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眉豆、绿豆及赤小豆对餐后血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彤 何志谦 +1 位作者 梁奕铨 余斌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了解眉豆、绿豆、赤小豆及馒头对II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动态观察40例NIDDM病人空腹及进食眉豆、绿豆、赤小豆及馒头后30、60、120、180min的血糖水平、每种食物均含50g碳水化物。结果4种试验食物血糖峰值均出现在餐后1... 目的了解眉豆、绿豆、赤小豆及馒头对II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动态观察40例NIDDM病人空腹及进食眉豆、绿豆、赤小豆及馒头后30、60、120、180min的血糖水平、每种食物均含50g碳水化物。结果4种试验食物血糖峰值均出现在餐后120min;4种食物餐后30min的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在餐后60min、120min及180mins时,赤小豆的血糖值明显低于馒头、眉豆、绿豆。结论赤小豆维持餐后血糖稳定的能力较强,可作为糖尿病病人食用的较理想的主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血糖 干豆 眉豆 绿豆 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启动子因子1基因P239Q突变与中国汉族人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知敏 翁建平 +2 位作者 吴华 廖志红 修玲玲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了解胰岛素启动子因子 1基因P2 39Q突变在中国汉族人中的分布情况 ,以探讨其在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PCR RFLP对 2 3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89例非糖尿病健康志愿者进行该点突变的筛查 ,对检出阳性者进行家系... 【目的】了解胰岛素启动子因子 1基因P2 39Q突变在中国汉族人中的分布情况 ,以探讨其在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PCR RFLP对 2 3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89例非糖尿病健康志愿者进行该点突变的筛查 ,对检出阳性者进行家系调查。【结果】病人组中仅发现 1例突变基因携带者 ,对照组均为阴性 ,家系研究显示该点突变不与糖尿病共分离。【结论】该点突变在中国汉族人 (包括 2型糖尿病患者 )中相当少见。该突变不与糖尿病共分离 ,且在非糖尿病者中亦可被检出 ,推测其可能作为一种修饰基因 ,与其它位点的突变共同作用 ,促进糖尿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遗传学 疾病遗传易感性 胰岛素启动子因子1基因 点突变 中国 汉族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6
3
作者 梁伟 修玲玲 +1 位作者 梁奕铨 余斌杰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型的分布 ,探讨VD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RFLP等技术 ,对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VDR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骨质疏松症的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VDR基因多态性...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型的分布 ,探讨VD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RFLP等技术 ,对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VDR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骨质疏松症的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VDR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有种族差异 ,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B、A、t’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较低 ,原发性骨质疏松组及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组中‘A’等位基因在股骨与高骨密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骨化醇 多态现象 骨质疏松 骨面密度 基因多态性 维生素D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骨代谢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姚斌 胡国亮 肖海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排泄率 ( AER)与骨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 132例 型糖尿病患者和 2 5例对照组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尿钙 /肌酐值。糖尿病患者根据 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 ( AER<2 0 μg/ min)、微量白蛋白尿组 (...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排泄率 ( AER)与骨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 132例 型糖尿病患者和 2 5例对照组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尿钙 /肌酐值。糖尿病患者根据 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 ( AER<2 0 μg/ min)、微量白蛋白尿组 ( 2 0 μg/ min≤AER<2 0 0 μg/ min)及大量白蛋白尿组 ( AER≥ 2 0 0 μg/ min)。并分别测定腰椎 2~ 4、髋部骨密度。结果 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尿钙 /肌酐明显增高 ( P<0 .0 1) ,腰椎 2~ 4、髋部骨密度显著降低 ( P<0 .0 1)。糖尿病患者中 ,大量白蛋白尿组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尿白蛋白组及微量尿白蛋白组 ( P<0 .0 5)。