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和癌周双份肝组织的HBV DNA整合状况 被引量:14
1
作者 吕凌 彭文伟 何树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2期63-65,共3页
本文对30例肝癌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研究,从其中24例HBsAg(+)病人检出HBVDNA整合者21例,其中癌组织有整合者18例,癌周组织有整合者15例,双份组织均有整合者13例。6例HBsAg(-)者的1例癌周组织也检出HBVDNA整合。杂交带分析发现,不同病例和... 本文对30例肝癌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研究,从其中24例HBsAg(+)病人检出HBVDNA整合者21例,其中癌组织有整合者18例,癌周组织有整合者15例,双份组织均有整合者13例。6例HBsAg(-)者的1例癌周组织也检出HBVDNA整合。杂交带分析发现,不同病例和同一例肝内不同组织整合带数目和电泳位置不一致。23例癌周肝组织有明显的碎屑坏死,这可能与整合、癌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乙肝病毒 整合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及抗甲亢治疗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谢仕斌 何达秋 +1 位作者 邓练贤 姚集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甲克患者50例,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45例及甲克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42例,分别比较各组肝脏功能情况。并比较抗甲亢治疗与未抗甲克治疗对... 目的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甲克患者50例,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45例及甲克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42例,分别比较各组肝脏功能情况。并比较抗甲亢治疗与未抗甲克治疗对甲克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其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重于单纯甲克及单纯病毒性肝炎者,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甲克治疗能促进甲克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与肝脏功能的恢复是同步的。结论甲克会加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的损害,而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毒性肝炎 影响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舒欣 徐启桓 +1 位作者 李刚 姚集鲁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91-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 191例各种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 ,同时行肝组织学检查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清H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纤维化...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 191例各种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 ,同时行肝组织学检查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清H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而升高 ,在S4 期最高 ,与各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有相关性 (r =0 377,P=0 0 0 1) ;血清PCⅢ、Ⅳ C水平在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各期中无差异 (P >0 0 5 ) ;血清HA、Ⅳ C水平随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而升高 ,在G4 时最高 ,与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各级血清PCⅢ水平无差异 (P >0 0 5 )。【结论】血清H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较好 ,可作为一种无创伤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 ,而血清PCⅢ、Ⅳ C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不明显 ,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病理学 血清学指标 HA PC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散发性慢性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被引量:12
4
作者 崇雨田 凌小强 +3 位作者 姚集鲁 彭文伟 李刚 谭德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83-285,289,共4页
83例散发性慢性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患者,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出庚型肝炎病毒(HGV)RNA21例(25.3%),证实广州地区存在有慢性HGV感染,HGV感染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之一。本研究证实HGV感染可经非... 83例散发性慢性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患者,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出庚型肝炎病毒(HGV)RNA21例(25.3%),证实广州地区存在有慢性HGV感染,HGV感染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之一。本研究证实HGV感染可经非输血途径传播。HGV感染后所致的肝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83例散发性慢性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患者中,尚有62例(74.7%〕HGVRNA阴性,提示可能还存在其他新型肝炎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 聚合酶链反应 庚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谢仕斌 陈幼明 +3 位作者 谢冬英 周元平 姚集鲁 彭文伟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6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A水平,其中66例慢性肝病患者做肝穿刺活检,活检同时测定血清HA。比较各组肝炎之间HA差异、各组治...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6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A水平,其中66例慢性肝病患者做肝穿刺活检,活检同时测定血清HA。比较各组肝炎之间HA差异、各组治疗前后HA变化及HA与肝组织分级、分期相对照。结果:血清HA水平随着肝纤维化发展而升高,在肝硬化组最高,与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HA与肝内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和062(P<005)。以血清HA大于正常组HAx+2s(HA>130ng/L)为判断肝纤维化标准,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则HA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为450%,特异性为846%。结论:HA对肝纤维化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由于HA与肝内炎症、坏死亦有关,故对于静止期肝炎来说,HA明显升高对肝纤维化的存在有提示意义,诊断价值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胆质酸 诊断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尹华发 陈青 +1 位作者 郭万里 高志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5-16,共2页
