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早期OCSP分型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施晓耕 黄海威 +1 位作者 苏镇培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验证OCSP(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oject)分型法在急性脑梗死临床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202例急性脑梗塞早期OCSP分型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结果OCSP分型与影像学结果有良好对应关系;我院急性脑梗死的亚型构成... 目的 验证OCSP(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oject)分型法在急性脑梗死临床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202例急性脑梗塞早期OCSP分型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结果OCSP分型与影像学结果有良好对应关系;我院急性脑梗死的亚型构成:脑隙性脑梗塞占65.3%,部分前循环梗塞19.3%,完全前循环梗塞9.9%,后循环梗塞5.4%。结论OCSP法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分型、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我国急性脑梗死的亚型构成中轻型病例多,重型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OCSP分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基因突变的酶切检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少春 徐评议 +2 位作者 梁秀龄 张成 王丽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应用酶切方法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中的高频突变点进行检测,并对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分析。方法根据高频突变点所处序列设计合适的内切酶MspⅠ,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39个家系45个患者以及60例正常人的A... 目的应用酶切方法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中的高频突变点进行检测,并对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分析。方法根据高频突变点所处序列设计合适的内切酶MspⅠ,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39个家系45个患者以及60例正常人的ATP7B基因8号外显子PCR扩增后进行酶切分析。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自动测序)。结果正常人组未见异常,患者组有2例突变纯合子,占患者总数44%,11例杂合子,占患者总数244%。酶切的异常率为288%。序列分析证实所有异常表现者均为G2273T置换,即Arg778Leu突变。并检测和分析了3个高频突变家系。结论ATP7B基因的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为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高频突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突变 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18)F-FDG PET显像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丽娟 郑芷萍 +5 位作者 詹培源 周晓红 唐安戊 刘斌 徐卫平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0-262,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葡萄糖代谢及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和PET诊断标准。方法 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检查13例 AD、13例非AD痴呆及13例正常人。获得纹状体、丘...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葡萄糖代谢及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和PET诊断标准。方法 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检查13例 AD、13例非AD痴呆及13例正常人。获得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的比值(Rcl/cb),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MR进行对照。结果AD患者PET异常率为100%,MR异常者占10/13。PET显像特征:①对称性双侧颞顶叶及海马伴额叶或枕叶代谢减低占9例(9/13);②双侧颞叶对称性代谢减低伴海马或额叶代谢下降占3例(3/13);③双顶叶对称性代谢降低1例(1/13)。12例(12/13)非AD痴呆表现为不对称、多发性代谢降低,降低区位于黑质、纹状体、丘脑及脑皮质区,MR异常率为11/13。结论 在除外脑内结构特异性损害基础上,PET发现对称性双颞顶叶、海马或颞叶、顶叶,伴或不伴枕叶、额叶代谢下降,可诊断AD。PET对A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脱氧葡萄糖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杜志民 罗初凡 +4 位作者 胡承恒 伍贵富 李怡 梅卫义 马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既往心绞痛史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12 9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既往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 (无心绞痛史 )、B (有心绞痛史 ) 2组 ,比较 2组间院内病死率、死亡原因及存活患者心功能的差异。... 目的 :探讨既往心绞痛史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12 9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既往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 (无心绞痛史 )、B (有心绞痛史 ) 2组 ,比较 2组间院内病死率、死亡原因及存活患者心功能的差异。  结果 :①B组院内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 (5 15 %vs .11 72 % ,P <0 0 0 1) ;②B组患者因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而死亡的比例略低于A组 (3 40 %vs .5 73 % ,P =0 0 5 ) ,因心脏破裂而死亡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 (0 87%vs .4 69% ,P<0 0 0 1) ;③存活患者出院时 ,B组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均明显优于A组 (NYHA 1 2 5±0 5 5vs .1 40± 0 67,P <0 0 1;LVEF 0 5 2 3± 0 12 2vs .0 486± 0 10 9,P <0 0 1)。  