结论 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比正常人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蛋白尿排泄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肉碱在超重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延兵 梁奕铨 +3 位作者 秦婉文 单济川 胡国亮 余斌杰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超重 2型糖尿病病人体脂、血脂和血糖调节等作用。【方法】随机双盲对照以 5 0例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进入左旋肉碱治疗组 (用药组 )或安慰剂组 (对照组 ) ,左旋肉碱用量为每日 3g,连服 3个月。【结果】 用药组病...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超重 2型糖尿病病人体脂、血脂和血糖调节等作用。【方法】随机双盲对照以 5 0例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进入左旋肉碱治疗组 (用药组 )或安慰剂组 (对照组 ) ,左旋肉碱用量为每日 3g,连服 3个月。【结果】 用药组病人总体脂肪百分数从治疗前 35 4%± 7 1%降至 32 9%± 6 9% (P <0 0 1) ,躯干脂肪百分数从 33 2 %± 6 7%降至 31 8%± 6 3% (P <0 0 1) ,腹围 /臀围比从 0 99± 0 18降到 0 95± 0 16 (P <0 0 1) ,血清甘油三酯从治疗前 (4 0± 1 6 )mmol/L降至(2 6± 1 2 )mmol/L(P <0 0 5 ) ,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型、载脂蛋白、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在治疗前后无变化。对照组未见相应改变。【结论】左旋肉碱可促进超重 2型糖尿病病人脂肪代谢 ,增加脂肪组织的利用特别是腹部脂肪 ,并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从而可能有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药物疗法 左旋肉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应用与病理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肖海鹏 庄文权 +4 位作者 胡国亮 梁奕铨 周慕珩 陈国锐 余斌杰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 ,探讨其病理机制 ,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 ,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动脉 ,注入栓塞剂治疗 2 0例难治性Graves病 ,并观察伴巨大...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 ,探讨其病理机制 ,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 ,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动脉 ,注入栓塞剂治疗 2 0例难治性Graves病 ,并观察伴巨大甲状腺、经栓塞后行手术治疗者的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结果】① 6例栓塞 2~ 3周后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 ,手术顺利 ,临床治愈 ;未有手术的 14例 ,除 2例尚需分别用他巴唑 (tapazole) 5~ 10mg/d或丙硫氧嘧啶 (PTU) 5 0~ 10 0mg/d治疗外 ,12例均获治愈。随访 6~ 36月 ,甲状腺功能正常 ,甲状腺明显缩小 ,无严重并发症。②甲状腺病理切片示甲状腺上、下动脉及其微细分支大部分栓塞、机化 ,相应甲状腺组织发生化学性炎症性坏死及纤维化。【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后的临床变化及病理切片血管及甲状腺组织结构的改变 ,说明该法能使Graves病临床治愈 ,是治疗Graves病或作术前准备另一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介入栓塞疗法 治疗 临床应用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钒烟酸对糖尿病鼠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艳林 余斌杰 +2 位作者 袁敏生 张怡坚 肖亦斌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3-15,共3页
用分光光度酶偶联速率法,测定用过氧钒烟酸络合物(POV)和二甲双胍(MET)治疗前后糖尿病鼠肝细胞质的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化酶(PEPCK)活性。结果显示:糖尿病鼠肝细胞质的PEPCK活性较正常鼠明显增加(P<0.01... 用分光光度酶偶联速率法,测定用过氧钒烟酸络合物(POV)和二甲双胍(MET)治疗前后糖尿病鼠肝细胞质的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化酶(PEPCK)活性。结果显示:糖尿病鼠肝细胞质的PEPCK活性较正常鼠明显增加(P<0.01);POV治疗组经POV治疗后该酶活性明显受抑制(P<0.01),而MET治疗组经MET治疗后该酶活性虽有轻微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OV和MET对正常大鼠的PEPCK均无明显影响。此结果为POV降低高血糖的分子生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亦为探讨治疗糖尿病新的降糖药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盐类 糖尿病/酶学 丙酮酸羧化酶 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后不同时间急性运动负荷对NIDDM患者的降糖作用 被引量:43
8
作者 熊艳 梁奕铨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研究餐后不同时间急性运动负荷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患者降糖作用的差异。【方法】 18例NIDDM患者 3d中分别于餐后 30、6 0和 90min进行为时 30min最大氧耗量的 6 0 %的运动强度的急性运动负荷 ,观察餐后 30min至 2 ... 【目的】研究餐后不同时间急性运动负荷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患者降糖作用的差异。【方法】 18例NIDDM患者 3d中分别于餐后 30、6 0和 90min进行为时 30min最大氧耗量的 6 0 %的运动强度的急性运动负荷 ,观察餐后 30min至 2 10min内血糖变化 ,与试验前 1d不进行运动的同样时间对照。