采用夹心斑点杂交法、PCR—EB定性及Amp -lisensor定量法对HBsAg与抗—HBs 同时阳性、HBsAg阳性、抗—HBs 阳性和HBsAg与抗—HBs 均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检测血清HBVDNA。结果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 2 9 1 %、4 7 7%和 80 2... 采用夹心斑点杂交法、PCR—EB定性及Amp -lisensor定量法对HBsAg与抗—HBs 同时阳性、HBsAg阳性、抗—HBs 阳性和HBsAg与抗—HBs 均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检测血清HBVDNA。结果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 2 9 1 %、4 7 7%和 80 2 % ;各组HBVDNA含量分别是 1 0 6.13± 1.86、1 0 6.0 8± 1.82 、1 0 4 .12± 1.4 0 和 1 0 5.0 7± 1.2 1(拷贝 /ml)。结论是Amplisensor法检测HBV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抗—HBs 阳性的HBV感染者血清中仍可检出H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HBV DNA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郑荣琴 吕明德 +3 位作者 周元平 梁欣 卢翠容 姚集鲁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41-143,154,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评价11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正常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对照。结果:门静脉主干直径(PD,dP)及淤血...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评价11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正常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对照。结果:门静脉主干直径(PD,dP)及淤血指数(CI,IC)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呈正相关关系;门静脉最大流速(PVX,vmax,p)及平均流速(PVm,vP)则与S呈负相关关系;而门静脉血流量(PBF,QPBF)与S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门静脉主干直径、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及淤血指数可用于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门静脉 血流动力学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与HCV、HBV感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元平 彭文伟 +5 位作者 姚集鲁 吕凌 李国辉 黄洁夫 彭宝刚 陈青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45-49,共5页
对来自广东、广西、海南10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抗-HCV和HBsAg状况按年龄、性别配对和1:2的数量比设对照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C组抗-HCV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50%(13/104... 对来自广东、广西、海南10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抗-HCV和HBsAg状况按年龄、性别配对和1:2的数量比设对照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C组抗-HCV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50%(13/104)和86.54%(90/104),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4%(3/208),P<0.005)和13.46%(28/208,P<0.001)。与抗-HCV、HBsAg双阴性组比较,仅抗-HCV阳性、仅HB-sAg阳性以及两者均阳性时发生HC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8.82、50.07和81.36,显示HCV、HBV均与HCC强相关,两者重叠感染时有协同致癌作用,作者提出预防和控制HBV、HCV感染对减少HCC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对照 肝细胞癌 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的检出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林炳亮 杨绍基 姚集鲁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08-209,212,共3页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3例重型肝炎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单纯HBV感染108例(53.2%),HCV感染6例(2.95%),HEV感染8例(3.94%),H...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3例重型肝炎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单纯HBV感染108例(53.2%),HCV感染6例(2.95%),HEV感染8例(3.94%),HBV和HCV混合感染17例(8.37%),HBV和HEV混合感染36例(17.73%),12例(5.91%)未找到确切病因,表明HBV感染仍是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因(176/203),其次为HEV感染(50/203),HCV感染排第三。本文尚观察到HBV混合HEV感染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方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异常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荣琴 李建国 +3 位作者 卢翠容 苏中振 蔡银科 姚集鲁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异常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了112例慢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光滑度、胆囊大小异常、合并胆囊结石及息肉的发生率,并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坏死程度分级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胆囊声像...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异常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了112例慢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光滑度、胆囊大小异常、合并胆囊结石及息肉的发生率,并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坏死程度分级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胆囊声像异常总发生率为57.14%。胆囊壁厚度在轻、中、重度慢性肝炎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与肝脏炎症坏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67,P<0.0001)。