结论 :既往有心绞痛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相对较好 ,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缺血预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幽门螺杆菌hpaA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森林 陈旻湖 +2 位作者 廖文俊 陈洁 胡品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 (H pylori)hpaA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疫苗菌。方法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hpaA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 ,并进行了基因测序。重组质粒经鉴定后再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提取重组疫苗菌质粒 ,PC... 目的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 (H pylori)hpaA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疫苗菌。方法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hpaA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 ,并进行了基因测序。重组质粒经鉴定后再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提取重组疫苗菌质粒 ,PCR和酶切鉴定 ,筛选阳性克隆。用SDS PAGE电泳和Westernblot进行HpaA表达和鉴定。结果 :经PCR和酶切证实 ,构建了含hpaA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 hpaA ,并将后者成功转化了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HpaA能在疫苗菌中以二聚体形式表达 ,HpaA量约占全菌体蛋白量的 17% ,Westernblot证实其有免疫原性。结论 :构建了表达H pylorihpaA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疫苗菌 ,为探索制备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HPAA基因 鼠伤寒沙门氏菌 疫苗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杜志民 罗初凡 +4 位作者 胡承恒 伍贵富 李怡 冯君 马虹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 (SA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钙化 (CAC)的不同模式。【方法】 6 7例SAP与 94例UAP患者 ,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和电子束CT(EBCT)检查 ,分析两组CAC积分 (CS)的差异及其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 【目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 (SA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钙化 (CAC)的不同模式。【方法】 6 7例SAP与 94例UAP患者 ,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和电子束CT(EBCT)检查 ,分析两组CAC积分 (CS)的差异及其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①SAP组CAC检测阳性率 ( 10 0 % )显著高于UAP组 ( 87 2 3% ) (P <0 0 5 )。②SAP组CAC积分显著高于UAP组 ,其自然对数转换值 [ln (CS + 1) ]的均数按心脏整体计算为 ( 5 2 4± 1 72 )对 ( 3 13± 1 96 ) (P <0 0 0 1) ,按冠脉分支计算为 ( 3 2 8± 2 0 8)对 ( 1 6 8± 1 6 2 ) (P <0 0 0 1)。③在每一相同的年龄段内比较 ,SAP组的CAC程度均明显高于UAP组。④ln (CS + 1)与冠脉狭窄程度在两组均呈正相关 ,但SAP组相关程度相对较好 ;SAP组重度狭窄的冠脉多发生重度或中度钙化 ,而UAP组重度狭窄的冠脉则多数无钙化或仅有轻度钙化。【结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钙化存在不同的模式 ,前者冠脉钙化大多较为严重 ,钙化积分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较好 ,而后者钙化程度多数较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病理学 钙质沉着症 电子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阳晓 叶任高 +5 位作者 刘冠贤 魏炼波 黄光明 李幼姬 郑智华 张国强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01-408,共8页
报告作者 38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临床研究包括 :①在国内率先提出先辨病后辨证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模式及慢性肾炎新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并对其证候实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②针对肾小球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 报告作者 38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临床研究包括 :①在国内率先提出先辨病后辨证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模式及慢性肾炎新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并对其证候实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②针对肾小球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药规律及其对中医证候变化的影响 ,首创根据激素不同用药阶段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行之有效 ;③辨病组方 ,辨证施治 ,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详尽方案 ;④发挥中医药优势 ,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阶段特点辨证用药 ,有效地改善症状和延缓病变进展 ;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非感染性尿路综合征等西医难治病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 ;⑥对腹膜透析患者 ,首创了中西医结合疗法 ,并获得较高评价 ;⑦将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肾炎合剂”成功地转化成产品 ,商品名“慢肾宝” ,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验研究主要对丹参、全蝎、三七总甙、大黄素、桃红四物汤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丹参、三七总甙、大黄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肾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并通过使c myc蛋白高水平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全蝎可减少大鼠膜性肾炎蛋白尿 ,抑制白介素 1活性 ,并扩张肾毛细血管 ,抑制血栓形成及炎症细胞因子释放 ,从而影响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念生 薛志强 +2 位作者 黄越芳 陈雄辉 叶任高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 42次与狼疮肾炎有关的妊娠 ,研究狼疮肾炎病程和妊娠结果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患狼疮肾炎的妇女妊娠成功率低 ,新生儿存活率仅 30 %,显著低于无狼疮肾炎组(90 %,P <0 ...