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血管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1
作者 梁力建 吕明德 黄洁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2-363,共2页
肝血管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梁力建,吕明德,黄洁夫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广州市510080)我院外科手术切除肝血管瘤36例,现对有关问题提出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63年~1993年8月,我院手术切除... 肝血管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梁力建,吕明德,黄洁夫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广州市510080)我院外科手术切除肝血管瘤36例,现对有关问题提出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63年~1993年8月,我院手术切除肝脏血管瘤36例,男16例,女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细胞钙内流的阻断作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彭宝岗 吕明德 +1 位作者 肖定璋 关永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三七总皂甙(PNGS)对大鼠单离肝细胞Ca2+内流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法单离大鼠肝细胞,用45Ca示踪技术测定三七总皂甙对新鲜分离大鼠肝细胞Ca2+内流... 目的:通过检测三七总皂甙(PNGS)对大鼠单离肝细胞Ca2+内流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法单离大鼠肝细胞,用45Ca示踪技术测定三七总皂甙对新鲜分离大鼠肝细胞Ca2+内流的影响。结果:肝细胞孵育在含45Ca生理液中,其细胞内45Ca浓度随孵育时间延长逐渐增高,15min时达高峰;20nmol·L-1垂体加压素使45Ca浓度增高39%。Verapamil、Nifedipine和PNGS均能不同程度地阻断静息状态和垂体加压素激动下的肝细胞45Ca内流,PNGS阻断效果明显优于Verapamil和Nifedipine,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NGS具有特异性阻断肝细胞受体依赖性钙通道(ROC)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肝细胞钙通道阻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总皂甙 ^45Ca内流 钙通道阻滞剂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绍强 梁力建 黄洁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I007,共5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Pringle法复制肝I/R模型 ,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 :肝缺血前给予 1个IPC处理 (缺血 5min ,灌注 5min) ;B组 :肝缺血前给予 1个IPC处...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Pringle法复制肝I/R模型 ,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 :肝缺血前给予 1个IPC处理 (缺血 5min ,灌注 5min) ;B组 :肝缺血前给予 1个IPC处理 (缺血 10min ,灌注 10min) ;C组 :对照组 ,单纯肝门血流阻断。肝缺血时间为 30min ,再灌注 6h。测定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肝组织Fas mRNA表达、caspase 3活性和肝细胞凋亡。结果 :经IPC处理后 ,大鼠 7d生存率为 10 0 % ,而无IPC处理组即为 6 2 5 %。再灌注 6h ,A、B 2组的ALT明显低于C组 ,P <0 0 1,A组的ALT亦明显低于B组 ,P <0 0 1。检测A、C 2组的肝组织Fas mRNA表达、caspase 3活性和肝细胞凋亡发现 ,A组的上述指标均比C组低 ,P <0 0 1。结论 :IPC对肝硬化大鼠肝I/R损伤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其中以缺血 5min和灌注 5min的IPC的作用较强。IPC的保护机理是通过下调Fas mRNA的表达、抑制caspase 3活性 ,从而减少肝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缺血 肝硬化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彭宝岗 丁健 +3 位作者 吕明德 陈陵际 黄洁夫 陆丽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7-10,共4页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制备,是将肿瘤切除标本先接种到裸小鼠(BALB/CA)皮下,待移植瘤稳定传代后,再植入同种裸小鼠肝内。皮下和原位移植瘤经光镜、电镜观察均保留人肝癌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人AFP及H...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制备,是将肿瘤切除标本先接种到裸小鼠(BALB/CA)皮下,待移植瘤稳定传代后,再植入同种裸小鼠肝内。皮下和原位移植瘤经光镜、电镜观察均保留人肝癌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人AFP及HBsAg阳性,细胞图像分析DNA含量呈异倍体。但是肝癌最具特征性的生物学行为,如腹腔浸润转移、腹水等表现仅见于原位移植瘤模型。本模型的建立方法实用可靠。