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患者CD_(54)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童秀珍 李娟 +3 位作者 罗绍凯 洪文德 孔庆瑜 彭爱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CD54)在恶性血液病的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5例多发性骨髓瘤 ,2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16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C...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CD54)在恶性血液病的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5例多发性骨髓瘤 ,2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16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CD54。【结果】①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表达低于正常人。②CD54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 )表达高于在其它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 ,在T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明显低于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③高白细胞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脾肿大者表达水平下降 (P <0 0 5 )。④CD54的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组明显高于未缓解组 ,P <0 0 1。随着病情缓解CD54表达可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不同的恶性血液病 ,黏附分子CD54表达不同 ,并与细胞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黏附分子1 多发性骨髓瘤 白血病 LYMPHOMA NON-HODGKIN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沙利度胺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娟 罗绍凯 +1 位作者 洪文德 黄俊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0-72,共3页
为了解沙利度胺对初治和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离体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用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对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瘤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用IL 6依赖性细胞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 2 0 0 μg... 为了解沙利度胺对初治和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离体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用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对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瘤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用IL 6依赖性细胞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 2 0 0 μg/ml沙利度胺作用下骨髓瘤细胞自分泌IL 6和瘤细胞表面IL 6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 ,当沙利度胺浓度分别为 75和 10 0 μg/ml以上时对初治骨髓瘤细胞和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沙利度胺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沙利度胺浓度为 2 0 0 μg/ml时 ,骨髓瘤细胞自分泌IL 6的浓度在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分别为 (14 8.5± 96 .7)ng/ml和 (2 86 .2± 189.1)ng/ml,明显低于沙利度胺作用前的水平 (P <0 .0 0 1和 <0 .0 5 )。沙利度胺浓度为 2 0 0 μg/ml时骨髓瘤细胞表面IL 6受体水平在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分别为 16 .7%和 2 0 .2 % ,明显低于沙利度胺作用前的水平 (P <0 .0 0 1和 <0 .0 5 )。结论提示 ,沙利度胺不仅对复发难治患者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体外生长有抑制作用 ,对初治患者也有作用。此外 ,体外沙利度胺可以抑制瘤细胞IL 6分泌和减少瘤细胞表面IL 6受体表达 ,这可能是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细胞生长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6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和长春新碱对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史泓浏 王晓怀 +3 位作者 江悦华 杨太成 罗绍凯 赖声礼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18,共5页
旨在研究一种较好的微波和长春新碱的联合方法,用于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将微波和长春新碱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正常骨髓细胞HL60、U937和K562细胞株,通过GM-CFU和tCFU的测定来评价体外净化的效果.结果发... 旨在研究一种较好的微波和长春新碱的联合方法,用于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将微波和长春新碱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正常骨髓细胞HL60、U937和K562细胞株,通过GM-CFU和tCFU的测定来评价体外净化的效果.结果发现微波和长春新碱对GM-CFU、tCFU存活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呈现出功率相关性和浓度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微波和长春新碱对3种细胞株tCFU存活率的抑制显著大于GM-CFU(P<0.05或P<0.01);微波和长春新碱联合作用对3种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比单用长春新碱有显著性增加(P<0.05),而不显著增加对GM-CFU的抑制(P>0.05).这一结果提示微波和长春新碱联合用于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能产生协同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长春新碱 净化 白血病细胞 ABMT 体外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不同白血病细胞表面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童秀珍 罗绍凯 +2 位作者 洪文德 孔庆瑜 彭爱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84-385,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细胞表面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附分子CD11a、CD11b、CD62L在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童秀珍 罗绍凯 +1 位作者 洪文德 彭爱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11-613,共3页