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 42次与狼疮肾炎有关的妊娠 ,研究狼疮肾炎病程和妊娠结果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患狼疮肾炎的妇女妊娠成功率低 ,新生儿存活率仅 30 %,显著低于无狼疮肾炎组(90 %,P <0 0 1) ,而死胎 (产 )的比例 (39%)显著高于无狼疮肾炎组 (3%,P <0 0 1)。有 49%的妊娠伴有狼疮肾炎加重。【结论】选择适当受孕时机和积极控制狼疮肾炎活动是提高狼疮肾炎妇女妊娠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妊娠 婴儿 死亡率 死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胡品津 李瑜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61-166,共6页
本研究包括:(1)建立一系列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方法以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2)对胃癌高发和低发区的血清学调查;(3)对胃癌高发和低发区的胃镜调查;(4)其它有关研究。结果表明:①HP感染的年龄分布曲线分为剧增期、缓增期、平坦期3个时... 本研究包括:(1)建立一系列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方法以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2)对胃癌高发和低发区的血清学调查;(3)对胃癌高发和低发区的胃镜调查;(4)其它有关研究。结果表明:①HP感染的年龄分布曲线分为剧增期、缓增期、平坦期3个时期,5岁以内儿童的剧增期是获得HP感染的关键时期;②通过密切接触口——口传播可能是HP传播的重要方式;③HP通过启动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在胃癌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但需有其它促进因素(主要是早年HP感染及饮食因素)参与促进慢性胃炎向癌前期病变发展,最终导致胃癌发生。因此,防治人群特别是儿童HP感染可成为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P感染 流行病学研究 低发区 幽门螺杆菌感染 饮食因素 慢性活动性胃炎 治人 参与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方对狼疮样小鼠肾脏RANTE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鸣 李幼姬 +4 位作者 阳晓 魏毅 叶任高 许韩师 周建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31-635,共5页
目的 :观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A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肾组织中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并探讨中药狼疮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以强的松为阳性对照 ,观察狼疮方对模型小鼠肾脏RANTES表达的影响 ,并进一步分析其对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影... 目的 :观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A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肾组织中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并探讨中药狼疮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以强的松为阳性对照 ,观察狼疮方对模型小鼠肾脏RANTES表达的影响 ,并进一步分析其对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 :狼疮方具有与强的松相似的防止和减轻狼疮样肾炎小鼠肾功能恶化、肾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P <0 0 0 1)。这作用与减轻狼疮小鼠肾组织中RANTES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狼疮方明显下调狼疮肾炎肾脏RANTES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狼疮性肾炎 中医药疗法 RANTES 狼疮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A、过氧化氢酶的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廖文俊 陈旻湖 +3 位作者 朱森林 陈洁 陈为 胡品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48-350,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尿素酶A亚单位 (UreA)、过氧化氢酶 (KatA)疫苗在防治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UreA、KatA的重组质粒 ,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 ,并进行SDS PAGE凝胶电泳及Westernblot分析 ,BulkGSTPurifica tionMod... 目的 :探讨重组尿素酶A亚单位 (UreA)、过氧化氢酶 (KatA)疫苗在防治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UreA、KatA的重组质粒 ,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 ,并进行SDS PAGE凝胶电泳及Westernblot分析 ,BulkGSTPurifica tionModule试剂盒纯化UreA和KatA。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能表达GST UreA和GST KatA融合蛋白 ,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量的 35 %和 19% ,并能与抗GST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的UreA、KatA的纯度达 95 %以上。结论 :该工作为进一步的动物免疫实验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疫苗 尿素酶A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素平 刘玉华 +1 位作者 何锐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 2 6 1例脑梗死患者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及 χ2 检验方法。结果 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凝药及嗜...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 2 6 1例脑梗死患者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及 χ2 检验方法。结果 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凝药及嗜烟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P值均小于 0 .0 5)。年龄 <4 5岁者复发高于≥ 4 5岁者 (P <0 .0 0 5)。嗜烟≥ 10年者复发高于嗜烟 <10年者 (P <0 .0 0 1)。