同时表明原位移植瘤模型在肝癌研究中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瘤 肿瘤移植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赖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肝细胞凋亡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绍强 梁力建 黄洁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是否与肝细胞凋亡相关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 3(caspase- 3)活性变化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Pringle法复制肝I/R模型 ,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 2组 :A组 :单纯肝门阻断 ;B组 ...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肝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是否与肝细胞凋亡相关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 3(caspase- 3)活性变化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Pringle法复制肝I/R模型 ,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 2组 :A组 :单纯肝门阻断 ;B组 :血流阻断 +抑制剂 :N -苯甲基氧化碳酰 -缬氨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氟化丙酮(ZVAD -fmk) 15mg/kg ;取无肝硬化大鼠 ,作单纯肝门阻断为C组。各组肝门阻断时间均为 30min ,再灌注 72h。比较 3组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肝组织的caspase - 3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数。结果 :A组大鼠肝组织caspase - 3活性、肝细胞凋亡数在再灌注后 6h达高峰 ,分别为 (18 1± 1 8) μmolAMC·h-1·g-1(tissue)和 2 0 9%± 4 9% ,与I/R前的 (6 6± 2 0 ) μmolAMC·h-1·g-1(tissue)和 0 5 %± 0 3%相比 ,P <0 0 1。肝细胞凋亡数、caspase - 3的活性随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低 ,两者随时间的变化一致。 3组中A组肝损伤最严重 ,表现为再灌注后 6h血清AST最高 ,与B、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大鼠 7d生存率只为 6 2 5 %。进一步研究表明 ,再灌注后 6h ,A组的肝组织caspase - 3活性、肝细胞凋亡数亦明显比B、C组高。结论 :肝细胞凋亡是肝硬化大鼠肝I/R损伤的主要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类 肝硬化 局部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对肝癌细胞株Hep3BP-糖蛋白表达和耐药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韩雨生 梁力建 +1 位作者 黄洁夫 明文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验证野生型p5 3调节肝癌细胞P -糖蛋白 (P -gp)表达的设想。方法 :通过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 ,将野生型p5 3cDNA导入一种p5 3和Rb基因缺失的肝癌细胞株Hep3B。经G4 18筛选获得稳定整合了野生型p5 3的克隆 (wt-p5 3 )和空载体克... 目的 :验证野生型p5 3调节肝癌细胞P -糖蛋白 (P -gp)表达的设想。方法 :通过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 ,将野生型p5 3cDNA导入一种p5 3和Rb基因缺失的肝癌细胞株Hep3B。经G4 18筛选获得稳定整合了野生型p5 3的克隆 (wt-p5 3 )和空载体克隆 (pNeo)。采用Northern或Western印迹鉴定p5 3、p2 1和P -gp的表达 ;细胞毒性试验分析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积累浓度。结果 :wt-p5 3细胞表达有转录活性的p5 3 ,p2 1waf1/cip1蛋白升高 ,P -gp表达降低 ,与pNeo细胞相比对阿霉素和丝裂霉素化疗敏感且阿霉素荧光量为pNeo细胞的 13倍。采用 0 .2mg/L阿霉素诱导这 2组转染细胞 ,wt-p5 3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结论 :在肝癌细胞Hep3B中重建野生型p5 3的活性由于降低P -gp的表达而对化疗药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瘤 基因 P53 糖蛋白类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试验综合预测肝癌病人的肝储备功能 被引量:7
7
作者 彭宝岗 黄洁夫 +3 位作者 吕明德 梁力建 李梅娣 曹绣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44-47,共4页
用11项肝功能试验预测10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变病人的手术前肝储备功能。对照术后恢复状况,对这些检查采用多因素判别法(Fisher's法)分析。推导出两个方程式。用Y1方程式预测病人术后是否出现肝功能损害,Y2方程... 用11项肝功能试验预测10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变病人的手术前肝储备功能。对照术后恢复状况,对这些检查采用多因素判别法(Fisher's法)分析。推导出两个方程式。用Y1方程式预测病人术后是否出现肝功能损害,Y2方程式预测肝功能损害的程度。用方程式回代,两个方程式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8.0%和83.1%。为了更准确地预测肝储备功能,我们设计了二步判别法,其预测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ugh法(P<0.05)。再用此法对另外一组病人(n=60)作术前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3.3%和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试验 肝肿瘤 肝硬变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与HCV、HBV感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元平 彭文伟 +5 位作者 姚集鲁 吕凌 李国辉 黄洁夫 彭宝刚 陈青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45-49,共5页
