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皮质损伤后Ⅲ层和Ⅵ层内胆碱能纤维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杰 侯春莲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70,共4页
实验从2月龄SD大鼠64只,于顶叶皮质切一深3mm、宽2mm的冠状切口,用染AChE纤维的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术后1~8周切口吻、尾侧区皮质Ⅱ层和Ⅵ层内胆碱能纤维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组皮质Ⅱ层纤维密度高于Ⅵ层(P<0.01);损伤组和损伤后... 实验从2月龄SD大鼠64只,于顶叶皮质切一深3mm、宽2mm的冠状切口,用染AChE纤维的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术后1~8周切口吻、尾侧区皮质Ⅱ层和Ⅵ层内胆碱能纤维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组皮质Ⅱ层纤维密度高于Ⅵ层(P<0.01);损伤组和损伤后胰岛素脑室内注射组(0.6IU/次/3d)在损伤后l~2周,皮质Ⅱ层内存留的纤维密度高于Ⅵ层,3周后Ⅵ层纤维再生幅度超过Ⅱ层(P<0.05);而在链尿菌素所致胰岛素缺乏的皮质损伤组,损伤后4周时Ⅵ层纤维密度仍低于Ⅱ层(P<0.05)。提示皮质Ⅵ层内胆碱能纤维损伤后再生幅度大于Ⅱ层,推测可能与脑内胰岛素及其受体在皮质深部分布密度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纤维 再生 大脑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选择性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潘力雄 姚志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77-177,共1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Pulsinellis Brierley四管阻塞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全脑缺血 2 0min再灌流 8h(早期 )的c fos基因表达及再灌流 7d(晚期 )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害。结果 缺血再灌流早期免疫组化显示 ...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Pulsinellis Brierley四管阻塞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全脑缺血 2 0min再灌流 8h(早期 )的c fos基因表达及再灌流 7d(晚期 )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害。结果 缺血再灌流早期免疫组化显示 :海马CA1区极小c fos表达 ,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大量c fos表达。缺血再灌流晚期镀银染色显示 :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其突触终末呈黑色溃变 (坏死 ) ,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呈金黄色正常相。相邻切片HE染色示 :缺血组海马CA1区核完整的锥体细胞数 (5± 2 .6个 2 0 0um)与其对照组 (4 0± 2 .9个 2 0 0u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脑缺血诱导的c fos基因表达对缺血易损的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可能起直接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海马CA1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魏佑震 姚志彬 +1 位作者 袁群芳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5-321,共7页
本研究室以往曾发现小檗碱具有预防脑缺血短期(7d)再灌流海马CA1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的作用。本研究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塞(4VO)致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小檗碱对脑缺血(2mi... 本研究室以往曾发现小檗碱具有预防脑缺血短期(7d)再灌流海马CA1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的作用。本研究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塞(4VO)致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小檗碱对脑缺血(2min)长期再灌流后海马的影响,并对脑缺血经短、长期再灌流对照及用药组大鼠进行了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显示,小檗碱能有效的保护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免于脑缺血后DND,经长期(3个月)再灌流后这种保护作用依然存在,细胞密度为168个/mm,占正常80.5%;对脑缺血经长期再灌流引起的海马CA2、CA3、CA4继发性神经无死亡也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脑缺血短期(10d)再灌流后,大鼠表现为明显的学习障碍,潜伏期延长,但经多次训练后,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泳距比其它非平台象限都显著长,表明尚有良好的空间记忆能力;脑缺血经长期再灌流后,其空间学习障碍加重、记忆能力也受到严重影响。而用药组缺血大鼠无论短期或长期再灌流后,均保存了良好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表明脑缺血经长期再灌流后,海马的形态和学习、记忆能力比短期再灌时将进一步受损害,而小檗碱不但对短期再灌流有保护作用,对长期再灌流的进一步损害也有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海马 小檗碱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基底前脑NGF-受体阳性神经元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龙大宏 姚志彬 +3 位作者 何蕴韶 顾耀铭 陈以慈 邝国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8,共6页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室注射NGF对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实验证明损伤一个月后,损伤对照组损伤例内侧隔核和斜角带...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室注射NGF对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实验证明损伤一个月后,损伤对照组损伤例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NGF-R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减少了59.4%和37.24%,残存的神经元发生萎缩及表面受体含量增加。NGF治疗组,损伤侧的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的NGF-R阳性神经元数量只减少4.47%和2.36%,细胞形态学参数及受体灰度值都类似于正常。提示NGF对基底前脑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 基底前脑 神经元损伤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脑线粒体DNA缺失 被引量:4