服抗凝药组 ( 76例 )与未服抗凝药组 ( 45例 )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服抗凝药≥ 2年的患者与服抗凝药 <2年的患者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首次发病年龄、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及嗜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年龄<4 5岁、嗜烟≥ 10年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复发。服抗凝药可减少复发率 ,服药时间≥ 2年效果更好。本研究提示对脑梗死患者应控制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相关因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对Wilson病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闫振文 梁秀龄 +3 位作者 杨春水 侯国庆 王莹 Toshihiro Sugiyama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6,F002,共4页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Wilson病 (WD)基因进行体外定点突变的研究。【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 ,首先设计两对引物 ,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 ,通过重叠延伸法两次PCR扩增 ,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 ,最后将扩...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Wilson病 (WD)基因进行体外定点突变的研究。【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 ,首先设计两对引物 ,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 ,通过重叠延伸法两次PCR扩增 ,扩增片段上含有所需要的突变位点 ,最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Rc/CMV载体中。【结果】DNA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 ,WD基因第 778位密码子由精氨酸 (Arg)残基突变为亮氨酸残基 (Leu) ,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成功构建Wilson病基因突变体。【结论】PCR技术诱导定点突变准确、高效。Wilson病基因突变体的构建成功 ,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Wilson病的发病机制和Wilson病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定点诱变 基因突变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幽门螺杆菌UreB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森林 陈旻湖 +2 位作者 廖文俊 陈洁 胡品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 (UreB)减毒鼠伤寒沙门氏疫苗菌 ,研究其对小鼠抗H .pylori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PCR扩增ureB ,将其克隆入高效原核表达质粒 pTrc99A ,进行基因测序 ,重...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 (UreB)减毒鼠伤寒沙门氏疫苗菌 ,研究其对小鼠抗H .pylori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PCR扩增ureB ,将其克隆入高效原核表达质粒 pTrc99A ,进行基因测序 ,重组质粒鉴定后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blot和薄层扫描进行目的蛋白表达分析。C5 7BL/ 6小鼠用重组菌免疫 ,4周后用H .pyloriSS1攻击 ,再 4周后处死小鼠 ,取胃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和H .pylori定量培养 ,对照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构建了携带ureB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 ureB ,并将它成功转化了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重组菌SL32 6 1(pTrc99A ureB)表达了约 6 6ku的UreB。与对照组比 ,重组菌免疫组 H .pylori定植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构建了表达H .pyloriUreB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疫苗菌 ,该菌株对C5 7BL/ 6有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沙门氏菌 疫苗 鼠伤寒 小鼠 幽门螺杆菌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的建立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胜 孙林 叶任高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快速建立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 3组。正常对照组 ;葡萄球菌内毒素 (SEB)静脉注射 ,牛血清白蛋白 (BSA)隔日口服及免疫佐剂皮下注射组 ;在第二组基础上加作肝左叶切除组。 14周后分别作尿蛋... 目的 探讨快速建立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 3组。正常对照组 ;葡萄球菌内毒素 (SEB)静脉注射 ,牛血清白蛋白 (BSA)隔日口服及免疫佐剂皮下注射组 ;在第二组基础上加作肝左叶切除组。 14周后分别作尿蛋白 ,IGA免疫荧光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肝左叶切除组蛋白尿出现的时间早于非肝切除组 ,但两组在 14周后蛋白尿定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尿蛋白定性始终均为阴性。光镜检测轻至中度系膜扩张 ,伴系膜细胞少量增生 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肝左叶切除组IgA免疫荧光强于非肝切除组。结论 葡萄球菌肠内毒素静脉注射、BSA隔日口服、免疫增强剂或在上述基础上加肝左叶切除的方法都能诱发SD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肝左叶切除组蛋白尿出现时间早 ;但于 14周后尿蛋白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殖性肾炎 大鼠模型 比较 IGA肾病 蛋白尿 免疫荧光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房内及房室结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修仁 刘思明 +3 位作者 马虹 柳俊 王业松 梁耀荣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阵发性房颤 )者及正常人心房内及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差异 ,通过调搏刺激研究两者的房颤诱发成功率。【方法】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 18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 3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作电生理测定。...