对来自广东、广西、海南10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抗-HCV和HBsAg状况按年龄、性别配对和1:2的数量比设对照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C组抗-HCV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50%(13/104... 对来自广东、广西、海南10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抗-HCV和HBsAg状况按年龄、性别配对和1:2的数量比设对照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C组抗-HCV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50%(13/104)和86.54%(90/104),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4%(3/208),P<0.005)和13.46%(28/208,P<0.001)。与抗-HCV、HBsAg双阴性组比较,仅抗-HCV阳性、仅HB-sAg阳性以及两者均阳性时发生HC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8.82、50.07和81.36,显示HCV、HBV均与HCC强相关,两者重叠感染时有协同致癌作用,作者提出预防和控制HBV、HCV感染对减少HCC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对照 肝细胞癌 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彭慧 汪谦 黄洁夫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3-435,453,共4页
【目的】构建人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 (MMP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Ⅰ型基质金属胶原酶cDNA ,获得目的基因片段 (140 7bp)连接至 pcDNA3载体 ,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鉴... 【目的】构建人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 (MMP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Ⅰ型基质金属胶原酶cDNA ,获得目的基因片段 (140 7bp)连接至 pcDNA3载体 ,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鉴定 ,并对片断全长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所克隆人Ⅰ型基质金属胶原酶cDNA ,含全长MMP1编码区 ,与GeneBank公布序列比较 ,仅 1318位的胞苷酸C突变为腺苷酸A。并成功构建了含有MMP1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MMP1。【结论】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成功构建了人Ⅰ型基质金属胶原酶cDNA克隆 ,并获得该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MMP1,从而为下一步抗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I型基质金属胶原酶 DNA 克隆 质粒 基因寡核表达 肝纤维化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吸虫及粘液团块致胆道阻塞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志棉 郑朝旭 王永红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19-221,共3页
报道20例华支睾肝吸虫粘液团块致胆道阻塞病例,全部术前误诊。认为重视肝吸虫流行病学特点,注意本病病史长,黄疸波动的临床表现以及肝吸虫的特殊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解除胆道梗阻,保持胆汁引流通... 报道20例华支睾肝吸虫粘液团块致胆道阻塞病例,全部术前误诊。认为重视肝吸虫流行病学特点,注意本病病史长,黄疸波动的临床表现以及肝吸虫的特殊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解除胆道梗阻,保持胆汁引流通畅,药物驱虫。如果术前能明确诊断,非手术治疗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郁积 诊断 治疗 异形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分子诱导体外抗肝癌免疫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嘉凌 吕明德 肖定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了解B7分子在体外抗肝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HepG2/hB7-1。HepG2/neo及亲代HepG2瘤苗混合培养(MLTC),检测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淋巴细胞HLA-1类... 目的:了解B7分子在体外抗肝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HepG2/hB7-1。HepG2/neo及亲代HepG2瘤苗混合培养(MLTC),检测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淋巴细胞HLA-1类抗原的表达,培养上清IFN-γ水平、TNF活性及LAK、CTL细胞活性。结果:HepG2/hB7-1瘤苗促淋巴细胞增殖最高达14.6倍,明显高于HepG2/neo和HepG2瘤苗的作用(P<0.05)。HepG2/hB7-1瘤苗刺激后淋巴细胞HLA-I类抗原表达、IFN-γ及TNF分泌均高于HepG2/neo、HepG2瘤苗刺激组。E/T=40:1时LAK细胞对HepG2/hB7-1细胞的杀伤率为杀伤HepG2/neo和HeopG2胞的2.0,2.4倍;CTL细胞对HepG2/hB7-1细胞杀伤为对HepG2/neo及HepG2杀伤的2.7倍,具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抗肝癌免疫中T细胞活化也需双信号共刺激。