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良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雨生 梁力建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6期409-411,共3页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良性占位病变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生临床用药知识水平偏低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平顺 陈玉英 吴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1-852,共2页
目的提高实习护生临床用药知识水平。方法引导护生对临床用药知识学习的足够重视 ;在每周的教学目标中设置药物的认知目标 ;提高带教老师的药物知识水平 ;指导护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及配置足够的药物学习资料。结果护生的药物知识水平明... 目的提高实习护生临床用药知识水平。方法引导护生对临床用药知识学习的足够重视 ;在每周的教学目标中设置药物的认知目标 ;提高带教老师的药物知识水平 ;指导护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及配置足够的药物学习资料。结果护生的药物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护生更加主动而全面地进行药物知识宣教 ,并且避免了盲目执行医嘱的现象。结论实施有效可行的临床教学对策能够提高护生临床用药知识水平 ,保证病人用药的准确性 ,提高病人对护生的满意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知识 临床教学 因素分析 护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掌握肝血流阻断的时机与时限 被引量:7
3
作者 梁力建 赖佳明 黄洁夫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术 时机 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细菌的研究及其与胆囊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焦兴元 黄洁夫 +1 位作者 吕明德 梁力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2期71-74,77,共5页
关键词 L型细菌 胆囊疾病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患者红细胞补体I型分子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焦兴元 吕明德 +2 位作者 黄洁夫 梁力健 石景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 :探讨胆囊癌患者红细胞补体I型分子 (CR1)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方法 :采用PCR技术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 ,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 目的 :探讨胆囊癌患者红细胞补体I型分子 (CR1)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方法 :采用PCR技术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 ,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 :(1)胆囊癌患者手术前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胆结石和胆囊炎组 (P均 <0 .0 1) ,胆结石和胆囊炎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亦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CR1分子数量A4 0 5下降程度与CR1粘附活性下降程度相一致 ;(2 )与术前相比 ,手术后 3d ,胆囊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急剧下降 (P <0 .0 1) ;术后 1周较术后 3d ,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有所上升 ,但仍低于术前 (P <0 .0 1) ;术后 2周较术前 ,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已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术后 3周较术前 ,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 ;(3)凡有局部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的胆囊癌患者 ,其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较无这些改变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均 <0 .0 1) ;(4) 31例胆囊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红细胞 补体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栓塞技术的改进及其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明德 黄洁夫 +3 位作者 梁力建 谢晓燕 彭宝岗 曹绣虎 《肝胆外科杂志》 199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门静脉栓塞(PV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改进PVE技术.我们设计了声学造影导向下经细针注射无水酒精栓塞法.并用于24例准备接受外科手术的HCC病人。和传统的导管法比较.细针法的突出优点是操作的... 门静脉栓塞(PV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改进PVE技术.我们设计了声学造影导向下经细针注射无水酒精栓塞法.并用于24例准备接受外科手术的HCC病人。和传统的导管法比较.细针法的突出优点是操作的简便性和栓塞的高选择性,在适当剂量下无水酒精门静脉内注射安全、有效.通过声学造影则可把握门静脉的血流动态而避免返流性栓塞。文中还讨论了本法的栓塞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 栓塞术 超声波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利芬 梁培文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9年第3期142-143,共2页
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肝切除术治疗425例肝内结石病人。随访331例,随访率779%(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治疗效果:优219例,占662%;良73例,占220%;差39例,占118%。护理... 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肝切除术治疗425例肝内结石病人。随访331例,随访率779%(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治疗效果:优219例,占662%;良73例,占220%;差39例,占118%。护理要点:①术前密切观察有无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做肝功能检测。②术后早期重点观察肝切除术后出血,并予积极处理。③做好管道引流护理及各项基础护理。④鉴别伤口感染和膈下感染。预防腹腔内感染、吻合口瘘、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结石 肝切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插管栓塞术后胆管坏死致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1
8
作者 殷晓煜 梁力建 《肝胆外科杂志》 1997年第5期292-293,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经肝动脉插管 栓塞术 胆管坏死 梗阻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9
作者 焦兴元 吕明德 +1 位作者 黄洁夫 梁力健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胆囊癌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 ,为胆囊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和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PCR TRAP方法检测胆囊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32例胆囊癌患者中 ,有 2 5例表达阳性 ,阳性表达率... 目的 通过检测胆囊癌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 ,为胆囊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和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PCR TRAP方法检测胆囊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32例胆囊癌患者中 ,有 2 5例表达阳性 ,阳性表达率是 78.12 % ,30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中 ,仅有 1例表达阳性 ,阳性表达率是 3.33% ,30例正常对照组中 ,亦仅有 1例表达阳性 ,阳性表达率是 3.33%。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对胆囊癌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 ,对胆囊癌的治疗、预后的评估随访及复发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淋巴细胞 胆囊癌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切除邻近肝静脉主干中央型深部小肝癌的应用
10
作者 殷晓煜 陈俊伟 黄洁夫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64-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加合适径路在切除邻近肝静脉主干中央型深部小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在术中超声指导下,采用沿肝解剖平面剖开或肝表面揭盖径踢对8例位于肝实质深部、邻近肝静脉主干伴有中度以上肝硬变的中央型小肝癌施行局部切除术...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加合适径路在切除邻近肝静脉主干中央型深部小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在术中超声指导下,采用沿肝解剖平面剖开或肝表面揭盖径踢对8例位于肝实质深部、邻近肝静脉主干伴有中度以上肝硬变的中央型小肝癌施行局部切除术。结果:全部病灶均田术中超声获得准确定位并得以成切切除,除1例在切肝过程中损伤肝申静脉外,其余7例无肝静脉的损伤。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中超声指导下经合适径路行局部切除的方法,适用于伴有中度以上肝硬变的中央型深部小肝癌,术申超声对防止肝静脉的损伤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肝动脉阻断器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11
作者 汪维生 黄洁夫 +1 位作者 梁力建 鲁明德 《肝胆外科杂志》 1995年第4期219-223,共5页
我院与瑞典Lund大学合作,采用了他们提供的肝动脉阻断器(occluder)于1994年2月至1995年4月期间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不可切除的肝细胞型肝癌(HCC)患者进行了重复暂时性去肝动脉化(RTD)治疗。... 我院与瑞典Lund大学合作,采用了他们提供的肝动脉阻断器(occluder)于1994年2月至1995年4月期间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不可切除的肝细胞型肝癌(HCC)患者进行了重复暂时性去肝动脉化(RTD)治疗。最初4例因用手术误伤阻断器导致术后开始阻断时便失效,而改行了其他疗法。之后的20例病人术后阻断器一直工作良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有效率为70%;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3~11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1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79.7%%、44.8%。本文系统介绍了RTD的实施技术、阻断方法、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及处理,并对其原理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RTD设想合理,方法较新颖独特,则一种有前景的肝癌外科缺血疗法,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可取得较满意的姑息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癌 肝动脉 阻断治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