【结果】餐后 90min运动时 ,餐后 30min至 2 10min时间内 ,血糖 时间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 (2 5 4mmol·h·L-1± 5 1mmol·h·L-1降至 2 1 3mmol·h·L-1± 4 4mmol·h·L-1,P <0 0 5 ) ,运动结束时 ,有显著的即时降糖效应 (8 2mmol·L-1± 1 8mmol·L-1降至 5 4mmol·L-1± 1 4mmol·L-1,P <0 0 1) ,而且运动结束后的血糖下降平稳 ;餐后 6 0min运动仅对运动结束时的血糖有显著的即时降糖效应 (8 3mmol·L-1±2 1mmol·L-1降至 6 8mmol·L-1± 1 7mmol·L-1) ,而餐后 30min运动对上述 3项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餐后 90min为NIDDM患者进行运动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运动疗法 降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妊娠母体糖代谢状况及胎盘激素水平与胎儿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曹筱佩 秦婉文 +2 位作者 何哲明 袁敏生 欧香忠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母体血糖、胰岛素、空腹胎盘催乳素(HPL)水平与胎儿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2例妊娠32~36周的正常孕妇进行75g糖耐量试验,同时检测空腹和餐后1h、2h血糖和胰岛素,以及HPL的浓度,并跟踪其胎儿出生... 目的:观察母体血糖、胰岛素、空腹胎盘催乳素(HPL)水平与胎儿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2例妊娠32~36周的正常孕妇进行75g糖耐量试验,同时检测空腹和餐后1h、2h血糖和胰岛素,以及HPL的浓度,并跟踪其胎儿出生体重。结果:胎儿体重与母体餐后血糖及HPL水平均显著正相关,P<001,P<0001;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无相关。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去除母体糖代谢因素影响后,HPL仍与胎儿体重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生理范围的母体血糖水平变化与胎儿生长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催乳激素 胎儿生长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住院病人的能量需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身笏 何志谦 +1 位作者 陈寅 余斌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51-54,共4页
用间接测热法对47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基础代谢和各种活动的能量消耗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男女糖尿病住院病人的基础代谢率低于我国同年龄正常人群的基础代谢率。其各种活动的能量消耗也低于国外健康人同种活动的能量消耗。以卧床和静... 用间接测热法对47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基础代谢和各种活动的能量消耗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男女糖尿病住院病人的基础代谢率低于我国同年龄正常人群的基础代谢率。其各种活动的能量消耗也低于国外健康人同种活动的能量消耗。以卧床和静坐为主的病人一天总能量消耗,平均男性为1722 Kcal,女性为1513 Kcal,与目前临床所采用对糖尿病人所供给的能量,以每公斤30 Kcal的参考标准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基础代谢 能量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ptin对大鼠肝细胞葡萄糖氧化影响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筱佩 程桦 +2 位作者 钟女奇 黄冰 傅祖植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观察Leptin对大鼠肝细胞葡萄糖氧化的影响,及其剂量与时间效应。方法:培养肝细胞以不同剂量Leptin处理,以及以同一剂量Leptin处理不同时间,以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肝细胞氧化D[U14C]葡萄糖的量。结果:细胞培养1h,当Leptin为10μg... 目的:观察Leptin对大鼠肝细胞葡萄糖氧化的影响,及其剂量与时间效应。方法:培养肝细胞以不同剂量Leptin处理,以及以同一剂量Leptin处理不同时间,以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肝细胞氧化D[U14C]葡萄糖的量。结果:细胞培养1h,当Leptin为10μg·L-1时,肝细胞葡萄糖氧化与未予Leptin处理的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当Leptin为50μg·L-1,葡萄糖氧化较对照组下降(P<005),在50~200μg·L-1范围随剂量的上升而逐渐下降。以Leptin100μg·L-1延长作用时间至3h、12h、24h、48h,葡萄糖氧化反而较1h时显著上升(P<001),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低剂量Leptin对肝细胞葡萄糖氧化无显著影响,高剂量Leptin对肝细胞葡萄糖氧化具剂量依赖性急性抑制作用,慢性作用时,其抑制作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IN 肥胖症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素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翁建平 余斌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40-42,共3页
为了解甲状旁腺功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3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和27例健康绝经后妇女的全段甲状旁腺素(1-84肽,IPTH),同时了解这一变化与骨密度(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及骨吸收生... 为了解甲状旁腺功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3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和27例健康绝经后妇女的全段甲状旁腺素(1-84肽,IPTH),同时了解这一变化与骨密度(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及骨吸收生化指标尿吡啶啉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较对照组IPTH明显增高,且IPTH值与尿吡啶啉的变化正相关,与骨密度值负相关。