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耐药株外膜蛋白OprD_2缺失 被引量:52
1
作者 陈 瑞 唐英春 +2 位作者 朱家馨 吴本权 谈淑卿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十二烷酸磺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凝胶分光光度扫描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十二烷酸磺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凝胶分光光度扫描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感株。结果:耐药组OprD2相对含量显著低于敏感组。结论:OprD2的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耐药株 外膜蛋白 OprD2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钱孝贤 郑振声 +4 位作者 吴伟康 陈燕铭 张书刚 高国全 陆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 +反搏组 (反搏组 ) 3组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 ,用改良硝...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 +反搏组 (反搏组 ) 3组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 ,用改良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心肌缺血前后血清NO含量、以及心肌组织的NO含量和NOS比活性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的NOS亚型即诱导型NOS(iNOS)和内皮型NOS(eNOS)的蛋白合成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构成型NOS(cNOS)信使核糖核酸 (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 :在冠状动脉结扎前和结扎后 6 0min ,3组犬血清NO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扎后 12 0min和 180min时 ,反搏组犬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缺血组 (P <0 0 5 )。正常组和反搏组犬心肌组织NO含量和NOS比活性均大于缺血组 (P <0 0 5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时iNOS蛋白合成增多 ,而eNOS蛋白合成减少 ;体外反搏对iNOS有抑制作用 ,对eNOS有促进作用。此外心肌缺血时cNOS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 ,反搏可促进cNOSmRNA的表达。结论 :体外反搏促进NO的产生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一氧化氮 体外反搏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3
作者 唐骅 张国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9期688-689,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性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1例仅于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67例,分治疗组1和治疗组2,组1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开搏通治疗,组2在组1的基础上再加用黄民注射液,观察后者尿白蛋白排泄率...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性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1例仅于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67例,分治疗组1和治疗组2,组1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开搏通治疗,组2在组1的基础上再加用黄民注射液,观察后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蛋白(HbAIC)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2血糖及林化血红蛋白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明显。提示: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中医药疗法 黄芪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对绿脓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饶宪 唐英春 +2 位作者 张扣兴 张天托 毕小刚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红霉素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绿脓杆菌产生的藻酸盐。结果显示:红霉素对绿脓杆菌产生藻酸盐物质有抑制作用,红霉素的浓度在1mg/L、4mg/L、16mg/L和64mg/L时,抑制率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红霉素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绿脓杆菌产生的藻酸盐。结果显示:红霉素对绿脓杆菌产生藻酸盐物质有抑制作用,红霉素的浓度在1mg/L、4mg/L、16mg/L和64mg/L时,抑制率分别为23.7%、65.2%、92.0%和92.5%。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红霉素浓度为50mg/L时,放在其溶液中的医用塑料纤维片上,未见绿脓杆菌生物膜的形成。红霉素是通过抑制绿脓杆菌产生藻酸盐进而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药理学 假单胞菌 铜绿 生物膜 藻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促凝血活性试验诊断风湿性心脏炎 被引量:8
5
作者 余步云 张帆 +6 位作者 戴陆军 张书刚 古洁若 汤美安 周汉建 陈国庆 梁慧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用A组溶血性链球菌特异性菌膜抗原作为刺激物,测定94例风湿任心脏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rcoagulantactivity,PCA),阳性率为82.98%,高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循环免... 用A组溶血性链球菌特异性菌膜抗原作为刺激物,测定94例风湿任心脏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rcoagulantactivity,PCA),阳性率为82.98%,高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抗心肌抗体(AHRA)和抗链“O”(ASO)的阳性。本研究还测定了90例健康人、60例静止期风湿热、20例急性风湿性关节炎、94例其它疾病的PCA值作比较。证明该试验在诊断风湿性心脏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特异度为88.30%)。研究提示:①PCA是目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炎最有价值的检测方法;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风湿性心脏炎发病机制,而细胞免疫可能占更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促凝血活性 风湿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郑丰平 袁世珍 +2 位作者 王俊雅 冯智英 文卓夫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5,I0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反应素 (T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与结直肠癌微血管计数、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 (S P法 )检测 10 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 (MVC)和VEGF、TSP蛋白...