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医院室内空气消毒药物的利弊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3
1
作者 冯怿霞 李志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医院 空内空气 消毒药物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质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谢文 周凤婵 +1 位作者 郑志惠 张振路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5-16,共2页
品质圈活动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在国内尚属萌芽阶段,文中介绍了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试行让基层护士参与管理的品质圈活动的主要步骤及取得的临床效应,说明了品质圈活动是值得推广的护理管理方法之一。
关键词 品质圈 护理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人肾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王晓玲 王俭勤 +3 位作者 夏延龄 李幼姬 韦洮 王文革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11期629-631,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L - 6分泌的影响。方法 :在人肾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采用3 H -TdR掺入法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不同浓度大黄素诱导下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L - 6的分泌。结果 :体外人肾成纤维细胞具...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L - 6分泌的影响。方法 :在人肾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采用3 H -TdR掺入法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不同浓度大黄素诱导下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L - 6的分泌。结果 :体外人肾成纤维细胞具有自发增殖过程 (P <0 .0 1) ,TMP能促进其增殖及IL - 6的分泌 (P <0 .0 1) ,大黄素则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了人肾成纤维细胞3 H -TdR掺入率和IL - 6的产生 (r =0 .99,P <0 .0 1;r =0 .99,P <0 .0 1)。结论 :大黄素能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和IL - 6的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IL-6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163例 被引量:23
4
作者 郭群英 叶任高 +2 位作者 阳晓 李幼姬 汪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319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组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观察临床有效率和副反应...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319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组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观察临床有效率和副反应。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 85, 3%,西医组为 73. 7 %;中西组副反应发生率为36.1%,西医组为73.1%,P<0.05;中西组感染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3.3 %、8.0%,西医组为53.2%和16.7%,P值分别为小于0.01和小于0.05。中西组复发率为8.0%,西医组为23.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可以降低西药副作用发生率,减少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西医结合治疗 激素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抗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董秀清 阳晓 +3 位作者 叶任高 彭文兴 杨琼琼 余学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8期441-443,共3页
目的 :观察含川芎嗪腹透液体外对腹膜间皮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用细胞计数法、四唑氮蓝 (MTT)法、乳酸脱氢酶 (LDH)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活力、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暴露于常... 目的 :观察含川芎嗪腹透液体外对腹膜间皮细胞活力、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用细胞计数法、四唑氮蓝 (MTT)法、乳酸脱氢酶 (LDH)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活力、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暴露于常规使用的 4.2 5 %高糖透析液 30min后 ,间皮细胞数量显著降低 ,MTT法示OD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LDH释放增加 ,提示间皮细胞活力降低 ,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加入低剂量川芎嗪后 ,间皮细胞数、MTTOD值较之单纯高糖透析液组均显著增高 ,LDH显著降低。但随着剂量的加大 ,川芎嗪的上述作用减低乃至消失。结论 :适当剂量的川芎嗪能对抗常规腹透液引起的间皮细胞抑制和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腹膜间皮细胞 生物相容性 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对白血病细胞结构、活力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丁光生 赖声礼 +2 位作者 孙桂玲 王霄 罗绍凯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1-64,共4页
毫米波辐射损伤白血病细胞的结构 ,使细胞活力显著下降 .低功率密度的毫米波有明显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效应 ,该效应具有明显的功率窗和时间窗 ;高功率密度的毫米波产生热效应 .
