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间后神经受压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8
1
作者 初国良 彭映基 +1 位作者 徐朝任 冯正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 :阐明骨间后神经 (PIN)卡压的原因及其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30侧尸体上肢标本 ,将PIN分为 3段 (即桡管段、旋后肌管段和旋后肌管后段 )观察其肌支的分支情况 ;用卡尺对桡管 (RT)、旋后肌管 (ST)和桡侧腕短伸肌腱弓 (AECRM... 目的 :阐明骨间后神经 (PIN)卡压的原因及其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30侧尸体上肢标本 ,将PIN分为 3段 (即桡管段、旋后肌管段和旋后肌管后段 )观察其肌支的分支情况 ;用卡尺对桡管 (RT)、旋后肌管 (ST)和桡侧腕短伸肌腱弓 (AECRM)的形态和大小进行了观测 ,并对ST入口和出口的体表投影定位。结果 :ST入口和出口的宽度分别为 (14 .1± 2 .1)mm和 (6 .2± 1.7)mm ,长度为 (35 .0± 6 .9)mm。PIN从桡骨头至旋后肌腱弓 (AF)和PIN从旋后肌穿出处的长度分别为 (19.3± 4.4)mm和 (5 3.4± 5 .2 )mm。AF的 5 3.3 %由肌性加腱性组织构成 ,2 3 .3%由腱性组织构成 ,2 3 .3 %由肌组织构成。 70 %旋后肌远侧缘由腱性组织构成 ,所有AECRM均是腱性。桡骨背侧桡骨头下方 1示指宽和 3示指宽分别为ST的入口和出口的体表投影。结论 :本文提供的RT、ST和AECRM详细形态资料 ,对于PIN卡压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管 旋后肌腱弓 旋后肌管 骨间后神经受压 PIN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前脑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丽华 姚志彬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1-405,共5页
关键词 基底前脑 解剖学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新皮质和海马结构胆碱能纤维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洪岸 姚志彬 +2 位作者 顾耀铭 邝国壁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7-22,共6页
用Morris水迷宫行为检测方法以青年组平均逃避潜伏期95%和99%正常值范围上限值为界将老年大鼠分为学习记忆正常组(老年正常组)和学习记忆减退组(老年减退组),以Hedreen等推荐的AChE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形... 用Morris水迷宫行为检测方法以青年组平均逃避潜伏期95%和99%正常值范围上限值为界将老年大鼠分为学习记忆正常组(老年正常组)和学习记忆减退组(老年减退组),以Hedreen等推荐的AChE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形态计量方法对各组大鼠的额、枕、内嗅皮质、海马CA1区多形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外带的胆碱能纤维密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减退组较老年正常组、青年组各层(除枕叶外)AChE阳性纤维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P<0.01)。老年正常组与青年组相比各层阳性纤维数量有所减少,但除海马CA1区腔隙分子层差异显著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鼠各层AChE阳性纤维数量与其平均逃避潜伏期呈负相关关系,与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提示老年性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与新皮质、海马结构胆碱能纤维溃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 学习记忆减退 新皮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运动对小鼠运动功能年龄变化的影响──I.旷场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运才 姚志彬 +2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邝国璧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共5页
以“跑转笼”运动方式观察C57BL/6J小鼠运动量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对探索行为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做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显示,小鼠的跑笼活动量呈与年龄相关的下降趋势。和5月... 以“跑转笼”运动方式观察C57BL/6J小鼠运动量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对探索行为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做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显示,小鼠的跑笼活动量呈与年龄相关的下降趋势。和5月龄鼠比较,13、24月龄鼠的探索活动明显降低(P<0.01),且24月龄鼠丧失了对新环境探索而形成习惯的特征。5月龄鼠经过8和19个月运动后,24月龄鼠保留了形成习惯的特征,13月龄鼠形成习惯的特征更明显。表明从青年开始的长期适量运动能够改善增龄引起的探索行为损害。本文讨论了探索行为与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 海马运动功能 衰老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钠做为稳定剂的新的高灵敏HRP-TMB法——Ⅰ、光镜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叶鹿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21-127,共7页