5
作者 项平 高国全 +1 位作者 周丽华 姚志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35-539,共5页
目的和方法 :测定老年大鼠脑mtDNA缺失型 (以下简称缺失型 ) ,缺失mtDNA比例 ,探讨mtDNA缺失与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的关系 ,为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用Morris水迷宫将老年大鼠 (2 4个月 )筛选为老年学习记忆正常和学习记忆减退两... 目的和方法 :测定老年大鼠脑mtDNA缺失型 (以下简称缺失型 ) ,缺失mtDNA比例 ,探讨mtDNA缺失与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的关系 ,为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用Morris水迷宫将老年大鼠 (2 4个月 )筛选为老年学习记忆正常和学习记忆减退两组。用稀释PCR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缺失型mtDNA比例。结果 :青老年鼠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均存在mtDNA缺失 ,片段为 4834bp ;青年鼠的缺失比例约为0 0 0 0 18%。老年记忆正常鼠上述 3个脑区缺失型mtDNA缺失比例分别是青年鼠的 6倍、6倍和 2倍 ;老年记忆减退大鼠上述脑区的缺失型mtDNA比例分别是老年记忆正常鼠的 2倍、1 8倍和 3倍。结论 :衰老时脑组织缺失型mtDNA增多 ,而老年学习记忆减退鼠较老年学习记忆正常鼠mtDNA缺失进一步成倍增加 ,表明相关脑区的mtDNA缺失在老年学习记忆减退的细胞分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记忆 线粒体 老年人 DNA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分布与共存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怀星 姚志彬 +1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NADPH-d组化及两者的双重反应技术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表达和共存。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基底前脑内都以一条连续的细胞带的形式存在.神... 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NADPH-d组化及两者的双重反应技术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表达和共存。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基底前脑内都以一条连续的细胞带的形式存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多为多极形.排列较密,由吻侧向尾侧数量逐渐增多;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形状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相似,但数量较少,且由吻侧向尾侧数量相对稳定。通过双重反应证明,基底前脑神经元包括着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以及两者共存的神经元等三种类型。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形态上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相似,其数量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在前由+1.0水平,它占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70%,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50%;但到前连合水平则仅占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20%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40%。本文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一氧化氮合酶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意义以及此二种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 一氧化氮合酶 基底前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的线粒体DNA缺失突变 被引量:7
7
作者 项平 高国全 +1 位作者 周丽华 姚志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测定老年大鼠脑缺失型mtDNA比例,探讨mtDNA缺失与脑衰老的关系,为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碱裂解法抽提青年(3个月)SD大鼠10只和老年(24个月)SD大鼠17只的大鼠皮质、海马和小脑的mtDNA。稀释PCR法测mtDNA的缺失比... 目的】测定老年大鼠脑缺失型mtDNA比例,探讨mtDNA缺失与脑衰老的关系,为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碱裂解法抽提青年(3个月)SD大鼠10只和老年(24个月)SD大鼠17只的大鼠皮质、海马和小脑的mtDNA。稀释PCR法测mtDNA的缺失比例。【结果】青年鼠和老年鼠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均存在缺失型mtDNA,缺失片段为4834bp。青年鼠各脑区缺失型mtDNA比例分别为0000156%、0000148%、0000152%;老年鼠上述3个脑区缺失型mtDNA比例分别是0001446%、0001484%、0000987%,是青年鼠的9、10和65倍。【结论】衰老时脑缺失型mtDNA比例增多,以海马的mtDNA缺失增多最为显著。提示mtDNA缺失可能是神经元衰老性退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缺失 基因缺失 衰老 大脑皮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前脑神经元移植到海马后ChAT、NGFR和NOS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燕启江 周丽华 +3 位作者 袁群芳 邓维意 赵绮华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2-216,T038,共6页