B7-1分子能诱导体外抗肝癌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基因治疗 B7-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原位肝移植手术期间巡回管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育璇 吴敏 +1 位作者 韦南茉 黄洁夫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F002-F002,W012,共2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期间巡回管理程序。【方法】通过 32例肝移植手术的巡回配合 ,介绍术中的护理经验与管理程序。【结果】术中护理得当 ,32例手术术中各项指标稳定。【结论】术中要保持体温的稳定 ,及时应用各类药物 ,精确计...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期间巡回管理程序。【方法】通过 32例肝移植手术的巡回配合 ,介绍术中的护理经验与管理程序。【结果】术中护理得当 ,32例手术术中各项指标稳定。【结论】术中要保持体温的稳定 ,及时应用各类药物 ,精确计算失血量 ,并进行恰当的输液输血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手术期间巡回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力建 曹绣虎 +5 位作者 叶维基 甄宇洋 叶小鸣 李良 许达生 黄康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94-96,共3页
1986年12月~1989年2月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60例。全部病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将导管送入肝癌之供血动脉,注入阿霉素及氟脲嘧啶、碘油乳浊液。术后1个月内死于并发症8例,其余存活1个月以... 1986年12月~1989年2月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60例。全部病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将导管送入肝癌之供血动脉,注入阿霉素及氟脲嘧啶、碘油乳浊液。术后1个月内死于并发症8例,其余存活1个月以上,最长存活26个月仍健在。以寿命表法统计半年、1年、2年的累计受治存活率分别为63.0%、36.0%、24.0%。本文根据60例治疗体会及治疗效果,讨论了本疗法术前诊断及术后观察、治疗肝癌的估计、栓塞药物的选择、栓塞后的并发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THE 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与低温灌注下狗全肝血流阻断比较实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绣虎 黄洁夫 +3 位作者 夏金堂 甄宇洋 谢晓燕 谢永荣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49-52,共4页
为了探讨全肝血流阻断带来的生理生化改变,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及低温灌注下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作者采用脾颈静脉分流减压门静脉系统方法,将21只狗随机分为3组:A组全肝血流阻断45分钟;B组1小时;C组在低温灌注下全肝血流阻断1小... 为了探讨全肝血流阻断带来的生理生化改变,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及低温灌注下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作者采用脾颈静脉分流减压门静脉系统方法,将21只狗随机分为3组:A组全肝血流阻断45分钟;B组1小时;C组在低温灌注下全肝血流阻断1小时,观察动物一般情况,生理生化及病理学改变和术后生存率。结果表明,常温下狗全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为45分钟;超过1小时,动物发生休克,生理、生化、病理改变显著,术后存活率仅28.5%;低温灌注可起到明显的对肝脏缺血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切肝术 全肝血流阻为 低温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汤地 梁力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835-837,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原发性 合并症 门静脉癌栓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药物对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动物实验的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海东 徐德征 郑进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45-146,149,共3页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钠、乳果糖和山莨菪碱对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40只Wistar大鼠结扎肝外胆管,21d后形成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脱氧胆酸钠组、乳果糖组及山莨菪碱组。各组分别用生理盐水、脱氧胆...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钠、乳果糖和山莨菪碱对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40只Wistar大鼠结扎肝外胆管,21d后形成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脱氧胆酸钠组、乳果糖组及山莨菪碱组。各组分别用生理盐水、脱氧胆酸钠、乳果糖及山莨菪碱灌胃3d,并在灌胃前后抽取门静脉及体静脉血测定内毒素浓度。结果:脱氧胆酸钠组和乳果糖组服药前后的门静脉血内毒素浓度服药后均低于服药前,有显著性差异<0.01而山莨菪碱组及对照组服药前后门静脉和体静脉血内毒素浓度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脱氧胆酸钠和乳果糖能降低门静脉血和体静脉血内毒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 山莨菪碱 动物实验 梗阻性黄疸 内毒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利芬 梁培文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9年第3期142-143,共2页
