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道学先生”:明代的道学群体人格及其转向
1
作者 陈宝良 张睿霖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道学先生”之名,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盛服先生”。道学先生是传统礼教的坚定维护者,是传统道德形塑而成的正面典范;道学先生又是不近人情之类已经固化的负面典范,甚至成为迂腐的代名词。明代中期以后,王阳明“心学”崛起,转而取代程朱... “道学先生”之名,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盛服先生”。道学先生是传统礼教的坚定维护者,是传统道德形塑而成的正面典范;道学先生又是不近人情之类已经固化的负面典范,甚至成为迂腐的代名词。明代中期以后,王阳明“心学”崛起,转而取代程朱理学。随之而来者,则是道学群体人格发生历史性的转向:道学先生不再形若土偶,而是不乏诗酒风流;道学先生的个人生活不再拘束严谨,而是转向活泼洒脱。更为甚者,道学先生不再是整日静坐于室的儒者,而是行游天下且颇具英雄气概的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道学 道学先生 群体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下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的保护传承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杜小钰 张维亚 刘媛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49,共9页
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是骆山村民依傍石臼湖创造的一项民俗信仰,艺术表现形式为舞龙灯。舞龙仪式是商周秦汉以来祭龙求雨古礼在当今民间的传承,龙神信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龙舞的组织在社会功能上起到了凝聚村庄共同体的作用... 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是骆山村民依傍石臼湖创造的一项民俗信仰,艺术表现形式为舞龙灯。舞龙仪式是商周秦汉以来祭龙求雨古礼在当今民间的传承,龙神信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龙舞的组织在社会功能上起到了凝聚村庄共同体的作用。濒危的根本问题是传统社会功能的衰退,问题表现在舞龙队伍召集困难、龙会成员老龄化和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文旅融合的五项对策,其中传承队伍建设是关键,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重点,文化空间的保护是前提,文创设计和媒体传播是重要辅助和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舞 骆山大龙 非遗 文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人婚书的文体形态与文学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邬志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100,共9页
婚书在宋代广为使用,宋人文集中多有收录。宋人婚书既为婚姻事实之契约,具有法律意义,又是具有私人书写色彩的书启,有文学意义。婚书的文体为书启文,婚书一往一答即构成男女双方对婚姻事实允诺。婚书作为一种文体,其文体远源因素可追溯... 婚书在宋代广为使用,宋人文集中多有收录。宋人婚书既为婚姻事实之契约,具有法律意义,又是具有私人书写色彩的书启,有文学意义。婚书的文体为书启文,婚书一往一答即构成男女双方对婚姻事实允诺。婚书作为一种文体,其文体远源因素可追溯到《仪礼》中婚辞,而六朝时期的皇室、贵族婚礼中的"六礼文"为后代文人婚书写作提供了文体与文辞借鉴。真正文体意义和法律意义上的婚书在唐代出现,唐人婚书为单书或复书形式,宋人则发展为叠幅形式,叠三幅为一封,是晚唐宋时书启叠楮之风的体现。婚书不见于唐人集中而见于宋人集中,宋人婚书正文为四六文,文体典雅,辞令优美,大量用典,不再是简单的实用礼书,成为文学作品。宋人婚书以其文体要素体现了"合二姓之好"的婚姻观念,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身家世风范的体认与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婚书 文体形态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人物学
4
作者 张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在改革开放年代,人物塑造被视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主要局限之所在。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弃此而去的中国当代文学很少塑造出能与“红色经典”相媲美的艺术形象。今日学界有必要重新发现该时代文艺的可作为优秀艺术遗产的人物学。道德... 在改革开放年代,人物塑造被视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主要局限之所在。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弃此而去的中国当代文学很少塑造出能与“红色经典”相媲美的艺术形象。今日学界有必要重新发现该时代文艺的可作为优秀艺术遗产的人物学。道德与阶级的双重的“区分的辩证法”,自我克服型抑或双赢型正面人物成长机制,以及他者化、正剧化、喜剧化反面人物叙述机制,共同构成了此时代文艺塑造人物形象的系统方法,并共同承担了社会类型/定型系统所需完成的叙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 正面人物 反面人物 人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应与层次:粤语东莞企石话的小称变调
5
作者 刘燕婷 武大真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2-412,共11页
东莞市企石镇的粤语(下称"企石话")存在35和55两种小称变调,二者不论在语音形式还是语法功能上,都和广州话、东莞莞城话的35和55变调无甚差别。然而,就辖词范围而言,企石话的小称变调却跟广州话、莞城话均有较大不同。文章首... 东莞市企石镇的粤语(下称"企石话")存在35和55两种小称变调,二者不论在语音形式还是语法功能上,都和广州话、东莞莞城话的35和55变调无甚差别。然而,就辖词范围而言,企石话的小称变调却跟广州话、莞城话均有较大不同。文章首先梳理企石话的小称变调跟广州话、莞城话的对应情况,其后结合企石话内部以及东莞各地方言的事实,论证当地的35和55变调大致分属两个不同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粤语 小称变调 方言比较 历史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语言障碍筛查的汉语儿童言语交际水平评估系统研发 被引量:11
6