提示甲状旁腺功能增高所致的骨吸收增加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 尿吡啶啉 甲状旁腺素 骨吸收 骨密度 增高 免疫放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强的松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斌 胡国亮 叶礼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钙、磷代谢及骨密度变化。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A组)、SLE初诊组(B组)、SLE强的松治疗组(C组)三组研究对象的血钙、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钙、磷代谢及骨密度变化。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A组)、SLE初诊组(B组)、SLE强的松治疗组(C组)三组研究对象的血钙、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值。并测量腰椎2~4,髋关节的骨密度。结果结果显示C组的骨特异性ALP、BGP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1),IPTH在C组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1),C组腰椎、股骨颈、髋部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1)。结论长期服用强的松的SLE患者存在多部位骨密度下降,其原因可能同GC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及促进PTH的分泌和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的松 骨密度 SLE 患者 治疗 骨代谢 系统性红斑狼疮 腰椎 GC A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住疗养院者骨质疏松患病及防治状况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海鹏 John E.Morley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3,147,共3页
【目的】探讨美国圣路易斯州入住疗养院者骨质疏松的患病及防治状况。【方法】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量2 17例入住疗养院者 (年龄 42~ 10 2岁 ,平均 83 3岁 )右侧跟骨的骨密度 ,结合病史及病历记录情况 ,对入住疗养院者骨质疏松防... 【目的】探讨美国圣路易斯州入住疗养院者骨质疏松的患病及防治状况。【方法】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量2 17例入住疗养院者 (年龄 42~ 10 2岁 ,平均 83 3岁 )右侧跟骨的骨密度 ,结合病史及病历记录情况 ,对入住疗养院者骨质疏松防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入住疗养院者的骨密度低于同年龄段的社区居民 ,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较高 (5 8 5 %) ,只有18 4 %的疗养院入住者跟骨骨密度在青年成人骨密度均值 1个标准差内。未诊断的骨质疏松占 83 5 %,未治疗骨质疏松占6 3 0 %,只有 37 0 %的骨质疏松患者服用钙剂及 /或维生素D治疗 ,用雌激素替代或用阿伦二膦酸盐积极治疗的仅有 3 1%。【结论】疗养院入住者骨密度低、骨质疏松患病率高 ,但防治状况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疗养院 患病率 骨质疏松 防治状况 研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与磺脲类降糖药联合治疗NIDDM
15
作者 翁建平 余斌杰 何哲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64-267,305,共5页
对26例入院诊断为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失效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分4阶段研究,结果发现7例(26.9%)非真正SU继发失效,余19例继发失效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NPH)治疗后,其中14例(73... 对26例入院诊断为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失效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分4阶段研究,结果发现7例(26.9%)非真正SU继发失效,余19例继发失效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NPH)治疗后,其中14例(73.7%)空腹和早餐后2h血糖分别<6.1mmol/L和8.3mmol/L,另5例需早餐前再加用1次.NPH血糖始达上述标准。胰高糖素-C肽释放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可使胰岛B细胞功能部分恢复和降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性,揭示:SU与胰岛素两者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药物疗法 降血糖药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型成骨不全3例
16
作者 赵敏 秦婉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530-530,共1页
关键词 迟发型成骨不全 症状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胡国亮 翁建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5-16,共2页
为了解骨形成的变化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本文测定3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和31例健康绝经后妇女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分析了这一变化与血总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 为了解骨形成的变化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本文测定3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和31例健康绝经后妇女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分析了这一变化与血总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这一变化与骨密度值无明显的相关性。提示骨形成减低并非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患者 骨密度 骨形成 临床意义 相关性 对照组 总碱性磷酸酶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