目的 :观察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肿瘤细胞表面 β2 整合素 (CD11a、CD11b)及L 选择素 (CD6 2L)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5例初诊或复发急性淋巴白血病 (ALL)、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30例多发性骨髓瘤 (MM... 目的 :观察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肿瘤细胞表面 β2 整合素 (CD11a、CD11b)及L 选择素 (CD6 2L)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5例初诊或复发急性淋巴白血病 (ALL)、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30例多发性骨髓瘤 (MM)、14例淋巴肉瘤白血病及 2 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a、CD11b、CD6 2L的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造血细胞比较 ,CD11b、CD11a在ALL、MM、CLL细胞表达均下降 (P <0 0 1) ,但在淋巴肉瘤白血病细胞表达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CD6 2L在MM、CLL、淋巴肉瘤白血病细胞表达均下降 (P <0 0 5 ) ,但在ALL中表达增强 (P <0 0 5 )。②CD11a在ALL表达明显高于淋巴肉瘤白血病细胞表达 (P <0 0 1) ,CD6 2L在ALL表达明显低于淋巴肉瘤白血病细胞 (P <0 0 1)。③浸润组CD11a在ALL表达高于非浸润组 ,(P <0 0 5 )。④ALL完全缓解组CD11a、CD11b的表达可升至正常范围。结论 :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肿瘤细胞表面上存在多个粘附分子的表达异常 ,检测粘附分子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细胞类型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CD11A CD1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天浩 林旭滨 陈运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4-477,480,共5页
A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hemat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stromal cells have been proved to support hematopoiesi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onstitution, origin of stromal cells and its mrechanism of regulate hemato... A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hemat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stromal cells have been proved to support hematopoiesi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onstitution, origin of stromal cells and its mrechanism of regulate hematopoiesis, and then elaborates that the stromal cells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matopoietic restitu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骨髓移植 基质细胞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娟 罗绍凯 黄俊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9-301,共3页
为了探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及与已知的几种细胞因子进行比较 ,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及IL 3,GM CSF ,IL 3+IL 6+GM CSF +EPO作为刺激因子 ,并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对骨髓GM CFU ,GM GEMM和BFU E... 为了探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及与已知的几种细胞因子进行比较 ,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及IL 3,GM CSF ,IL 3+IL 6+GM CSF +EPO作为刺激因子 ,并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对骨髓GM CFU ,GM GEMM和BFU E进行了培养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CFU GM ,CFU GEMM和BFU E体外扩增最适蛋白浓度是 2 0 0 - 30 0μg/L ,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刺激因子对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的体外扩增效果优于单独IL 3,单独GM CSF和IL 3+IL 6+GM CSF +EPO组。结论提示 ,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可能含有多种细胞因子 ,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扩增剂体外扩增骨髓造血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无细胞悬液 造血干/祖细胞 骨髓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利多卡因、足叶乙苷联合法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 被引量:2
8
作者 童秀珍 洪文德 +2 位作者 罗绍凯 谭路坚 庞国元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采用体外造血细胞培养技术,应用高温、利多卡因、足叶乙苷(足叶乙甙,VP-16)联合法,研究其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高温、利多卡因、VP-16三者联用比高温+利多卡因、高温+VP-16,能更有效地杀伤... 采用体外造血细胞培养技术,应用高温、利多卡因、足叶乙苷(足叶乙甙,VP-16)联合法,研究其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高温、利多卡因、VP-16三者联用比高温+利多卡因、高温+VP-16,能更有效地杀伤白血病细胞,而正常粒单系克隆形成单位(GM-CFU)仍约有50%存活。41℃60min+0.75mmol/L利多卡因+8.5μmol/LVP-16联合处理后,HL-60、U937、K562细胞分别只存活0.01%、9.40%、33.66%。另外,从这个联合方案说明对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效果不一,在其自身骨髓移植(ABMT)时,体外净化骨髓要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体外净化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和足叶乙苷体外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研究
9
作者 史泓浏 王亦方 +6 位作者 赖声礼 王晓怀 江悦华 杨太成 赖晃文 杨传红 罗绍凯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1-15,共5页
探讨微波和足叶乙苷体外诱导K562 细胞凋亡的可能性及其机制. 将微波和足叶乙苷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正常骨髓细胞和K562 细胞株, 通过细胞凋亡率和bcl2 蛋白阳性率的测定来评价细胞凋亡的程度并研究其机制. 微波和... 探讨微波和足叶乙苷体外诱导K562 细胞凋亡的可能性及其机制. 将微波和足叶乙苷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正常骨髓细胞和K562 细胞株, 通过细胞凋亡率和bcl2 蛋白阳性率的测定来评价细胞凋亡的程度并研究其机制. 微波和足叶乙苷各自都能诱导正常骨髓细胞和K562 细胞的少量凋亡, 两者联合作用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率较之于足叶乙苷有显著性增加(P< 0 .05) , 其中K562 的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正常骨髓细胞; 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和bcl- 2 蛋白阳性率的降低是同步的. 微波和足叶乙苷共同作用于K562 细胞来诱导凋亡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协同效应, 这种凋亡的诱导作用与bcl-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足叶乙苷 细胞凋亡 K562细胞 诱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调节CD34^+细胞β整合素及L-选择素的表达
10
作者 罗绍凯 童秀珍 +4 位作者 洪文德 孔庆瑜 陈惠珍 彭爱华 李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 :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 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 +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 + 细胞表面 β1整合素 (CD49d)、β2 整合素 (CD11a、CD11b...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 :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 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 +G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 + 细胞表面 β1整合素 (CD49d)、β2 整合素 (CD11a、CD11b)及L 选择素 (CD6 2L)的表达。结果 :①动员后第 7天CD34 + 细胞表面较动员前CD49d、CD11a、CD6 2L表达下降 (P <0 0 1) ,而CD11b无变化 (P >0 0 5 )。②外周血CD34 + 细胞表达CD49d、CD11a、CD11b、CD6 2L较骨髓低 (P <0 0 5 )。③外周血CD34 + 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0 /G1期 ,该期的干细胞CD49d的密度低于S +G2 /M期。结论 :化疗 +G CSF通过粘附分子的变化而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G-CSF CD34^+细胞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β_2整合素及L-选择素的表达与意义
