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4例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及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邓欢 李政 +1 位作者 李文超 梁卫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11-714,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影响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住院治疗的、经病理确诊的314例早期(Ⅰb~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影响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住院治疗的、经病理确诊的314例早期(Ⅰb~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其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314例病例5年生存率为88.0%,复发率为13.4%。单因素分析显示深肌层浸润、脉管内瘤栓、淋巴结转移为总生存时间不良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数≥3组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组数<3组的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2)。单因素分析示SCCAg、FIGO分期、肿瘤直径、深肌层浸润、脉管内瘤栓、宫旁组织浸润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治疗前SCCAg>3 ng/mL(P<0.001,OR=4.966)、深肌层浸润(P=0.001,OR=5.503)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SCCAg>3 ng/mL、深肌层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预后因素 生存期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HPV6.11、HPV16.18、HSVⅡ及HCMV DNA的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小萍 李孟达 +3 位作者 李俊东 李经略 叶永照 林妙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测定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探讨其对HPV感染的高危妇女发生宫颈癌的追踪及监测作用。方法:采用HPV6.11、HPV16.18、HSVⅡ及HCMVPCR试剂盒,用PEGeneAmpPCRSystem240... 目的:测定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探讨其对HPV感染的高危妇女发生宫颈癌的追踪及监测作用。方法:采用HPV6.11、HPV16.18、HSVⅡ及HCMVPCR试剂盒,用PEGeneAmpPCRSystem2400扩增,测定104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HPV6.11、HPV16.18和80例HSVⅡ及HCMV的DNA,并以3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用χ2行差异性检测。结果:1)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HPV6.11、HPV16.18、HSVⅡ和HCMV病毒DNA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35.58%、20.19%、10.00%和3.75%。对照组分别为12.50%、9.37%、3.13%和0%。2)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HPV6.11混合HSVⅡ或混合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2.04%和1.92%;HPV16.18混合HSVⅡ或混合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5.36%和3.30%。对照组无1例出现病毒DNA的混合阳性。结论:1)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HPV、HSVⅡ和HCMV等病毒D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病毒DNA阳性率以HPV为主(P<0.05)。3)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各种病毒DNA混合阳性率较低,其协同的致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4)在HPV感染的高危人群中定期进行宫颈涂片和检测外周血中HPVDNA,可起到对病情的追踪及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人巨细胞病毒 外周血 HSVⅡ HCMV DNA HPV6.11 HPV16.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在卵巢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悦 梁立治 胡建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9期732-73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对卵巢肿物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卵巢肿物患者行腹部超声和直肠超声检查。结果:经直肠超声对卵巢肿物的检出率(100%)高于腹部超声(90.7%),尤其对2 cm以下的小肿物和后盆腔肿物...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对卵巢肿物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卵巢肿物患者行腹部超声和直肠超声检查。结果:经直肠超声对卵巢肿物的检出率(100%)高于腹部超声(90.7%),尤其对2 cm以下的小肿物和后盆腔肿物显示较好;能够清楚显示肿物的边缘、内部回声及细微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和伴发征象;腹部超声诊断卵巢肿物的准确率为68.0%,未定性8.0%,误诊14.6%,漏诊9.3%;经直肠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5.3%,未定性9.3%,误诊5.3%,准确率比腹部超声提高17.3%(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诊断卵巢肿物的效果明显优于腹部超声,二者联合使用对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准确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直肠超声 卵巢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