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反应素 (T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与结直肠癌微血管计数、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 (S P法 )检测 10 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 (MVC)和VEGF、TSP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 6 1 9% ,TSP表达阳性率 72 4%。MVC在VEGF表达阳性者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31 6± 13 2vs2 5 4± 10 7,P <0 0 5 )。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人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均 <0 0 5 )。MVC在TSP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 8 7± 12 8vs30 8± 12 4,P =0 434 )。TS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结论】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和转移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肿瘤转移 结肠癌 直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反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APBP_(2a)表达的影响因素及MecA基因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本权 唐英春 +1 位作者 张扣兴 张天托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57-159,F003,共4页
【目的】探讨温度、pH、盐浓度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青霉素结合蛋白2a(penicillin bindingprotein ,PBP)表达的影响 ,以及PBP2a编码基因MecA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目的】探讨温度、pH、盐浓度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青霉素结合蛋白2a(penicillin bindingprotein ,PBP)表达的影响 ,以及PBP2a编码基因MecA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RSA特异性MecA基因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推荐的琼脂板稀释法 (32℃ ,pH7 2 ,40g/LNaCl苯唑西林MIC≥ 4mg/L)筛选MRSA。检测 2 0株MRSA在不同温度、pH、盐浓度时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测定MIC范围 ,MIC50 和MIC90 ;SDS PAGE分析 10株MRSA膜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2a)在不同培养条件时表达数量的差异 ,并进行配对差值的t检验。【结果】 180株金葡菌检测出MecA基因阳性MRSA 5 6株 ,按琼脂板稀释法检出 5 2株MRSA ,4株未被检出 (苯唑西林MIC分别为 :2 ,2 ,1,0 5mg/L) ,37℃、pH 5 2和 9g/LNaCl分别与 32℃、pH 7 2和 40 g/LNaCl条件下诱导 10株MRSA ,所表达的PBP2a含量前后比较差值有显著性 (P∶0 .0 2~ 0 .0 5 ,0 .0 1~ 0 .0 0 5 ,0 .0 2~ 0 .0 5 )。【结论】不同温度、pH、盐浓度通过诱导耐药蛋白PBP2a的表达明显影响MRSA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耐药水平 ,而其MecA基因却不受培养条件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A 甲氧西林 耐药性 金葡萄球菌 MECA基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_(2a)体外诱导与MRSA的耐药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本权 唐英春 +3 位作者 张扣兴 张天托 朱家馨 谈淑卿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作用于不同青霉素结合蛋白( P B Ps) 靶位点的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用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 R S A) 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及其 P B P2a 的诱导作用。方法:测定头孢拉啶和头孢氨噻肟单独和联合... 目的:探讨作用于不同青霉素结合蛋白( P B Ps) 靶位点的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用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 R S A) 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及其 P B P2a 的诱导作用。方法:测定头孢拉啶和头孢氨噻肟单独和联合对 M R S A 的最小抑菌浓度( M I C) 和联合抑菌分数( F I C) ,以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 S S A) 作对照;用 S D S P A G E法分离细菌膜蛋白,用分光光度扫描仪分别测定两种药物单独及联合使用前后菌膜耐药蛋白 P B P2 a 的相对含量。结果:头孢拉啶对20 株 M R S A 的 M I C50 、 M I C90 分别为128 mg/ L、512 mg/ L,头孢氨噻肟为16 mg/ L、256 mg/ L;两药联合应用时:头孢拉啶的 F I C50 、 F I C9 0 为4 mg/ L、64 mg/ L,头孢氨噻肟为2 mg/ L、32 mg/ L, F I C 指数≤05 ,两药联合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两药单独应用都能在一定范围诱导 M R S A 大量表达 P B P2a ,而联合用药却不会诱导 P B P2 a 的表达增多。结论:作用于不同 P B Ps 靶位点的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用药不诱导耐药蛋白 P B P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 抗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药瘾者继发感染21例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被引量:2
9
作者 毕筱刚 周凤丽 +2 位作者 朱家馨 张扣兴 唐英春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静脉药瘾者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 :诊治 2 1例静脉使用海洛因继发感染患者 ,并作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有肺部感染和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痰培养阳性率 90 .5 % ,分离出 5种病原菌 ,以肺炎克雷伯菌、... 目的 :探讨静脉药瘾者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 :诊治 2 1例静脉使用海洛因继发感染患者 ,并作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有肺部感染和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痰培养阳性率 90 .5 % ,分离出 5种病原菌 ,以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属及白色念珠菌为主 ;血培养阳性率 61 .9% ,分离出 3种病原菌 ,绝大多数为金葡菌 (1 0 / 1 3) ;尿培养等分离出病原菌 7株。经敏感抗生素治疗 ,1 9例痊愈。结论 :吸毒者极易继发多脏器多病原菌感染 ,应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瘾 感染性疾病 病原学 继发感染 临床特点 海洛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嵌套式PCR法检测结核杆菌DNA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天托 唐英春 +2 位作者 张扣兴 龙伟潮 饶宪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55-59,共5页