作者 陆烁 丘国新 +1 位作者 钱思宇 高乐妍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8,共14页
中山大学中文系神经语言学教学实验室面向语言障碍筛查开发的汉语儿童言语交际水平评估系统,以一套固定程序作为引导,能在短时间内快速采集儿童的言语数据。基于这个评估范式,实验室采集了大量2~14岁儿童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言语数据,从语... 中山大学中文系神经语言学教学实验室面向语言障碍筛查开发的汉语儿童言语交际水平评估系统,以一套固定程序作为引导,能在短时间内快速采集儿童的言语数据。基于这个评估范式,实验室采集了大量2~14岁儿童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言语数据,从语音、能产性、流畅度、语法、语义、逻辑六大语言维度出发,细分为16项指标对语料进行人工标注和机器识别,建立起一个应用于语言能力评估和语言障碍筛查的汉语儿童言语数据库,可以精准评估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水平。目前该语料库储存了966名汉语儿童的言语数据,并对638名儿童的语料进行了标注。该语料库可以对儿童语言障碍的智能化筛查提供机器学习训练数据,也可以为研究汉语儿童语言习得和各类儿童语言障碍提供数据资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语言障碍 语言评估 言语交际 数据库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集字诗及东国流衍——兼谈“摹拟类诗歌”的文体序列 被引量:2
7
作者 戚昊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2,共10页
集字诗是作为书法领域的“集字”渗透文学领域,在文学意义上的集字出现后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现象。其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形式多样。其创作动机,一是为了精神追拟、参与经典境界的还原式重构;二是为了游戏竞技,在文人的日常生活中增添雅趣... 集字诗是作为书法领域的“集字”渗透文学领域,在文学意义上的集字出现后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现象。其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形式多样。其创作动机,一是为了精神追拟、参与经典境界的还原式重构;二是为了游戏竞技,在文人的日常生活中增添雅趣。集字诗最迟于明代后期传入朝鲜,国王与士人皆有创作,并显示出文体移植后的一些本土化特征。此外,檃括集字诗作为二次创作,与单人集句诗、檃括诗、拟古诗同为“摹拟类诗歌”,是对古人一次创作的再加工。四者共同构成一条由浅入深、由里及表的仿古序列,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崇古心态、典范意识的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字 追拟 游戏 朝鲜 摹拟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老子》注对《老子》思想宗教化的文学策略——以《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湘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7,共7页
《老子道德经章句》与《老子想尔注》,运用章句的形式对《老子》思想进行了宗教性改造,注释时分别采用了重修辞、塑形象的文学策略,使深奥抽象的老学思想变得浅显易懂,有力地推进了原始道教的理论建构。
关键词 《老子》 《河上公章句》 《想尔注》 文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主义与中国当代阐释学——以“强制阐释”和“公共阐释”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赖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1,共9页
以“强制阐释论”和“公共阐释论”为新锐样态的当代本土阐释学,既整合了中国古代的经典资源,又反思了西方文论的现代经验。其中,美国实用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反向”参照价值。就思想渊源而言,实用主义的“实用化”引发工具主义方法论的... 以“强制阐释论”和“公共阐释论”为新锐样态的当代本土阐释学,既整合了中国古代的经典资源,又反思了西方文论的现代经验。其中,美国实用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反向”参照价值。就思想渊源而言,实用主义的“实用化”引发工具主义方法论的滥觞,助推阐释者对文学场外资源进行强制性的“拿来”或“征用”,“强制阐释论”则是对极端实用阐释策略的有力匡正;就具体观点来看,“公共阐释论”建基于对非理性和非确定性西方现代阐释学的批判性反思,以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私人阐释学既是张江批判的主要标靶,也是其确证自我的他者镜像;从学理省察的角度看,舒斯特曼的新实用主义阐释学为陷入二元困境的当代阐释学提供了可资选择的调和性方案,因而拓宽了与中国阐释学平行对话和差异互鉴的空间。重新爬梳实用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与当代阐释学之间的学理纠葛,有益于廓清本土阐释学借“他者”确立“自我”的理论生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公共阐释 实用主义 理查德·罗蒂 舒斯特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荻荻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4,共8页
美国现代著名诗人、意象派主将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中国的译介及研究,经历了早期的冷清,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升温,再到21世纪初的繁荣。研究成果方面,从印象式的评述到文本细读的不断丰富,再到现代、后现代等理论的综合运用,... 美国现代著名诗人、意象派主将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中国的译介及研究,经历了早期的冷清,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升温,再到21世纪初的繁荣。研究成果方面,从印象式的评述到文本细读的不断丰富,再到现代、后现代等理论的综合运用,并向艺术、哲学等学科延伸,呈现向深度及广度不断开拓的态势。在与中国新诗碰撞及交流的过程中,威廉斯参与了中国现当代新诗的建构,其诗学观念、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元素被吸收和转化,对五四新诗运动,新时期以来口语化、日常化及后现代主义等诗学潮流产生了间接或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意象派 中国新诗 接受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边界”与彼得·基维对美学领域的拓展研究