关键词 毫米波 白血病 生物效应 细胞结构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志民 罗初凡 +4 位作者 胡承恒 李向民 李怡 伍贵富 马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 (CAC)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2 2 9例老年患者行电子束CT检测CAC并计算每例的CAC总积分 ,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有无及其程度。结果  (1) 2 2 9例患者中 ,...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 (CAC)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2 2 9例老年患者行电子束CT检测CAC并计算每例的CAC总积分 ,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有无及其程度。结果  (1) 2 2 9例患者中 ,CAC检测阳性 2 2 0例 ,总阳性率 96 .0 7% ;造影显示有 2 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 ,其中 16 8例确诊为冠心病。 (2 )全组CAC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9%、13%、76 %和 89% ,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应指标则分别为 97%、19%、94%和 33%。(3)老年男性组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 ;老年女性则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综合考虑敏感性及特异性 ,对于老年男性 ,以CAC积分为 2 0 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分值较好 ,而对于老年女性则以 5 0作为诊断分值较佳。结论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具有一定价值 ,但应结合性别和钙化分值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钙质沉着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狼疮方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梁鸣 李幼姬 +3 位作者 阳晓 魏毅 许韩师 叶任高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9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狼疮样小鼠外周血IL - 6和IL - 10水平及中药狼疮方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 ,经中药狼疮方、强的松及联合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清抗ds -DNA抗体、和IL - 6、IL - 10水平。结果 :( 1)模型组血清抗ds -DNA... 目的 :探讨狼疮样小鼠外周血IL - 6和IL - 10水平及中药狼疮方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 ,经中药狼疮方、强的松及联合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清抗ds -DNA抗体、和IL - 6、IL - 10水平。结果 :( 1)模型组血清抗ds -DNA抗体为 1.75± 0 .2 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1.2 0± 0 .2 1,P <0 0 0 1) ;各治疗组血清抗ds-DNA抗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 2 )模型组狼疮样小鼠血清Th2 细胞因子IL - 6和IL - 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各治疗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狼疮方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可抑制T和B细胞活化、减少Th2细胞因子的形成、自身抗体产生 ,有效的治疗狼疮性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细胞因子 S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补体激活与心肌缺血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马虹 吴素华 +2 位作者 董吁钢 叶慧膺 张育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补体系统是否被激活以及补体激活的程度与心肌缺血损伤范围的关系。方法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检测 37例AMI病人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血浆中补体激活产物C4d、Bb和C5b 9水平和肌酸磷酸激酶 (CK)...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补体系统是否被激活以及补体激活的程度与心肌缺血损伤范围的关系。方法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检测 37例AMI病人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血浆中补体激活产物C4d、Bb和C5b 9水平和肌酸磷酸激酶 (CK)水平 ;AMI病人在入院时使用Killip分级法评价心脏泵功能 ,并在入院后 2周检测左室射血分数 (EF)。结果 AMI病人血浆C4d、Bb和C5b 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 (分别为 5 .11± 1.31和 2 .30± 0 .6 4,0 .6 4± 0 .2 1和 0 .18± 0 .0 4,0 .83± 0 .32和 0 .0 6± 0 .0 2 ,单位 :mg/L) ,AMI合并心脏泵功能衰竭病人C5b 9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心脏泵功能衰竭病人 (分别为 1.14± 0 .41和 0 .6 8± 0 .2 7,单位 :mg/L) ,血浆C5b 9水平与CK峰值呈正相关 ,与EF呈负相关。结论 AMI病人补体系统被激活 ,补体激活的程度与心肌缺血损伤范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补体 心肌缺血 C5B-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防治肾移植排异反应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姜宗培 陈雄辉 +2 位作者 邓创惠 阳晓 叶任高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2期77-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81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观察和分析两组急性排异反应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方法、血和尿IL -6水平等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81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观察和分析两组急性排异反应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方法、血和尿IL -6水平等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血和尿IL - 6水平等方面均较西医治疗组有显著的降低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中具有可降低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症、减少治疗费用等优点。其机制可能与合并中药的使用能更好地降低机体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异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148例重症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报道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杏 汪涛 +2 位作者 李惠群 叶任高 杨念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2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 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组)148例,西医治疗组(西医组)142例,分别观察其疗效、副作用。结果:中西组治疗有效 率85.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2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 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组)148例,西医治疗组(西医组)142例,分别观察其疗效、副作用。结果:中西组治疗有效 率85.1%,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为73.2%(P<0.05);副作用中西组36.4%,西区组为73.2%(P<0.05)。结论:中西结 合治疗重病狼疮性肾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住院病人血脂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运秋 朱冬云 +2 位作者 曾讯 李惠媚 许燕梨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47-548,共2页
