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教学培养的经验与反思 |
李晓红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西方残疾理论与中国残疾文学研究——后结构分析的限制与启示 |
曾繁裕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3
|
政治·审美·知识·技术——新中国文学批评70年的回顾与反思 |
杨丹丹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4
|
外国文学与文论研究的中国问题——以米勒“文学终结”说的中国传播与接受为例 |
梁丹丹
许德金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数媒时代文学的游戏化转向:互动小说的游戏机制与叙事研究 |
郭超
罗韵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以“审美”合“天人”——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的学理构造及文明启示 |
罗成
|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文旅融合下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的保护传承研究 |
杜小钰
张维亚
刘媛之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8
|
《郡斋读书志》与文学批评 |
吴承学
黄静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9
|
论宋人婚书的文体形态与文学性 |
邬志伟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0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刘晓军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1
|
如何中华文化,怎样本土文学?——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论纲 |
朱崇科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2
|
“假定性”与“现实性”的流转——20世纪20至60年代戏曲“程式”的概念史探源 |
郭超
李璐娲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1950-1970年代地方性的另一重面向——以《南行记续篇》为中心 |
宫铭杉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张欣的自我变法与广府文化的重新叙述——以《如风似璧》为例 |
刘志珍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艺术的自我指涉悖论:卢曼对德国浪漫派的重述 |
范劲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数媒时代的共同体叙事:民族记忆的流行化创造 |
金永兵
张子墨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人物学 |
张均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对应与层次:粤语东莞企石话的小称变调 |
刘燕婷
武大真
|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黄子平《文本及其不满》新著主题论坛实录 |
黄子平
钱理群
李浴洋(整理)
赵园
陈平原
吴晓东
杨联芬
贺桂梅
董秀玉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20
|
面向语言障碍筛查的汉语儿童言语交际水平评估系统研发 |
陆烁
丘国新
钱思宇
高乐妍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