11
作者 王一方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4,共6页
美国当代哲学家彼得·基维(Peter Kivy)①将科学的"语言分析"方法用于感性艺术研究,将分析美学、经验主义美学和音乐美学相互融合,一方面使其研究在经验和科学之间得到有效平衡,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多学科的跨越,拓展了分析... 美国当代哲学家彼得·基维(Peter Kivy)①将科学的"语言分析"方法用于感性艺术研究,将分析美学、经验主义美学和音乐美学相互融合,一方面使其研究在经验和科学之间得到有效平衡,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多学科的跨越,拓展了分析美学、经验主义美学和音乐美学各自的研究边界。具体来说,基维对美学领域的拓展包括三个方面:将"语言分析"方法用于音乐美学的研究;通过"收编"情感的方式"升级"传统形式自律论;将音乐美学与经验主义美学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基维 分析美学 音乐美学 前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遗民集序书写的纪传与想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宏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200,共10页
别集序在文体初创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传记写作的传统。明末清初的遗民通过诗文来回应国家和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这种回应体现在别集序的书写中,使其中的纪传部分更加注重真实性的表达。然而,由于别集序的主观创作空间较大,真实与想象的... 别集序在文体初创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传记写作的传统。明末清初的遗民通过诗文来回应国家和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这种回应体现在别集序的书写中,使其中的纪传部分更加注重真实性的表达。然而,由于别集序的主观创作空间较大,真实与想象的成分在遗民的别集序中交织在一起,这无疑影响了通过“知人论世”的传统批评方法所得批评主张的有效性。此外,集序作者往往通过个人经历的想象和性情的投射来塑造遗民的形象。这种塑造可能源于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也可能出于对经典文本的模仿。因此,遗民集序中的人物形象可能与他们的历史行为存在差异,这进一步影响了集序所传达的文学批评要素的接受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集序 遗民形象 纪传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之异同再辨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相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3,178,共11页
辨析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异同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在过去十年(2013—2023)中,国际范围内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学术界对二者关系的看法进一步深化。国际学术界对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认识观点纷呈,并未达成共识。实际上... 辨析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异同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在过去十年(2013—2023)中,国际范围内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学术界对二者关系的看法进一步深化。国际学术界对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认识观点纷呈,并未达成共识。实际上,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应确立双峰并峙、并行不悖的立场,在着力深化拓展生态美学的同时也应深化拓展环境美学,建构显著不同于生态美学的环境美学理论框架。与此同时,“身—心—境”三元模式不但试图整合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而且尝试以之为理论范式重建美学新范式。辨析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联系与区别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二者的理论思路、贡献和局限,并在与此前各种美学形态的对比中把握美学的时代新变,即走向“身—心—境”三元美学范式,这也正是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关系论带给美学的最大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 “身—心—境”三元美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之家境与前期生计考论
14
作者 彭玉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按照生计与学术之疏密关系,王国维一生大致以丙辰(1916)年初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学术为主,生计为次;后期则须综合兼顾学术与生计两端,无法过于轻重其间。王国维家境一般。据王国维自述及其尊人王乃誉之日记可知,其一年收入略... 按照生计与学术之疏密关系,王国维一生大致以丙辰(1916)年初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学术为主,生计为次;后期则须综合兼顾学术与生计两端,无法过于轻重其间。王国维家境一般。据王国维自述及其尊人王乃誉之日记可知,其一年收入略副衣食之需而已。田租与房租是支撑其早年家用的基本来源,然收租诚然不易。王国维因许家惺之荐任上海《时务报》书记,月薪微薄,令王国维颇为失落,后兼译东文,始觉生计稍安。此后任教通州与苏州两所师范学堂,又赴任清学部总务司行走,此数职事所取薪也只是应付日常生活而已。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寓居京都四年余,大体以理书、编刊、撰述等为生,生活安定而俭朴,学问则日见其大。先有生存,才有学术,梳理王国维早年家庭经济以及其早期生计情况,对于了解王国维如何权衡学术与生计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罗振玉 《时务报》 《观堂集林》 通州师范学堂 京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手势对汉语二语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
