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重组构建AFP mRNA的real time RT-PCR标准定量模板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建国 聂常富 +5 位作者 李荣 荆晓岳 王福利 曹淑娥 张宴 何蕴韶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8-229,共2页
目的 :构建AFPmRNA的realtimeRT PCR标准定量模板。方法 :提取肝瘤细胞株BEL740 2细胞总RNA ,进行RT PCR扩增并纯化AFP基因片段 ,与PMD 1 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结果 :重组质粒的阳性克隆效率为81 .8% ,经酶切鉴定 ,目的基因片段已插... 目的 :构建AFPmRNA的realtimeRT PCR标准定量模板。方法 :提取肝瘤细胞株BEL740 2细胞总RNA ,进行RT PCR扩增并纯化AFP基因片段 ,与PMD 1 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结果 :重组质粒的阳性克隆效率为81 .8% ,经酶切鉴定 ,目的基因片段已插入PMD 1 8T载体内。结论 :成功构建了AFPmRNA的标准定量模板 ,可应用于该基因的realtime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基因重组 AFP MRNA REAL TIME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抗原B亚单位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家海 余新炳 +3 位作者 高劲松 单志新 陈慧红 郭中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7-29,33,共4页
【目的】获得细粒棘球蚴抗原B亚单位基因序列 ,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包虫病羊体内获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 ,逆转录成cDNA。根据E .granulosus抗原B亚单位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采用RT PCR技术扩增... 【目的】获得细粒棘球蚴抗原B亚单位基因序列 ,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包虫病羊体内获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 ,逆转录成cDNA。根据E .granulosus抗原B亚单位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采用RT PCR技术扩增出抗原B亚单位基因 ;将PCR产物纯化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 ,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用RT PCR成功扩增出细粒棘球蚴抗原B亚单位基因序列 ,测序表明该基因ORF为 2 70bp ,和已发表基因核苷酸序列相比 ,缺失 3个碱基 ,同源性为 84 2 % ,推导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77 8%。【结论】从E .granulosuscDNA扩增出抗原B亚单位基因 ,该基因编码 8ku亚单位前体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抗原B 基因扩增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基因多态性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及IL-1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潘云峰 张晓 +4 位作者 尹培达 何东华 汤美安 余步云 陆才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87-990,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α(IL - 1α)和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基因多态性对类风湿关节炎 (RA)病情及对IL - 1β产生的影响。方法 :检测 13 6例RA病人及 10 2例正常人的IL - 1等位基因分布 ,其中 72例病人系已明确患病 2年内出现...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α(IL - 1α)和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基因多态性对类风湿关节炎 (RA)病情及对IL - 1β产生的影响。方法 :检测 13 6例RA病人及 10 2例正常人的IL - 1等位基因分布 ,其中 72例病人系已明确患病 2年内出现关节破坏者 ,IL - 1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PCR -RFLP法 ,同时分析不同类型基因型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受刺激后分泌IL - 1β水平的不同。结果 :IL - 1α等位基因 1、2的频率和携带率在RA组及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IL - 1β纯合子等位基因 2频率在 2年内出现骨侵蚀组明显高于 2年内未出现骨侵蚀组 ,IL - 1β纯合子等位基因 2携带病人组具有较高的血沉及关节肿胀、压痛指数 ,从携带IL - 1β纯合子等位基因 2病人中分离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脂多糖刺激后分泌的IL - 1β量明显高于其它组病人。结论 :RA与IL - 1β基因多态显著相关 ,IL - 1β等位基因 2促进IL - 1β分泌 ,IL - 1β等位基因 2的检测可作为预测RA严重性的一个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类风湿关节炎 基因多态性 IL-1A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祥梁 何东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47-1450,共4页
The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pulmonary carcinoma,especially in male patient,are still the unsolved problems. Recently,more and more reports showed that gene therapy could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 The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pulmonary carcinoma,especially in male patient,are still the unsolved problems. Recently,more and more reports showed that gene therapy could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n this article,some progresses in the gene therapy of pulmonary carcinoma, such as tumor suppressor gene,drug sensitive gene,antisense gene,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immune gene as well as anti-angiogenesis gene,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基因治疗 研究进展 抑癌基因 反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影 何蕴韶 +1 位作者 程刚 李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转染细胞 (PcDNA3 1(+) /BDNF/CHO)中BDNF的拷贝数。【方法】分别以同等质量的PcDNA3 1(+) /BDNF/CHO ,PcDNA3 1(+) /CHO(空载体转染细胞 )及CHO细胞的DNA为模板 ,在P...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转染细胞 (PcDNA3 1(+) /BDNF/CHO)中BDNF的拷贝数。【方法】分别以同等质量的PcDNA3 1(+) /BDNF/CHO ,PcDNA3 1(+) /CHO(空载体转染细胞 )及CHO细胞的DNA为模板 ,在PE5 70 0PCR仪上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每个样本共检测 30次 ,结果采用 q检验分析。【结果】PcDNA3 1(+) /BDNF/CHO细胞、PcDNA3 1(+) /CHO和CHO细胞株中BDNF的拷贝数分别为 95 16 4± 12 ,316 2 2± 10 ,316 2 2± 11。q检验结果显示前者与后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而后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即 P >0 .0 5。PcDNA 3 1(+) /BDNF/CHO细胞株中BDNF的拷贝数是后二者的 3倍 ,而后两者的拷贝数相同。【结论】BDNF转染细胞株中外源BDNF基因是以 2个拷贝的比例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转染 拷贝数 基因转染细胞 BDNF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6