本文通过试管实验和在尾核—黑质投射模型上的比较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以钨酸钠作为稳定剂的新的TMB成色法(TMB-ST法)用于HRP神经束路追踪术。与现确灵敏度最高的Mesulam的TMB法相比,TMB-ST法具有灵敏度更高,产物稳定,耐酒精、耐pH小于... 本文通过试管实验和在尾核—黑质投射模型上的比较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以钨酸钠作为稳定剂的新的TMB成色法(TMB-ST法)用于HRP神经束路追踪术。与现确灵敏度最高的Mesulam的TMB法相比,TMB-ST法具有灵敏度更高,产物稳定,耐酒精、耐pH小于6.3的环境,无针状结晶和点状结晶,标记结构形态细腻,组织切片不皱缩等优点。此外,本文还对稳定剂在HRP-TMB组化反应中的作用作了较全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P TMB 稳定剂 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小鼠海马结构突触素年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运才 姚志彬 +2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邝国璧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研究了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C57BL/6J小鼠海马结构突触素(p38)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作为运动有效标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象分析确定突触素含量。结果显示,24月龄... 研究了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C57BL/6J小鼠海马结构突触素(p38)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作为运动有效标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象分析确定突触素含量。结果显示,24月龄鼠齿状回分子层中带,海马CA3,CA1区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光密度值(COD值)小于13月龄鼠(P<0.05,P<0.01),后者被检各区COD值小于5月龄鼠(P<0.05,P<0.01)。5月龄小鼠经过8和19个月运动后,被检各区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表明从青年开始的长期适量运动能够防止增龄引起的海马结构突触素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素 海马结构 衰老 运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大鼠基底前脑NOS神经元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怀星 姚志彬 +1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6-9,13+1,共6页
用Moris水迷宫行为检测方法,以青年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加2倍标准差为下限,加1倍标准差为上限将老年大鼠分为学习记忆减退组和学习记忆正常组。取受试大鼠的前脑冰冻切片,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 用Moris水迷宫行为检测方法,以青年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加2倍标准差为下限,加1倍标准差为上限将老年大鼠分为学习记忆减退组和学习记忆正常组。取受试大鼠的前脑冰冻切片,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phosphate,NADPH)组化染色。结果显示:37.5%的老年鼠为学习记忆减退鼠。与青年鼠相比,老年学习记忆减退鼠基底脑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神经元胞体萎缩,着色变淡,突起减少。而老年学习记忆正常鼠基底脑内NOS神经元形态正常。IBAS图象分析表明老年学习记忆减退鼠基底前脑各核团NOS神经元数、细胞面积和灰度值较青年鼠明显下降(P<0.01)。而老年学习记忆正常鼠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受试大鼠逃避潜伏期与基底前脑NOS神经元数量呈负相关。上述结果提示,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基底前脑NOS神经元发生严重的退变,这可能是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的神经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脑/细胞学 学习障碍/病理学 记忆障碍/病理学 神经元/细胞学 大鼠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峰 邝国壁 +3 位作者 丁贞佳 龙大宏 张红旗 皇甫超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4-105,共2页
高脂血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李峰,邝国壁,丁贞佳,龙大宏,张红旗,皇甫超申为了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本文用猕猴作高脂血症造型后,在颈动脉系内寻找有无血栓栓塞物质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样病变。材料和方法... 高脂血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李峰,邝国壁,丁贞佳,龙大宏,张红旗,皇甫超申为了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本文用猕猴作高脂血症造型后,在颈动脉系内寻找有无血栓栓塞物质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样病变。材料和方法雄性猕猴12只,年龄4~13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脑动脉硬化 病因 猕猴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TA9901对注入大鼠脑皮质内的β-淀粉样蛋白_(1-40)纤维形成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庾照学 汪华侨 +1 位作者 姚志彬 李光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TA990 1对注入脑内的 β -淀粉样蛋白1-40 (Aβ1-40 )纤维形成的干预作用 ,以进一步研究其治疗老年性痴呆 (AD)的作用机制。方法 :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A990 1组、维生素E(VE)组和磷酸缓冲液 (PBS)组...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TA990 1对注入脑内的 β -淀粉样蛋白1-40 (Aβ1-40 )纤维形成的干预作用 ,以进一步研究其治疗老年性痴呆 (AD)的作用机制。方法 :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A990 1组、维生素E(VE)组和磷酸缓冲液 (PBS)组。前 3组动物均注射Aβ1-40 ( 2g/L) 5 μL ,PBS组注射相同剂量的 5 0mmol/LPBS。TA990 1组和VE组分别给予TA990 1( 10 0mg·kg-1·d-1)和VE( 10 0mg·kg-1·d-1)腹腔注射 ,对照组和PBS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连续 7d。取注射部位组织作超薄切片 ( 60nm) ,CM 10透射电镜定性观察Aβ纤维的形态 ;另一部分组织作冰冻切片 ,采用甲醇刚果红法染色 ,偏振光显微镜观察Aβ纤维结构。结果 :在Aβ注射部位 ,出现高电子密度沉积物 ,其周围出现许多胶质细胞 ,其胞浆中含有类似于沉积物电子密度的吞噬颗粒 ,而PBS组鼠脑中不存在此现象 ;对照组与VE组的沉积物中 ,出现大量密集的纤维结构 ,纤维直径约 10nm ,类似于在AD脑的老年斑 (SP)中所含的Aβ纤维 ,而在TA990 1组中 ,这种纤维结构非常少见 ,且其数目和密度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和VE组。偏振光显微镜观察 ,在TA990 1处理组注射部位的偏振光相对较弱。结论 :TA990 1有明显干预Aβ纤维形成和沉积的作用 ,初步提示TA990 1有望发展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显微镜检查 抗氧化剂 Β-淀粉样蛋白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魏佑震 姚志彬 +1 位作者 袁群芳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5-321,共7页