15
作者 洪炜 刘晓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2,共12页
本文通过一项实验考察隐喻手势对成年汉语二语学习者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三组语言水平相当的中级汉语二语学习者随机接受视听、“视听+观看词义手势”“视听+模仿词义手势”中的一种多模态教学处理,随后通过词形辨认、音义匹配和形义... 本文通过一项实验考察隐喻手势对成年汉语二语学习者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三组语言水平相当的中级汉语二语学习者随机接受视听、“视听+观看词义手势”“视听+模仿词义手势”中的一种多模态教学处理,随后通过词形辨认、音义匹配和形义匹配三项测试评估被试对15个抽象词汇的即时学习成绩和延时保持效果。研究发现,在视听多模态输入的基础上增加手势模态信息并未显著促进中级汉语二语者对抽象词汇的学习与记忆。本文从学习材料呈现方式、训练时间与强度、学习者二语水平及年龄等方面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阐释,并对汉语二语词汇教学中多模态手段的运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手势 抽象词汇 汉语二语 词汇学习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社会再现
16
作者 张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八十年代叙述”一度导致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失语,实则它在社会再现方面的成绩不仅优于精英本位的古代士大夫文学与现代“抒情派”文学,甚至较之《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叙述也更切近的“低层中国”之主要事实。当然,“见”与“不见... “八十年代叙述”一度导致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失语,实则它在社会再现方面的成绩不仅优于精英本位的古代士大夫文学与现代“抒情派”文学,甚至较之《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叙述也更切近的“低层中国”之主要事实。当然,“见”与“不见”总是缠绕并至,此种社会再现是阶级话语与宗族、宗教、乡里、江湖等本土逻辑竞争、博弈的结果,其间也多有对社会实相的删减、改写与虚构,然而这未必可以理解为虚假,其所涉及的事关共同富裕、平等、劳动之文化建构,正是中国革命旨在争取弱者生存权利的文化实践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 低层中国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词论中的“本色”概念辨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卫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0-173,共4页
古典词论中"本色"概念在学界颇受关注,但相关研究普遍用"词体本色"的内涵来认知词论中的"本色"及词体论中的"特色"、"正变"、"当行"等概念,致使名实不符。其实,在基本含义... 古典词论中"本色"概念在学界颇受关注,但相关研究普遍用"词体本色"的内涵来认知词论中的"本色"及词体论中的"特色"、"正变"、"当行"等概念,致使名实不符。其实,在基本含义上,"本色"与词体间并无必然联系,与"特征"、"正变"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与"当行"也不尽相同;且词论中的本色,除词体本色外,依据所指对象还可分为自然本色、个性本色、词源本色等多种类型,不能视同词体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色 词体本色 特征 正变 当行 自然本色 词源本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云亭》传奇全本文献考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培忠 蒋思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9-207,共9页
作为明清舞台上的演出经典剧目,朱佐朝的《艳云亭》传奇有多种抄本传世,而这些抄本之间的关系,学界迄今未予厘清。经考察发现,此剧现存至少有六种手抄全本文献,可归为梨园演出本及曲家改订本两类,其中梨园演出本又包括“三十三出本”及... 作为明清舞台上的演出经典剧目,朱佐朝的《艳云亭》传奇有多种抄本传世,而这些抄本之间的关系,学界迄今未予厘清。经考察发现,此剧现存至少有六种手抄全本文献,可归为梨园演出本及曲家改订本两类,其中梨园演出本又包括“三十三出本”及“三十四出本”,曲家改订本则有“饮流斋本”及“古吴莲勺庐”过录本。梨园演出本无论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在剧作的构思结撰、戏曲语言等方面,都是极为经典的“场上之曲”;而“饮流斋本”则从关目及曲词等方面,对梨园演出本做了大量改订,使之在艺术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反映了曲学家许之衡的治曲趣味及曲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佐朝 《艳云亭》 抄本 梨园演出本 曲家改订本 许之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小说与史传之间——论明代历史演义的叙事模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晓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4,78,共7页
明代历史演义有着独特的叙事模式:叙事时间总体上的大历史观与具体叙述中的编年体操作以及叙述声音的史官化。"按鉴演义"的编创方式决定了历史演义"本诸《左》、《史》,旁及诸书"的题材来源与"补经史之所未赅&... 明代历史演义有着独特的叙事模式:叙事时间总体上的大历史观与具体叙述中的编年体操作以及叙述声音的史官化。"按鉴演义"的编创方式决定了历史演义"本诸《左》、《史》,旁及诸书"的题材来源与"补经史之所未赅"的创作目的,各种因素综合形成了明代历史演义的叙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回小说 历史演义 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20
作者 钱永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9-94,共6页
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本文尝试对有关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文文献进行回顾评述,以期从整体上认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 日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