应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法检测结核菌DNA,所用内、外两对寡核苷酸引物衍生于37.7u(38kDa)蛋白抗原b的编码(Pab)DNA序列。对6种抗酸分枝杆菌和10种非分枝杆菌DNA进行扩增,经琼脂... 应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法检测结核菌DNA,所用内、外两对寡核苷酸引物衍生于37.7u(38kDa)蛋白抗原b的编码(Pab)DNA序列。对6种抗酸分枝杆菌和10种非分枝杆菌DNA进行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化乙锭染色证实,只有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和卡介苗(BCG)出现322bp特异扩增带,而其他菌种未见此种扩增。第1步和第2步PCR分别检测到的最低限量为10pg和10fg的靶DNA。采用此法检测72份临床标本,结果显示: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的优点,尤适用于肺内外结核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扣兴 唐英春 +2 位作者 吴本权 朱家馨 谈淑卿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 (1∶1、2∶1、4∶1、8∶1 )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并与头孢哌酮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 ... 目的 :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 (1∶1、2∶1、4∶1、8∶1 )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并与头孢哌酮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 1∶1、2∶1、4∶1、8∶1的 4种配比 ,体外抗菌谱较头孢哌酮扩大 ,对产酶菌株 ,二者合用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其中 1∶1、2∶1和 4∶1配比的增效作用优于 8∶1的配比。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 4∶1配比合用对所测产酶菌的MBC90 的值是MIC90 值的 2~ 4倍。结论 :三唑巴坦增强头孢哌酮对 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抗菌和杀菌活性得到增强。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 4∶1配比合用对产酶菌有较强的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 抗菌活性 Β内酰胺酶 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钠与标准钠浓度透析对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娄探奇 彭晖 +1 位作者 陈珠江 石成钢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4-155,157,共3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碳酸氢钠 治疗 高血压 钠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治疗急性白血病出血9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天旺 夏忠军 舒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 (Plt)治疗急性白血病 (AL)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单采Plt治疗 96例各型AL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并与 5 8例使用一般止血药物行对症止血治疗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单次输注Plt后 2 4h内Plt...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 (Plt)治疗急性白血病 (AL)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单采Plt治疗 96例各型AL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并与 5 8例使用一般止血药物行对症止血治疗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单次输注Plt后 2 4h内Plt平均上升 16 2 3× 10 9/L ,输注前后Plt水平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对照组用药后Plt轻微下降。治疗组显效 71例 ,有效 16例 ,总有效率 91% ;对照组显效 3例 ,有效 14例 ,总有效率 2 9%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单采Plt输注能有效提高患者Plt水平 ,对AL出血的患者具有药物不可取代的止血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样采集 血小板 治疗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静脉逆灌注对犬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成喜 潘思年 +3 位作者 符永玫 刘旭辉 刘金来 张书刚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的冠状静脉逆灌注方法 ,了解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健康成年犬 13条 ,随机分为逆灌注组 (n =7)和对照组 (n =6 )。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A) ,逆灌注导管经右颈外静脉送入冠状静脉窦并进一步插至心大静...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的冠状静脉逆灌注方法 ,了解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健康成年犬 13条 ,随机分为逆灌注组 (n =7)和对照组 (n =6 )。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A) ,逆灌注导管经右颈外静脉送入冠状静脉窦并进一步插至心大静脉 (GCV)远端 ,动脉血由左颈总动脉引出 ,以自身动脉血压为动力进行持续逆灌注。逆灌注组于LADA结扎后 5min开始持续逆灌注 ,共 6h ;对照组同样进行插管但不灌注。观察血流动力学、心电图、血清生化及形态学改变。【结果】逆灌注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 P <0 0 5~ 0 0 1)。LADA结扎后两组缺血中心区心外膜心电图ST段均明显抬高 ,30min后逐渐回降 ,逆灌注组回降速度较快 (P <0 0 1)。与逆灌注组相比 ,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 MB(CK MB)明显升高 ,一氧化氮 (NO)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0 0 1)。对照组和逆灌注组缺血心肌发生梗死的面积分别占 ( 76 2± 4 7) %和 ( 38 8± 7 3) % (P <0 0 1)。光镜下 ,逆灌注组前室间静脉 (LADV)及其小属支内膜结构完整 ,无明显损伤 ;两组均未见到出血性梗死。【结论】采用简便的冠状静脉逆灌注方法可明显减轻心肌的缺血性损伤 ,减小心肌梗死面积 ,稳定血流动力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血管 血液灌注 冠状静脉逆灌注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步云 张书刚 古洁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33年作者等在风湿热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①首次应用链球菌眼结膜下注射建立风湿性心脏炎动物模型;通过HLA抗原分型研究免疫遗传与本病的关系。②证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两者综合作用多与风湿热的发病机制;本质... 本文综述了近33年作者等在风湿热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①首次应用链球菌眼结膜下注射建立风湿性心脏炎动物模型;通过HLA抗原分型研究免疫遗传与本病的关系。②证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两者综合作用多与风湿热的发病机制;本质的临床分型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发病机制所占的地位有关;③通过血沉、糖蛋白电泳和各种免疫指标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判断风湿活动的阳性率;建立了PCA试验和抗心肌抗体吸附试验的风湿性心脏炎特异性诊断方法。