~220 g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血管损伤组... 目的探讨聚合酶Ⅰ和转录释放因子(polymeraseⅠand transcript release factor,PTRF or Cavin^(-1))在损伤血管后血管再狭窄病理过程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200~220 g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血管损伤组,血管损伤组制备颈动脉损伤动物模型。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损伤后颈动脉的结构,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损伤后血管的Cavin^(-1)蛋白表达,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损伤后血管的Cavin^(-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颈动脉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实验分为(1)空白对照组(control,CTRL);(2)CHX组:用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25μmol/L)预处理1 h;(3)CHX+MG组:用CHX预处理1 h后,接着用MG 132(蛋白酶体抑制剂,10μmol/L)处理24 h;(4)CHX+CQ组:用CHX预处理1 h后,接着用氯喹(chloroquin,CQ,10μmol/L)处理24 h。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Cavin^(-1)蛋白浓度。结果动物模型中,球囊损伤后,血管壁明显增厚,Cavin^(-1)表达显著下降(P<0.05),Cavin^(-1) 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泛素化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细胞实验中,应用CHX预处理可明显降低平滑肌细胞Cavin^(-1)的表达(P<0.05),而CHX+MG可以明显对抗CHX上述作用过程(P<0.05)。结论球囊损伤颈动脉后,血管的Cavin^(-1)蛋白表达下调,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的泛素化-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平滑肌细胞 泛素化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