作者 杨斌 王斌 +2 位作者 冯炼强 任秀容 李树浓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7,共3页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参照国外发表的人白细胞介素17(hIL-17)cDNA全基因序列,利用自行设计合成的1对引物,从PHA活化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出hIL-17cDNA基因,并定向...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参照国外发表的人白细胞介素17(hIL-17)cDNA全基因序列,利用自行设计合成的1对引物,从PHA活化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出hIL-17cDNA基因,并定向插入pUC18载体,构建了hIL-17基因重组体,经DNA序列测定,确认为hIL-17基因,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hIL-17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分子克隆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呼吸系统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DNA的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钟天鹰 毛志红 张其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 ,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 -DNA阳性401例 ,占39.70 % ,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 % ,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 ,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 -DNA阳性401例 ,占39.70 % ,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 % ,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拭子标本阳性率41.71 % ,DNA平均拷贝数2.71×103。血液与呼吸道标本之间MP -DNA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5)。提示FQ -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MP -DNA ,了解MP在患儿体内感染和复制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图像细化算法及其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谭兆信 丁国芳 张仁礼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3-26,共4页
提出一种具有较高准确度的细化算法 .通过基本细化和优化等步骤 ,该算法抽取的骨架相当接近理想的骨架 .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图像处理 图像细化算法 医学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苏学飞 左中越 +1 位作者 程钢 石庆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561-562,共2页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方法 ,对淋球菌 (NGH)、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三种性病病原体进行定量测定 ,并与定性PCR比较。结果 :两种PCR法对三种病原体检测的总符合率分...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方法 ,对淋球菌 (NGH)、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三种性病病原体进行定量测定 ,并与定性PCR比较。结果 :两种PCR法对三种病原体检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 :94% ,93 8% ,92 8% ,阳性率差异分别为 :4 4% ,3 6 % ,3 6 % ,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阳性样本定量平均拷贝数分别为 :NGH 4 9× 10 6,CT 3 9× 10 6,UU 4 7×10 6。结论 :FQ PCR操作更简便、快速 ,并能准确定量。对于性病的诊断、病情的发展和愈后监测、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淋病奈瑟氏球菌 性病病原体 沙眼衣原体 诊断 解脲衣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区反义RN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赤红 曾争 +2 位作者 王勤环 于敏 公维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 :研究双靶区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转染、表达及其抗乙肝病毒 (HBV)的作用。方法 :合成互补于HBVX区 (140 0 1430 )的X片段、互补于HBVP区 (2 375 2 40 5 )的P片段 ,分别构建表达单靶区反义X或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和... 目的 :研究双靶区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转染、表达及其抗乙肝病毒 (HBV)的作用。方法 :合成互补于HBVX区 (140 0 1430 )的X片段、互补于HBVP区 (2 375 2 40 5 )的P片段 ,分别构建表达单靶区反义X或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和表达双靶区正义、反义X和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 ,转染PA317细胞 ,NIH3T3细胞扩增法测假病毒颗粒的滴度。用假病毒颗粒感染 2 .2 .15细胞 ,用酶标法检测 2 .2 .15细胞上清HB sAg和HBeAg含量。 结果 :对HBsAg的抑制率在感染后第 3、5、7、9天时分别为 pLXSN :5 % ,4% ,6 % ,4% ;pLXSN +Xpos/Ppos:1% ,5 % ,5 % ,11% ;pLXSN +X :16 % ,45 % ,44 % ,38% ;pLXSN +P :34 % ,5 9% ,5 5 % ,5 1% ;pLXSN +X/P :73% ,83% ,81% ,79%。对HBeAg的抑制率在感染后第 3、5、7、9天时分别为pLXSN :2 % ,6 % ,4% ,3% ;pLXSN +Xpos/Ppos :6 % ,0 ,0 ,0 ;pLXSN +X :13% ,5 3% ,5 2 % ,45 % ;pLXSN +P :2 1% ,5 7% ,5 6 % ,49% ;pLXSN +X/P :6 2 % ,87% ,84% ,79%。 结论 :细胞内表达HBV反义RNA有明显抗乙肝病毒复制和表达的作用 ,而且双靶区反义RNA抗乙肝病毒的作用较单靶区反义RNA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反义RNA 药理学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