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亚临床转移灶及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升平 张昌卿 +4 位作者 冯凯涛 吴秋良 石明 陈敏山 李锦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检测肝癌亚临床转移灶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测55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瘤外肝实质内亚临床转移灶;LSAB(Labelledstreptavidin-bio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微血管密度。结果:全组36例(65.5%)瘤外肝... 目的:检测肝癌亚临床转移灶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测55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瘤外肝实质内亚临床转移灶;LSAB(Labelledstreptavidin-bio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微血管密度。结果:全组36例(65.5%)瘤外肝组织内存在亚临床转移灶。肝癌亚临床转移灶与年龄、性别、AFP浓度、Edmondson分级、HBsAg等无关(P>0.05)。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大于3cm、微血管密度高者亚临床转移灶多见。亚临床转移灶距原发肿瘤边缘的最大距离超过1cm者为42.0%(15/36),超过1.8cm者为8.0%(3/36),最远者达3.5cm。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复发率(69.4%)较无亚临床转移灶者(29.4%)高(P<0.05)。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2.2%和50.0%,无亚临床转移灶者分别为84.2%和57.9%,但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52.8%,33.3%)较无亚临床转移灶者(94.7%,63.2%)低(P<0.01)。结论:肝癌亚临床转移灶的发生率较高,肿瘤内丰富的新生微血管是肿瘤发生肝内亚临床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病理大切片检测肝癌手术标本内亚临床转移灶可能是预测肝癌预后重要的病理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亚临床转移灶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