为了比较基底前脑神经元移植至海马后胆碱乙酰转移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 SD大鼠 35只 ,在单侧穹隆海马伞损伤后一周 ,将胚胎基底前脑神经元植入损伤侧海马。在移植术后存活 5 d,7d,14 d,30d,6 ... 为了比较基底前脑神经元移植至海马后胆碱乙酰转移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 SD大鼠 35只 ,在单侧穹隆海马伞损伤后一周 ,将胚胎基底前脑神经元植入损伤侧海马。在移植术后存活 5 d,7d,14 d,30d,6 0 d,90 d,和 180 d共分为 7个时间组灌注取材 ,进行 Ch AT和 NGFR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 NOS反应 ,观察其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证明 ,Ch AT神经元在移植后 30 d方出现阳性反应 ;NGFR神经元在移植后 7d可见淡染的胞体 ,随后逐渐增强 ;NOS神经元在移植后 7d时呈明显的阳性反应 ,而且数量多。三种神经元直到 180 d时均尚呈阳性反应。提示移植物内 NOS神经元出现早且数量多 ,NGFR神经元出现的也较早 ,Ch AT神经元出现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乙酰转移酶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一氧化氮合酶 移植 基底前脑 大鼠 海马 神经元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老年痴呆鼠学习记忆恢复和海马突触重建 被引量:13
9
作者 龙大宏 姚志彬 +3 位作者 何蕴韶 顾耀铭 陈以慈 邝国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FF),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的痴呆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和体视学分析NGF对模型鼠学习记忆和突触的影响。实验1个月后显示:(1)定位航行试验中,损伤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FF),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的痴呆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和体视学分析NGF对模型鼠学习记忆和突触的影响。实验1个月后显示:(1)定位航行试验中,损伤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稳定后的平均值为40sec,而NGF治疗组为22sec,相互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空间搜索试验中,损伤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位置次数为1.9次,NGF治疗组为5.9次,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3)损伤组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突触数密度和面密度分别下降29%和19.03%,平均面积增大11.4%。NGF治疗组,突触数密度和面密度与损伤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而平均面积显著下降(P<0.05),都接近于正常组;(4)损伤组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突触前终末内线粒体的体密度和数密度分别下降30.7%和56.5%,体积增大37.09%。NGF治疗组的体密度、数密度和体积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NGF能够改善老年痴呆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和促进海马突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记忆 突触 痴呆 老年性痴呆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穹窿海马伞损伤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GFAP阳性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龙大宏 杨丹迪 +2 位作者 李佳楣 许孟杰 汪华侨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6,W015,共5页
为探讨穹隆海马伞损伤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之间的关系 ,切断 SD成年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 ,用 Y迷宫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变化状况及它们的相... 为探讨穹隆海马伞损伤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之间的关系 ,切断 SD成年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 ,用 Y迷宫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变化状况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 :损伤 2周后 ,损伤组损伤侧海马 CA1 区辐射层和齿状回分子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数密度较正常组分别增多 3 0 .2 9%和 3 0 .15 % (都为 P<0 .0 1) ,胞体面积分别增加 16.0 4%和 19.42 % (都为 P<0 .0 1) ,齿状回分子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体密度增大 19.40 % (P<0 .0 5 )。