本研究室以往曾发现小檗碱具有预防脑缺血短期(7d)再灌流海马CA1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的作用。本研究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塞(4VO)致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小檗碱对脑缺血(2mi... 本研究室以往曾发现小檗碱具有预防脑缺血短期(7d)再灌流海马CA1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的作用。本研究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塞(4VO)致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小檗碱对脑缺血(2min)长期再灌流后海马的影响,并对脑缺血经短、长期再灌流对照及用药组大鼠进行了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显示,小檗碱能有效的保护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免于脑缺血后DND,经长期(3个月)再灌流后这种保护作用依然存在,细胞密度为168个/mm,占正常80.5%;对脑缺血经长期再灌流引起的海马CA2、CA3、CA4继发性神经无死亡也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脑缺血短期(10d)再灌流后,大鼠表现为明显的学习障碍,潜伏期延长,但经多次训练后,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泳距比其它非平台象限都显著长,表明尚有良好的空间记忆能力;脑缺血经长期再灌流后,其空间学习障碍加重、记忆能力也受到严重影响。而用药组缺血大鼠无论短期或长期再灌流后,均保存了良好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表明脑缺血经长期再灌流后,海马的形态和学习、记忆能力比短期再灌时将进一步受损害,而小檗碱不但对短期再灌流有保护作用,对长期再灌流的进一步损害也有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海马 小檗碱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血管构筑及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启华 伍思琪 +4 位作者 靳士英 黄兆林 刘艳馨 陈文慧 陈增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通过对舌血管的观察和计量,为舌下络脉诊,舌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墨汁灌注,用手术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人舌血管的构筑,并用Quantimet520+型图像分析仪对舌各种乳头,舌粘膜肌层、舌肌的血管进行计量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舌血管的观察和计量,为舌下络脉诊,舌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墨汁灌注,用手术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人舌血管的构筑,并用Quantimet520+型图像分析仪对舌各种乳头,舌粘膜肌层、舌肌的血管进行计量学研究。结果:单位面积内轮廓乳头的血管密度大于菌状和丝状乳头;舌肌的血管也明显丰富于舌粘膜肌层。结论:舌静脉的回流主要通过舌下神经伴行静脉,该静脉也是舌下络脉诊主要观察的对象。舌粘膜两侧血管吻合丰富,用舌粘膜肌瓣修复扁桃体窝,磨牙后区等特定的解剖部位有其他瓣无法代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动脉 舌静脉 计量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记忆减退大鼠内侧隔核突触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怀星 姚志彬 +1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4,共5页
取老年记忆减退组 (简称减退组 )、老年记忆正常组 (简称正常组 )和青年组大鼠内侧隔核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证明 :减退组内侧隔核中突触数密度较青年组和正常组分别下降了 45 .2 7%和 44.16% ( P<0 .0 1) ;突触连接带平均面积 :减退... 取老年记忆减退组 (简称减退组 )、老年记忆正常组 (简称正常组 )和青年组大鼠内侧隔核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证明 :减退组内侧隔核中突触数密度较青年组和正常组分别下降了 45 .2 7%和 44.16% ( P<0 .0 1) ;突触连接带平均面积 :减退组较青年组显著增加 ( P<0 .0 5 ) ;突触连接带面密度 :减退组较青年组和正常组分别下降了 3 5 .2 9和 3 3 .3 3 ( P<0 .0 1) ;突触的体密度 :减退组较青年组和正常组分别下降了 46.98和 49.68 ( P<0 .0 1)。统计结果表明 :受试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与突触数密度、突触连接带面密度、体密度呈明显负相关 ( r=-0 .8943 ,P<0 .0 1;r=-0 .80 0 7,P<0 .0 1;r=-0 .90 17,P<0 .0 1) ;与突触连接带平均面积呈显著正相关 ( r=0 .62 73 ,P<0 .0 5 )。还证明减退组大鼠含线粒体的突触百分比、突触前体内突触小泡数都有大幅度下降 ;正常组的含线粒体突触的百分比、突触小泡数较青年组也有减少。本研究结果提示 :减退组大鼠内侧隔核突触发生退行性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结构 记忆减退 内侧隔核 老年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小鼠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运才 姚志彬 +1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6,共6页