胆囊壁不光滑及胆囊大小异常发生率在中重度与轻度慢性肝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合并胆囊结石及息肉的发生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超声评价胆囊壁厚度、光滑度及胆囊大小异常对判断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程度,特别是鉴别轻度与中重度慢性肝炎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胆囊 肝组织学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瑞虹 崇雨田 +3 位作者 周元平 杨绍基 邓练贤 高志良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14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 β1水平 ,并与其中 87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作比较。【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14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 β1水平 ,并与其中 87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作比较。【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 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 (P <0 0 5 )。肝组织炎症活动时 ,血清TGF β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血清TGF β1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r =0 6 12 ,P <0 0 5 ) ;肝硬化组血清TGF β1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 (P <0 0 5 )。血清TGF β1水平判断慢性肝炎患者S2 期以上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 836和 0 82 8,截断值分别为 80 μg/L和 12 0 μg/L。【结论】动态监测血清TGF β1水平有助于了解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血清TGF β1有助于判断慢性肝炎患者是否存在S2 期以上的肝纤维化和诊断肝硬化 ,但与肝组织活检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液 肝硬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58例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启桓 雷瑞祥 +2 位作者 梅咏予 曹红 肖杰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9期711-712,共2页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近年广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 (EHF)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 5 8例EHF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 1)肝、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 87 5 %和 92 9% ,分别有87 9%和 81%的患者出现蛋白尿和血小板...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近年广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 (EHF)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 5 8例EHF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 1)肝、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 87 5 %和 92 9% ,分别有87 9%和 81%的患者出现蛋白尿和血小板减少 ;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为 81 3 % ;( 2 )EHF病毒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 4 7 1% ( 2 4 5 1) ,但单纯感染组与重叠感染组比较 ,两组的肝损害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 3 )临床分型属重型和危重型共占 4 8 3 % ,但具有典型临床五期经过者仅为 3 9 7% ;( 4 )本病在春季( 1~ 3月 )多发 ,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民工和农民 ;18 9%病例病前有明确鼠类接触史。结论 :本地区EHF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较多 ,病死率较高 ,近年收治病人逐年增多 ,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病学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及肝组织学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元森 彭文伟 +2 位作者 姚集鲁 陆玮伦 吕凌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87-291,共5页
报告84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通过临床、血清学、肝组织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应用重组α-干扰素加传统护肝治疗的效果,疗程24周,并与单用传统护肝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疗程结束... 报告84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通过临床、血清学、肝组织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应用重组α-干扰素加传统护肝治疗的效果,疗程24周,并与单用传统护肝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疗程结束时结果显示:治疗组64例中,血清ALT复常率为70.3%,HCV-RNA阴转率为67.2%,肝组织学好转率为65.6%,肝组织内HCV-RNA阴转率为51.5%,肝组织内HCV-Ag抗原的免疫组化检出率从治疗前的15.6%减至治疗后的6.3%,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随访3~6个月,测定HCV-RNA并动态观察血清ALT的变化,部分病人有复发,但治疗组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仍达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HBV-DNA抽提用于多聚酶链式基因扩增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志良 姚集鲁 +2 位作者 吕凌 黄仰苏 郑锡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32-234,共3页
采用异硫氰酸胍、柠檬酸钠、2-巯基乙醇、十二烷基肌氨酸钠作为变性裂解剂,结合水饱和酚、氯仿、异戍醇等进行快速程序式抽提血清HBV-DNA模板用于多聚酶链式(PCR)基因扩增。该提取法比一般方法简单、稳定、不易污染,抽提过程可在lh内完... 采用异硫氰酸胍、柠檬酸钠、2-巯基乙醇、十二烷基肌氨酸钠作为变性裂解剂,结合水饱和酚、氯仿、异戍醇等进行快速程序式抽提血清HBV-DNA模板用于多聚酶链式(PCR)基因扩增。该提取法比一般方法简单、稳定、不易污染,抽提过程可在lh内完成。PCR应用结果表明敏感性高于地高辛素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法。经酶切及a-^(32)标记放射自显影鉴定PCR产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酶 基因扩增 血清HBV-DNA 地高辛 放射自显影 特异性 斑点杂交法 抽提 肌氨酸钠 柠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庚型肝炎病毒合并/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崇雨田 林潮双 +4 位作者 陈青 李刚 何有成 高志良 姚集鲁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合并/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分别对497例不同病原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HGVRNA(RTPCR)检测,对其中180例患者进行抗HGV(ELISA)检测。结果:①HGV在各型... 