经相关分析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 CA1 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密度呈负相关 (r=-0 .83 6,P<0 .0 1) ,与齿状回数密度呈负相关 (r=-0 .792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海马伞 学习记忆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AD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小鼠海马结构突触素年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运才 姚志彬 +2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邝国璧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研究了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C57BL/6J小鼠海马结构突触素(p38)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作为运动有效标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象分析确定突触素含量。结果显示,24月龄... 研究了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C57BL/6J小鼠海马结构突触素(p38)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作为运动有效标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象分析确定突触素含量。结果显示,24月龄鼠齿状回分子层中带,海马CA3,CA1区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光密度值(COD值)小于13月龄鼠(P<0.05,P<0.01),后者被检各区COD值小于5月龄鼠(P<0.05,P<0.01)。5月龄小鼠经过8和19个月运动后,被检各区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表明从青年开始的长期适量运动能够防止增龄引起的海马结构突触素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素 海马结构 衰老 运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记忆减退大鼠内侧隔核-斜角带NOS和NGFR神经元数量的改变(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怀星 姚志彬 +1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0-344,共5页
为探讨老年性记忆减退的机制,将老年大鼠分为老年记忆减退组(简称老年减退组)和老年记忆正常组(简称老年正常组)。用免疫细胞化学、组织化学双标技术定量分析内侧隔核-斜角带(SM-DB)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CFR)和NADPH-d阳性神... 为探讨老年性记忆减退的机制,将老年大鼠分为老年记忆减退组(简称老年减退组)和老年记忆正常组(简称老年正常组)。用免疫细胞化学、组织化学双标技术定量分析内侧隔核-斜角带(SM-DB)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CFR)和NADPH-d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其结果是:老年减退组大鼠和老年正常组大鼠相比较,SM、斜角带垂直支(vDB)、水平支(hDB)中的NGFR/NADPH-d双重反应阳性、NGFR单独反应神经元数也呈明显下降;NADPH-d单独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较老年正常组减少(P<0.05)。相关分析表明,受试大鼠逃避潜伏期与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NGFR和NADPH-d单独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呈明显负相关。提示SM-DB的三类神经元都参与了老年记忆减退的机制,但以NGFR阳性神经元的损害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减退 神经元数量 大鼠 VOS VG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31-35))和ApoE_4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文平 周丽华 +1 位作者 谢瑶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为探讨β-淀粉样蛋白 ( Aβ)和载脂蛋白 E4( Apo E4)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神经细胞培养、MTT比色法、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 1) MTT法测得 Aβ( 3 1 - 3 5) ( 10 μmol/ L) +Apo E4( 10 μ... 为探讨β-淀粉样蛋白 ( Aβ)和载脂蛋白 E4( Apo E4)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神经细胞培养、MTT比色法、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 1) MTT法测得 Aβ( 3 1 - 3 5) ( 10 μmol/ L) +Apo E4( 10 μg/ ml)和 Aβ( 3 1 - 3 5)( 2 0μmol/ L ) +Apo E4( 10μg/ ml)的 OD值 ,分别为 0 .197± 0 .0 2 1和 0 .191± 0 .0 2 4,明显低于对照组 ( 0 .2 2 9± 0 .0 3,P<0 .0 5 )。( 2 )这两组神经元胞体的最长径分别为 ( 10 .0 7± 1.98)μm和 ( 10 .0 1± 1.6 8)μm;最短径分别为 ( 6 .40± 0 .77)μm和 ( 6 .2 8± 0 .89) μm,明显低于对照组、Apo E4组、Aβ( 3 1 - 3 5) 组的最长径和最短径 ( P<0 .0 5 ) ;其突起平均长度分别为 ( 2 6 .36± 7.73) μm和 ( 2 3.86± 7.2 9)μm,明显低于对照组 ( 30 .88± 9.79)μm、Apo E4组 ( 30 .6 0± 7.30 )μm以及 Aβ( 3 1 - 3 5) ( 10μmol/ L )组 ( 2 8.34± 4.40 )μm( P<0 .0 5 )。 ( 3) Aβ( 3 1 - 3 5) ( 2 0 μmol/ L)组的突起平均长度为 ( 2 6 .81± 5 .42 ) μm,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 30 .88± 9.79) μm和Apo E4组 ( 30 .6 0± 7.30 )μm ( P<0 .0 5 )。本研究结果提示 ,Aβ( 3 1 - 3 5) +Apo E4对神经元的抑制作用较 A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载脂蛋白E4 海马 大鼠 神经元 存活 生长 AD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胚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阮奕文 王传恩 +2 位作者 谢瑶 王宁利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为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 ,本实验取胚胎 18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 ,加入 2 5 ng/ m 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置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于培养第 4d和第 8d,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 ,... 