11
作者 童秀珍 陈运贤 +2 位作者 洪文德 罗绍凯 彭爱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310-1312,共3页
目的和方法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细胞粘附分子 β2 整合素 (CD11a、CD11b)及L -选择素 (CD6 2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5例ALL及 2 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1a、CD11b、CD6 2L表达。结果 :①CD11a、CD11... 目的和方法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细胞粘附分子 β2 整合素 (CD11a、CD11b)及L -选择素 (CD6 2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5例ALL及 2 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1a、CD11b、CD6 2L表达。结果 :①CD11a、CD11b在ALL细胞上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 ,CD11b低表达的阳性率为10 0 % ,5 0 %患者有CD11a低表达。而 6 0 %患者CD6 2L在ALL细胞上表达升高。②CD11a在B -ALL表达明显低于T -ALL表达 ,CD6 2L在B -ALL表达高于T -ALL。③浸润组CD11a表达高于非浸润组 (P <0 0 5 )。④ALL完全缓解组CD11a、CD11b的表达在正常范围。结论 :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上存在多个粘附分子的表达异常 ,检测粘附分子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细胞类型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Β2整合素 L-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P16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吉兆宁 刘国卿 +1 位作者 许多荣 洪文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P16基因纯合性缺失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多重PCR检测了 5 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P16基因纯合性缺失情况。结果 :发现 9例病人出现P16基因纯合性缺失 ,缺失率为 17.6 % ,且低度恶... 目的 :探讨P16基因纯合性缺失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多重PCR检测了 5 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P16基因纯合性缺失情况。结果 :发现 9例病人出现P16基因纯合性缺失 ,缺失率为 17.6 % ,且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16基因纯合性缺失主要发生于恶性程度较高的NHL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PCR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基因纯合性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tuximab减少SLE患者B淋巴细胞对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李娟 陆春 罗绍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21-623,627,共4页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Rituximab对SLE患者B淋巴细胞、对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 CFU)抑制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用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imab与SLE患者B淋巴细胞共同加入SLE患...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Rituximab对SLE患者B淋巴细胞、对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 CFU)抑制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用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imab与SLE患者B淋巴细胞共同加入SLE患者及正常人骨髓GM CFU的培养体系中 ,观察它们对SLE患者及正常人骨髓GM CFU形成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浓度Rituximab处理前后SLE患者B淋巴细胞上的CD2 0表达水平 ,逆转录PCR法检测与终浓度为 9μg mlRitux imab共同孵育前后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IL 10mRNA与β actin的比值。 结果 :加入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 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后 ,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分别为 180± 37、2 0 0± 5 4、2 2 6± 4 5、2 4 8± 71、2 5 1± 5 6、2 5 8± 6 6个 10 5细胞 ,与不加Ritux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 (2 5 6± 80个 10 5细胞 )比较 ,前二组P <0 0 5 ,后四组P >0 0 5 ,与仅加入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 (199± 92个 10 5细胞 )对比 ,前二组P >0 0 5 ,后四组P <0 0 5。加入以上 6种相同浓度的Ritux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后 ,SLE患者骨髓GM CFU产率分别为 119± 71、116±78、177± 6 8、2 0 2± 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 美罗华 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D20 RITUXI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障患者血清GM-CSF水平及体外骨髓造血祖细胞对GM-CSF的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莉 陈运贤 +4 位作者 罗绍凯 彭爱华 戴丽君 李娟 朱沃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水平及粒-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colo...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水平及粒-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colony-formingunitsofgranulocyte-macrophage,CFU-GM)对GM-CSF的增殖反应特性。方法:用125I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5例再障患者血清GM-CSF水平,并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技术测定了13例再障患者在不同GM-CSF浓度时体外CFU-GM集落形成情况。结果:15例再障患者血清GM-CSF水平为13348±258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但其骨髓CFU-GM集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慢性再障组在高浓度GM-CSF(1000μg/L)时的CFU-GM(均数值为3388克隆数/105有核细胞)显著多于低浓度GM-CSF(01μg/L、10μg/L)时的CFU-GM(均数值分别为5688、1138克隆数/105有核细胞(P<005),重型再障组对不同浓度(01~1000μg/L)外源GM-CSF的C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GM-CSF 骨髓造血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