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阵发性房颤 )者及正常人心房内及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差异 ,通过调搏刺激研究两者的房颤诱发成功率。【方法】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 18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 3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作电生理测定。【结果】①食道心房调搏术对阵发性房颤者的诱发成功率高达 95 6 % ;②窦律及基础起搏情况下两组的房内传导及房室传导无统计学差别 ;③早搏刺激下阵发性房颤者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 ,与正常人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房颤患者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 ;②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房颤但又缺乏心电图证据的患者食道心房调搏术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内 房室结 电生理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培养乳鼠非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武涛 董吁钢 +4 位作者 马虹 潘敬运 刘培庆 曾进胜 关永源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培养乳鼠非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AngⅡ诱导培养的SD乳鼠非心肌细胞中 ,应用Ang (1 7) ,通过测定非心肌细胞DNA、蛋白质合成、细胞数目等指标 ,观察非...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培养乳鼠非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AngⅡ诱导培养的SD乳鼠非心肌细胞中 ,应用Ang (1 7) ,通过测定非心肌细胞DNA、蛋白质合成、细胞数目等指标 ,观察非心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Ang (1 7)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培养的乳鼠非心肌细胞的DNA及蛋白质合成 ,与单纯AngⅡ组相比 ,Ang (1 7) 10 -9、10 -8、10 -7、10 -6mol/L分别减少 [3 H]thymidine掺入 2 1%、31%、35 %、36 % ,减少 [3 H]Leucine掺入 15 %、2 5 %、31%、32 %。Ang (1 7)还能减少AngⅡ诱导培养的乳鼠非心肌细胞数目 (AngⅡ组吸光度 :0 86± 0 10 ;AngⅡ +Ang (1 7)组 :0 78± 0 0 9,P <0 0 5 ) ,其作用能被非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 [Sar1Thr8]AngⅡ抑制。【结论】Ang (1 7)能抑制AngⅡ诱导的乳鼠非心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非心肌细胞增殖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素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生长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丰岩清 郭云良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1-252,共2页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突触素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抗原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钱采韵 周伯荣 +2 位作者 胡昔权 钟思陶 林宏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凋亡因子Fas抗原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Fas抗原及β淀粉样蛋白(β-AP)在6例AD,5例非痴呆老年人(ND)大脑... 目的观察细胞凋亡因子Fas抗原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Fas抗原及β淀粉样蛋白(β-AP)在6例AD,5例非痴呆老年人(ND)大脑皮层、海马、嗅球等部位的表达。结果在AD脑内Fas抗原主要表达于大脑皮质区的神经元胞膜上,而在ND脑内仅有少量或没有神经细胞呈Fas抗原阳性(P<0.01)。同时,我们发现脑皮层Fas抗原与β-AP的分布及阳性度之间呈紧密相关。结论AD脑内神经细胞的丢失可能与Fas抗原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相关,并且与β-AP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抗原 神经细胞凋亡 早老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浸润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在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禹标 李志平 +2 位作者 谢灿茂 陈永雄 尹培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98-900,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浸润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表达在油酸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LI为油酸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静注后 4h ,测定血气 (左心PaO2 )、肺泡通透指...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浸润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表达在油酸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LI为油酸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静注后 4h ,测定血气 (左心PaO2 )、肺泡通透指数等肺损伤指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巨噬细胞比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 1)水平。用原位杂交检测ICAM - 1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组化双重套染方法检测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ICAM - 1表达的关系。结果 :油酸组PaO2 低于对照组、肺泡通透性指数高于对照组 (P <0 0 1) ,BALF中巨噬细胞比例 ,sICAM - 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油酸组肺组织ICAM - 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肺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数、ICAM - 1表达水平和肺损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巨噬细胞浸润在油酸致急性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I CAM - 1参与介导了巨噬细胞对组织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巨噬细胞 大鼠 油酸 急性发病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