为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 ,本实验取胚胎 18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 ,加入 2 5 ng/ m 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置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于培养第 4d和第 8d,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定量分析神经前体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状态。结果显示 ,培养第 4d和第 8d,实验组的 OD值均增高 ,分别是对照组的 1.5倍和 1.8倍。免疫组化细胞分类计数显示 :培养第 4d,实验组神经前体细胞、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数均明显增加 ,约是对照组的 2倍 ;但星形胶质细胞数无明显的变化。培养第 8d,实验组四类细胞均增加 ,约是对照组的 1.7倍。本实验提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既能促进 E18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存活和分裂又能促进其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并提示如拟在体外获得较大量和较高纯度的神经前体细胞 ,E18不是最理想的胚龄 ,需考虑选取胎龄更小的脑组织和加进足量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并进行传代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神经前体细胞 海马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记忆减退大鼠内侧隔核-斜角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过度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怀星 姚志彬 +1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与一氧化氮合酶 (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损伤引起的老年性记忆减退之间的关系 ,选用青年大鼠 2 0只 ,老年大鼠 40只 ,进行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定 ,... 为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与一氧化氮合酶 (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损伤引起的老年性记忆减退之间的关系 ,选用青年大鼠 2 0只 ,老年大鼠 40只 ,进行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定 ,将老年大鼠分为老年性记忆正常组 (简称正常组 )和老年性记忆减退组 (简称减退组 )。用免疫细胞化学、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diaphorase,NADPH-d)组织化学及其双重反应分析内侧隔核 -斜角带 ( Septummedialis-Diagonal Band,SM-DB)中 GFAP和 NOS的表达。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见老年大鼠 SM-DB中星形胶质细胞肥大 ,减退组大鼠更为明显。减退组平均胞体面积明显大于正常组 ( P<0 .0 1) ,胞体体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和青年组 ( P<0 .0 1) ;细胞的体密度也较正常组和青年组明显增加 ( P<0 .0 1)。GFAP免疫细胞化学和 NADPH-d组织化学双重反应可见减退组大鼠 SM-DB星形胶质细胞明显肥大 ,突起粗壮弯曲 ,GFAP超量表达 ,而 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 ,胞体变形 ,突起减少 ,着色的深度下降。提示引起老年性记忆减退的 NOS神经元损伤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减退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神经系统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传恩 姚志彬 郭辉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基因治疗 病毒载体 RV HSV A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老年鼠穹窿海马伞损伤后齿状回胆碱能突触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龙大宏 姚志彬 +1 位作者 何蕴韶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4,共4页
损伤老年鼠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模型。用免疫电镜和形态计量学分析NGF对齿状回分子层受体(NGFr)阳性突触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轴突终未的影响。结果显示:损伤一个月后,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NGFr阳性突... 损伤老年鼠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模型。用免疫电镜和形态计量学分析NGF对齿状回分子层受体(NGFr)阳性突触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轴突终未的影响。结果显示:损伤一个月后,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NGFr阳性突触前终末、实触后致密物和ChAT阳性轴突终末面积和周长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脑室注射NGF,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NGFr阳性突触和ChAT阳性实触终末都有一定的恢复.提示NGF对齿状回分子层受损的NGFr阳性突触和ChAT阳性轴突终未的重构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穹窿海马伞 齿状回 胆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记忆减退大鼠空间记忆和搜索策略的改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怀星 姚志彬 +1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60,共4页