④总结了近年来风湿热的临床特点和不典型风湿热的诊断经验;提出和建立了“可能风湿热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热 风湿性心脏病 链球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和病理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古洁若 黄建林 +1 位作者 余步云 杜志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风湿活动的现状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研究111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和术后瓣胰活检结果。 结果:①病理出现Ⅱ期改变者16例(14.4%);参考“可能风湿热”的标准,...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风湿活动的现状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研究111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和术后瓣胰活检结果。 结果:①病理出现Ⅱ期改变者16例(14.4%);参考“可能风湿热”的标准,31例近期曾有风湿活动者术后病理呈Ⅱ期改变(35.5 %),高于近期无风湿活动呈Ⅱ期改变(6.25 %)(P<0.01);②术前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沉增高者中呈Ⅱ期改变与术前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沉正常者呈Ⅱ期改变比较,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风心病常伴有风湿活动。常规实验室检查(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不能反映风湿是否存在活动;应用“可能风湿热”的标准判断风心病风湿活动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活动 病理活检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离散度在心电图运动试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书刚 梁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QT离散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08例冠心病、95例正常人和36例运动试验假阳性者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测定运动前和运动高峰时未校正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冠心病... 目的:QT离散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08例冠心病、95例正常人和36例运动试验假阳性者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测定运动前和运动高峰时未校正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和高峰时的QTD和QTcd明显大于正常人,且运动高峰时的QTD和QTcd明显高于运动前,而正常人QTD和QTcd运动前后无差别;运动试验阳性而静息时心电图和QT离散度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运动后QTD和QTcd明显增大;运动试验假阳性者,运动前后QTD和QTcd变化不明显。结论:运动增加QT离散度是反映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ST偏移和QTD和QTcd增大可增加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运动试验 心电图 QT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对风湿性心瓣膜炎的特异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朝权 余步云 +1 位作者 陈国庆 梁慧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90-192,196,共4页
目的:探讨抗A组溶血性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在风湿性心瓣膜炎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最具生物活性的多糖部分作包被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ASP水平。结果:风湿性心瓣膜炎组(3... 目的:探讨抗A组溶血性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在风湿性心瓣膜炎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最具生物活性的多糖部分作包被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ASP水平。结果:风湿性心瓣膜炎组(31例)的ASPIgG、ASPIgM水平,BI:3.656±2.194和2.603±0.749,阳性率58.1%和77.4%,明显高于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组、风湿性关节炎组、急性肾炎组、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组、病毒性心肌炎组、非风湿性瓣膜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001),而后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组、风湿性关节炎组的ASPIgG、ASPIg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SP对风湿性心瓣膜炎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链球菌 风湿性 心瓣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梗塞与抗心磷脂抗体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朝权 霍道贵 +2 位作者 余步云 张书刚 陈国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1期881-882,共2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在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塞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冠心病(80例)、心肌梗塞(30例)、心房纤颤(28例)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CL。结果:冠心病患者ACL的阳性率(2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在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塞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冠心病(80例)、心肌梗塞(30例)、心房纤颤(28例)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CL。结果:冠心病患者ACL的阳性率(2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心肌梗塞组ACL的阳性率(40%)显著高于非心肌梗塞组(P<0.01);心房纤颤组ACL的阳性率与非房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CL存在于部分冠心病患者中,在心肌梗塞患者阳性率更高,说明ACL对冠心病心肌梗塞可能有一定的预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肺炎支原体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纪全 唐英春 +1 位作者 张天托 张扣兴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肺炎支原体①郭纪全②唐英春张天托张扣兴(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广州,510630)主题词聚合酶链反应;肺炎支原体/分析中图号R375;Q523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过去主要依靠... 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肺炎支原体①郭纪全②唐英春张天托张扣兴(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广州,510630)主题词聚合酶链反应;肺炎支原体/分析中图号R375;Q523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过去主要依靠培养法,血清学试验或基因探针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肺炎支原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