用组织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测量研究小鼠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的年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胆碱能纤维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作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显示,老年鼠(24月龄)海马C... 用组织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测量研究小鼠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的年龄变化以及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胆碱能纤维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作为运动有效标准。结果显示,老年鼠(24月龄)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分子层和运动、体感皮质第Ⅲ和Ⅴ层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纤维密度明显低于成年鼠(13月龄)和青年鼠(5月龄)(P<0.01),后两者间除海马CA3区分子层纤维密度成年鼠稍低外P<0.05),其它各区无显著差异(P>0.05);5月龄小鼠经过8和19个月运动后,被检各区AChE阳性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年龄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从青年开始的长期适量运动能够促进海马和皮质内胆碱能纤维的增生,延缓衰老时胆碱能纤维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海马 大脑皮质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脑缺血诱导巢蛋白的反应模式 被引量:11
14
作者 雷万龙 袁群芳 +1 位作者 董志宏 姚志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 :观察巢蛋白 (nestin)在局灶脑缺血区的反应模式 ,以探讨其在脑梗塞灶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局灶脑缺血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探查 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的大脑不同区域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形态、反应时程和分布形式。... 目的 :观察巢蛋白 (nestin)在局灶脑缺血区的反应模式 ,以探讨其在脑梗塞灶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局灶脑缺血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探查 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的大脑不同区域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形态、反应时程和分布形式。结果 :假手术大鼠的巢蛋白阳性反应存在小血管、微血管和室管膜上皮 ,在第三脑室底壁内有许多细的阳性纤维 ,胞体不明显。在脑缺血 3d组 ,大量巢蛋白阳性细胞分布于缺血侧大脑半球 ,以大脑皮质缺血区、视前区、尾壳核及第三脑室底部最为显著。缺血区周围的大脑皮质浅层和视前区皮质的阳性细胞呈纤维状 ,而皮质深层的阳性细胞则呈星状。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在脑缺血 1周时最显著。阳性细胞显示高度的肥大和增生性变化 ,其数量亦明显增加 ,以大脑皮质缺血区和尾壳核区最显著。皮质缺血区和尾壳核区的巢蛋白阳性反应持续到脑缺血 6周。随后 ,其反应稍有减弱。结论 :局灶脑缺血诱导反应型星形胶质细胞重表达巢蛋白 ,提示其可能参与脑缺血性损伤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脑缺血 反应模式 脑缺血 巢蛋白 修复功能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钠作为稳定剂的新的高灵敏HRP-TMB法——Ⅱ、电镜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叶鹿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4-129,共6页
本文研究了各种不同锇化步骤对TMB-ST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发现:TMB-ST法结合DAB-Co后处理步骤用于电镜束路追踪时,具有反应产物电子密度很高,呈特征性的细杆状,组织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的特点,且灵敏度较高。而未后处理的TMB-ST产物锇化... 本文研究了各种不同锇化步骤对TMB-ST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发现:TMB-ST法结合DAB-Co后处理步骤用于电镜束路追踪时,具有反应产物电子密度很高,呈特征性的细杆状,组织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的特点,且灵敏度较高。而未后处理的TMB-ST产物锇化后大多数只具有中等电子密度。此外,通过对以硝普钠、钼酸铵、柠檬酸镍离子络合物、钨酸钠作为稳定剂的各种TMB法的比较,我们首次提出了稳定剂是影响TMB产物电子密度的最重要因素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P TMB 稳定剂 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局灶脑缺血区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呈持续性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雷万龙 袁群芳 +1 位作者 张怀波 姚志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 :观察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对慢性局灶脑缺血的反应。方法 :运用局灶脑缺血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 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的大脑皮质缺血区和尾壳核区的ED1和OX42阳性细胞的反应时程、分布形式和细胞形态变化进行了探查。结果 ... 目的 :观察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对慢性局灶脑缺血的反应。方法 :运用局灶脑缺血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 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的大脑皮质缺血区和尾壳核区的ED1和OX42阳性细胞的反应时程、分布形式和细胞形态变化进行了探查。结果 :在脑缺血 3d ,ED1阳性细胞呈圆形 ,大多数分布于大脑皮质缺血区周围和缺血侧的尾壳核 ,仅有少量ED1阳性细胞位于缺血区中央。