为探讨衰老对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 ,选用健康雄性 SD大鼠 ,青年组 ( 3月龄 ) 2 0只 ,老年组 ( 2 6月龄 ) 40只 ,进行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定。将大于青年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加 2倍标准差的老年鼠定为老年性记忆减退组 (简称减退组 ) ,将... 为探讨衰老对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 ,选用健康雄性 SD大鼠 ,青年组 ( 3月龄 ) 2 0只 ,老年组 ( 2 6月龄 ) 40只 ,进行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定。将大于青年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加 2倍标准差的老年鼠定为老年性记忆减退组 (简称减退组 ) ,将小于青年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加 1倍标准差者定为老年记忆正常组 (简称正常组 )。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的 12 0 s以 2 0 s为单位分为 6个时间段。各时间段中青年组和正常组的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路程的百分比均高于其它象限。减退组 6个时间段的游泳路程数值随机变化 ,平台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与其它象限无明显差异。受试大鼠平台象限路程百分比均随时间改变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变化。青年组数值起伏变化较大 ,波动的峰值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高。波动最低值逐渐降低 ,波动幅度逐渐增大。在 40 s、80 s和 12 0 s分别出现峰值。正常组波动幅度明显减少 ,曲线上升缓慢 ,80 s时达到峰值 ,以后又趋下降。减退组平台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明显下降 ,40 s和 80 s分别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减退 搜索策略 水迷宫 大鼠 空间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海马内Nestin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怀宇 姚志彬 袁群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8-172,T033,共6页
为探讨成人海马内 Nestin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 ,本实验采用 331B、10 C2、Rat40 1、NSE、GFAP、Vimentin抗体对成人海马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 ,海马内 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可分为三类 :一类细胞位于门区及齿状回颗粒下层 ,胞... 为探讨成人海马内 Nestin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 ,本实验采用 331B、10 C2、Rat40 1、NSE、GFAP、Vimentin抗体对成人海马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 ,海马内 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可分为三类 :一类细胞位于门区及齿状回颗粒下层 ,胞体为卵圆形 ,无突起 ,胞浆深染 ,此类细胞不与 NSE呈交叉反应 ;第二类细胞也位于门区及齿状回颗粒下层 ,胞体较小发出少量放射状突起 ,与 GFAP及 Vimentin抗体无交叉反应 ,在海马裂及海马伞中也存在少量的此类神经细胞 ;第三类为 Nestin免疫阳性细胞 ,体积较大 ,形态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似 ,并分别位于齿状回分子层及颗粒层 ,其突起常常跨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Nestin免疫阳性神经细胞不被 GF AP抗体标记。成人海马内未见 Vimentin免疫阳性细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海马 Nestin免疫阳性细胞 分布 神经前体细胞 巢蛋白 GFAP 免疫细胞化学 齿状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传恩 阮奕文 +2 位作者 姚志彬 谢瑶 郭辉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大鼠 GDNF c 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 p L XSN中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重组质粒p L XSN-GDNF中 GDNF基因的插入方向 ,用 PCR、斑点杂交和 Southern杂交对重组质粒作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 :GDNF c D-NA已正确地克...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大鼠 GDNF c 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 p L XSN中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重组质粒p L XSN-GDNF中 GDNF基因的插入方向 ,用 PCR、斑点杂交和 Southern杂交对重组质粒作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 :GDNF c D-NA已正确地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 p L XSN中而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成功构建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高效基因转移载体。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 GDNF基因治疗 Parkinson' s disease和 Alzheimer' s disease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