为开展对冠心病做好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提供依据 ,我们对 1999年 1~ 7月住院的 488例确诊为冠心病病人进行了血脂水平及治疗调查。结果表明 :冠心病患者中血脂检查结果异常者多 ,占被调查人数的 6 3 8% ,但没有得到任何治疗者高达成 34... 为开展对冠心病做好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提供依据 ,我们对 1999年 1~ 7月住院的 488例确诊为冠心病病人进行了血脂水平及治疗调查。结果表明 :冠心病患者中血脂检查结果异常者多 ,占被调查人数的 6 3 8% ,但没有得到任何治疗者高达成 34 4%。为此 ,我院开展了对该人群进行有计划的教育、随访 ,收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效益。因此 ,建立系统的、量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并发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塞的腹膜透析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志坚 邹外一 +3 位作者 蓝惠霞 胡丽琼 余学清 叶任高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提高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 (DNESR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腹膜透析 (腹透 )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行腹透的 2 2例老年DNESRD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DNESRD并发心力衰竭 16例、急性心... 目的 :提高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 (DNESR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腹膜透析 (腹透 )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行腹透的 2 2例老年DNESRD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DNESRD并发心力衰竭 16例、急性心肌梗塞 6例经腹透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 -Ⅱ )治疗 ,分别有效 15例、5例 ,在腹透期间未发生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 :腹透治疗老年DNESED并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效果肯定、安全。合用ACEI或AT -Ⅱ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前临床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雪峰 周希静 王力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 :探讨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透析前临床状态的影响。方法 :CRF患者 4 4例。治疗 (T)组 :11例 ,实施以低蛋白饮食 (0 .6 g·kg-1·d-1)为主的综合治疗 11~ 2 0个月直至透析 ;对照 (C)组 :2 3例 ,未经饮食限制的... 目的 :探讨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透析前临床状态的影响。方法 :CRF患者 4 4例。治疗 (T)组 :11例 ,实施以低蛋白饮食 (0 .6 g·kg-1·d-1)为主的综合治疗 11~ 2 0个月直至透析 ;对照 (C)组 :2 3例 ,未经饮食限制的CRF患者。采用尿尿素氮监测患者蛋白饮食的依从性 ,观察T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变化 ,比较T、C二组患者的透析前临床状态。结果 :(1)T组患者实际蛋白摄入量为 (0 .6 4± 0 .10 ) g·kg-1·d-1;(2 )T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无明显变化 ;(3)与C组相比 ,T组患者透析前营养状况良好 ,且恶心、水肿和出血倾向发生较少。结论 :以低蛋白饮食为主的综合治疗不引起营养状况恶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饮食 临床状态 透析前 慢性肾衰竭 C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对人腹膜间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群英 叶任高 +1 位作者 黄文生 汪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20-322,331,共4页
目的 :了解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对人腹膜间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 (HAS)的调节作用及对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s)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对照组 ) ;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组(分子量为 1,6 0 0 ,0 0 0道... 目的 :了解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对人腹膜间皮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 (HAS)的调节作用及对透明质酸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s)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对照组 ) ;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组(分子量为 1,6 0 0 ,0 0 0道尔顿 ,浓度 0 .0 1%,HHA组 )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组 (分子量为 2 80 ,0 0 0道尔顿 ,浓度 0 .0 1%,LHA组 )。给予上述刺激后继续培养 2 4h后 ,以RT -PCR法检测HAS - 2mRNA和HAS - 3mRNA的表达 ;微粒排除法观察细胞基质的面积。结果 :LHA组HAS - 2mRNA及HAS - 3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 (P值均 <0 .0 5 ) ;HHA组HAS - 2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而HAS - 3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组细胞胞衣样结构面积与细胞体面积的比值的比较 ,HHA组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 ,但未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LHA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HA和HHA均促进HPMCsHAS - 2mRNA表达 ,LHA对与炎症反应相关的HAS - 3mRNA表达也有增强作用 ,而HHA则没有这一作用。