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脑缺血 2周 ,ED1阳性细胞数量最多 ,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缺血区中央和尾壳核外侧部。脑缺血 6周 ,其数量稍有下降 ,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脑缺血 3d时 ,OX42阳性细胞呈“星状” ,胞体肥大 ,数量增加 ,分布于皮质缺血区的外周和尾壳核。缺血中央区的阳性细胞数量少。脑缺血 2周 ,OX42阳性细胞胞体明显增大 ,分支增粗。在大脑皮质缺血区中央出现大量圆形的没有明显突起的OX42阳性细胞。此时 ,尾壳核外侧部的阳性细胞的数量和胞体明显增加。脑缺血 6周 ,阳性细胞的数量稍有下降。结论 :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对局灶脑缺血发生持续性的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局灶脑缺血 巨噬细胞 大鼠 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 持续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脑缺血区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雷万龙 袁群芳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为了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局灶脑缺血区的分布以及形态和数量变化的时期 ,进而探讨其在脑缺血灶恢复中的作用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脑梗塞灶的周围发生肥大和... 为了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局灶脑缺血区的分布以及形态和数量变化的时期 ,进而探讨其在脑缺血灶恢复中的作用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脑梗塞灶的周围发生肥大和增生性改变 ,其突起的变化尤为显著 ;粗大的突起呈纤维状 ,并相互交织呈密集的网 ,其末端向脑梗塞灶的中央延伸。其变化发生于脑缺血第 1周 ,脑缺血第 2周最显著 ,在 6周的脑缺血期间 ,显示持续性变化。 S- 10 0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脑梗塞灶周围区的肥大和增生性变化 ,发生于脑缺血第 3d,并持续到脑缺血 4周 ,其形态学改变没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显著。本研究提示慢性局灶脑缺血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形态学的可塑性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可塑性 修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衰老性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汪建民 袁群芳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W006,共5页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各年龄组的室管膜下区及齿状回颗粒下层有 Brd U阳性细胞分布 ;上述各部位 Brd U阳性细胞数和标记率均呈明显的增龄性下降 ,幼年组和青年组之间 ,以及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果表明 ,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随衰老而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室管膜下区 齿状回 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衰老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暂时性缺血诱导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丕福 谢瑶 +2 位作者 姚志彬 陈以慈 邝国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80,共10页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S表达。在不同的部位和功能区,FOS表达出现的时间、达到高峰时间和消退时间不同,表达的细胞多少和强度也不相同。在各脑室的室管膜细胞、触液神经元和下丘脑(特别是视上核和室旁核)最先出现,并呈现一过性的FOS快速表达。海马的FOS表达在2h后出现、主要局限在齿状回、下托和CA_4、CA_3区。在边缘系统和嗅脑的扣带皮质、梨状皮质、杏仁、隔核和内侧缰核、嗅球外颗粒层和僧帽层以及前嗅核呈现高水平的持久表达。缺血后2~48h内,新皮质Ⅱ—Ⅵ层诱导出广泛的高水平表达。丘脑、基底核、中脑的FOS表达则出现较晚且分布稀疏。FOS在脑干的表达因不同核团而异。本文结果提示: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后,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核团和功能区激活FOS表达的机制不同,其功能意义也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免疫组织化学 原癌基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谢勉 顾耀铭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2,共5页
用四血管闭塞法造成大鼠一过性全脑缺血。按不同时程,以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再灌流期间海马不同亚区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海马本部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数量在再灌... 用四血管闭塞法造成大鼠一过性全脑缺血。按不同时程,以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再灌流期间海马不同亚区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海马本部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数量在再灌流2~6h即有增高,到12~24h进一步增加至对照水平的3倍左右;3d时已有所减少,7d时在CA1区恢复至对照组的水平。齿状回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数量在再灌流2~6h已有明显的增高,约为对照水平的2倍.并在再灌流12h、24h和3d时保持在同一水平。此外,缺血后各亚区内染出的血管数量于再灌流2~6h即有明显增多,并在再灌流7d后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本文结合文献对缺血性神经元坏死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一氧化氮合酶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