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肝切除术治疗425例肝内结石病人。随访331例,随访率779%(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治疗效果:优219例,占662%;良73例,占220%;差39例,占118%。护理... 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肝切除术治疗425例肝内结石病人。随访331例,随访率779%(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治疗效果:优219例,占662%;良73例,占220%;差39例,占118%。护理要点:①术前密切观察有无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做肝功能检测。②术后早期重点观察肝切除术后出血,并予积极处理。③做好管道引流护理及各项基础护理。④鉴别伤口感染和膈下感染。预防腹腔内感染、吻合口瘘、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结石 肝切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暂时性去肝动脉化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维生 黄洁夫 +1 位作者 梁力建 吕明德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77-282,共6页
报道该院肝胆外科与瑞典Lund大学合作的一项临床前瞻性研究。作者将1994年2月至1995年4月期间入院的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不可切除的肝细胞型肝癌(HCC)患者随机分成二组,重复暂时性去肝动脉化(RTD组)及肝... 报道该院肝胆外科与瑞典Lund大学合作的一项临床前瞻性研究。作者将1994年2月至1995年4月期间入院的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不可切除的肝细胞型肝癌(HCC)患者随机分成二组,重复暂时性去肝动脉化(RTD组)及肝动脉结扎(HAL组)各20例;对二组病人的术后过程、肝功能变化、影象学检查、生存期、存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TD组均优于HAL组,RTD组有效率70%,术后中位生存期8.2个月,术后6个月存活率79.7%;而HAL组有效率仅5%,术后中位生存期5.1个月,术后6个月存活率35.8%。文内详细介绍RTD的实施方法、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及处理,认为RTD具有缺血、防止侧支循环建立和派生氧自由基三重作用,疗效明显优于HAL,是一种有前景的肝癌外科缺血疗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去肝动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
19
作者 甄宇洋 曹绣虎 +3 位作者 叶维基 黄洁夫 梁力建 叶小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0-72,共3页
作者从1988年1月~1989年12月开展慢性肝动脉栓塞治疗不能作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27例,与同期在本院施行开腹肝动脉栓塞治疗的46例作对照进行临床研究。慢性栓塞组手术死亡为1/27例,对照组为5/46例,半年存活率较对照组高(P<0.05),长... 作者从1988年1月~1989年12月开展慢性肝动脉栓塞治疗不能作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27例,与同期在本院施行开腹肝动脉栓塞治疗的46例作对照进行临床研究。慢性栓塞组手术死亡为1/27例,对照组为5/46例,半年存活率较对照组高(P<0.05),长期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与多次(或再次)肝动脉栓塞不同,多次肝动脉栓塞是在常规肝动脉栓塞后当肝肿瘤又趋增大或为提高栓塞治疗效果而又进行再次肝动栓塞治疗,而慢性肝动脉栓塞只是将本该1次栓塞的药量分多次作慢性栓塞治疗。该方法可在一般县医院开展应用,特别适宜肝肿瘤巨大,肝功能较差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肝动脉栓塞治疗 对照组 肝癌 肝肿瘤 开腹 县医院 施行 一般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制备
20
作者 何晓顺 褐文海 黄洁夫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49-251,共3页
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辅以营养控制的方法造成狗肝硬化,然后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氨基半乳糖,制备了肝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形成后的动物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组织学改变与临床常见的肝功能衰竭相似。并认为该方法制作的肝衰模... 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辅以营养控制的方法造成狗肝硬化,然后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氨基半乳糖,制备了肝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形成后的动物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组织学改变与临床常见的肝功能衰竭相似。并认为该方法制作的肝衰模型具有形成率高、形成时间短和无须手术的优点,适宜于作肝移植研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常见 组织学改变 肝移植 静脉滴注 肝硬化 临床 制备 氨基 四氯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