因此 ,从选择腹膜保护剂的角度分析 ,我们倾向于选择更具生物相容性的HMW -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细胞 透明质酸合成酶 MRNA表达 分子量 腹膜透析 透明质酸 实验研究 HPMCs H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尿加重糖尿病肾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雪峰 周希静 王力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26-328,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5 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以 2 4h尿蛋白定量分为高 (H)、中 (M )和低 (L)三组。并对其中 17例实施 8个月的华法令治疗。系统检测凝血、纤溶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伴随尿蛋白量...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5 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以 2 4h尿蛋白定量分为高 (H)、中 (M )和低 (L)三组。并对其中 17例实施 8个月的华法令治疗。系统检测凝血、纤溶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伴随尿蛋白量增多 ,凝血活性进一步亢进 ;但华法令改善高凝状态后 ,尿蛋白并无改善。结论 :血液高凝状态伴随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出现而形成 ,并因此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临床研究 高凝状态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幼姬 梁鸣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2期683-686,共4页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NS 饮食治疗 利尿治疗 降脂治疗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FDP/尿蛋白比值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雪峰 周希静 王力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目的 :探讨尿FDP/尿蛋白比值 (uFDP/uP)在糖尿病肾病 (DN)的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DN患者 4 5例。其中每月 1次随访 1年 ,uFDP/uP <0 .5 (L组 ) 10例 ;uFDP/uP >1.0 (H组 ) 1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凝血、纤溶指标 ,并检... 目的 :探讨尿FDP/尿蛋白比值 (uFDP/uP)在糖尿病肾病 (DN)的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DN患者 4 5例。其中每月 1次随访 1年 ,uFDP/uP <0 .5 (L组 ) 10例 ;uFDP/uP >1.0 (H组 ) 1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凝血、纤溶指标 ,并检测尿蛋白、肾功能变化。结果 :DN患者的uFDP/uP与凝血、纤溶活性及HbA1C、尿蛋白呈明显正相关 ,与肾功能呈明显负相关 ;与L组相比 ,H组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 ,且肾功能恶化速度明显加快。结论 :DN患者的uFDP/uP不仅能反映其凝血、纤溶状态 ,而且还能反映DN的进展程度 ,预测肾功能恶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 尿FDP/尿蛋白比值 凝血状态 酶联免疫吸附法 肾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例狼疮性肾炎尿毒症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才生 叶任高 +1 位作者 曾丽霞 李广然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7期393-396,共4页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 (LN)尿毒症的临床特点 ,调查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3年 12月至 1997年 12月间 49例就诊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首诊为LN尿毒症的临床资料 ,门诊随诊或随访透析治疗及是否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 (LN)尿毒症的临床特点 ,调查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3年 12月至 1997年 12月间 49例就诊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首诊为LN尿毒症的临床资料 ,门诊随诊或随访透析治疗及是否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LN尿毒症病人各临床表现发生率及血清学阳性率较非尿毒症LN均明显减少 ;狼疮活动指数也明显低于非尿毒症组病人 (P <0 .0 5 ) ;有半数以上 (2 9例 )入院B超提示双肾尚未缩小 ,其中 18例有肾活检资料 ,与同期随机抽取 46例非尿毒症LN病人比较 ,其肾病理活动性指数 (AI)及慢性化指数 (CI)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5例双肾未缩小者接受了透析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结果 18例能暂时脱离透析一段时间 ,从停透到再次透析平均 (14.7± 34.3)月 ;2 4例单纯透析者 ,无 1例脱离透析治疗 ;单纯透析组死亡率达 45 .8% (11/2 4) ,透析加免疫抑制组为 2 8.0 % (7/2 5 ) ;死亡原因中感染占 44 .4% (8/18) ,透析不充分占 2 2 .2 %(4 /18) ,狼疮活动占 16 .7% (3/18) ,心血管并发症达 11.1% (2 /18) ,营养不良及全身衰竭 5 .6 % (1/18)。结论 :LN尿毒症病人 ,临床狼疮活动不明显 ,但其中双肾未缩小者的肾脏病理AI及CI分布与非尿毒症LN病人并无显著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肾衰竭 治疗方法 预后 SLE LN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昔单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术缺血危险性的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军 刘磊 +2 位作者 杨惜泉 马虹 Vieeca M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中应用的安全性 ,合理性和对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胸痛小于 2h施行直接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 目的 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中应用的安全性 ,合理性和对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胸痛小于 2h施行直接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 30例和阿昔单抗组 30例 ,对照组静脉注射常规剂量肝素 10 0U/kg ,阿昔单抗组静脉注射小剂量肝素 70U/kg和阿昔单抗 0 .2 5mg/kg,随后以阿昔单抗 10 μg/min持续静脉滴注 12h ,观察 30d时两组死亡率、心肌梗死、再次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术和出血发生率。结果 随访 30d ,两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 ,对照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 10 %;阿昔单抗组无 1例死亡 ,也未发生心肌梗死和施行再次冠脉血运重建术。结论 在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中 ,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安全合理的 ,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 ,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阿昔单抗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