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
刘晓春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02
|
|
2
|
谁的原生态? 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 |
刘晓春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53
|
|
3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文化复兴 |
高小康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8
|
|
4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与重构 |
宋俊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9
|
|
5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讨 |
牛爱军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8
|
|
6
|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历程、困境及发展策略 |
刘喜山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9
|
|
7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和谐基因 |
宋俊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8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困境与进路 |
刘喜山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7
|
|
9
|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讨——以悦城龙母文化为个案 |
蒋明智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0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术创新 |
高小康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湘西州的考察 |
罗婉红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4
|
|
12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史与活的记忆 |
高小康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3
|
都市文化建设与非物质遗产 |
高小康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5
|
|
14
|
“四部法”视野下戏曲书归类的分歧及其逻辑涵蕴——以明清公私综合书目、书志为中心的考察 |
陈志勇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听觉文化研究:为文化研究添加“音轨” |
王敦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6
|
|
16
|
从审美文化研究到审美文化生态研究 |
高小康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7
|
|
17
|
以开放的心态从事中国戏剧史研究 |
康保成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8
|
金庸:一个非文本研究的对象 |
高小康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9
|
非遗“出海”何以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
宋俊华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20
|
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
王霄冰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