目的: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合并/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分别对497例不同病原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HGVRNA(RTPCR)检测,对其中180例患者进行抗HGV(ELISA)检测。结果:①HGV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总的合并/重叠感染率为7.8%(39/497)。②HGV合并/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8.9%(10/53),高于其他肝炎病毒的合并/重叠感染率,P<0.01。③有输血史的病人HGVRNA阳性率(16.0%,12/75)高于无输血史的患者(6.4%,27/422),P<0.01。④合并/重叠HGV感染组与非合并/重叠HGV感染组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抗HGV的检出率为12.8%(23/180),但其中仅有21.7%(5/23)同时为HGVRNA阳性。结论:①输血是传播HGV的主要途径之一,但HGV也可经非输血途径传播。②HGV致病性可能较弱。③抗HGV阳性并不一定代表HGV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 聚合酶链反应 庚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及血液制品与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HCV重叠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子德 彭文伟 +4 位作者 姚集鲁 陈青 吕凌 肖杰生 俞洪林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7-50,共4页
通过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核糖核酸的方法对广东地区4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发生HCV重叠感染的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与输血及血制品的关系。结果显示慢性HBV感染患者中HCV重叠... 通过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核糖核酸的方法对广东地区4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发生HCV重叠感染的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与输血及血制品的关系。结果显示慢性HBV感染患者中HCV重叠感染率为9.73%;其发生主要与治疗性输用血浆有关。与不输血制品相比,输白蛋白、输血浆和输血浆加白蛋白引起HCV重叠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13,122.57和125.84。而且血浆输入量越大,发生重叠感染的危险性也越大。当输注血浆超过16次,重叠感染率可达7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感染 输血 血液制品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患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有成 谢俊强 +3 位作者 黄仰苏 崇雨田 邓练贤 姚集鲁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41例HC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的...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41例HC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HC合并感染组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合并感染组(P<0.01),死亡/恶化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好转组(P<0.005和P<0.001)。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腹水IL6水平显著高于无合并SBP患者(P<0.001)。以腹水IL6≥1200ng/L作为阳性,则SBP和无SBP两组间的阳性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这一检测方法的灵敏性为87.5%(7/8),特异性为92.8%(13/14)。结论:HC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的检测对判断感染的存在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肝炎 肝硬化 细菌性 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有成 陆玮伦 +4 位作者 姚集鲁 高志良 柯伟民 俞洪林 陈文思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05-307,共3页
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观察何有成,陆玮伦,姚集鲁,高志良,柯伟民,俞洪林,陈文思(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广州,510630)关键词丙型肝炎,干扰素,谷丙转氨酶,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 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观察何有成,陆玮伦,姚集鲁,高志良,柯伟民,俞洪林,陈文思(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广州,510630)关键词丙型肝炎,干扰素,谷丙转氨酶,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图号R512.605;978.7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干扰素 谷丙转氨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位 PCR 研究石蜡包埋肝组织中微量 HCV RNA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元平 彭文伟 +4 位作者 姚集鲁 张志刚 罗光汉 邓子德 顾秀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为定位分析石蜡包埋肝组织中微量HCVRNA,改良建立了原位PCR检测技术,并对17例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周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技术的特异性可靠,敏感性高于原位杂交法;两种组织切片H... 为定位分析石蜡包埋肝组织中微量HCVRNA,改良建立了原位PCR检测技术,并对17例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周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技术的特异性可靠,敏感性高于原位杂交法;两种组织切片HCVRNA阳性率分别为41.2%和70.6%,阳性信号主要呈胞浆型分布;在癌细胞中核型和核膜型分布比例较癌周肝组织明显增高,提示HCV可能与宿主细胞基因存在着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丙型肝炎病毒 肝肿瘤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型肝癌的肝内HBVDNA整合状况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凌 彭文伟 +1 位作者 何树初 谢彦博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40-44,共5页
应用^(32)P标记的克隆HBVDNA片段探针对30例原发型肝癌病人的肝内组织进行了DNA电泳转移Southern杂交。结果检出HBVDNA整合者21例(70%),其中癌组织整合者18例(60%),癌外组织整合者16例(53%),双份组织均整合者13例(43%)。杂交带分析... 应用^(32)P标记的克隆HBVDNA片段探针对30例原发型肝癌病人的肝内组织进行了DNA电泳转移Southern杂交。结果检出HBVDNA整合者21例(70%),其中癌组织整合者18例(60%),癌外组织整合者16例(53%),双份组织均整合者13例(43%)。杂交带分析发现,不同例和同例肝内不同组织的HBVDNA整合模式都不相同,提示整合具随机性并可能发生整合和/或侧翼序列的基因重排。由于探针含HBV基因组中1.4~2.8kb的DNA顺序,故结果实际反映S基因及其下游增强子的整合状况。基因重排和增强子插入整合并活化细胞原癌基因的致癌机理在本文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型 肝肿瘤 HBV DNA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